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要实现人类社会的生态化,即“人一社会一自然”的和谐健康发展。以此类推,体育生态的目标就是要使受教育者从小就获得“人一体育一自然”协调发展的知识、能力和规范等[1],这是发展生态体育的关键和重点。本文从生态学、社会学、伦理学的角度,对体育生态的相关概念、内涵、作用和功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笔者认为,体育生态危机给人以警示,而建设体育生态文明、实现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求人们的观念和行为的双重变革。因此,面对体育生态这一新型系统我们要了解它,尊重它,发展它,完善它。
关键词:生态;体育生态;特性;功能;发展策略
1 基本概念的认识
1.1生态体育
生态学的实质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体育则反映的是人、体育、生态三者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2]。
1.2体育生态系统
“生态”一词最早是1865年由德国动物学家雷特尔(Reiter)提出,体育生态系统虽是整个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但它自身仍然有若干分系统,而且这些系统要素也是多元的,比如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都有其特有的生态[3]。
1.3社会生态体育
社会生态体育是指与社会体育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组成的社会生态系统,是社会生态意识观念、条件与设施、生态规范等在体育方面的综合体现,具有多层次性、开放性、广泛性、复杂性等特征,是发展生态体育的难点[4]。
1.4体育生态文明
体育生态文明源自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协调状态,是人类应用体育活动改造自然界所取得的成果的总和。自然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体育提供了空间,而更重要的是孕育了体育文化、体育精神和现代体育的文明,创造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价值。体育生态文明要求在开发、利用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体育活动时,要积极保护、促进自然生态系统,以体育全面协调思想为手段,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三大和谐,形成整体动态平衡[5]。
2 体育生态的特性认识
2.1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观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形成动态的生态链,以良性循环推动发展。动态性表现在体育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能量循环和信息的传递,与此同时体育内部组织结构也在发生不断变化与改进。例如,奥运会的不断发展完善,各种政策、法规的建立健全,各种竞赛规则的制定与修改等。这些都体现出体育生态的动态的可持续性特征。
2.2整体性
生态系统中各单元和因子之间相互的作用和影响,形成一种复杂的结构,在功能上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而生态系统中各种行为的产生会受到全局性的多种因素的影响。组成体育生态系统的各部分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例如,运动员退役安置工作是关系到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运动队伍的建设乃至整个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没有对运动员出路的保证的话整个系统就有可能会紊乱[5]。
2.3层次性
所谓体育生态系统的层次性,主要是指体育生态系统可以从纵向上分为若干个等级,其中低一级系统是高一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同的层次之间存在着隶属关系,高层次系统包含着低层次[6]。我们知道从简单系统到复杂系统,子系统数目不一定有多大改变,而且有些复杂系统内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不复杂,而整体性质却十分复杂、丰富多彩。因此,充分了解到体育生态的这一特性也有助于我们掌握更多的发展体育生态的策略。
2.4开放性
体育内涵之宽泛,与外界的联系之密切,体育生态系统除能源和物质依赖外部系统外,在人力、资金、技术、信息方面也对外部系统有不同程度的依赖性,能源与物质对外部的强烈依赖性在体育生态系统中占有主导地位。体育系统的开放性不仅表现在物质、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上,还表现在体育内容等方面。从体育的内容看,由于世界体育的迅猛发展,运动项目、训练手段不断发生变化,开放型的体育生态系统,对客观要求的发展,不能不做出积极的反应,从而改革体育教学的内容、运动训练的方法等[7]。
3 体育生态的功能认识
