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小学语文教材,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的科普类课文不在少数。有的是向学生介绍浅显的科学知识的,如《我是什么》、《地球爷爷的手》,有的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科技发展成就的,如《火车的故事》、《农业的变化真大》。这类课文的题材多为童话或有简单情节的记叙文,也有一些科学小品文,初入学的孩子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对于这类课文也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那么,如何教学这类课文呢?在此以《棉花姑娘》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1 依据课标,把握重点
教学科普类课文,最忌讳把它上成科学常识课。如何上出这类课文的语文味儿呢?在教学时,首先要分清主次,对教学重点了然于胸。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而不是科学知识的讲解和说明。因此,我确定了《棉花姑娘》一课的三点教学目标:①认识七个字,会写六个字;②分角色朗读课文,试着读出恰当的语气;③认识一些益虫和益鸟,拓展相关知识。其中,又以前两点更为重要。
识字学词始终要作为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切不可喧宾夺主。特别是科普类课文,有的老师担心学生不理解所学内容,于是在理解课文内容上花费了很多精力,忽视了最基础的字词训练,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学跑之前要先练好走,没有扎实的识字写字基础,阅读能力的提高只能是纸上谈兵。教材所选的科普类文章,语言都是非常精炼、优美的,要充分利用这些语言材料,让学生积累语言、发展语言。在《棉花姑娘》的教学中,可以根据课后练习的提示,让学生练习形容词的不同形式,还可以发掘课文中其他的语言点,让学生进行练习。
在朗读方面,低年级的训练重点是正确、流利,能够读出一定的语气。到了二年级,可以逐步训练有感情地朗读。科普类课文中有不少是以童话的体裁呈现的,特别适合朗读训练。比如《棉花姑娘》这一课,“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棉花姑娘高兴地说……”“棉花姑娘惊奇地问……”这些句子,都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重点词语,通过老师的范读和学生自己的练读感悟,读出适合的语气来。一些科普类的小品文语言也十分生动,适合进行朗读练习。
2 通过设计问题了解课文内容
科普类课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介绍一些科学知识,因此,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弄懂课文中传递的科学常识是十分必要的。有效的方法是,教师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把握。
在教学《棉花姑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棉花姑娘都请了哪些医生来给她治病?最后是谁治好了她的病?”学生在几遍读课文的过程中,不难说出“棉花姑娘请了燕子、啄木鸟、青蛙给她治病,最后,是七星瓢虫治好了她的病”。随着学生的回答,我把这几位“医生”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并且在其后引导学生继续读书交流的过程中,在这些“医生”旁边,简要写下了它们不能或能够给棉花姑娘治病的原因。这样,课文的内容、层次就一目了然地呈现在黑板上。这样的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的梳理,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得来的。因此,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实实在在的,他们对于科学知识的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教师以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并不等于在低年级就让学生学习抽象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而是引导学生理清课文层次,从而更快、更好地弄懂相关的科学知识。当然,如果在此过程中,能够在阅读方法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则是我们所期望的。
3 科学知识适度处理
科普类课文中的科学知识不能不讲,但也不能多讲。特别是在低年级,学生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但认识有限,而知识又是环环相扣的,教师如果在教学中把握不好,很容易在解释一个问题时又出现其他需要解释的问题,陷入反复讲解、繁琐分析、越讲学生越糊涂的怪圈。
我的心得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性问题,如果班上有学生了解,可以请学生讲给大家听;学生不了解或说不清楚的,不妨由教师直接“给”。教师“给”的内容,一定要有助于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要浅尝辄止,浅显易懂。
《棉花姑娘》没有涉及太多太难的科学知识,但有些事物是学生在生活中没有接触过的,需要教师用形象的图片、浅显的语言加以说明,以扫清学生在理解上的“拦路虎”。比如,在说到棉花姑娘身上长了蚜虫,非常难受时,很多学生没有见过蚜虫,我就一边展示蚜虫的图片,一边告诉学生:蚜虫专门吸取植物叶子里的水分和营养,是一种害虫。它虽然比芝麻还要小,危害却很大,植物要是长了蚜虫,就像我们人生病一样难受。学生们看着图片,听着解说,很容易就知道了蚜虫的样子,明白了蚜虫是害虫。这些知识什么时候讲解最为适宜?是在课始一股脑儿告诉学生,还是随着课文的学习逐渐渗透?在时机的选择上,应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而定。
4 注重教学的趣味性
低年级阅读教学一定要有趣味性。科普类课文由于科学知识本身有一定难度,学生可能不像学习其他文章那样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文自身特点,创设活泼有趣的情境。
