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7-125-01
学前教育根本任务是为幼儿的人生发展打基础。音乐是一门独特的听觉艺术,它浩如烟海、绚丽多姿,悦耳的旋律和丰富的音乐艺术形象,生动感人,具有不可取代的教化功能。而幼儿天性爱听音乐,爱唱歌,爱跳舞,通过音乐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情感、愉悦幼儿的性情,陶冶他们的情操,启迪他们的思维,使他们从中获得美感,并将逐步具有人类的各种优良素质。
幼儿教育的一切教学活动应从感受入手,幼儿音乐教育尤其如此,必须先感受后学,边感受边学,通过反复感受,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幼儿只有对音乐作品感受和理解了,头脑里才会有意境,才能有新旧表象的重新组合联想和再造想象,也就有了创造力和活力。这几年,我在培养幼儿音乐感受力方面做了一些实践探索。
一、让幼儿在教学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音乐。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具体的情境可以引起人们相应的情感。对幼儿来说,越是具体生动的东西越易于理解和接受。我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要求,分别采用实体情境(到社会和大自然中参观)与模拟情境(以语言、绘画、木偶及现代视听技术)等方法手段,通过视觉与听觉的联系,引导幼儿体验、感知和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例如我在《摇篮曲》的欣赏教学中,用绳子吊了一个手工制作的小“摇篮”,里面睡一个布娃娃,让摇篮随着缓慢宁静的音乐晃荡,让幼儿感受《摇篮曲》旋律优美和亲切温暖的情绪,当幼儿们受到这种情境的感染,也不由自主地趴在桌子上,闭上小眼睛安静地休息了,这正是幼儿已经感受和理解到音乐的体现。又如,我在乐曲《森吉德玛》的欣赏教学中,通过一组活动的幻灯图片,让幼儿一边欣赏美丽的草原风光和牧民们载歌载舞的画面,一面引导他们欣赏和理解音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感受音乐
为了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我注意利用生活中幼儿所熟悉的各种音响,引导他们听辨各种声音的音色、长短、高低、强弱。例如,我在小班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听敲碗、敲盆、敲小碟、敲桌椅等的不同声响:引导他们听辨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小猫叫“喵…”(轻而长);小狗叫“汪!汪!”(强而短);公鸡叫“喔喔喔…—”(高而长);老牛叫“哞—”(低而长);我还引导幼儿听辨小风和大风、小风到大风、小雨和大雨、小雨到大雨、闷雷和炸雷等强弱不同的声响效果,在提高他们对音色、音高、力度、速度等听辩能力的基础上,我组织幼儿做《老鹰抓小鸡》游戏,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音乐感受能力。我让他们随着音乐中的“风声”、“雨声”、“雷声”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表演有情节内容的动作。我看到,当孩子们听到音乐中大风四起、大雨哗哗、惊雷滚滚之时,便马上嚷道:“刮大风了!”“打雷了!”“下雨了!”,有的马上围着“鸡妈妈”,有的三三两两缩作一团,有的躲到了墙角下……
为了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我还努力使幼儿一日活动音乐化。一是在晨间活动、点心、午餐、午睡、起床、游戏活动等分别播放相应的音乐,让幼儿生活在美的旋律中,使他们不知不觉地逐步产生欣赏音乐的兴趣;二是在班级活动区布置了小舞台、音乐角等,为幼儿提供一些音乐活动场所和必要的道具,让幼儿有自由表演与玩耍的时间和空间;三是每周都要举行一次小型的音乐会,让幼儿自愿报名参加表演,充分发挥幼儿表现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由于我注重用幼儿熟知的、好听的声音和乐曲让幼儿感受和体验,天长日久,幼儿对音乐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提高了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三、让幼儿在舞蹈活动中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有目的地组织幼儿舞蹈活动,有助于开启幼儿的音乐潜能,培养他们的音乐情趣,使幼儿获得愉悦和美感。
我在中班《火车与飞机》的音乐活动中,在引导幼儿仔细听辩音乐以后,要求他们根据音乐自由地模拟“开火车”、“开飞机”的动作。在大班《蝴蝶飞》的音乐活动中,我要求孩子们自由地创编符合乐曲形象的飞舞动作,他们在老师引导下,一面听赏音乐,一面根据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音色变化自由地发挥和创编动作,如有的蝴蝶单独飞舞,有的蝴蝶成群结队,有的蝴蝶相互追逐,大多数幼儿都能按音乐的情绪做出相应的动作。他们充分的想象和创造,自由表现的心理得到了满足,探索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也得到提高。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在幼儿音乐感教学中,根据音乐的特点与独特的教育规律摸索出了感受式、游戏式、启发式、讨论式、即兴创作式等教学方法,这些活动化的教学方式,既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又符合音乐本身的艺术规律,使过去满堂满、填鸭式和轻能力培养的幼儿音乐教学得到改变,调动了幼儿身体各部分的感官,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潜移默化地发展了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艺术美的能力,获得了跨入音乐艺术大门的初步知识和技能,启发了他们积极思考,开启了记忆的闸门,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扬起创造的风帆,增强了体质和自信,整体素质都得到提高。