由于体育生态系统具有持续性、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的特征,从而决定了体育生态功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它能协调社会与体育的发展;满足身心需求;激发精神和发展、服务、促进个休化等功能,又有各功能间相互联系,交结在一起而构成的复杂的综合性功能。但比较起来主要的功能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3.1促进社会与自然、体育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体育,不仅能增强抵抗环境污染对人类自身发展影响的能力,而且还能够促使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据苏联经济学家奥克萨尼奇研究提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劳动生产率可以提高0.6~10%。由于体育通过运动改造了人体的自身,它一方面能增强人类抵抗环境污染对人类自身影响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促使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因而它在社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中起到了中介的作用[8]。
3.2增进国家与世界、整体与个体的联系和交流
体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超越一定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制度等界限的国际语言。通过体育交往可以为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和联系创造条件,缓和协调国际关系和冲突,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加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团结。例如“小球转动地球”、“乒乓外交”等都是些极其生动较为典型的例子。
3.3增强爱国意识,彰显民族凝聚力
在我国,56个少数民族通过各种盛会,把各民族多姿多彩,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独具地方色彩的民族体育项目会合在一起,把来自南国水乡、北国草原,以及高原各地的不同风俗习惯的人群聚集在一起,通过盛会这一媒介使人们心连心、手挽手、相互了解、学习和交流,增进了各族人民之间的感情、加强了各民族的团结,这些都是无形的财富。 面对体育生态的特点所带来的各种功能以及收获,不得不接受它不够完美的另一面,在体育生态系统中仍然会存在很多问题或者因素阻碍甚至是阻止了体育生态这一链条的转动与前进,面对问题我们应给予积极应对的策略来解决,从而求得更长远,更持久,更完善的发展。
4.1加强理论构建,完善理论体系是发展的基础
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不难看出,在体育生态学构建方面,虽然有不少关于创建体育生态学新学科的研究论文,也有体育生态论的问世,已具备自身的基本概念、粗略的知识体系与方法体系,但仍然存在对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研究范围认识的不确定性、理论框架建构的粗糙性等问题。因此,如何科学地形成体育生态学独特的研究领域,构成具有鲜明特征的体育生态学理论体系,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研究、补充、拓展,才能使体育生态学的理论体系逐步完善和清晰、合理与坚实、壮大和发展[9]。理论是基础,理论需先行!
4.2落实制度,有法必依是发展的手段
首先,制定系列的生态体育的行为规范,包括学生上体育课、课外活动的行为规范,例如,禁止穿皮鞋和不符合运动要求的服装运动,不得随地吐痰、爱护场区卫生,喝完的饮料瓶放到指定地点等;其次,制定野外活动行为准则和安全制度,例如要妥善处理垃圾,爱护花草植物和野生动物,森林中禁止吸烟等;最后,在运动场所设置警示牌,明确罚则制度以道德约束为辅,以法律法规为指导,以严格执法为有效手段[10]。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法制保障才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发展体育生态。
4.3保障运动场地的有效利用是发展的条件
目前,塑胶运动场得以大力修建,但需要强调的是要有计划地加强新建场地的绿化、美化,利用自然环境开垦天然草坪,或利用山坡地修建林间运动小道,为学生提供生态运动场所等。并且,与此同时更新运动设施、器材降低噪音,提高安全性,使之符合生态标准。最后,还要在运动场区设置垃圾回收点,对水泥、碳渣运动场要及时维护,确保运动安全,减少尘土和泥浆,将生态体育的名衔实至名归[11]。
5结束语
可持续发展与体育生态的革命,建立了“人、体育、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的生态体育新理念,亦为全民健身计划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生态体育面向每一个市民,从而促进体育生态化发展进程,增强国民体质,使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伯荪.可持续发展的几个生态问题[J]1生态科学, 1998,(6).
[2]翟寅飞,熊炎,郭敏刚.构建“生态体育”体系之必要性与可行性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07,( 4) : 412 -413.
[3]邓跃宁.体育生态学的构建[J]1体育学刊, 2002, (6).
[4]谢雪峰,曹秀玲.体育生态的敏感因素与体育系统的良性循环[J].体育科学, 2005(12): 84~86.
[5]熊茂湘.体育环境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59.
[6]吴明深.论体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J].体育学刊, 2004(3): 22~24.
[7]罗余才.经济系统及其特征[J].佛山大学学报,1998,(1):18-22.
[8]许传宝.体育生态学一绿色体育的理论基础[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4):87- 89.
