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班级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就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能否建立起亲密和谐的情感关系。试从自己与师范生交往的实践入手,探讨班主任与师范生交往沟通的技巧和策略,以期能给班主任一些启示和感悟。
【关键词】 师范生 班主任 交往
米兰昆德拉说过:“生活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在这里我也想把师范生看作“一棵长满各种可能性的树”。这棵树最终能否枝繁叶茂、遮天蔽日,除了养育它的家庭外,还与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他人——班主任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不仅在引导和创设良好的学习风气、积极的心理氛围与和谐人际关系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还影响着学生人格的成长。从某种程度上说班级管理是一种人学,是以“人格影响人格”的塑造心灵的工作。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间能否建立起亲密和谐的情感关系,对班主任顺利开展各项工作至关重要;而师生情感关系的建立又取决于班主任是否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对于处于依恋和独立两种倾向不断冲突和对立阶段的师范生来说,有着完全不同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老师已不再是他们心目中神圣不可冒犯的权威,他们对老师的教诲不再是言听计从,也不会无条件地服从于一些规则和纪律。所以,如何与师范生建立起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需要班主任根据师范生的年龄、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交往策略。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班级管理实践,谈谈与师范生交往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和体会,以期能给班主任一些启示和借鉴。
1 要善于向学生表露自己的积极情感
对于成长中的师范来说,他们的年龄跨度大约从十五六岁至二十一二岁,正是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师范生的身体心理发育基本成熟,抽象逻辑思维高度发展,情感生活丰富热烈。因此,心理学家斯普兰格认为青年期是人生的第二次诞生,也有人将这一阶段称为“心理性的断乳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希望他们有自己的独立的内心世界,心灵之门开始关闭,“神密感”开始形成。
为了标榜自己的独立和成长,青少年常常喜欢用冷漠和不屑一顾来对抗父母和教师。其实在冷漠的背后,他们内心深处更渴望教师或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更渴望一份细腻的体贴和关怀。与父母相比,班主任老师作为学生学习上和生活上的指导者,对学生心理上的影响更大。有时班主任老师一个关怀的眼神、一句充满温暖关爱的话语、一个有力的拥抱都会触动他们的心灵,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有一次一个班级搞庆祝活动,活动进行到高潮时,学生们非要班主任表演一个节目,可是班主任实在是一个才艺平平的人,没有勇气把他难听的歌喉向他们展示。学生不依不饶,班主任灵机一动说:“亲爱的同学们,我很想和你们一起欢唱,可是我怕我的歌喉吓着你们,不过在这里老师想送你们一个意想不到礼物,作为大家庭中的一员,相处愈久,我愈喜欢你们的青春和活力、率直和热情,在这里我想拥抱你们每一个,真心感谢我们生命中的这次相遇。”话音刚落,学生立刻沸腾起来,争先恐后地跑到班主任面前,现在不是班主任拥抱他们而是他们主动拥抱班主任,有一些活泼外向的学生还热情地吻了班主任脸;有的拥抱一次不满足,还要来第二次第三次。
最后,有一位学生含着激动的泪水说:“我的爸妈从小就外出打工,粗心且又不善表达感情的他们也从不会亲吻我、拥抱我,当老师拥抱我的那一刻,我好激动,我觉得老师就像一位妈妈一样。”还有一位爱逃课的学生给这位班主任发来短信说:“亲爱的老师,一直以来我都生活在不快乐中,父母无休止的争吵,学业上的失败,让我放弃了自己的追求和梦想,我故意用种种不良行为对抗老师和学校,因为我对生活的环境充满愤怒和敌意,可是今天,你温暖的拥抱让我意识到在这世界上我并不孤独,至少还有你在默默地关怀着我,我以后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说实在的,拥抱学生,只是想向他们传达一个积极的情感和信息,那就是班主任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他在默默地关注着他们的成长。可是,一个拥抱却对学生产生了那么大的心靈触动这是我没想到的,班主任也被学生的热情所感动。学生发自内心的表白让他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爱学生,一定要用学生能感受到的方式,要用积极的、明明白白的语言向学生表露自己的积极情感,这样做有助于师生间情感上和心灵上的接近,这也会为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一个良好情感基础。
