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提高自身能力和素养的关键时期,因此抓住这一时期对于老师开展教学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此阶段中开展高品质的道德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新课改的实行,我国越来越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工作中,必须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最终目标,而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小学阶段的重点科目,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策略
引言:
在以往的道德法治课堂中,教师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也就是只是单纯的知识灌输。在这一时期学生只是积累了知识,并没有将综合素质落实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也就没有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律意识,学生的个体能力也没有获得根本上的提升,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1.教师要树立正确观念
核心素养是新课改所提出加强学生的道德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小学道德与法律课程更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它可以加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教师在教授课堂中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注重培养小学生道德意识。因此教师在教授课堂内容的时候,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的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在教授《网络新世界》这个课本内容时,教师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因为现在电子产品是非常普遍的存在,我国21世纪也是一个网络化的信息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这一时期带给学生的冲击也是很大的,一方面学生可以接受到很多有趣的知识,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但另一方面网络也带来了一些游戏及大量的垃圾信息,沖击了学生的心理。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教育观念,比如在这节课程中,教师可以从道德与法治两个方面去开展这节课程,让学生懂的在网络世界一定要遵守网络世界的秩序,不允许触犯法律。网络世界也是有法律的存在的,这是我们公民必须遵守的。另一方面网络世界是一个相对自由的世界,但是我们也应该遵从自己内心的秩序,不应该随意的攻击和抨击别人。
学生通过教师所开展的课堂,在教师正确观念的指引下,学生能够提高自己道德素养与法律意识,能够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2.将生活事例与课程相结合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学的知识,最终的目的就是将它应用于生活之中,而且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本来就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课程,学生在课程中所学到的道德与法律知识,也是用来帮助学生在社会更好的生活。因此教师在教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将课程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这样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在教授《知法守法,依法维权》这个课程内容时,教师在这一时期可以将课程内容与生活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社会中出现了很多侵犯隐私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事项,尤其是知识产权案件,得到社会人士的广泛关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课堂内容充分的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去分析,比如郭敬明抄袭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对这个案件进行具体的分析。再将这一案件与我们所学的课堂知识结合在一起,这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课堂内容,也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道德观念和树立学术严谨的态度。
而且学生从这个生活事例中也知道了任何人都是不能触犯法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的,通过这个事例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3.教师可以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转变思路,这就意味着教师不能将学生局限在课堂之中,而应该让学生走进生活,从生活中去吸收到一些知识的营养。因此教师在教授课程内容的时候一定要积极的开展实践运动,促进课程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这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内容,也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律课程也是可以用于实践的课程,比如说教师在教授《变废为宝有妙招》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去实践,让学生把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环保理念真实的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携带一些不需要用到的易拉罐或者塑料瓶等生活物品,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己动手,将它们制作成美丽的小饰品或者是笔筒等一些简易的工具,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去理解课堂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提高环保意识。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学生认识到万物都是有其自己的作用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不要浪费资源。通过开展实践,教师可以真真实实的把课堂中所提到的环保意识落实到社会实践中来,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也能够让学生在日后生活之中践行环保的行为。
4.教师可以应用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最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语言、图片或者视频等途径,向学生直接陈述或者表达出教师所要传达的观念。这也有利于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知识的能力。比如说教师在教授《团团圆圆过中秋》这节课程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我国关于中秋习俗的视频或者是图片。教师也可以向学生讲述有关于中秋的神话传说。
因为学生对于故事总是充满着好奇心的,这与他们的心理状态也是有一定关系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的进入到教师所营造的课堂环节之中,加强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顺利进行。而且学生在教师所营造的情境之中,也可以接收到教师所传达的价值观。
例如教师所营造的教学情景主要就是让学生了解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我国文化历经几千年瞬间不衰的原因,这也是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学生从优秀的历史文化之中汲取营养,形成了良好的爱国意识。这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教师一定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状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小学课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小学学习的重要课堂,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培育,需要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积极的开展情境教学法、树立正确的观念、将生活事例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并且要将课程内容落实到实践之中,也都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汝敏.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8, 034(007):25-27.
