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韩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研究

来源 :写作(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nxy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全球化时代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际已是难以回避的现实。近年来,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成为外语教育的根本目标。在跨国交往中,真正的交际障碍产生于交际双方之间的文化差异。仅靠语言知识是不可能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的,语言教学的同时必须进行跨文化教育。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是进行跨文化教育、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关键时期,故尝试探讨初级韩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具体教育内容、目标及改进建议。
  关键词:跨文化教育;初级韩语;问题;改进建议
  一、跨文化交际的内涵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的关系已成公理。外语交际就是跨文化交际。因此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也成为外语教学的终极目标。
  跨文化交际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具有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使用同一语言进行的口语交际。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际时,由于持有不同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和语言习惯,容易产生跨文化交际障碍,造成交际失败。跨文化交际障碍主要由文化干扰所致。吴国华认为“所谓文化干扰,是指学习者不知不觉地将本民族的习惯或文化模式套用或强加到所学语言上去,从而产生理解上的偏误,甚或导致交际的失败。”跨文化交际障碍一般由语言或文化方面的错误导致,对语言方面的错误人们往往比较宽容,而文化方面的错误,通常被认为是不礼貌、缺乏常识的表现。为减少跨文化交际障碍,必须要通过跨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自觉的跨文化意识,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跨文化研究领域,学者们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虽表述各异,但基本都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认知层面指跨文化知识,交际者需具备政治、经济、地理、历史、人文、习俗等本族和他族文化知识。情感层面指交际者表现出积极情绪,承认文化差异的存在,深刻理解本族文化,尊重包容异文化,树立文化平等观。行为层面主要指交际者的外语能力、应变能力、交际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可以看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需同时具备丰富的跨文化知识、积极的情感和恰如其分的交际行为,三者缺一不可。从内涵来看,跨文化教育并非单纯地导入文化知识,而是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不等同于跨文化交际能力,还需行为层面上不断实践和修正。
  二、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作用》首次提出“跨文化教育”一词,强调教育在促进不同文化群体间的理解和沟通,达成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维护世界和平的积极作用。中韩两国地缘相近,文缘相通,自古以来同受儒家传统文化的熏陶。韩民族在文化取向、交际规范等方面与中国有相通之处。但由于漫长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形成了韩民族特有的文化特点。作为韩语学习者,理解中韩文化差异,才能顺利与韩国人进行交际。韩国人常拿袜子作为礼物送人。学生很可能觉得韩国人小气。其实这一赠礼习惯源于韩民族的居住文化,韩国人进门要脱鞋,席地而坐,因此很在乎对脚的保养和保暖,走到哪儿都可能会脱鞋,袜子是需要常换常洗的。只有了解了这一点,与韩国人交往时才不至于产生交际障碍。
  现今外语教学已开始摆脱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模式,日渐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和文化的重要性。这是二语习得理论中的文化迁移模式带给外语教学的启示。文化迁移即学习者适应新文化的过程。语言习得只是文化迁移的一方面,其习得程度取决于学习者对目标语文化的适应、接受和趋同程度。若学生对目的语文化没有好感,持有偏见,那么他的语言学习往往是被动的,也很难掌握好这门语言。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及对目的语文化的态度,是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
  著名韩国语言学者(1989)提出韩语教育中文化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有三方面: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语言能力。(2001)探讨了文化教育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文化冲突、提高语言学习效率和交际能力。笔者对本校2013~2016级朝鲜语系学生进行的韩语学习动机调查显示,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强烈。因此应把巩固、强化学习动机作为初级韩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对初学者而言,语言习得初期最易产生文化冲突,如何将跨文化交际障碍因素遏制在萌芽状态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所以我们要重视跨文化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良性的态度,有助于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
