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文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的重点,想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中去,仅仅靠老师一支粉笔、一张嘴很难实现。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创设各种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
一、创设表演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低年级的学生感知能力、领悟能力还不够,而低段的课文很多是将深奥的道理蕴含在童话故事中,如何让抽象的哲理通俗化呢?在教学《骆驼和羊》时,为了让学生懂得“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我设计了一个学生表演的环节。教学完课文内容后,先随意让几名学生上台表演,不论水平如何,都适当表扬;然后让班长针对同学的情况,挑选朗读水平好、有表演才能的同学再次表演,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哪一组的表演好,当学生一致认为后一组的表演好时,老师应及时阐明道理;因为班长发现了同学身上的长处,所以把事情做好了。进而,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及别人的长处或短处,使学生主动而迅速地理解课文,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表演的学生既锻炼了创造能力,又培养了合作能力。
二、创设音乐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利用音乐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感情,感受意境,更好地达到课堂效果。比如:在教《长江之歌》时,可利用歌曲《长江之歌》,设计一个“欣赏音乐一学唱歌曲一理解课文”的过程。在欣赏歌曲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想象长江气势磅礴、惊涛骇浪的气魄,调动起学生的激情;通过学唱的环节,让学生熟悉课文,进一步体会到长江的声势浩大、奔流不息;最后达到理解的效果,明白长江作为我国的“母亲河”哺育了多少中华儿女,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整个教学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同时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没有问题,就难以引发思考,课上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注意听讲、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与兴趣。
如:在教《小麻雀》时,我就把一些主要问题装进一个信封,增加一些神秘感,引发学生的兴趣,揭示题目后,便把信封拿出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长上来抽题。然后小组讨论,在讨论中让学生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集思广益,对于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当各组学生回答问题后,再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其他学生解答,在这整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欲,同时也培养了创新思维。
《动物怎样生宝宝》活动课设计及教学反思
邓 捷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课件,讲述、操作等活动, 了解蜻蜓、母鸡、青蛙、乌龟四种动物繁衍后代的方法及成长过程。
2、简单了解胎生、卵生的区别。
3、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4、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达对妈妈的爱。
[目标重点]
1、了解胎生动物的繁衍后代的方法;
2、了解胎生动物的成长过程。
[活动准备]
1、通过收集有关卵生动物的资料,帮助幼儿获得收集信息的经验。
2、课件:游戏课件、音乐、《感恩的心》
3、情景布置:小兔子手偶2只、蘑菇房子、草地等
4、图片:胎生、卵生各两幅,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活动,播放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进行情景表演
(大肚子白兔在草地上散步,突然肚子疼痛:“哎哟哟,肚子疼得好厉害,是不是我的宝宝要出来了,这可怎么办?赶紧赶紧进屋吧。”从蘑菇房里出来,带着和自己长得一样的小兔子,小兔子一蹦一跳的。)
提问:
原来是兔妈妈要生宝宝了,兔妈妈是在哪里生宝宝的,生下的宝宝和兔妈妈长得一样吗?
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识胎生动物有哪些(蛇、老鼠、羊、企鹅)
1、除了兔妈妈之外,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是怎样生宝宝的呢?生下的宝宝是什么样的? (幼儿自由回答)
2、老师这里有几种小朋友们很熟悉的小动物,你们看看都是谁? (幼儿回答)小朋友们都认识这些动物,可是它们是怎么生宝宝的呢?考考小朋友们,看谁说得又对又谁? (轮流出示胎卵生动物图片)
3、小结图片:这四幅图片里有的是胎生动物,有的是卵生动物,胎生动物妈妈直接生出和自己长得一样的宝宝;卵生动物先生下蛋,经过长时间的、有温度的孵化,和妈妈长得一样的宝宝才从蛋壳里出来。
三、观看课件,了解卵生动物的常识
师:动物界里的动物远远不只我们说的这些,你们猜猜这个是谁: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好像飞机在飞行。(蜻蜓)蜻蜓是怎么生宝宝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师:原来蜻蜒点水、母鸡咕哒咕哒叫,乌龟挖沙洞都是生小宝宝。
1、提问:故事里蜻蜓是怎样生小宝宝的呢?它把卵子(宝宝)生在哪?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出现在大屏幕上的动物是怎样生宝宝的? (根据幼儿回答播放课件片段。)
提问:小鸟还发现谁也把宝宝生在水里了? (青蛙)
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和蜻蜓、青蛙一样是把卵(宝宝)生在水里的? (鱼)
3、再次提问请幼儿用自己话描述看到的动物是怎样生宝宝的,并根据回答播放课件,
提问:母鸡和乌龟是怎样生宝宝的?母鸡是自己孵蛋,乌龟又是怎样孵蛋的?