[9]谢香道.现代体育生态化走向初探[J].南昌大学学报, 1994, 25(1): 2-3.
[10]刘学军.论体育科研的生态学倾向[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0, 22(6): 55-57.
[11]胡小明.生态体育[N].羊城晚报, 2005-09-24(8).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450044)
关键词:生态;体育生态;特性;功能;发展策略
1 基本概念的认识
1.1生态体育
生态学的实质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体育则反映的是人、体育、生态三者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2]。
1.2体育生态系统
“生态”一词最早是1865年由德国动物学家雷特尔(Reiter)提出,体育生态系统虽是整个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但它自身仍然有若干分系统,而且这些系统要素也是多元的,比如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都有其特有的生态[3]。
1.3社会生态体育
社会生态体育是指与社会体育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组成的社会生态系统,是社会生态意识观念、条件与设施、生态规范等在体育方面的综合体现,具有多层次性、开放性、广泛性、复杂性等特征,是发展生态体育的难点[4]。
1.4体育生态文明
体育生态文明源自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协调状态,是人类应用体育活动改造自然界所取得的成果的总和。自然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体育提供了空间,而更重要的是孕育了体育文化、体育精神和现代体育的文明,创造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价值。体育生态文明要求在开发、利用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体育活动时,要积极保护、促进自然生态系统,以体育全面协调思想为手段,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三大和谐,形成整体动态平衡[5]。
2 体育生态的特性认识
2.1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观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形成动态的生态链,以良性循环推动发展。动态性表现在体育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能量循环和信息的传递,与此同时体育内部组织结构也在发生不断变化与改进。例如,奥运会的不断发展完善,各种政策、法规的建立健全,各种竞赛规则的制定与修改等。这些都体现出体育生态的动态的可持续性特征。
2.2整体性
生态系统中各单元和因子之间相互的作用和影响,形成一种复杂的结构,在功能上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而生态系统中各种行为的产生会受到全局性的多种因素的影响。组成体育生态系统的各部分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例如,运动员退役安置工作是关系到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运动队伍的建设乃至整个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没有对运动员出路的保证的话整个系统就有可能会紊乱[5]。
2.3层次性
所谓体育生态系统的层次性,主要是指体育生态系统可以从纵向上分为若干个等级,其中低一级系统是高一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同的层次之间存在着隶属关系,高层次系统包含着低层次[6]。我们知道从简单系统到复杂系统,子系统数目不一定有多大改变,而且有些复杂系统内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不复杂,而整体性质却十分复杂、丰富多彩。因此,充分了解到体育生态的这一特性也有助于我们掌握更多的发展体育生态的策略。
2.4开放性
体育内涵之宽泛,与外界的联系之密切,体育生态系统除能源和物质依赖外部系统外,在人力、资金、技术、信息方面也对外部系统有不同程度的依赖性,能源与物质对外部的强烈依赖性在体育生态系统中占有主导地位。体育系统的开放性不仅表现在物质、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上,还表现在体育内容等方面。从体育的内容看,由于世界体育的迅猛发展,运动项目、训练手段不断发生变化,开放型的体育生态系统,对客观要求的发展,不能不做出积极的反应,从而改革体育教学的内容、运动训练的方法等[7]。
3 体育生态的功能认识
由于体育生态系统具有持续性、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的特征,从而决定了体育生态功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它能协调社会与体育的发展;满足身心需求;激发精神和发展、服务、促进个休化等功能,又有各功能间相互联系,交结在一起而构成的复杂的综合性功能。但比较起来主要的功能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3.1促进社会与自然、体育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体育,不仅能增强抵抗环境污染对人类自身发展影响的能力,而且还能够促使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据苏联经济学家奥克萨尼奇研究提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劳动生产率可以提高0.6~10%。由于体育通过运动改造了人体的自身,它一方面能增强人类抵抗环境污染对人类自身影响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促使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因而它在社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中起到了中介的作用[8]。
