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处于城乡结合地带,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我们称这些进城务工人员为“新市民”。每年8月底,新市民们有的趿拉着拖鞋,有的穿着背心,拖儿拉女来到学校,要求入学。随着这些新市民子女的入学,学校教学、管理、生活出现了许多困惑、障碍。进城务工的新市民,有的艰苦奋斗,正致力于改变原来的生活,或已经在这里打拼下了一席立足之地;也有的安于现状,他们忙碌着奋斗着却又无奈着卑微着,无力改变现状,对子女也无所要求,他们的肩上与心里,满负的是生活的担子与压力。
镜头一:
周五晚上,租住的小平房内。
小女孩说:我的家作记载本找不到了。
父亲:怎么找不到了?!
小女孩:不知道。
父亲一巴掌搧过去,粗话一句。
小女孩:在××的书包里。
父亲一顿拳脚:出去找!找不到不要回家!
父亲一脚把小女孩踢出去老远……转眼就没有了小女孩的身影……夜已深,小女孩杳无音讯,父亲却在家呼呼大睡。
直到第二天中午11点多,小女孩才重又出现在自己家门口。事后不管老师怎样询问,小女孩始终只肯透露:昨天夜里她是一家一家敲门去问家作记载本的,一直到第二天中午。
【关键词:简单 粗暴】
人们都说有妈的孩子是个宝。我们本地的孩子学习了一天回到家,家里早已热饭好菜端上桌,爷爷奶奶一边喊着“囡囡宝宝”一边已经把碗筷放到手里。可不少新市民子女的父母健全,他们回到家,没有热饭热菜,却只有冷板凳冷水冷锅灶,他们的父母正为了生计在外奔波忙碌,无暇顾及他们。孩子出现问题,比如作业拖拉、不做,比如注意涣散、思想不单纯、不遵守纪律,比如不诚实等等,家长或者不闻不问,或者举棒一顿打。没有询问,没有沟通,更没有引导与教育。
【教育反思】
健康、轻松、温暖的心理环境能使学生产生安全、满足、幸福的归属感,从而高效地学习;而过于严肃甚至冷漠的心理环境则容易使家长与孩子、或者师生间产生隔阂。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老师更应该用真心、真诚填平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学生间的地位差异,用笑声、轻松、幽默沟通师生间的情感,用睿智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这也正是教育的魅力所在。教师的魅力,就在于消除学生的对抗心理,而使之处于完全准备接受或期待影响的心理状态。
镜头二:
孩子的作业又没做。母亲和儿子一同站着。母亲皮肤黝黑,头发蓬乱,脸上毫无表情,呆滞而木讷。生活的沧桑使她看起来不像一个才30出头的少妇,倒更像孩子的奶奶,或者说是一个体态臃肿、儿女成群、接近五旬的老妇人。
儿子的鼻孔里永远拖着两条白而粗的鼻涕,过一会儿吸拉一下,再过一会儿再吸拉一下。上下嘴唇好像抿不起来,两颗门牙永远露在外面。母亲看着儿子,儿子看着自己的鞋脚板,任凭老师说什么,说了多久,都没有反应,只听得见吸鼻涕的声音。“呲啦”一声,隔了一会儿,又“呲啦”一声。
【关键词:漠然 默然】
这一类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很宝贝,却没有要求。他们似乎只关注孩子的吃、穿、生活,对孩子的学习却不闻不问、不予理睬。老师的家访、电话不管用,即使把他们请到学校来交流沟通,他们所呈现的也永远是一副冷漠、沉默、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老师成了训话人,而家长却成了毫不相干的听众。
【教育反思】
现在不少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都有一条有待跨越的沟壑,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遇到难题,经常会习惯性地把过错推到家长身上。教师请家长到校不是平等交流,而是“告状”,甚至训斥;家长对老师多多少少有一种说不出的“惧意”,甚至是敌意,因此生出抵触情绪的也有很多。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更要表现出对家长心情的理解,让家长知道你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然后坦诚与家长交流,谦虚诚恳,专心倾听,让家长感到自己很受重视,明白他的意见非常重要。