师:还有哪些动物会生蛋呢? (蛇、变色龙、鸟类等)
四、游戏:试一试,请幼儿尝试把动物的成长过程排序
不错,不错,我们班小朋友确实很厉害,能说出自己知道的卵生动物,现在我要请小朋友们分成四个组一一蜻蜓组、小鸡组,青蛙组和乌龟组,你们四个组分别进行讨论,讨论下这四种动物宝宝的成长顺序,最后推选一名组长上来,在大屏幕上进行操作,看看哪组能得奖,老师这里可是有丰富的奖品哦,(将幼儿分成四组,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让幼儿自由讨论后吸引到课堂氛围中)
师:请你试一试把蜻蜓、母鸡、青蛙、乌龟生宝宝的过程排序,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能干。
五、联系幼儿自身
动物有胎生、卵生,那我们人呢?你知道你是从哪里来的吗?小动物知道妈妈很辛苦地把自己生下来,很感激妈妈,都很努力学习来报答妈妈。小朋友们的妈妈生你们的时候也是很辛苦的,你们想怎么报答妈妈呢?那我们一起来感谢妈妈吧。(跟音乐边表演边唱《感恩的心》)
[活动反思]
幼儿对小动物特别喜爱,与小动物间有着深厚的感情,动物里的许多奥秘深深吸引着幼儿。虽然动物生寶宝是个较常见的现象。但不少幼儿却不了解其中的一些知识。于是,我产生了想上“动物是怎样生宝宝”这一课的欲望。
如何引出课题,让活动一开始就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呢?我选择了情景表演的形式,让孩子一开始就进入故事情景中,也正好符合活动内容。
四次在情景中的提问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力。卡通与真实图片的交替出现既让幼儿提前掌握简单知识,也让老师了解了幼儿关于这节课的知识面和程度到底掌握了多少,方便接下来活动的进行。
为了使四种动物妈妈生宝宝的讲解不致于太单调、乏味,我采用故事情节发展活动及分组提问、集体提问形式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结束游戏中让孩子们通过玩中学、学中玩,将他们的兴趣点又引回故事的开始(兔妈妈生宝宝)延伸阶段,做到前后呼应、有始有终。
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到“生成活动”是一种非常适合幼儿学习的课程形式,它既反映了幼儿的生活、幼儿的经验、幼儿的需要、幼儿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所受到的影响,也凝聚了教师对幼儿充分了解、研究的结果。它需要教师在充分理解幼儿的基础上,在瞬息万变的活动过程中作出决策,不断调整自己的设想和计划,并与幼儿互动,将幼儿的经验提升。 “生成课程”的灵活多变性,对教师的知识和教育技能的需求更多,只有不断地丰富自己、与幼儿共同成长才能跟上新课改的脚步。
一、创设表演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低年级的学生感知能力、领悟能力还不够,而低段的课文很多是将深奥的道理蕴含在童话故事中,如何让抽象的哲理通俗化呢?在教学《骆驼和羊》时,为了让学生懂得“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我设计了一个学生表演的环节。教学完课文内容后,先随意让几名学生上台表演,不论水平如何,都适当表扬;然后让班长针对同学的情况,挑选朗读水平好、有表演才能的同学再次表演,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哪一组的表演好,当学生一致认为后一组的表演好时,老师应及时阐明道理;因为班长发现了同学身上的长处,所以把事情做好了。进而,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及别人的长处或短处,使学生主动而迅速地理解课文,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表演的学生既锻炼了创造能力,又培养了合作能力。
二、创设音乐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利用音乐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感情,感受意境,更好地达到课堂效果。比如:在教《长江之歌》时,可利用歌曲《长江之歌》,设计一个“欣赏音乐一学唱歌曲一理解课文”的过程。在欣赏歌曲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想象长江气势磅礴、惊涛骇浪的气魄,调动起学生的激情;通过学唱的环节,让学生熟悉课文,进一步体会到长江的声势浩大、奔流不息;最后达到理解的效果,明白长江作为我国的“母亲河”哺育了多少中华儿女,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整个教学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同时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没有问题,就难以引发思考,课上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注意听讲、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与兴趣。
如:在教《小麻雀》时,我就把一些主要问题装进一个信封,增加一些神秘感,引发学生的兴趣,揭示题目后,便把信封拿出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长上来抽题。然后小组讨论,在讨论中让学生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集思广益,对于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当各组学生回答问题后,再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其他学生解答,在这整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欲,同时也培养了创新思维。
《动物怎样生宝宝》活动课设计及教学反思
邓 捷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课件,讲述、操作等活动, 了解蜻蜓、母鸡、青蛙、乌龟四种动物繁衍后代的方法及成长过程。
2、简单了解胎生、卵生的区别。
3、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4、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达对妈妈的爱。
[目标重点]
1、了解胎生动物的繁衍后代的方法;
2、了解胎生动物的成长过程。
[活动准备]
1、通过收集有关卵生动物的资料,帮助幼儿获得收集信息的经验。
2、课件:游戏课件、音乐、《感恩的心》
3、情景布置:小兔子手偶2只、蘑菇房子、草地等
4、图片:胎生、卵生各两幅,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活动,播放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进行情景表演
(大肚子白兔在草地上散步,突然肚子疼痛:“哎哟哟,肚子疼得好厉害,是不是我的宝宝要出来了,这可怎么办?赶紧赶紧进屋吧。”从蘑菇房里出来,带着和自己长得一样的小兔子,小兔子一蹦一跳的。)
提问:
原来是兔妈妈要生宝宝了,兔妈妈是在哪里生宝宝的,生下的宝宝和兔妈妈长得一样吗?