学前教育根本任务是为幼儿的人生发展打基础。音乐是一门独特的听觉艺术,它浩如烟海、绚丽多姿,悦耳的旋律和丰富的音乐艺术形象,生动感人,具有不可取代的教化功能。而幼儿天性爱听音乐,爱唱歌,爱跳舞,通过音乐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情感、愉悦幼儿的性情,陶冶他们的情操,启迪他们的思维,使他们从中获得美感,并将逐步具有人类的各种优良素质。
幼儿教育的一切教学活动应从感受入手,幼儿音乐教育尤其如此,必须先感受后学,边感受边学,通过反复感受,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幼儿只有对音乐作品感受和理解了,头脑里才会有意境,才能有新旧表象的重新组合联想和再造想象,也就有了创造力和活力。这几年,我在培养幼儿音乐感受力方面做了一些实践探索。
一、让幼儿在教学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音乐。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具体的情境可以引起人们相应的情感。对幼儿来说,越是具体生动的东西越易于理解和接受。我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要求,分别采用实体情境(到社会和大自然中参观)与模拟情境(以语言、绘画、木偶及现代视听技术)等方法手段,通过视觉与听觉的联系,引导幼儿体验、感知和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例如我在《摇篮曲》的欣赏教学中,用绳子吊了一个手工制作的小“摇篮”,里面睡一个布娃娃,让摇篮随着缓慢宁静的音乐晃荡,让幼儿感受《摇篮曲》旋律优美和亲切温暖的情绪,当幼儿们受到这种情境的感染,也不由自主地趴在桌子上,闭上小眼睛安静地休息了,这正是幼儿已经感受和理解到音乐的体现。又如,我在乐曲《森吉德玛》的欣赏教学中,通过一组活动的幻灯图片,让幼儿一边欣赏美丽的草原风光和牧民们载歌载舞的画面,一面引导他们欣赏和理解音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感受音乐
为了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我注意利用生活中幼儿所熟悉的各种音响,引导他们听辨各种声音的音色、长短、高低、强弱。例如,我在小班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听敲碗、敲盆、敲小碟、敲桌椅等的不同声响:引导他们听辨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小猫叫“喵…”(轻而长);小狗叫“汪!汪!”(强而短);公鸡叫“喔喔喔…—”(高而长);老牛叫“哞—”(低而长);我还引导幼儿听辨小风和大风、小风到大风、小雨和大雨、小雨到大雨、闷雷和炸雷等强弱不同的声响效果,在提高他们对音色、音高、力度、速度等听辩能力的基础上,我组织幼儿做《老鹰抓小鸡》游戏,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音乐感受能力。我让他们随着音乐中的“风声”、“雨声”、“雷声”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表演有情节内容的动作。我看到,当孩子们听到音乐中大风四起、大雨哗哗、惊雷滚滚之时,便马上嚷道:“刮大风了!”“打雷了!”“下雨了!”,有的马上围着“鸡妈妈”,有的三三两两缩作一团,有的躲到了墙角下……
为了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我还努力使幼儿一日活动音乐化。一是在晨间活动、点心、午餐、午睡、起床、游戏活动等分别播放相应的音乐,让幼儿生活在美的旋律中,使他们不知不觉地逐步产生欣赏音乐的兴趣;二是在班级活动区布置了小舞台、音乐角等,为幼儿提供一些音乐活动场所和必要的道具,让幼儿有自由表演与玩耍的时间和空间;三是每周都要举行一次小型的音乐会,让幼儿自愿报名参加表演,充分发挥幼儿表现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由于我注重用幼儿熟知的、好听的声音和乐曲让幼儿感受和体验,天长日久,幼儿对音乐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提高了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三、让幼儿在舞蹈活动中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有目的地组织幼儿舞蹈活动,有助于开启幼儿的音乐潜能,培养他们的音乐情趣,使幼儿获得愉悦和美感。
我在中班《火车与飞机》的音乐活动中,在引导幼儿仔细听辩音乐以后,要求他们根据音乐自由地模拟“开火车”、“开飞机”的动作。在大班《蝴蝶飞》的音乐活动中,我要求孩子们自由地创编符合乐曲形象的飞舞动作,他们在老师引导下,一面听赏音乐,一面根据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音色变化自由地发挥和创编动作,如有的蝴蝶单独飞舞,有的蝴蝶成群结队,有的蝴蝶相互追逐,大多数幼儿都能按音乐的情绪做出相应的动作。他们充分的想象和创造,自由表现的心理得到了满足,探索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也得到提高。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在幼儿音乐感教学中,根据音乐的特点与独特的教育规律摸索出了感受式、游戏式、启发式、讨论式、即兴创作式等教学方法,这些活动化的教学方式,既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又符合音乐本身的艺术规律,使过去满堂满、填鸭式和轻能力培养的幼儿音乐教学得到改变,调动了幼儿身体各部分的感官,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潜移默化地发展了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艺术美的能力,获得了跨入音乐艺术大门的初步知识和技能,启发了他们积极思考,开启了记忆的闸门,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扬起创造的风帆,增强了体质和自信,整体素质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