2 要多给学生一些正面积极的评价
社会心理学家阿森特和林德也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参加实验的人每次都可以听到其合作伙伴是怎样评价自己的。第一种实验情境是合作伙伴先对参加实验的人进行否定评价,然后再进行肯定评价。笫二种实验情境是合作伙伴对参加实验的人一直进行肯定评价。笫三种实验情境是合作伙伴对参加实验的人一直进行否定评价。笫四种实验情境是合作伙伴对参加实验的人先进行肯定评价,然后进行否定评价。结果发现,听到第一种评价的人对自己合作伙伴的喜爱程度最高,听到第二种评价的人较喜欢自己的合作伙伴,第三种情境下参加实验的人对合作者喜爱程度较低,第四种合作者被喜欢程度最低。由这个实验可以看出,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倾向于喜欢那些对自己不断给予肯定评价的人,讨厌那些经常否定或指责自己的人。哲学家杰士.赖尔也说过:“对人来说,赞美就如温暖的阳光一样。缺少了阳光,花朵就无法绽放。只可惜,大多数人只喜欢向别人浇冷水,猛批评,而吝于撒播一点赞美的温暖的阳光。”
对于师范生来说,随着自我意识的飞速发展,他们更关注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更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他人的评价又是青少年自信心能否建立的一个重要条件。班主任作为师范生成长路上的重要他人,班主任的评价对师范生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班主任要充分发掘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并不遗余力地给他们以积极肯定的评价,当然这种评价一定要真诚、合理,要建立在对班里学生全面深入而又细致的理解基础上,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征、气质类型和行为方式。我在与学生交流沟通时,总是尽可能用正面积极的语言评价我的学生,对他们身上的缺陷和不足我尽可能少地关注或忽略。积极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暗示性,它可以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同时不足和缺陷也会慢慢地加以改正。 印象最深的是班里有一个很有才气但是又非常有个性的学生,他博览群书,文采过人。但是他的缺点也不少,他只看自己喜欢的书,课堂上却常常不认真听讲,早操不愿做,班级劳动也不参加。对于他的缺点,班主任也费过不少心思,可是他仍然我行我素,特立独行。后来很偶然的一次,班主任老师面向全校上一次公开课,听课的老师特别多,当时恰巧他有一首诗在校报上发表,班主任便将他的诗巧妙设计到教学内容中,并让大家猜猜看这是哪位大诗人写的,当班主任说出他的名字时全班一阵轰动。当他看到自己的诗被老师在课堂上展示时,他的面孔充满喜悦和羞涩。那是这位班主任老师带班以来第一次看见他脸上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从那以后,他开始努力改变了,做事不再那么极端,与人交往时话语也不再那么尖酸刻薄,而且凭借出色的表现,他成为一名校报编辑。
当然,对学生的赏识和表扬不能空洞无力,否则说多了会让学生感到老师的虚伪和做作,赏识也就不会发挥任何作用。
3 要多用心倾听、积极寻找学生行为问题的深层原因
倾听是师生交流沟通常用的一种技能技巧,倾听不是被动地、不加思考地听,而是充满关注、积极主动地倾听。在倾听时班主任要保持价值观中立,少做一些批判性的评价,这样学生才能畅所欲言,把自己内心的挣扎、无奈、焦虑和忧愁等消极情绪无所顾忌地渲泄出来。
现在的师范生都是90后,他们身上既有这个年龄段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些共性,同时也具有一些独特的时代特征,优势方面如视野开阔、信息吸收量大、人际交往范围广、胆量和勇气可观、思维灵活、兴趣多样;不足方面如自我为中心、情感早熟、耐挫力差、责任心淡薄、追求享乐主义。这些个性特征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发展的产物,其中家庭作为个体社会化发展和心理发展的第一课堂,对每个人身心发展的影响深刻而久远。按照家庭系统论观点,每一个人,都是身处于大大小小的人、事、物所构成的多个系统之中,其中家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系统。所有当事人遭遇的种种问题,最后都会在家庭系统中找到问题的根源。
许多班主任在对一些有行为问题的师范生进行教育时,常常感觉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效果却微乎其微。其主要原因就是许多班主任在面对问题学生时,往往缺乏耐心,喜欢先入为主,以长者、权威的角色对学生进行说教,从而忽略了倾听,也就失去了寻找学生问题背后原因的机会,从而也就丧失了教育中的话语权。
