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暖暖的诗意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wp_ha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料峭的冬里,收到玉强寄来的部分课本诗——我以为这是“诗意解读文本”的范本。诗意让我心中有了丝丝的温暖。
  玉强,我新结识的一位朋友。2009年初冬暖阳的沪上,玉强赠我他的教学随笔《语文,丰富的表情》(2007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方志范、顾之川二位先生作序)。“丰富的表情”,真好!一语中的,道出了语文的真谛,也活画出了语文的真容。“表情”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俩的距离。以前,在刊物上常常读到这位年轻语文教师发表的文章。一位教研员,快乐地干着自己喜欢的事儿,下学校、进课堂,了解教学的现状,把自己的感悟、思考和探究写出来,揣想,他的“表情”也一定如他喜欢的语文一样,是丰富的。
  玉强还有更深层次的探究,他在不断地描摹语文“表情”的同时,又用数年功夫,深入研究高中语文新课标各个版本的教材,广及“人教”、“苏教”、“山东”、“广东”、“语文”、“北师”、“上海”诸版本,写出了100余篇课本诗。这些课本诗将合集,仍由上海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今日,玉强又来信,嘱我为他的“课本诗”新著作序,我想,先睹为快者,先说上几句话还是应当的,更何况玉强的执著的精神呢。
  玉强的课本诗,是一道亮丽风景。它是对文本别样的思考、解读、礼赞。课本诗全源自教材,是对文本灵动的联想,深邃的重读,诗意的建构,个性的彰显。它侧重于对文本的揣摩把玩,对作者情感的深味体验,对教材内容诗化的融会提炼。春花秋月、诗意盎然、玉树临风……
  课本诗,我们一些语文教师也会偶尔为之,但把教材中几乎所有的篇目都写成诗就难了。玉强的毅力与守望,其文笔的轻灵与深邃,以及思考的深度与自信的感觉,是令人钦敬的。
  玉强的课本诗很值得一一“把玩”,有些是十分灵动的。如孔子,他这样写道:
  荒芜的尼山如同窄狭的陋巷,
  深邃的胚芽与理想,
  正在酝酿;
  泰山的那棵古柏,
  记下你的纤纤的登临,
  可否为你遮挡下烈烈的骄阳?
  齐国的古城墙,
  馨荡着韶乐的天籁之响,
  可否激荡起你经国济世的智囊?
  吟咏之际,仿佛看到孔子登临泰山的情景、想到了夫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句;仿佛听到孔子闻韶,如痴如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情形,“三月不知肉味”的赞叹萦绕耳畔。
  读《瓦尔登湖》,说梭罗,“愿独自坐在一只南瓜上”:
  黄花堆积,枯叶木屋,
  掩盖不住瓦尔登湖的神秘。
  冰上逐狐,洞穴观蚁,
  一粒豆子,都是你的孩子。
  简单是你精神的栖息地,
  远离了奢侈与机器。
  是的,玉强的课本诗,直接、直观、感性,但是我们通过这些灵动的文字,看到了一位把“一粒豆子”都当成自己孩子的梭罗。面对世界气候逐渐变暖、人类逐渐物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选择精神的故乡?
