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要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深度学习是他们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深度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在应用化学、分析情境、评价实验、创造路径的过程中获得高阶思维能力,如创新能力、评估能力和运用能力等。对于学生来说,深度学习不是在他们对相关认知的单一记忆与粗浅理解中形成的,而是在学习理解、实践应用以及迁移创新等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生成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突破机械记忆的层面,建构新旧知识之间的脉络,反思课堂表现,灵活地调取所学知识,进而推进深度学习,提升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教学;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对于学生来说,深度学习就是让他们的身心深度地融入化学这门学科。深度学习对接的是学生的深度生长,即他们的内在改变。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意识,进而逐步地培养他们深度思考的习惯。教师可以从科学整合化学教材、合理完善课本实验、运用思考生活素材及拓展开发小组合作等方面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思维,进而让他们在融合创新中生长核心素养。
一、深度学习的初中化学教学实施原则
对于深度学习而言,它是教师要遵循的基本的教学方式,因此要有周密的计划,要有具体的方案,要能对准学生的基本认知状况。教学中不能出现这周采用深度教学的方式,下周就不采用了的情况。基于此,教师要确定实施深度教学的基本原则,进而更好地发挥其效用。
(一)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其实也可以这样说,生活即化学,尤其是初中化学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其相应的影子。将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更能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进而促进他们由表象的观察走向深度的探究。因此,教学中教师可创设生活情境,将生活素材运用起来,在拓展学生学习视野的同时,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进而有效促进学生们的深度学习。
一次在学习二氧化碳的相关化学性质时,为了让枯燥的化学课堂变得灵动起来,也为了进一步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就将一瓶可口可乐饮料带到班上,学生一看到可口可乐很感兴趣,他们想,难道老师也喜欢喝这个?教师问学生平常喝过可乐后有什么样的感觉。明显地,教师创设的情境就是要让学生回忆起曾经的生活体验,进而在生活场景中思考化学问题。学生说,喝了可乐以后,感觉肚子里有股气体,会不断打嗝。学生还说,只要轻轻摇晃瓶子,然后再打开,饮料就会从瓶子里溢出来。教师问,这种气体是什么呢?学生们也不确定,他们将学过的气体都说了一遍。教师说,既然说出来了,就要想方设法证明是不是真有这样的气体。学生动起手来,在预备的瓶盖上戳了一个小孔,将带有胶皮管的导管插进去,然后再将这个瓶盖换到可乐的瓶子上,学生捏着胶皮管,摇晃几下,然后再将胶皮管的一头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他们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是学生基于生活的一次探究,是他们将化学原理迁移到生活中的一次运用,深度学习得以生根。
(二)知识整理形成思维导图
对于深度学习而言,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对原先的认知进行整理,以形成适合学生自己发力的认知体系。整理其实就是对认知的再认识,是元认知的一种,即,认知的認知。整理的目的是更好地内化认知,也是为了打破原先的知识壁垒,将相似的、相同的话题放到同一个主题下面。借助思维导图能让学生将零散琐碎的内容串联起来,也能让他们迅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思维导图是一种组织性的思维工具,它具有简约发散的特点。通过思维导图能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相关认知,能让他们借助结构化的方法重新审视认知,能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对相关的化学原理、化学变化等进行感知,进而强化理解。思维导图建构的过程就是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过程。学生要甄选信息,从“横”“纵”角度的多层方向建立整体的化学认知体系;学生需要进行自主性探究思考,再自主性内化所学内容,接着再自主性地进行总结,从而提高思维导图的质量。
以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的三种最常见的气体为例,即,氢气、氧气与二氧化碳,教师可以让学生建构思维导图,将三种气体的异同点进行整理,这一方面打通了认知之间的间隔,另外一方面也利于学生做进一步的思考。学生会在建构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逐步迈向深度学习,他们会在建构的过程中发现更深层的问题。学生先是在中心位置写上三种气体,再在下一栏写上物理性质,然后将三种气体的物理性质简要地列上去。看着这张图,学生对这三种气体的物理性质就一目了然。比如,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氢气是难溶于水的气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学生顺着导图整理出这三种气体的不同收集方式,学生在整理过程中发现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选择的是向上排空气法。这个知识之前他们也背过,体验过,只是他们没有与其他两种气体放在一起比较。思维导图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事物之间的异同点,进而他们会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他们整理好的知识可以成为他们解决问题的钥匙。思维导图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也催生了化学素养。