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识胎生动物有哪些(蛇、老鼠、羊、企鹅)
1、除了兔妈妈之外,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是怎样生宝宝的呢?生下的宝宝是什么样的? (幼儿自由回答)
2、老师这里有几种小朋友们很熟悉的小动物,你们看看都是谁? (幼儿回答)小朋友们都认识这些动物,可是它们是怎么生宝宝的呢?考考小朋友们,看谁说得又对又谁? (轮流出示胎卵生动物图片)
3、小结图片:这四幅图片里有的是胎生动物,有的是卵生动物,胎生动物妈妈直接生出和自己长得一样的宝宝;卵生动物先生下蛋,经过长时间的、有温度的孵化,和妈妈长得一样的宝宝才从蛋壳里出来。
三、观看课件,了解卵生动物的常识
师:动物界里的动物远远不只我们说的这些,你们猜猜这个是谁: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好像飞机在飞行。(蜻蜓)蜻蜓是怎么生宝宝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师:原来蜻蜒点水、母鸡咕哒咕哒叫,乌龟挖沙洞都是生小宝宝。
1、提问:故事里蜻蜓是怎样生小宝宝的呢?它把卵子(宝宝)生在哪?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出现在大屏幕上的动物是怎样生宝宝的? (根据幼儿回答播放课件片段。)
提问:小鸟还发现谁也把宝宝生在水里了? (青蛙)
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和蜻蜓、青蛙一样是把卵(宝宝)生在水里的? (鱼)
3、再次提问请幼儿用自己话描述看到的动物是怎样生宝宝的,并根据回答播放课件,
提问:母鸡和乌龟是怎样生宝宝的?母鸡是自己孵蛋,乌龟又是怎样孵蛋的?
师:还有哪些动物会生蛋呢? (蛇、变色龙、鸟类等)
四、游戏:试一试,请幼儿尝试把动物的成长过程排序
不错,不错,我们班小朋友确实很厉害,能说出自己知道的卵生动物,现在我要请小朋友们分成四个组一一蜻蜓组、小鸡组,青蛙组和乌龟组,你们四个组分别进行讨论,讨论下这四种动物宝宝的成长顺序,最后推选一名组长上来,在大屏幕上进行操作,看看哪组能得奖,老师这里可是有丰富的奖品哦,(将幼儿分成四组,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让幼儿自由讨论后吸引到课堂氛围中)
师:请你试一试把蜻蜓、母鸡、青蛙、乌龟生宝宝的过程排序,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能干。
五、联系幼儿自身
动物有胎生、卵生,那我们人呢?你知道你是从哪里来的吗?小动物知道妈妈很辛苦地把自己生下来,很感激妈妈,都很努力学习来报答妈妈。小朋友们的妈妈生你们的时候也是很辛苦的,你们想怎么报答妈妈呢?那我们一起来感谢妈妈吧。(跟音乐边表演边唱《感恩的心》)
[活动反思]
幼儿对小动物特别喜爱,与小动物间有着深厚的感情,动物里的许多奥秘深深吸引着幼儿。虽然动物生寶宝是个较常见的现象。但不少幼儿却不了解其中的一些知识。于是,我产生了想上“动物是怎样生宝宝”这一课的欲望。
如何引出课题,让活动一开始就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呢?我选择了情景表演的形式,让孩子一开始就进入故事情景中,也正好符合活动内容。
四次在情景中的提问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力。卡通与真实图片的交替出现既让幼儿提前掌握简单知识,也让老师了解了幼儿关于这节课的知识面和程度到底掌握了多少,方便接下来活动的进行。
为了使四种动物妈妈生宝宝的讲解不致于太单调、乏味,我采用故事情节发展活动及分组提问、集体提问形式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结束游戏中让孩子们通过玩中学、学中玩,将他们的兴趣点又引回故事的开始(兔妈妈生宝宝)延伸阶段,做到前后呼应、有始有终。
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到“生成活动”是一种非常适合幼儿学习的课程形式,它既反映了幼儿的生活、幼儿的经验、幼儿的需要、幼儿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所受到的影响,也凝聚了教师对幼儿充分了解、研究的结果。它需要教师在充分理解幼儿的基础上,在瞬息万变的活动过程中作出决策,不断调整自己的设想和计划,并与幼儿互动,将幼儿的经验提升。 “生成课程”的灵活多变性,对教师的知识和教育技能的需求更多,只有不断地丰富自己、与幼儿共同成长才能跟上新课改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