  三、初级韩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初级韩语教学普遍存在侧重语言基础知识的倾向,师生都没有意识到跨文化交际的必然性和紧迫感,只将韩语作为一种语言符号进行教与学。因此学生的韩语交际能力不容乐观,经常會出现不敢开口、产生误会或偏见的情况。以下就从四方面分析跨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2000年后开设韩语专业的很多高校教师大都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本身对文化的理解不够全面透彻,要么文化知识匮乏,要么对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懂何谓跨文化交际,通常认为文化是辅助学生理解语言的工具。事实上文化和语言知识是同等重要的。即使教材中出现文化知识,教师也往往轻描淡写地解释一下就过去了,或讲语言知识时附带着介绍一些零星的文化背景知识,缺乏深度和系绕性。
  2)针对初学者的文化课程和配套教材少
  目前大多数国内韩国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侧重语言知识的讲授,即便有“韩国概况”、“朝鲜半岛国家概况”、“韩国社会与文化”等课程,但主要在中高级阶段开设,人为导致了初学者语言与文化的脱节。就笔者所在学校的韩语系来说,目前面向第四学期本科生开设“韩国社会与文化”课程,一学期仅32课时,而最需了解文化、克服文化冲击的语言起步阶段却未开设相关课程。针对初学者的文化教材少,有的教材内容完全用韩语编写,对初学者来说很有难度。有些内容陈旧过时,缺乏系统性、趣味性,难以满足现代年轻人对新事物的好奇心。韩流文化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但很多教材中都未涉及。   3)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的主动性
  学生处于相对封闭的学习环境,与韩国人交流甚少,体会不到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甚至少数学生对韩国持有偏见,轻信网络上针对韩国以偏概全的主观性言论,如偷盗中国传统文化、韩剧肤浅低俗、韩国人普遍整容等。正由于对韩国文化背景知识了解太少,易受他人影响。片面偏激的言论势必会严重阻碍跨文化交际行为的正常进行。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前提是客观、实事求是地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质,以平等、开放的态度去尊重、包容它。
  4)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体系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多个维度的内容。我们需要对这一能力进行评价,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目前国内的做法是在评测语言能力时,加入考察文化知识和交际技能的题目来测评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这种方法通常被认为缺乏信度和效度。尽快构建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体系是相关研究者努力的一个课题。
  四、初级韩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内容
  文化是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关于韩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内容,各学者观点不一,但基本都包含日常生活文化和精神方面的文化。将初级韩语教育中的文化要素整理如下: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学习,韩语初学者应达到如下目标:理解初级词汇和短句蕴含的文化内涵;理解韩国人的行为方式,并能在同样情境下做出恰当的语言或行为回应;理解中韩两国文化的异同之处并能做出客观评价;理解、尊重韩国的习俗与价值观;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简单韩语交际。
  此外在教学中应兼顾语言和非语言交际文化。语言行为与非语言行为共同构成人类交际的过程。不同民族、文化往往会产生不同的非语言行为。非语言行为包括体态语(体姿、表情、眼神、手势等)、客体语(服饰等)、副语言(指有声而无固定意义的声音符号系统),往往暗示着发出人的心理状态,蕴含着当地的礼节规范、风俗习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例如韩国人用食指指着太阳穴转动,表示“精神失常”的意思,而在中国,则代表“想一想,动脑筋”。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行为的作用不可不重视。
  五、初级韩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改进建议
  跨文化教育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导入,还应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差异,并能跨越差异,从立场、情感和行为模式上理解和适应目的语文化,以开放、灵活有效的方式进行跨文化交际。因此初级韩语教学不仅要重视语言技能的训练,还应通过一系列活动多层面、多手段地将跨文化意识渗透到学生的心灵里。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教师、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教材、测评等方面,提出跨文化教育的改进建议。
  1)教师要增强跨文化意识,关注跨文化研究
  作为一个外语教师,一个跨文化交际的训练者和指引者,首先必须从自身做起具备正确的跨文化意识,广博的中外文化背景知识,并有辩证客观的理解。阅读跨文化研究领域的著作,走出去参加文化教育研讨会、跨文化交际研修班等,避免闭门造车。并能将研究成果和心得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懂得文化是语言的灵魂,只有充分了解文化背景,才能准确掌握语言知识的内涵和功能,逐步增强对文化的敏感度。