二、深度学习的初中化学教学有效对策
(一)启迪思维,提高学习动力
毋庸置疑,深度学习需要有高阶思维的参与,需要学生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漫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要让他们主动迸发思维的火花。
以《氧气的制取》这一章节为例,教师先是给学生做一个演示实验——加热少量氯酸钾,这也是一个制取氧气的实验。为了激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形成实验期待,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实验的结论,而是让他们在观察中思考。学生观察到这样的现象:氯酸钾沸腾前,木条没有复燃;教师继续加热氯酸钾至其沸腾后,才有少量氧气放出。在观察中,学生也开始了自己的思考之旅,他们想:是不是只要加热氯酸钾就能放出氧气?是不是加热的时间越长,放出的氧气就越多?是不是有一个临界的温度,即,加热到某个温度时氧气才会产生?实验中氧气释放的速度如何?明显地,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思考,让他们从实验的现象出发,思考实验的内核,进而让深度学习发生。深度学习也需要教师的引导,比如说,教师可以问学生: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哪些?这些实验方法有什么样的优缺点?这其实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判断思维能力,为深度学习提供思维上的铺垫。 (二)树立动手意识,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
深度学习必然要以学生的全员参与为前提。如果学生不参与到课堂中来,那么深度学习就无法发生;只有少数人参与的课堂也不是真正的深度学习的课堂。深度学习是一群人积极思考的状态,是大家齐心协力地拓展所学认知。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就要解放他们的双手,让他们成为实验的主人,让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思考每一步的目的,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化学中有一些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比如會遇到有害的药品等,或会遇到危险的操作,如氢气的验纯实验等。基于这样的状况,有些学生不愿意自己动手,就看着别人做实验。其实实验操作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操作能力也是重要的化学动手能力,而且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能发现新的问题,解决一些困扰自己的问题。明显地,动手操作能推动深度学习。
还以制取氧气为例,教师先让学生看一遍视频上的演示实验,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会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一些错误的实验方式,这个自查的过程就是深度学习的过程。他们会思考,这样操作为什么不行,进而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只能这样操作。学生在做好实验之后,将实验的步骤一一地写下来,以作反思用。比如一学生写下: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品、把试管固定到铁架台上等。对着自己所写的东西,学生又再次思考这次操作实验中有哪些错误是一定要纠正的,有哪些方式是可以保存的,甚至可以发扬光大。学生还会想这些操作的步骤能不能颠倒,假如颠倒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等。动手操作给学生多元体验的机会,也让深度学习多了一个“度”。
(三)引进探究活动,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在化学王国探究的过程。深度学习在本质上就是一次深度的探究,只是这个探究要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因此教师设置什么样的教学活动就成了关键。教师设置的活动要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能激活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觉到深度学习就是一次愉快的触及自己思维的旅行。
一次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做一个探究实验,先是给每个人发了两支高低不同的蜡烛,然后再让他们将蜡烛点燃,接着教师让学生猜一猜如果用一个烧杯同时罩这两支蜡烛,哪根先灭。教师先让学生猜一猜,课堂气氛一下子高涨起来。这种猜想,充分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当他们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他们发现高的蜡烛先熄灭,于是他们就开始思考其中的原因。可见,教师要多创设活动,给学生深度学习的机会。
三、结束语
深度学习是学生运用高阶思维能力进行的理解性学习,是促进他们思维生长的必由之路。教师要创设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环节,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让深度学习成为常态化学习。
【参考文献】
[1]黄建林.促进深度学习的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以二氧化碳的教学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11).