当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时,班主任一定要冷静下来,找到适当的机会与学生沟通交流,用心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这样才会寻找到问题转化的契机。某位年轻的班主任带的班里有一个女孩,在各科任老师和同学眼里她很安静乖巧,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在班级各种活动中她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别人眼中乖巧的女孩竟然会离校出走,因为她的父母都远在千里之外,家中只有她一人独自生活,与她父母联系不上。班主任当时急得都快发疯了,所有熟悉她的能联系的人都联系过了,可是她却影无踪迹。两天后她回来了,见到班主任时,她只是淡然地说了声:“对不起,老师。”说实在的,班主任的内心充满愤怒,为她这两天来的担忧和焦虑,为她的不善解人意,真想狠狠地训斥她一通。不过,她还是忍住了,等情绪平静下来后约她晚自习到办公室单独沟通,想了解在她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晚上她如约而来,班主任说:“小敏,在老师眼里,你一直都是个懂事的姑娘,可这次为什么会不辞而别呢,能跟老师说说吗?”她低下头,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告诉老师事情的经过。她是一个留守孩子,为了生存从她很小时,父母就在离家很远的地方打工,家里有个懒惰而又好赌的哥哥,這些年父母挣的血汗钱几乎全让哥哥还了赌债,家里也因此常常硝烟弥漫,吵闹不停,不懂事的哥哥有时还和父母对打对骂。为此父母伤透了心,也没有多少精力来管她,从小她就是自己照顾自己。她说,她觉得自己非常孤独寂寞,常常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安眠药也吃了不少,一点也缓解不了失眠的痛苦。孤独烦恼时她也会偷偷地抽烟喝酒,有时甚至会用刀自残,一直以来,她都生活得很压抑痛苦。这两天因为自己要好的一个朋友出车祸死了,她在朋友坟前守了两天,唯一可以倾诉的人没了,她更是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她想回校后,如果班主任再狠狠地批评她一顿,她就准备放弃学业,到别处流浪打工去。
可是,她没想到对她的不辞而别班主任竟能如此包容,而且能这样耐心温和地听她倾诉。她感受到了一种被关心尊重的温暖,临走时她说:“老师,谢谢你能听我说这么多,这些事情我从来没有和别人说过,和你聊完后,我觉得心情好多了,我会尽量调整好自己,继续学校生活。”班主任也庆幸自己没有冲动地训斥她,给了一个倾听她理解她的机会,也就此挽留住一个可能会放弃学业的女孩。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一个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在一起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们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要想做一名被学生尊重和认可的班主任,我们首先要尊重和认可我们的学生,要多向他们传递一些关爱和温暖的信息,要善于用心灵去倾听和感悟学生的内心世界,要相信他们每一个内心都是向善的,并以他们所喜欢或认可的方式教育他们。我相信这样的老师一定会被学生欢迎和认可的,学生也会发自内心地与老师沟通交流,师生之间才能达到亦师亦友的美好境界。
参考文献
1 张焕庭.心理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1
2 伯特·海灵格.爱的序位[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3
【关键词】 师范生 班主任 交往
米兰昆德拉说过:“生活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在这里我也想把师范生看作“一棵长满各种可能性的树”。这棵树最终能否枝繁叶茂、遮天蔽日,除了养育它的家庭外,还与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他人——班主任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不仅在引导和创设良好的学习风气、积极的心理氛围与和谐人际关系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还影响着学生人格的成长。从某种程度上说班级管理是一种人学,是以“人格影响人格”的塑造心灵的工作。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间能否建立起亲密和谐的情感关系,对班主任顺利开展各项工作至关重要;而师生情感关系的建立又取决于班主任是否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对于处于依恋和独立两种倾向不断冲突和对立阶段的师范生来说,有着完全不同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老师已不再是他们心目中神圣不可冒犯的权威,他们对老师的教诲不再是言听计从,也不会无条件地服从于一些规则和纪律。所以,如何与师范生建立起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需要班主任根据师范生的年龄、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交往策略。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班级管理实践,谈谈与师范生交往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和体会,以期能给班主任一些启示和借鉴。
1 要善于向学生表露自己的积极情感
对于成长中的师范来说,他们的年龄跨度大约从十五六岁至二十一二岁,正是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师范生的身体心理发育基本成熟,抽象逻辑思维高度发展,情感生活丰富热烈。因此,心理学家斯普兰格认为青年期是人生的第二次诞生,也有人将这一阶段称为“心理性的断乳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希望他们有自己的独立的内心世界,心灵之门开始关闭,“神密感”开始形成。
