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历史课的情趣教学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itan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教学可以使很枯燥的事情变得趣味横生,也可以使充满悬疑的事情变得枯燥干巴。而学生喜欢的历史课堂是什么样子的呢?笔者曾就该问题与一些学生沟通,学生几乎一致认为初中历史课堂应该像百家讲坛一样,此言论虽然有些偏颇,但不无道理。因此,我们教师与其总是听到学生抱怨“我本来很对历史感兴趣,但是那些理论和年代实在让人畏惧”,还不如行动起来,让历史的课堂教学充满魅力和情趣,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
  课程改革已经让历史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享受课堂、快乐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历史教师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在一堂历史教学课中得到愉快的体验,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兴趣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掌握知识,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很多教师都在用心钻研初中历史课的情趣教学,历史课已经成为学生最有期待的课程之一。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起到一定效果,希望能给广大同仁一些提示。
  一、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具,让历史课堂“活起来”
  直观教具包括各种图片,各种实物模型,短小的视频、音频等。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他们的理性思维还在逐步发展中,所以现在的学生还是以感性思维为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感性思维的敏感性,用直观的教具将他们导入历史,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进而调动他们探究的欲望。例如,在近代史教学中,学生对近代中国的落后有初步的认识,但是认识不深。这时,教师就可在课堂上利用图片对比展示中国的过去和现在,尤其是在帝国主义压迫下的普通民众,学生往往会被这些可怜的人物形象所触动,掌握近代中国的国情。又如,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时,可以放视频短片《开国大典》;讲中国灿烂的文化历史,可以简单插播央视节目《寻宝》;讲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可以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这些例子不胜枚举,每次使用都会深深吸引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开始历史的学习。教师还可以拿出自家收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眼睛直接触摸历史的魅力,如毛泽东著作、毛泽东像章、景德镇的瓷器、地动仪的模型……学生会被这些实物所征服,增加对历史的认知。
  二、教学手段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采用多媒体教学更适合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因为他们正处于逐渐成人化的过程中,还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对于理论知识不仅畏惧还会出现焦虑心理,对于图形的认识能力要远远胜于对文字的认识能力。由于学生这些特殊的认知特点,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为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教师应该尽力搜集资料,找到最佳图片,仔细琢磨,精益求精。如教学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时,资源库中的资料非常丰富,教师可從中精选出最具教学效果的图片,这样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还激发了学生爱国主义热情。视频教学也很适合初中历史课堂,一些经典的短片可以很好地弥补书本知识的枯燥,将纯文字的东西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会让这些知识性的记忆更加持久。有一些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速度过快,超过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但我认为如果减少直白的文字,用生动的话语讲解直观的图片,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接受,反而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习的认真态度。
  三、教学内容要由浅入深、由简入繁
  学习规律倡导成就欲望激励法,这个方法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很有针对性。有的教师常常不顾学生情况,直接导入深刻的内容,让学生头脑中一堆浆糊,反而丧失了教学的本质。如果教师能在教授内容时由浅入深、由简入繁,让学生慢慢认可历史学习就会使学习成为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这是因为当学生的成就欲望一再被刺激,学生就会自己要求学习,自己主动探究问题。有的教师认为应该从开始就让学生意识到历史的深邃,历史的深邃确实是需要学生去体味的,但是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具有不小的难度,在教学之初就让学生体味深邃,只会让他们畏惧,从而导致学生放弃学习,还不如从很浅显的知识逐步深入,循序渐进,慢慢让学生去了解历史的实质和历史的深邃。
  四、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
  初中学生虽然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他们内心渴求成熟,渴求自主,这就要求我们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他们主体意识。而小组合作式探究学习则会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同时也让历史充满了乐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例如,我曾就改革开放课程给学生布置作业——听家长讲述30年变化,并要求每个学生都得收集资料,然后小组谈论合作写一篇小论文。我本来以为对学生来说会稍有难度,但是他们完成的很好,有很多与众不同的见解,所有小组都在课堂上呈现了他们的合作结果,我也及时给予了他们评价和鼓励。
  五、课堂知识竞赛
  知识竞赛适合比较枯燥的课程,当没有更多资料来吸引学生兴趣的时候,不妨采用知识竞赛的形式。例如,我曾就两汉时期文化课堂采用知识竞赛的形式。即以小组为单位,我先布置好作业,一般是比较细小的知识点、年代人物等等。当每个小组完成之后,由我公布正确答案,一般出差错的可能性不大。之后则是课堂的高潮,仿照电视上知识竞赛的规则,我公布题目,有必答题和抢答题,各小组争先恐后,互相配合,为了小组的集体荣誉而加油。几轮下来,每位学生对课堂内容都有所了解和掌握,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更提升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断得到提高。
  六、教师自身要有深厚的功底,渊博的知识,灵活的头脑,机警的思维
  学生喜欢历史,更佩服把历史讲好的教师,因此,教师自身具有深厚的功底、渊博的知识、灵活的头脑、机警的思维就可以使初中历史课堂充满了情趣,获得学生的认同。学生认为历史教师是知识渊博的代名词,是风趣幽默的代言人,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生对历史教师的期待很高,更体现出他们对历史的好奇和兴趣。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将学生的这个兴趣点转化为实在的教学,在教学中真正成为学生的崇拜者。只要历史教师把历史课讲得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初中历史课堂就会在教师的手中妙笔生花、情趣盎然、乐趣横生,就会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而要达到上述目标,关键就在于教师是否能有效地推进教学改革,是否能精心设计教学目标,能否将教学目标、知识点融入图片、视频和故事之中。
其他文献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的实用文体。要能迅速准确地阅读好说明文,应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一、明对象阅读说明文首先要明确说明对象,这一点通常从题目上便可以看出。例如《大自然
数学猜想是一种探索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经。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经说过:“要成为好的数学家,你必须是好的猜想家。”由此足见,培养学生猜想能力的重要性。  一、在定理教學中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在教学“多边形内角和定理”时,教师可首先让学生画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试说出他们内角和各是多少。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引导他们分析计算四边形、五边形内角的方法,接着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你能用上面方
21世纪,是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向前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力量逐步显现出来,科技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除此之外,科学严密的管理也成为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管理是稳定和发展的最基础因素,各行各业都在管理上狠下功夫。以管理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已成为各部门不可避免的科研课题。众所周知,科学严密的管理将有效地利用好各种资源,有效地发挥人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开展特色美丽乡村建设概况特色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是“十二五”期间西湖区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是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是优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联系生活实际,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探究数学,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促进其全面的发展。    一、钻研教材,挖掘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