一个人之所以成为这样的人,而没有成为那样的人,肯定有其独特的土壤、气候和条件。所以,老师们不要把问题较多、成绩较差的学生转变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家长身上。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在极短的时间里改变他,或想从根本上改变影响他的那些因素,而是尽力帮助他,把家长找来沟通,也是为了找出转变的可能性。
镜头三(家访所见):
1. 60平方米的小居室,两家人合租,厅上摆放着一张八仙桌。
2.四家人合租一小居室,上下铺,没有桌椅,只有一个小马扎,学生就着电视机前的一个空角写作业。
3.桥洞下,用报纸、蛇皮袋之类“筑”起来的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窝,一家子就住在这里。
4.出租房里只有一张大床,姐弟仨和父母,五个人同住在这张大床上。
5.上学、放学回家路上。先坐×路公交车到××下车,再坐×路公交车到××下车,然后转车坐×路到××,最后步行回家,历时1小时左右。
……
【关键词:艰难 惊心】
这一幕幕,让老师们很震惊,也很心酸。有些新市民的生活原来是这样艰难!收入低,子女多,负担重,生活困难,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无心过问孩子的成长,都在情理中了;新市民子女的生活、学习环境与条件是那样的不堪入目。而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都能释然了。
【教育反思】
老师是园丁,管理着一个大花园,花园里有树,有花,有草,而花花草草还有树们还有着千差万别的种类与不同。我们老师在灌溉土壤、修剪花枝、管理整个花园的时候,别幻想着把草变成花,或者把花变成树;更别幻想把杨柳变成苍松,把月季变成翠柏。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通过灌溉、施肥、除虫等一系列的管理,让花儿更芬芳鲜艳,让小草更葱翠快乐,让树木更高大与茁壮。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溉,而是点燃火焰。”而我觉得,教育需要灌溉,更需要点燃。运用教育的柔情唤醒新市民的尊严,点燃他们对生活、对教育、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情;运用教育的智慧启迪他们承担教育的义务;运用教育的力量帮助他们共同剥开教育的责任。愿我们每个教师、学校、社会都能真正给予他们教育的公平,在心底由衷地对新市民子女说声:孩子,我们爱你!
镜头一:
周五晚上,租住的小平房内。
小女孩说:我的家作记载本找不到了。
父亲:怎么找不到了?!
小女孩:不知道。
父亲一巴掌搧过去,粗话一句。
小女孩:在××的书包里。
父亲一顿拳脚:出去找!找不到不要回家!
父亲一脚把小女孩踢出去老远……转眼就没有了小女孩的身影……夜已深,小女孩杳无音讯,父亲却在家呼呼大睡。
直到第二天中午11点多,小女孩才重又出现在自己家门口。事后不管老师怎样询问,小女孩始终只肯透露:昨天夜里她是一家一家敲门去问家作记载本的,一直到第二天中午。
【关键词:简单 粗暴】
人们都说有妈的孩子是个宝。我们本地的孩子学习了一天回到家,家里早已热饭好菜端上桌,爷爷奶奶一边喊着“囡囡宝宝”一边已经把碗筷放到手里。可不少新市民子女的父母健全,他们回到家,没有热饭热菜,却只有冷板凳冷水冷锅灶,他们的父母正为了生计在外奔波忙碌,无暇顾及他们。孩子出现问题,比如作业拖拉、不做,比如注意涣散、思想不单纯、不遵守纪律,比如不诚实等等,家长或者不闻不问,或者举棒一顿打。没有询问,没有沟通,更没有引导与教育。
【教育反思】
健康、轻松、温暖的心理环境能使学生产生安全、满足、幸福的归属感,从而高效地学习;而过于严肃甚至冷漠的心理环境则容易使家长与孩子、或者师生间产生隔阂。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老师更应该用真心、真诚填平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学生间的地位差异,用笑声、轻松、幽默沟通师生间的情感,用睿智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这也正是教育的魅力所在。教师的魅力,就在于消除学生的对抗心理,而使之处于完全准备接受或期待影响的心理状态。
镜头二:
孩子的作业又没做。母亲和儿子一同站着。母亲皮肤黝黑,头发蓬乱,脸上毫无表情,呆滞而木讷。生活的沧桑使她看起来不像一个才30出头的少妇,倒更像孩子的奶奶,或者说是一个体态臃肿、儿女成群、接近五旬的老妇人。
