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在和一位老教师的座谈中听到这位老教师感叹地说了一段话:十多年前,我在教《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时,不知有多少孩子流下了伤心的泪水,被课文中凝练的语言所感染熏陶。而今天我在教学这一课时,感觉到的却是学生的淡然和冷漠,更无一人落泪。最后老教师感叹地说:“现在的孩子快成了‘铁人’了。”难道是这位老教师教学不认真、不投入,方式、方法不当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是因为今天我们的学生只知享受和索取,但从没有想到回报和反哺,他们缺乏的是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和对社会所具有的责任感、主人翁精神。的确,今天学生的现状堪忧,如果我们再不转变教育理念,扎实搞好课改,对学生加强必要的道德教育,恐怕我们的孩子有一天真的会变为“铁人”了。
教书重在育人,高素质的人才能产生较高的学习热情,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才会有质的飞跃。现实中,我们高举改革的大旗,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改革的却仅是形式和方法,而没有以科学和发展的眼光去衡量当前我们的教育缺乏的是什么。我们的受教育者缺乏的是一种品质和精神,缺少的是内在的力量源泉。教学改革应该有质的飞跃,应该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眼光去衡量。只有教书育人,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统领教学改革,才能取得新课改的成功。
一、把育人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历史课也应是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历史教学应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在巩固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同时,发展其思维能力,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教书育人,不应只喊政治口号,而是要把育人渗透在历史教学之中,把育人与史料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水乳交融,使学生思想受到熏陶,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从而使学习能力获得切实的提高。
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我先播放了《黄海大战》的片段使学生获得整体感知,了解当时中日战舰并没有多大的差别,并且知道是日本首先发起战争激起了中国海军的极度愤怒,继而还击。课中我重点描绘了邓世昌带领全舰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学生的感情与邓世昌、丁汝昌产生了共鸣。当讲到《马关条约》的赔款2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朝几年的国民收入时,学生认识到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我们为什么会挨打?那是因为落后,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们正担负着振兴国家与民族的重任,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作为中学生应该做些什么!
二、把育人看做是自己的终身责任
“历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深厚的文化源泉和人文精神传承的载体。一个懂得尊重历史的人是一个负责任的人,一个懂得尊重历史的民族是一个负责任的民族。”有责任感的历史教师才能培养出有责任感的学生,历史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历史使命。
在讲述《罗斯福新政》一课时提到美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为增强民众战胜危机的信心,罗斯福总统在演讲中讲道:真正让我们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学生观看总统与农民握手的图片时我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一想总统会说些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学生们众说纷纭。我在总结时讲道:美国渡过难关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总统给了国民足够大的信心。教学中我结合当时的中国经济危机和5·12汶川大地震,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具备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才能渡过难关。这不是让学生掌握简单的课本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去接受一种忧患意识、坚强意识。作为历史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历史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多一份真诚,多一份责任感。历史教师应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材料让学生走进历史情境去体验、去接受,才能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历史教师只有充满责任感,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提升自身的教育质量和价值,真正培养学生的品质。
总之,历史教学改革不应当仅仅停留在方法上、形式上,而应该在理念上有所创新,在方案上有所突破,否则教育教学质量不会有大的提高。要能够把粗糙的结构化的历史变成一个个生动的个体、鲜活的历史内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只有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历史课堂才会有动力和活力。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关注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塑造高品质的社会人才,这才是我们教学改革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9).
[2]周成平.给教师一生的建议[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庞丹丹)
教书重在育人,高素质的人才能产生较高的学习热情,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才会有质的飞跃。现实中,我们高举改革的大旗,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改革的却仅是形式和方法,而没有以科学和发展的眼光去衡量当前我们的教育缺乏的是什么。我们的受教育者缺乏的是一种品质和精神,缺少的是内在的力量源泉。教学改革应该有质的飞跃,应该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眼光去衡量。只有教书育人,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统领教学改革,才能取得新课改的成功。
一、把育人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历史课也应是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历史教学应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在巩固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同时,发展其思维能力,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教书育人,不应只喊政治口号,而是要把育人渗透在历史教学之中,把育人与史料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水乳交融,使学生思想受到熏陶,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从而使学习能力获得切实的提高。
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我先播放了《黄海大战》的片段使学生获得整体感知,了解当时中日战舰并没有多大的差别,并且知道是日本首先发起战争激起了中国海军的极度愤怒,继而还击。课中我重点描绘了邓世昌带领全舰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学生的感情与邓世昌、丁汝昌产生了共鸣。当讲到《马关条约》的赔款2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朝几年的国民收入时,学生认识到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我们为什么会挨打?那是因为落后,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们正担负着振兴国家与民族的重任,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作为中学生应该做些什么!
二、把育人看做是自己的终身责任
“历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深厚的文化源泉和人文精神传承的载体。一个懂得尊重历史的人是一个负责任的人,一个懂得尊重历史的民族是一个负责任的民族。”有责任感的历史教师才能培养出有责任感的学生,历史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历史使命。
在讲述《罗斯福新政》一课时提到美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为增强民众战胜危机的信心,罗斯福总统在演讲中讲道:真正让我们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学生观看总统与农民握手的图片时我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一想总统会说些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学生们众说纷纭。我在总结时讲道:美国渡过难关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总统给了国民足够大的信心。教学中我结合当时的中国经济危机和5·12汶川大地震,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具备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才能渡过难关。这不是让学生掌握简单的课本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去接受一种忧患意识、坚强意识。作为历史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历史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多一份真诚,多一份责任感。历史教师应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材料让学生走进历史情境去体验、去接受,才能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历史教师只有充满责任感,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提升自身的教育质量和价值,真正培养学生的品质。
总之,历史教学改革不应当仅仅停留在方法上、形式上,而应该在理念上有所创新,在方案上有所突破,否则教育教学质量不会有大的提高。要能够把粗糙的结构化的历史变成一个个生动的个体、鲜活的历史内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只有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历史课堂才会有动力和活力。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关注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塑造高品质的社会人才,这才是我们教学改革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9).
[2]周成平.给教师一生的建议[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