[2]陈洁.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以《食盐与蔗糖哪个“强”——物质的溶解性》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9).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教学;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对于学生来说,深度学习就是让他们的身心深度地融入化学这门学科。深度学习对接的是学生的深度生长,即他们的内在改变。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意识,进而逐步地培养他们深度思考的习惯。教师可以从科学整合化学教材、合理完善课本实验、运用思考生活素材及拓展开发小组合作等方面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思维,进而让他们在融合创新中生长核心素养。
一、深度学习的初中化学教学实施原则
对于深度学习而言,它是教师要遵循的基本的教学方式,因此要有周密的计划,要有具体的方案,要能对准学生的基本认知状况。教学中不能出现这周采用深度教学的方式,下周就不采用了的情况。基于此,教师要确定实施深度教学的基本原则,进而更好地发挥其效用。
(一)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其实也可以这样说,生活即化学,尤其是初中化学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其相应的影子。将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更能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进而促进他们由表象的观察走向深度的探究。因此,教学中教师可创设生活情境,将生活素材运用起来,在拓展学生学习视野的同时,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进而有效促进学生们的深度学习。
一次在学习二氧化碳的相关化学性质时,为了让枯燥的化学课堂变得灵动起来,也为了进一步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就将一瓶可口可乐饮料带到班上,学生一看到可口可乐很感兴趣,他们想,难道老师也喜欢喝这个?教师问学生平常喝过可乐后有什么样的感觉。明显地,教师创设的情境就是要让学生回忆起曾经的生活体验,进而在生活场景中思考化学问题。学生说,喝了可乐以后,感觉肚子里有股气体,会不断打嗝。学生还说,只要轻轻摇晃瓶子,然后再打开,饮料就会从瓶子里溢出来。教师问,这种气体是什么呢?学生们也不确定,他们将学过的气体都说了一遍。教师说,既然说出来了,就要想方设法证明是不是真有这样的气体。学生动起手来,在预备的瓶盖上戳了一个小孔,将带有胶皮管的导管插进去,然后再将这个瓶盖换到可乐的瓶子上,学生捏着胶皮管,摇晃几下,然后再将胶皮管的一头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他们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是学生基于生活的一次探究,是他们将化学原理迁移到生活中的一次运用,深度学习得以生根。
(二)知识整理形成思维导图
对于深度学习而言,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对原先的认知进行整理,以形成适合学生自己发力的认知体系。整理其实就是对认知的再认识,是元认知的一种,即,认知的認知。整理的目的是更好地内化认知,也是为了打破原先的知识壁垒,将相似的、相同的话题放到同一个主题下面。借助思维导图能让学生将零散琐碎的内容串联起来,也能让他们迅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思维导图是一种组织性的思维工具,它具有简约发散的特点。通过思维导图能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相关认知,能让他们借助结构化的方法重新审视认知,能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对相关的化学原理、化学变化等进行感知,进而强化理解。思维导图建构的过程就是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过程。学生要甄选信息,从“横”“纵”角度的多层方向建立整体的化学认知体系;学生需要进行自主性探究思考,再自主性内化所学内容,接着再自主性地进行总结,从而提高思维导图的质量。
以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的三种最常见的气体为例,即,氢气、氧气与二氧化碳,教师可以让学生建构思维导图,将三种气体的异同点进行整理,这一方面打通了认知之间的间隔,另外一方面也利于学生做进一步的思考。学生会在建构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逐步迈向深度学习,他们会在建构的过程中发现更深层的问题。学生先是在中心位置写上三种气体,再在下一栏写上物理性质,然后将三种气体的物理性质简要地列上去。看着这张图,学生对这三种气体的物理性质就一目了然。比如,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氢气是难溶于水的气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学生顺着导图整理出这三种气体的不同收集方式,学生在整理过程中发现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选择的是向上排空气法。这个知识之前他们也背过,体验过,只是他们没有与其他两种气体放在一起比较。思维导图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事物之间的异同点,进而他们会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他们整理好的知识可以成为他们解决问题的钥匙。思维导图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也催生了化学素养。
二、深度学习的初中化学教学有效对策
(一)启迪思维,提高学习动力
