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单一乏味,造成了教学效果低下的状况,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积极转变。校园课本剧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进课本剧教学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本剧;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课本剧编演融合到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
(一)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各年龄段的小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已经初具雏形,语文教师可以重点挑选那些故事性较强,矛盾冲突较为激烈,思维拓展较为宽广的内容以多种形式进行课本剧教学,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去设计课本剧,这样,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在设计课本剧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其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有了可实践的场所。学生在课本剧编演中进行各环节的设计,在讨论中不断碰撞思维,启发思维,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取主要人物信息,再进行加工创造,可以实现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迈进。
(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大语文”教育观下,课本剧编演活动的开展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课本剧融合了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等诸多学科的艺术元素,综合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综合感官。学生不仅要对课本进行改编,还要进行相应的展演,并融合多种艺术元素和学科知识用动作和表情传达出故事情节和思想内容,力求创新实践,来给观者带来不一样的视听体验。课本剧编演能历练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学生需要根据不同的生活场景体验各种社会角色,模仿某一职业角色的动作、语言和神态,增加相应的社会技能,实现社会化的发展。
二、课本剧编演和语文教学相结合的策略
(一)借助课本剧编演规范学生语言
课本剧编演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为不同人物编对话,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锻炼的是口语交际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现力等。语文教师在课本剧编演的教学中以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关注学生语言基础能力提升。例如,教学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老马、小马、老牛、松鼠的角色,并用日常对话的方式拓展内容。当学生梳理出整个故事发展顺序后,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小马的动作和神态,并用“连蹦带跳”“忧心忡忡”“惊慌失措”“羞羞答答”等这类形容词修饰句子,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帮助学生规范语言,丰富语言词汇,掌握语言表达技巧。
(二)在课本剧编演中渗透德育内容
著名的心理学家盖兹曾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比成功的喜悦,更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语文教师借助绘本编演这一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绘画、朗诵、写作、演唱等多方面的能力,这样,学生可以尝到成功的喜悦,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出现各种心理障碍,不敢在課堂表达自己,不愿流露真情实感,不愿意参与小组交流沟通活动,心理抗挫能力差等。教师将德育内容渗透到课本剧编演中,让学生锻炼表达能力,提升心理调适能力,在一次次失败和探索中锻炼团结协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熏陶和洗礼心灵,展示属于自己的风采。
(三)在课本剧编演中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课本剧编演可以融合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综合能力得以发展。语文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搭建平台,给学生展示特长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美术功底、音乐才华、播音主持才能以及舞蹈基础。这样,学生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自由发挥,主动学习,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例如,在《大象的耳朵》趣味课本剧编演的教学中,语文教师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动手制作课本剧的头饰,在裁剪和粘贴的过程中锻炼动手操作能力。接着,语文教师让喜爱舞蹈的学生感受动物的心理变化,设计人物的舞蹈动作,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另外,语文教师还设计了主持人的角色,让学生感悟课文进行朗诵表演,学生分工明确,从不同的角度促进了各方面协调发展。
(四)结合课本剧编演优化评价方式
小学生已经具备理解句子的能力,能借助课文中的插图进行想象和表达,还能结合已掌握的知识理解语文课本的内容,学生还具备提取文字信息,交流与合作的基本能力。语文教师借助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学习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还可以根据学生在课本剧编演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语文教师让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可以多角度认识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课本剧编演结束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弱点和盲点进行针对性训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例如,教师以课本剧比赛的形式鼓励学生从所学教材中选择课文进行创编。学生分别从童话剧、小品、寓言故事等不同课本剧类型中精心挑选,进行剧本创作活动。教师邀请教师、家长、学生组成评价小组,分别就剧本节目编排、主题的鲜明度、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进行打分;从演员在动作、舞台道具、音乐等方面的创新性打分;从剧本语言的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等方面打分。语文教师在课本剧编演教学活动中设计多元的评价方式和多元的评价主体,可以让学生在全面科学的评价中实现自我评价和自我提升。
课本剧编演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学生在自由、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整体感知课文,梳理各种角色,并产生感悟。课本剧活动中,学生将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融入其中,寓教于乐,真正实现了“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参与课本剧表演让自我更充盈,将灵光和智慧融入语文学习活动中,促进语文教育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黑鸽.巧用情景表演活动丰富小学语文课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5):123-124.
[2]刘左兰.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课堂: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计[J].中华少年,2019(26):43-44.