为了标榜自己的独立和成长,青少年常常喜欢用冷漠和不屑一顾来对抗父母和教师。其实在冷漠的背后,他们内心深处更渴望教师或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更渴望一份细腻的体贴和关怀。与父母相比,班主任老师作为学生学习上和生活上的指导者,对学生心理上的影响更大。有时班主任老师一个关怀的眼神、一句充满温暖关爱的话语、一个有力的拥抱都会触动他们的心灵,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有一次一个班级搞庆祝活动,活动进行到高潮时,学生们非要班主任表演一个节目,可是班主任实在是一个才艺平平的人,没有勇气把他难听的歌喉向他们展示。学生不依不饶,班主任灵机一动说:“亲爱的同学们,我很想和你们一起欢唱,可是我怕我的歌喉吓着你们,不过在这里老师想送你们一个意想不到礼物,作为大家庭中的一员,相处愈久,我愈喜欢你们的青春和活力、率直和热情,在这里我想拥抱你们每一个,真心感谢我们生命中的这次相遇。”话音刚落,学生立刻沸腾起来,争先恐后地跑到班主任面前,现在不是班主任拥抱他们而是他们主动拥抱班主任,有一些活泼外向的学生还热情地吻了班主任脸;有的拥抱一次不满足,还要来第二次第三次。
最后,有一位学生含着激动的泪水说:“我的爸妈从小就外出打工,粗心且又不善表达感情的他们也从不会亲吻我、拥抱我,当老师拥抱我的那一刻,我好激动,我觉得老师就像一位妈妈一样。”还有一位爱逃课的学生给这位班主任发来短信说:“亲爱的老师,一直以来我都生活在不快乐中,父母无休止的争吵,学业上的失败,让我放弃了自己的追求和梦想,我故意用种种不良行为对抗老师和学校,因为我对生活的环境充满愤怒和敌意,可是今天,你温暖的拥抱让我意识到在这世界上我并不孤独,至少还有你在默默地关怀着我,我以后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说实在的,拥抱学生,只是想向他们传达一个积极的情感和信息,那就是班主任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他在默默地关注着他们的成长。可是,一个拥抱却对学生产生了那么大的心靈触动这是我没想到的,班主任也被学生的热情所感动。学生发自内心的表白让他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爱学生,一定要用学生能感受到的方式,要用积极的、明明白白的语言向学生表露自己的积极情感,这样做有助于师生间情感上和心灵上的接近,这也会为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一个良好情感基础。
2 要多给学生一些正面积极的评价
社会心理学家阿森特和林德也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参加实验的人每次都可以听到其合作伙伴是怎样评价自己的。第一种实验情境是合作伙伴先对参加实验的人进行否定评价,然后再进行肯定评价。笫二种实验情境是合作伙伴对参加实验的人一直进行肯定评价。笫三种实验情境是合作伙伴对参加实验的人一直进行否定评价。笫四种实验情境是合作伙伴对参加实验的人先进行肯定评价,然后进行否定评价。结果发现,听到第一种评价的人对自己合作伙伴的喜爱程度最高,听到第二种评价的人较喜欢自己的合作伙伴,第三种情境下参加实验的人对合作者喜爱程度较低,第四种合作者被喜欢程度最低。由这个实验可以看出,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倾向于喜欢那些对自己不断给予肯定评价的人,讨厌那些经常否定或指责自己的人。哲学家杰士.赖尔也说过:“对人来说,赞美就如温暖的阳光一样。缺少了阳光,花朵就无法绽放。只可惜,大多数人只喜欢向别人浇冷水,猛批评,而吝于撒播一点赞美的温暖的阳光。”
对于师范生来说,随着自我意识的飞速发展,他们更关注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更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他人的评价又是青少年自信心能否建立的一个重要条件。班主任作为师范生成长路上的重要他人,班主任的评价对师范生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班主任要充分发掘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并不遗余力地给他们以积极肯定的评价,当然这种评价一定要真诚、合理,要建立在对班里学生全面深入而又细致的理解基础上,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征、气质类型和行为方式。我在与学生交流沟通时,总是尽可能用正面积极的语言评价我的学生,对他们身上的缺陷和不足我尽可能少地关注或忽略。积极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暗示性,它可以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同时不足和缺陷也会慢慢地加以改正。 印象最深的是班里有一个很有才气但是又非常有个性的学生,他博览群书,文采过人。但是他的缺点也不少,他只看自己喜欢的书,课堂上却常常不认真听讲,早操不愿做,班级劳动也不参加。对于他的缺点,班主任也费过不少心思,可是他仍然我行我素,特立独行。后来很偶然的一次,班主任老师面向全校上一次公开课,听课的老师特别多,当时恰巧他有一首诗在校报上发表,班主任便将他的诗巧妙设计到教学内容中,并让大家猜猜看这是哪位大诗人写的,当班主任说出他的名字时全班一阵轰动。当他看到自己的诗被老师在课堂上展示时,他的面孔充满喜悦和羞涩。那是这位班主任老师带班以来第一次看见他脸上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从那以后,他开始努力改变了,做事不再那么极端,与人交往时话语也不再那么尖酸刻薄,而且凭借出色的表现,他成为一名校报编辑。