[2]徐余.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 读与写(教师), 2020, 000(004):P.1-1.
(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潼湖镇赤岗小学 广东 惠州 516039)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策略
引言:
在以往的道德法治课堂中,教师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也就是只是单纯的知识灌输。在这一时期学生只是积累了知识,并没有将综合素质落实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也就没有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律意识,学生的个体能力也没有获得根本上的提升,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1.教师要树立正确观念
核心素养是新课改所提出加强学生的道德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小学道德与法律课程更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它可以加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教师在教授课堂中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注重培养小学生道德意识。因此教师在教授课堂内容的时候,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的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在教授《网络新世界》这个课本内容时,教师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因为现在电子产品是非常普遍的存在,我国21世纪也是一个网络化的信息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这一时期带给学生的冲击也是很大的,一方面学生可以接受到很多有趣的知识,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但另一方面网络也带来了一些游戏及大量的垃圾信息,沖击了学生的心理。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教育观念,比如在这节课程中,教师可以从道德与法治两个方面去开展这节课程,让学生懂的在网络世界一定要遵守网络世界的秩序,不允许触犯法律。网络世界也是有法律的存在的,这是我们公民必须遵守的。另一方面网络世界是一个相对自由的世界,但是我们也应该遵从自己内心的秩序,不应该随意的攻击和抨击别人。
学生通过教师所开展的课堂,在教师正确观念的指引下,学生能够提高自己道德素养与法律意识,能够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2.将生活事例与课程相结合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学的知识,最终的目的就是将它应用于生活之中,而且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本来就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课程,学生在课程中所学到的道德与法律知识,也是用来帮助学生在社会更好的生活。因此教师在教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将课程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这样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在教授《知法守法,依法维权》这个课程内容时,教师在这一时期可以将课程内容与生活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社会中出现了很多侵犯隐私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事项,尤其是知识产权案件,得到社会人士的广泛关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课堂内容充分的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去分析,比如郭敬明抄袭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对这个案件进行具体的分析。再将这一案件与我们所学的课堂知识结合在一起,这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课堂内容,也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道德观念和树立学术严谨的态度。
而且学生从这个生活事例中也知道了任何人都是不能触犯法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的,通过这个事例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3.教师可以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转变思路,这就意味着教师不能将学生局限在课堂之中,而应该让学生走进生活,从生活中去吸收到一些知识的营养。因此教师在教授课程内容的时候一定要积极的开展实践运动,促进课程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这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内容,也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律课程也是可以用于实践的课程,比如说教师在教授《变废为宝有妙招》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去实践,让学生把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环保理念真实的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携带一些不需要用到的易拉罐或者塑料瓶等生活物品,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己动手,将它们制作成美丽的小饰品或者是笔筒等一些简易的工具,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去理解课堂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提高环保意识。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学生认识到万物都是有其自己的作用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不要浪费资源。通过开展实践,教师可以真真实实的把课堂中所提到的环保意识落实到社会实践中来,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也能够让学生在日后生活之中践行环保的行为。
4.教师可以应用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最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语言、图片或者视频等途径,向学生直接陈述或者表达出教师所要传达的观念。这也有利于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知识的能力。比如说教师在教授《团团圆圆过中秋》这节课程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我国关于中秋习俗的视频或者是图片。教师也可以向学生讲述有关于中秋的神话传说。
因为学生对于故事总是充满着好奇心的,这与他们的心理状态也是有一定关系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的进入到教师所营造的课堂环节之中,加强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顺利进行。而且学生在教师所营造的情境之中,也可以接收到教师所传达的价值观。
例如教师所营造的教学情景主要就是让学生了解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我国文化历经几千年瞬间不衰的原因,这也是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学生从优秀的历史文化之中汲取营养,形成了良好的爱国意识。这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教师一定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状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小学课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小学学习的重要课堂,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培育,需要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积极的开展情境教学法、树立正确的观念、将生活事例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并且要将课程内容落实到实践之中,也都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汝敏.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8, 034(007):25-27.
[2]徐余.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 读与写(教师), 2020, 000(004):P.1-1.
(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潼湖镇赤岗小学 广东 惠州 516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