[3]王锦.试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与创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9(11):108-109.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本剧;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课本剧编演融合到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
(一)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各年龄段的小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已经初具雏形,语文教师可以重点挑选那些故事性较强,矛盾冲突较为激烈,思维拓展较为宽广的内容以多种形式进行课本剧教学,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去设计课本剧,这样,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在设计课本剧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其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有了可实践的场所。学生在课本剧编演中进行各环节的设计,在讨论中不断碰撞思维,启发思维,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取主要人物信息,再进行加工创造,可以实现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迈进。
(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大语文”教育观下,课本剧编演活动的开展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课本剧融合了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等诸多学科的艺术元素,综合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综合感官。学生不仅要对课本进行改编,还要进行相应的展演,并融合多种艺术元素和学科知识用动作和表情传达出故事情节和思想内容,力求创新实践,来给观者带来不一样的视听体验。课本剧编演能历练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学生需要根据不同的生活场景体验各种社会角色,模仿某一职业角色的动作、语言和神态,增加相应的社会技能,实现社会化的发展。
二、课本剧编演和语文教学相结合的策略
(一)借助课本剧编演规范学生语言
课本剧编演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为不同人物编对话,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锻炼的是口语交际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现力等。语文教师在课本剧编演的教学中以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关注学生语言基础能力提升。例如,教学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老马、小马、老牛、松鼠的角色,并用日常对话的方式拓展内容。当学生梳理出整个故事发展顺序后,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小马的动作和神态,并用“连蹦带跳”“忧心忡忡”“惊慌失措”“羞羞答答”等这类形容词修饰句子,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帮助学生规范语言,丰富语言词汇,掌握语言表达技巧。
(二)在课本剧编演中渗透德育内容
著名的心理学家盖兹曾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比成功的喜悦,更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语文教师借助绘本编演这一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绘画、朗诵、写作、演唱等多方面的能力,这样,学生可以尝到成功的喜悦,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出现各种心理障碍,不敢在課堂表达自己,不愿流露真情实感,不愿意参与小组交流沟通活动,心理抗挫能力差等。教师将德育内容渗透到课本剧编演中,让学生锻炼表达能力,提升心理调适能力,在一次次失败和探索中锻炼团结协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熏陶和洗礼心灵,展示属于自己的风采。
(三)在课本剧编演中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课本剧编演可以融合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综合能力得以发展。语文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搭建平台,给学生展示特长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美术功底、音乐才华、播音主持才能以及舞蹈基础。这样,学生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自由发挥,主动学习,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例如,在《大象的耳朵》趣味课本剧编演的教学中,语文教师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动手制作课本剧的头饰,在裁剪和粘贴的过程中锻炼动手操作能力。接着,语文教师让喜爱舞蹈的学生感受动物的心理变化,设计人物的舞蹈动作,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另外,语文教师还设计了主持人的角色,让学生感悟课文进行朗诵表演,学生分工明确,从不同的角度促进了各方面协调发展。
(四)结合课本剧编演优化评价方式
小学生已经具备理解句子的能力,能借助课文中的插图进行想象和表达,还能结合已掌握的知识理解语文课本的内容,学生还具备提取文字信息,交流与合作的基本能力。语文教师借助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学习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还可以根据学生在课本剧编演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语文教师让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可以多角度认识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课本剧编演结束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弱点和盲点进行针对性训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例如,教师以课本剧比赛的形式鼓励学生从所学教材中选择课文进行创编。学生分别从童话剧、小品、寓言故事等不同课本剧类型中精心挑选,进行剧本创作活动。教师邀请教师、家长、学生组成评价小组,分别就剧本节目编排、主题的鲜明度、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进行打分;从演员在动作、舞台道具、音乐等方面的创新性打分;从剧本语言的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等方面打分。语文教师在课本剧编演教学活动中设计多元的评价方式和多元的评价主体,可以让学生在全面科学的评价中实现自我评价和自我提升。
课本剧编演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学生在自由、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整体感知课文,梳理各种角色,并产生感悟。课本剧活动中,学生将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融入其中,寓教于乐,真正实现了“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参与课本剧表演让自我更充盈,将灵光和智慧融入语文学习活动中,促进语文教育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黑鸽.巧用情景表演活动丰富小学语文课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5):123-124.
[2]刘左兰.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课堂: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计[J].中华少年,2019(26):43-44.
[3]王锦.试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与创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9(11):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