  2)以課堂活动为依托,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融入合作、研讨的学习理念,精选与初学者语言能力相匹配的文化素材,借助图片、音视频、实物展示、模仿、角色扮演、演讲、文化比较、讨论、采访、文化体验等活动进行跨文化教育。下面举例说明。
  “韩流”文化是大多数学生最感兴趣的韩国文化之一。授课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通过讨论共同设计问卷,然后分组让学生针对在校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调查结果,了解年轻人眼中的韩流及所持态度,引导学生分析韩流现象盛行的原因、影响及给我们的启示,辩证看待韩流文化。
  文化体验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活动非常广泛,如表演短剧、欣赏音乐、学习歌曲、体验民俗游戏、学做韩国料理、穿韩服等。老师应指导学生事先制定好活动计划,明确活动目的,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了解这一文化要素,活动结束后各组发表心得,最后老师做出评价和总结。这样的活动方式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老师应创造机会让学生与韩国人近距离交流,如与国际教育学院联合组织“韩国留学生走进韩语课堂”“中国学生走进汉语课堂”活动,听韩国学生介绍本族文化,面对面交流,正确认识两国文化,现场提问并解答。跟中国老师的讲解相比,初学者本身对韩国人和韩国文化充满好奇,又是同龄人,因此韩国学生的讲解更具吸引力和可信度。
  在课堂活动中要重视非语言因素的融入。讲解文化时示范相应的身体动作,并要求学生根据一定的交际情境加入体姿、表情、眼神、体距、语气等非语言因素。如中韩两国在酒桌礼仪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就倒酒来说,在中国一般情况下给长辈和上级斟酒,也可以自己给自己倒酒,而在韩国必须别人为你倒酒,自己给自己倒酒是不合礼节的行为。喝酒时,韩国人为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侧过头用手遮着嘴喝,一杯全喝完再添上,不能中途续酒。这是韩国有别于中国的酒桌礼仪,可通过加入非语言因素来帮助学生掌握。
  3)开展第二课堂,主动体验异域文化
  重视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坚持课内课外互补的原则。第二课堂能吸引学生主动体验韩国文化。充分发挥韩籍外教的优势,组织专题文化沙龙,介绍韩国社会、传统文化、风土人情、大众文化等,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韩语交际能力。组织学生和韩国留学生建立联系,鼓励他们多交流。这不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亲历跨文化交际的过程。指导学生思考发生文化冲突和交际障碍时的对策,鼓励学生参加留学生交换项目,融入真实地道的语言环境,亲身体验韩国文化。
  4)调整文化课程设置,编写或引进合理的配套教材
  课程是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平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需借助相应的课程来实现。除了语言课程外,应开设韩国文化课程,修读中国传统文化通识教育课程。
  初级阶段开设文化课程,有助于学生克服文化冲突,于语言学习还是跨文化意识培养都起着积极作用。因此要加快文化教材的开发,推出更优秀的教材,兼顾系统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将语言、文化、情境三者有机结合。编写教材时考虑初学者的语言接受能力和交际需求,采取韩汉对照的编排方式,设计上增加创新性,配插图,最好附上多媒体影音材料。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材料,让学生对韩国文化有更直观的印象。与时俱进,加大当代文化的比重,相比传统文化,学生更希望了解今天韩国人的日常生活、当下发生的热点事件和流行文化。
  5)构建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体系
  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要体现客观性和科学性。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层面,多因素有机构成的能力系统。如何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来测评这一能力,需广大研究者进一步探索。目前主要凭借笔试、问卷调查、总结反思、交际记录卡等方式进行。但存在诸多弊端,亟待构建有效科学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体系。
  六、结语
  当今社会背景下衡量现代外语人才的重要标准是看是否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成为当前大学外语教学的改革趋势和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内涵入手,从学习动机、二语习得角度,结合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际现实,分析了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初级韩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教育内容及目标,最后就如何在教学中加强跨文化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语言学习应成为与跨文化交际紧密结合的过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加强研究,构建科学的跨文化教育体系。
其他文献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_种经常使用的方法。对于教师,提问的方式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从许多丈章中我们看到的观点大多只是着眼于研究教师的如何问,认为学生的任务只是作答,这些观点可以说没有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开发。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提问  目前课堂上,特别是高年级的课堂常常是设问:即自问自答,很少有学生主动回答问题,为什么?我作了一番调查,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提问时没有讲求提问的艺术