当然,对学生的赏识和表扬不能空洞无力,否则说多了会让学生感到老师的虚伪和做作,赏识也就不会发挥任何作用。
3 要多用心倾听、积极寻找学生行为问题的深层原因
倾听是师生交流沟通常用的一种技能技巧,倾听不是被动地、不加思考地听,而是充满关注、积极主动地倾听。在倾听时班主任要保持价值观中立,少做一些批判性的评价,这样学生才能畅所欲言,把自己内心的挣扎、无奈、焦虑和忧愁等消极情绪无所顾忌地渲泄出来。
现在的师范生都是90后,他们身上既有这个年龄段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些共性,同时也具有一些独特的时代特征,优势方面如视野开阔、信息吸收量大、人际交往范围广、胆量和勇气可观、思维灵活、兴趣多样;不足方面如自我为中心、情感早熟、耐挫力差、责任心淡薄、追求享乐主义。这些个性特征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发展的产物,其中家庭作为个体社会化发展和心理发展的第一课堂,对每个人身心发展的影响深刻而久远。按照家庭系统论观点,每一个人,都是身处于大大小小的人、事、物所构成的多个系统之中,其中家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系统。所有当事人遭遇的种种问题,最后都会在家庭系统中找到问题的根源。
许多班主任在对一些有行为问题的师范生进行教育时,常常感觉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效果却微乎其微。其主要原因就是许多班主任在面对问题学生时,往往缺乏耐心,喜欢先入为主,以长者、权威的角色对学生进行说教,从而忽略了倾听,也就失去了寻找学生问题背后原因的机会,从而也就丧失了教育中的话语权。
当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时,班主任一定要冷静下来,找到适当的机会与学生沟通交流,用心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这样才会寻找到问题转化的契机。某位年轻的班主任带的班里有一个女孩,在各科任老师和同学眼里她很安静乖巧,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在班级各种活动中她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别人眼中乖巧的女孩竟然会离校出走,因为她的父母都远在千里之外,家中只有她一人独自生活,与她父母联系不上。班主任当时急得都快发疯了,所有熟悉她的能联系的人都联系过了,可是她却影无踪迹。两天后她回来了,见到班主任时,她只是淡然地说了声:“对不起,老师。”说实在的,班主任的内心充满愤怒,为她这两天来的担忧和焦虑,为她的不善解人意,真想狠狠地训斥她一通。不过,她还是忍住了,等情绪平静下来后约她晚自习到办公室单独沟通,想了解在她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晚上她如约而来,班主任说:“小敏,在老师眼里,你一直都是个懂事的姑娘,可这次为什么会不辞而别呢,能跟老师说说吗?”她低下头,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告诉老师事情的经过。她是一个留守孩子,为了生存从她很小时,父母就在离家很远的地方打工,家里有个懒惰而又好赌的哥哥,這些年父母挣的血汗钱几乎全让哥哥还了赌债,家里也因此常常硝烟弥漫,吵闹不停,不懂事的哥哥有时还和父母对打对骂。为此父母伤透了心,也没有多少精力来管她,从小她就是自己照顾自己。她说,她觉得自己非常孤独寂寞,常常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安眠药也吃了不少,一点也缓解不了失眠的痛苦。孤独烦恼时她也会偷偷地抽烟喝酒,有时甚至会用刀自残,一直以来,她都生活得很压抑痛苦。这两天因为自己要好的一个朋友出车祸死了,她在朋友坟前守了两天,唯一可以倾诉的人没了,她更是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她想回校后,如果班主任再狠狠地批评她一顿,她就准备放弃学业,到别处流浪打工去。
可是,她没想到对她的不辞而别班主任竟能如此包容,而且能这样耐心温和地听她倾诉。她感受到了一种被关心尊重的温暖,临走时她说:“老师,谢谢你能听我说这么多,这些事情我从来没有和别人说过,和你聊完后,我觉得心情好多了,我会尽量调整好自己,继续学校生活。”班主任也庆幸自己没有冲动地训斥她,给了一个倾听她理解她的机会,也就此挽留住一个可能会放弃学业的女孩。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一个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在一起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们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要想做一名被学生尊重和认可的班主任,我们首先要尊重和认可我们的学生,要多向他们传递一些关爱和温暖的信息,要善于用心灵去倾听和感悟学生的内心世界,要相信他们每一个内心都是向善的,并以他们所喜欢或认可的方式教育他们。我相信这样的老师一定会被学生欢迎和认可的,学生也会发自内心地与老师沟通交流,师生之间才能达到亦师亦友的美好境界。
参考文献
1 张焕庭.心理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1
2 伯特·海灵格.爱的序位[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