毋庸置疑,深度学习需要有高阶思维的参与,需要学生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漫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要让他们主动迸发思维的火花。
以《氧气的制取》这一章节为例,教师先是给学生做一个演示实验——加热少量氯酸钾,这也是一个制取氧气的实验。为了激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形成实验期待,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实验的结论,而是让他们在观察中思考。学生观察到这样的现象:氯酸钾沸腾前,木条没有复燃;教师继续加热氯酸钾至其沸腾后,才有少量氧气放出。在观察中,学生也开始了自己的思考之旅,他们想:是不是只要加热氯酸钾就能放出氧气?是不是加热的时间越长,放出的氧气就越多?是不是有一个临界的温度,即,加热到某个温度时氧气才会产生?实验中氧气释放的速度如何?明显地,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思考,让他们从实验的现象出发,思考实验的内核,进而让深度学习发生。深度学习也需要教师的引导,比如说,教师可以问学生: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哪些?这些实验方法有什么样的优缺点?这其实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判断思维能力,为深度学习提供思维上的铺垫。 (二)树立动手意识,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
深度学习必然要以学生的全员参与为前提。如果学生不参与到课堂中来,那么深度学习就无法发生;只有少数人参与的课堂也不是真正的深度学习的课堂。深度学习是一群人积极思考的状态,是大家齐心协力地拓展所学认知。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就要解放他们的双手,让他们成为实验的主人,让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思考每一步的目的,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化学中有一些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比如會遇到有害的药品等,或会遇到危险的操作,如氢气的验纯实验等。基于这样的状况,有些学生不愿意自己动手,就看着别人做实验。其实实验操作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操作能力也是重要的化学动手能力,而且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能发现新的问题,解决一些困扰自己的问题。明显地,动手操作能推动深度学习。
还以制取氧气为例,教师先让学生看一遍视频上的演示实验,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会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一些错误的实验方式,这个自查的过程就是深度学习的过程。他们会思考,这样操作为什么不行,进而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只能这样操作。学生在做好实验之后,将实验的步骤一一地写下来,以作反思用。比如一学生写下: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品、把试管固定到铁架台上等。对着自己所写的东西,学生又再次思考这次操作实验中有哪些错误是一定要纠正的,有哪些方式是可以保存的,甚至可以发扬光大。学生还会想这些操作的步骤能不能颠倒,假如颠倒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等。动手操作给学生多元体验的机会,也让深度学习多了一个“度”。
(三)引进探究活动,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在化学王国探究的过程。深度学习在本质上就是一次深度的探究,只是这个探究要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因此教师设置什么样的教学活动就成了关键。教师设置的活动要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能激活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觉到深度学习就是一次愉快的触及自己思维的旅行。
一次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做一个探究实验,先是给每个人发了两支高低不同的蜡烛,然后再让他们将蜡烛点燃,接着教师让学生猜一猜如果用一个烧杯同时罩这两支蜡烛,哪根先灭。教师先让学生猜一猜,课堂气氛一下子高涨起来。这种猜想,充分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当他们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他们发现高的蜡烛先熄灭,于是他们就开始思考其中的原因。可见,教师要多创设活动,给学生深度学习的机会。
三、结束语
深度学习是学生运用高阶思维能力进行的理解性学习,是促进他们思维生长的必由之路。教师要创设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环节,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让深度学习成为常态化学习。
【参考文献】
[1]黄建林.促进深度学习的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以二氧化碳的教学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11).
[2]陈洁.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以《食盐与蔗糖哪个“强”——物质的溶解性》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