期刊
摘要:提高課堂教学的效率绝不仅仅是一个解决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有效性问题,向40分钟要质量,也绝不仅仅是一个向教学行为要质量的问题。就课堂教学本身而言,除了教学行为之外,还有教材内容适合不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教学组织制度(如班级规模)合理不合理、客观教学设施适宜不适宜、课程资源丰富不丰富的问题,等等。  关键词:提稿、语文课堂、效率  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外部因素更多。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
期刊
摘要:“副车”一词,《辞源》、《汉语大词典》、《三礼辞典》所释均未中的,本文试为考释。  关键词:副车;贰车;佐车  “副车”一词,现今权威词典的解释多不够恰切。《辞源》2010年修订本重排版该词的第一个义项释作:皇帝的侍从车辆。《汉语大词典》:皇帝的从车。书证均引《史记·留侯世家》“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及司马贞《索隐》:“《汉官仪》:天子属车三十六乘。属车即副车,而奉
期刊
摘要: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是一部浸透着血泪和痛苦磨难的社会悲剧,是一部酣畅淋漓剖析罪犯内心世界的犯罪小说,作者以独特的心理视角对犯罪过程进行了真实却残酷的表白。在《罪与罚》中,作者通过叙述人物的梦境、对话并口内心独白,展示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变态心理,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挖掘出人物内心深处的隐秘,并且从社会和历史层面讨论了作品中人物复杂心理形成的原因,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罪与罚》
期刊
摘要:进入21世纪后,我国互联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互联网的应用涉及到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中互联网教学正在逐步发展起来,特别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在素质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新课堂,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们积极学习的心态,提高网络教学质量是目前教育工作者急需要进行研究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构建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新课堂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语文教学,新
期刊
摘要:教材中的插图是一种重要的语文教学资源,教师要深入挖掘插图“细节”资源、“情节”资源及“空白”资源,以此提升学生的语言品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插图;语文核心素养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在每篇课文中都会辅以插图,插图和文本内容之间相互呼应,相互补充,学生们可以通过插图对文本产生更直接的感受,因此,插图也被称为是文本的“第
期刊
我是从2001年过来从事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作为本课程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搞好教学,下面,我想说说自己的最新想法,以期与大家交流。  一、明了课程教学目标,使课程名正言顺  信息技术课的前身是微机课,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这样沿用。实际上,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如果继续使用“微机课”这
期刊
摘要:在旁批式阅读教学中,开展“疑展评”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升,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本文主要围绕旁批式阅读教学,就其在“疑展评”语文课堂的实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旁批式阅读教学;疑展评;课堂实施  前言  “疑展评”课堂实质上就是师生提出疑问、展示问题以及进行评价的一个过程,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教学课堂的气氛,使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都能够
期刊
摘要:小学英语课程关注文本再构,这是“以学定教”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文本再构是基于教材和学生的再构,体现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利用和再构,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文本再构更加注重情境的创设,文本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语言知识,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文本再构 思维品质  当前,在“以学定教”的理念指导下,小学英语课堂有了新的变化。上海市朱浦老师提出了“文本再
期刊
(一)玫瑰  明日的你芳华绝世  一朵朵的变幻  折射着千言万语  明日的你风情万种  一片片的飘落  衬映着百般柔情  明日  你属于她,也属于他  在无数的神话里缠绵  在暖阳佳节里再次芬芳  今日的你,春心荡动  把细细青叶化为丝丝寄语  以片片瑰红承载浓浓爱意  在柔风中送去爱的气息  奖赏给爱你的人  让甜蜜醉在路上  青竹  无眠的夜,用青竹  做一把竹笛  让鸟儿捎去,幽幽清凉  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