3.2增进国家与世界、整体与个体的联系和交流
体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超越一定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制度等界限的国际语言。通过体育交往可以为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和联系创造条件,缓和协调国际关系和冲突,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加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团结。例如“小球转动地球”、“乒乓外交”等都是些极其生动较为典型的例子。
3.3增强爱国意识,彰显民族凝聚力
在我国,56个少数民族通过各种盛会,把各民族多姿多彩,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独具地方色彩的民族体育项目会合在一起,把来自南国水乡、北国草原,以及高原各地的不同风俗习惯的人群聚集在一起,通过盛会这一媒介使人们心连心、手挽手、相互了解、学习和交流,增进了各族人民之间的感情、加强了各民族的团结,这些都是无形的财富。 面对体育生态的特点所带来的各种功能以及收获,不得不接受它不够完美的另一面,在体育生态系统中仍然会存在很多问题或者因素阻碍甚至是阻止了体育生态这一链条的转动与前进,面对问题我们应给予积极应对的策略来解决,从而求得更长远,更持久,更完善的发展。
4.1加强理论构建,完善理论体系是发展的基础
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不难看出,在体育生态学构建方面,虽然有不少关于创建体育生态学新学科的研究论文,也有体育生态论的问世,已具备自身的基本概念、粗略的知识体系与方法体系,但仍然存在对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研究范围认识的不确定性、理论框架建构的粗糙性等问题。因此,如何科学地形成体育生态学独特的研究领域,构成具有鲜明特征的体育生态学理论体系,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研究、补充、拓展,才能使体育生态学的理论体系逐步完善和清晰、合理与坚实、壮大和发展[9]。理论是基础,理论需先行!
4.2落实制度,有法必依是发展的手段
首先,制定系列的生态体育的行为规范,包括学生上体育课、课外活动的行为规范,例如,禁止穿皮鞋和不符合运动要求的服装运动,不得随地吐痰、爱护场区卫生,喝完的饮料瓶放到指定地点等;其次,制定野外活动行为准则和安全制度,例如要妥善处理垃圾,爱护花草植物和野生动物,森林中禁止吸烟等;最后,在运动场所设置警示牌,明确罚则制度以道德约束为辅,以法律法规为指导,以严格执法为有效手段[10]。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法制保障才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发展体育生态。
4.3保障运动场地的有效利用是发展的条件
目前,塑胶运动场得以大力修建,但需要强调的是要有计划地加强新建场地的绿化、美化,利用自然环境开垦天然草坪,或利用山坡地修建林间运动小道,为学生提供生态运动场所等。并且,与此同时更新运动设施、器材降低噪音,提高安全性,使之符合生态标准。最后,还要在运动场区设置垃圾回收点,对水泥、碳渣运动场要及时维护,确保运动安全,减少尘土和泥浆,将生态体育的名衔实至名归[11]。
5结束语
可持续发展与体育生态的革命,建立了“人、体育、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的生态体育新理念,亦为全民健身计划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生态体育面向每一个市民,从而促进体育生态化发展进程,增强国民体质,使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伯荪.可持续发展的几个生态问题[J]1生态科学, 1998,(6).
[2]翟寅飞,熊炎,郭敏刚.构建“生态体育”体系之必要性与可行性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07,( 4) : 412 -413.
[3]邓跃宁.体育生态学的构建[J]1体育学刊, 2002, (6).
[4]谢雪峰,曹秀玲.体育生态的敏感因素与体育系统的良性循环[J].体育科学, 2005(12): 84~86.
[5]熊茂湘.体育环境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59.
[6]吴明深.论体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J].体育学刊, 2004(3): 22~24.
[7]罗余才.经济系统及其特征[J].佛山大学学报,1998,(1):18-22.
[8]许传宝.体育生态学一绿色体育的理论基础[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4):87- 89.
[9]谢香道.现代体育生态化走向初探[J].南昌大学学报, 1994, 25(1): 2-3.
[10]刘学军.论体育科研的生态学倾向[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0, 22(6): 55-57.
[11]胡小明.生态体育[N].羊城晚报, 2005-09-24(8).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45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