儿子的鼻孔里永远拖着两条白而粗的鼻涕,过一会儿吸拉一下,再过一会儿再吸拉一下。上下嘴唇好像抿不起来,两颗门牙永远露在外面。母亲看着儿子,儿子看着自己的鞋脚板,任凭老师说什么,说了多久,都没有反应,只听得见吸鼻涕的声音。“呲啦”一声,隔了一会儿,又“呲啦”一声。
【关键词:漠然 默然】
这一类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很宝贝,却没有要求。他们似乎只关注孩子的吃、穿、生活,对孩子的学习却不闻不问、不予理睬。老师的家访、电话不管用,即使把他们请到学校来交流沟通,他们所呈现的也永远是一副冷漠、沉默、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老师成了训话人,而家长却成了毫不相干的听众。
【教育反思】
现在不少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都有一条有待跨越的沟壑,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遇到难题,经常会习惯性地把过错推到家长身上。教师请家长到校不是平等交流,而是“告状”,甚至训斥;家长对老师多多少少有一种说不出的“惧意”,甚至是敌意,因此生出抵触情绪的也有很多。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更要表现出对家长心情的理解,让家长知道你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然后坦诚与家长交流,谦虚诚恳,专心倾听,让家长感到自己很受重视,明白他的意见非常重要。
一个人之所以成为这样的人,而没有成为那样的人,肯定有其独特的土壤、气候和条件。所以,老师们不要把问题较多、成绩较差的学生转变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家长身上。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在极短的时间里改变他,或想从根本上改变影响他的那些因素,而是尽力帮助他,把家长找来沟通,也是为了找出转变的可能性。
镜头三(家访所见):
1. 60平方米的小居室,两家人合租,厅上摆放着一张八仙桌。
2.四家人合租一小居室,上下铺,没有桌椅,只有一个小马扎,学生就着电视机前的一个空角写作业。
3.桥洞下,用报纸、蛇皮袋之类“筑”起来的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窝,一家子就住在这里。
4.出租房里只有一张大床,姐弟仨和父母,五个人同住在这张大床上。
5.上学、放学回家路上。先坐×路公交车到××下车,再坐×路公交车到××下车,然后转车坐×路到××,最后步行回家,历时1小时左右。
……
【关键词:艰难 惊心】
这一幕幕,让老师们很震惊,也很心酸。有些新市民的生活原来是这样艰难!收入低,子女多,负担重,生活困难,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无心过问孩子的成长,都在情理中了;新市民子女的生活、学习环境与条件是那样的不堪入目。而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都能释然了。
【教育反思】
老师是园丁,管理着一个大花园,花园里有树,有花,有草,而花花草草还有树们还有着千差万别的种类与不同。我们老师在灌溉土壤、修剪花枝、管理整个花园的时候,别幻想着把草变成花,或者把花变成树;更别幻想把杨柳变成苍松,把月季变成翠柏。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通过灌溉、施肥、除虫等一系列的管理,让花儿更芬芳鲜艳,让小草更葱翠快乐,让树木更高大与茁壮。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溉,而是点燃火焰。”而我觉得,教育需要灌溉,更需要点燃。运用教育的柔情唤醒新市民的尊严,点燃他们对生活、对教育、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情;运用教育的智慧启迪他们承担教育的义务;运用教育的力量帮助他们共同剥开教育的责任。愿我们每个教师、学校、社会都能真正给予他们教育的公平,在心底由衷地对新市民子女说声:孩子,我们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