  课本,是语文精神的栖息地、思想的金矿、语文教师的家园,更是心灵与心灵对话的精神故乡。我们要以敬畏之心,呵护她,培植她,升华她。我想,我们还应该做得更多些,做得更好些,做得更深邃一些。玉强个性的解读、个性的发现、个性的探究、个性的升华,已经做出了第一步,更多的工作还在后头。
  希望语文,永远有着这份浓浓的诗意。也愿玉强妙笔生花,继续耕耘。
  语文,丰富的表情;语文,暖暖的诗意。
  ————————
  注释:
  ①王玉强:山东省淄博市语文教研员。
  ②王玉强:《诗化语文——课本诗》,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
  [作者通联:湖北省教研室]
其他文献
毋庸讳言,许多版式的语文教材中关于写作的内容,有关指导学生拟写作文标题的专项知识与训练竞多为空白:在基础年级的语文文本教学中,也常常注重文本内容的分析探究。而忽视对标题与文本内容关系的审视。同时。学生在写作时,拟写作文标题的意识普遍薄弱,敷衍了事的现象并不鲜见。于是到了备考阶段。不少老师便给学生从高考满分作文和优秀作文中总结一些拟题技巧。临阵磨枪,以图速效,结果仓促应战,收效甚徽。  笔者认为,拟
余映潮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实效”为目的,以“板块”为思路,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为核心,以“审美”为意境,打破了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满堂灌、满堂问的局面。  研究余老师的教学方法,对大面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有重要的意义。这里只从他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实与活、简与丰、静与动、恒与变几个方面来管中窥豹。  一、实与活  “实”就是实在,就是不故弄玄虚,不故作高深,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活”
一、媒体“乌龙”事,原题再展现  每年6月7日的全国高考,语文试卷总是率先向世人揭开她神秘的面纱。而这一天,各地的作文题又是媒体关注乃至国民热议的焦点。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对于2012年高考湖北作文题,7日当天以至目前媒体的报道存在较大差异,如搜狐教育、中国教育在线、凤凰网教育等报道的是“科技的利与弊”,新浪教育的是“家书的消失”,网易教育的是“书信可不可以替代”……五花八门,真可谓“乱花渐欲迷人
语文教育学是高师中文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中文师范生区别于其他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担负着培养未来中小学语文师资的重任。其课程建设如何,将直接影响师范生毕业后承担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和效果,甚至影响他们持续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那么,语文教育学这门课程到底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来支撑与架构,才能真正实现它的功能与价值呢?语文教育学作为一门学问,无疑,从学理上对语文教育教学的方
一、语序不当    1.状语位置不当  如重庆卷:D.1984年12月26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抵达南极洲。12月31日,南极洲上第一次飘起了五星红旗。“首次”是状语,应修饰“抵达”。  2.关联词位置不当  如天津卷:B.我们一定能在奥运之际展现出古老文明大国的风范,那时我们的城市不仅会变得更加美丽,每一个人也会更讲文明。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语要放在主语前,把“不仅”移到“那时”之后。 
只有创造性地运用生本教育理念,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贯彻生本教育的理念,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由于受落后教学观念的支配和考试制度的影响,以前我在语文教学中总是照搬教参的现成结论,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和标准化,对学生缺乏质疑批判的训练,因而学生为权威所困,拜倒在名人脚下,不敢有半点“越雷池”的非分之为,扼杀了学生在读解课文过程中所产生的创造性萌芽,因此我以前的课堂往往是死水一潭
理解句子是理解文章的基础。特别是一些关键句子,含义深刻,如果理解不清,直接影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因此每年的高考语文试题,都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下面就目前高考中四大类句子理解题谈些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一、主题句的理解    主题句——启人心智的哲理句,表露态度的观点句,深化主旨的抒情句。  主题句就是直接针对主题表达的,是作者表达文章主题的重要句子,也是读者理解文章主题的关键句子。主题句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散文一般都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较强的品鉴价值,从文本简单的表述到作者倾注的情感,从教者的鉴赏意识到学者分层级的展示都散发着独特的美感,对学生的心灵有着较为强烈的浸润作用,对教师的解读也有着相对宽广的发展空间。叶圣陶先生说过:“教的虽是一篇一篇的课文,目的却在于使学生善于读其它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法”。在课堂上,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自主理解、收获、生成
选修教材《〈论语〉选读》,已走过了五年的历程,经历过多轮课堂教学实践。作为大陆第一本关于《论语》的国学教材,它充分体现了“文言”、“文章”与“文化”的多重结合,担负着“立言”与“立人”的双重责任。《〈论语〉选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孔子,关注国学、关注中国文化。《〈论语〉选读》是中学生的一道精神大餐,充实了学生的精神底蕴。这对语文教育来说,无疑是一件幸事。不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论语〉选读》也还存
学习小说,重点在分析人物。分析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对比分析就是其中的一种。对比分析,既可以是同一篇小说中的人物的对比,也可以是多篇小说中的人物的对比,这里讨论的对比分析指的是后一种。  常言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有对比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人物。下面试选取《祝福》中的鲁四老爷、《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药》中的康大叔和《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这四个人物进行对比分析。    一、共性归纳    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