《棉花姑娘》本身就是一篇很可爱的童话,如果能在教学中适时为学生创设情境,学生就会始终兴趣盎然。第一,入课采取猜谜语的方式:“像云不是云,地上开白花;像雪不是雪,越冷大家越爱它。”学生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第二,学习字词的时候多采取竞赛和游戏的方法,语境内容也尽量贴近学生生活,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第三,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分角色朗读;学完课文之后,请学生表演课文内容。第四,在写字之前,带领学生做手指操,充分活动,以避免写字本身带来的疲劳和枯燥感。实践证明,这些简便易行的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 依据课标,把握重点
教学科普类课文,最忌讳把它上成科学常识课。如何上出这类课文的语文味儿呢?在教学时,首先要分清主次,对教学重点了然于胸。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而不是科学知识的讲解和说明。因此,我确定了《棉花姑娘》一课的三点教学目标:①认识七个字,会写六个字;②分角色朗读课文,试着读出恰当的语气;③认识一些益虫和益鸟,拓展相关知识。其中,又以前两点更为重要。
识字学词始终要作为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切不可喧宾夺主。特别是科普类课文,有的老师担心学生不理解所学内容,于是在理解课文内容上花费了很多精力,忽视了最基础的字词训练,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学跑之前要先练好走,没有扎实的识字写字基础,阅读能力的提高只能是纸上谈兵。教材所选的科普类文章,语言都是非常精炼、优美的,要充分利用这些语言材料,让学生积累语言、发展语言。在《棉花姑娘》的教学中,可以根据课后练习的提示,让学生练习形容词的不同形式,还可以发掘课文中其他的语言点,让学生进行练习。
在朗读方面,低年级的训练重点是正确、流利,能够读出一定的语气。到了二年级,可以逐步训练有感情地朗读。科普类课文中有不少是以童话的体裁呈现的,特别适合朗读训练。比如《棉花姑娘》这一课,“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棉花姑娘高兴地说……”“棉花姑娘惊奇地问……”这些句子,都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重点词语,通过老师的范读和学生自己的练读感悟,读出适合的语气来。一些科普类的小品文语言也十分生动,适合进行朗读练习。
2 通过设计问题了解课文内容
科普类课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介绍一些科学知识,因此,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弄懂课文中传递的科学常识是十分必要的。有效的方法是,教师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把握。
在教学《棉花姑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棉花姑娘都请了哪些医生来给她治病?最后是谁治好了她的病?”学生在几遍读课文的过程中,不难说出“棉花姑娘请了燕子、啄木鸟、青蛙给她治病,最后,是七星瓢虫治好了她的病”。随着学生的回答,我把这几位“医生”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并且在其后引导学生继续读书交流的过程中,在这些“医生”旁边,简要写下了它们不能或能够给棉花姑娘治病的原因。这样,课文的内容、层次就一目了然地呈现在黑板上。这样的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的梳理,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得来的。因此,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实实在在的,他们对于科学知识的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教师以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并不等于在低年级就让学生学习抽象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而是引导学生理清课文层次,从而更快、更好地弄懂相关的科学知识。当然,如果在此过程中,能够在阅读方法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则是我们所期望的。
3 科学知识适度处理
科普类课文中的科学知识不能不讲,但也不能多讲。特别是在低年级,学生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但认识有限,而知识又是环环相扣的,教师如果在教学中把握不好,很容易在解释一个问题时又出现其他需要解释的问题,陷入反复讲解、繁琐分析、越讲学生越糊涂的怪圈。
我的心得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性问题,如果班上有学生了解,可以请学生讲给大家听;学生不了解或说不清楚的,不妨由教师直接“给”。教师“给”的内容,一定要有助于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要浅尝辄止,浅显易懂。
《棉花姑娘》没有涉及太多太难的科学知识,但有些事物是学生在生活中没有接触过的,需要教师用形象的图片、浅显的语言加以说明,以扫清学生在理解上的“拦路虎”。比如,在说到棉花姑娘身上长了蚜虫,非常难受时,很多学生没有见过蚜虫,我就一边展示蚜虫的图片,一边告诉学生:蚜虫专门吸取植物叶子里的水分和营养,是一种害虫。它虽然比芝麻还要小,危害却很大,植物要是长了蚜虫,就像我们人生病一样难受。学生们看着图片,听着解说,很容易就知道了蚜虫的样子,明白了蚜虫是害虫。这些知识什么时候讲解最为适宜?是在课始一股脑儿告诉学生,还是随着课文的学习逐渐渗透?在时机的选择上,应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而定。
4 注重教学的趣味性
低年级阅读教学一定要有趣味性。科普类课文由于科学知识本身有一定难度,学生可能不像学习其他文章那样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文自身特点,创设活泼有趣的情境。
《棉花姑娘》本身就是一篇很可爱的童话,如果能在教学中适时为学生创设情境,学生就会始终兴趣盎然。第一,入课采取猜谜语的方式:“像云不是云,地上开白花;像雪不是雪,越冷大家越爱它。”学生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第二,学习字词的时候多采取竞赛和游戏的方法,语境内容也尽量贴近学生生活,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第三,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分角色朗读;学完课文之后,请学生表演课文内容。第四,在写字之前,带领学生做手指操,充分活动,以避免写字本身带来的疲劳和枯燥感。实践证明,这些简便易行的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