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了初中数学课改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才能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作为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指导,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学法指导
传统数学教学,绝大多数教师只注重研究教法,忽略研究学生思维活动,指导学生寻找学习方法的过程。这是一种片面的教学观念,严重违背了“教学相长”的教学原则。埃德加·福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是他们将来学会生存,谋求发展的需要。为此,我把我从事数学教学多年来对学生学数学的几点学法指导写出来,以便对学生自我学习数学起到帮助。
一、让学生知道中学数学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领悟性:由于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人类已经积累起来的基本数学知识,所以学生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要内容。数学学习的对象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抽象形式,这种形式用完善的逻辑
形成了一个严密的演绎系统,而略去了它大部分的曲折发现过程,学生对这些知讶的领悟将成为学习数学最基本的特点之一。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认识知识的发生过程,尽可能联系生产,科研和生活实际,借助其直观形象达到感悟、理解和接受。
(2)思维性:中学数学是用形式化、符号化的数学语言来描述的。因此,对数学知识的领悟主要通过数学思维来实现。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所在。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尽量体验和学习前人的数学创新方法,从而实现学会数学
(3)阶段性:由于数学知识具有严谨的逻辑演绎系统,所以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商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也就是说学习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只有抓住每一个阶段性的学习,才能促进系统性和连续性的学习,既是抓住每一节课,每一章节的学习,才能完成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
(4)教育性:由于中学生数学学习是围绕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条主线进行的。因此,通过学习数学,学生不仅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更要在此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精神品格,形成优秀的个性品质,所以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让学生知道数学学习过程的三个阶段:领会、巩固、应用
(1)领会阶段:由感知到识别再到抽象、概括。
(2)巩固阶段:由识记到保持。
(3)应用阶段:由练习到作业再到解决实际问题。
只有懂得这三个阶段,才能持之以恒的学习,才能以苦为乐的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
三、让学生知道数学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
(1)理解问题(审题):即搞清问题的求解目标是什么?其次要弄清已知量和联系未知量与已知量的条件是什么?在已知与未知之间要架起怎样的桥梁?
(2)设计求解计划(探索):即观察能否在已知和未知之间直接架起桥梁,倘若不能就采取迂回的策略,设计辅助问题寻找适当的中途转换点以求达到目标。
(3)实现求解计划(表达):将探索到的解题方案进行逻辑整理,并用数学语言将其表达出来。
(4)检验与回顾(检查):数学问题检验与回顾是达到对问题百分之百的正确解答和对最后结论的处理的最好办法之一。它体现着数学学习的人门和求知的细心与高度严格的要求,也是培养解决问题慎之又慎的处事方法。
四、让学生认真听讲,作好笔记 上课前要预习
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重在理解。同时记好笔记,老师总是有许多对课本的补充知识,天才也不能将老师三年补充的内容全部记住!请你记住:看一遍不如读一遍,读三遍不如写一遍。即有时你做不出题目或不理解时不妨多读几遍题目,当你把它背出来时,你可能就有灵感了。物理、化学也是如此。 做课堂笔记的几个要点:(1) 条理化,要欲留充足的空白。,以补充题目的多解,或与其他相似题的不同做法。(2) 不要放过课本之外的精华,老师讲的如课堂小结部分或自己的思维火花,它们都是精华。(3) 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记为辅。(4)整理笔记,更正、补充、省略、条理,这是再创造的过程,同时要注意和本课复习联系起来。 (5) 备好错题本,做好总结错题本要求是一个厚本子,专门收集你做错的题目,同时记录下自己不清楚的概念、规律、方法和好的解题心得体会。通常是这样收集错题的:(1)抄题(2)把错误的做法抄下来(3)订正,写出出错的原因或体会等。每当你做错了题应该去认真反思,做错了题而又不往心里去是不会有收效的,对每个错题都要分析、订正,三年下来这将是你最好的复习资料!这是高效学习和高层次学习的重要方式!这对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就有很大的提高,一定能使你在三年后的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五、培养良好的认知习惯,遵守遗忘规律
习惯是长久养成的生活方式,也就是长期行为导致的惯性思维。良好的习惯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要想改掉某种不良习惯,也常常需要一段时间。根据专家研究得出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橡定的习惯。因此,在学习数学时,一天什么时间看书识记,什么时间做练习等都应有规律的来学来练,时间久了便形成一种习惯性的学习。
其实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头1-7天左右。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去做改变,而你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第二个阶段是7-21天左右。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不留意,你还会回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地提醒自己改变。第三阶段是21-90天左右,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个阶段的实质是稳定期。
让学生遵循遗忘规律的学习就是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积累和巩固。一般人的大脑记忆有三个阶段:第一次记忆也就是暂时记忆。对知识认知之后一般可以记3-7天.第二次记忆是较长时间记忆。而且后一次记忆必须是在前一次记忆时间将要完之内,这样才是记忆时间达到10几天甚至更长时间。第三次在第二次记忆时间将要完之前再次识记,这样识记的知识就可达数月甚至终生。有些学生不有效的反复识记,所以当下学会,过后没有大的收获。让学生按照遗忘规律去识记,将会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又能使所学数学知识达到系统性。
以上几个方面是自己教书以来几点不成熟对学生学习数学方面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借以应用,提高数学学习方法和成绩,也可以为学习其他科目有所启迪。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学法指导
传统数学教学,绝大多数教师只注重研究教法,忽略研究学生思维活动,指导学生寻找学习方法的过程。这是一种片面的教学观念,严重违背了“教学相长”的教学原则。埃德加·福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是他们将来学会生存,谋求发展的需要。为此,我把我从事数学教学多年来对学生学数学的几点学法指导写出来,以便对学生自我学习数学起到帮助。
一、让学生知道中学数学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领悟性:由于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人类已经积累起来的基本数学知识,所以学生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要内容。数学学习的对象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抽象形式,这种形式用完善的逻辑
形成了一个严密的演绎系统,而略去了它大部分的曲折发现过程,学生对这些知讶的领悟将成为学习数学最基本的特点之一。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认识知识的发生过程,尽可能联系生产,科研和生活实际,借助其直观形象达到感悟、理解和接受。
(2)思维性:中学数学是用形式化、符号化的数学语言来描述的。因此,对数学知识的领悟主要通过数学思维来实现。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所在。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尽量体验和学习前人的数学创新方法,从而实现学会数学
(3)阶段性:由于数学知识具有严谨的逻辑演绎系统,所以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商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也就是说学习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只有抓住每一个阶段性的学习,才能促进系统性和连续性的学习,既是抓住每一节课,每一章节的学习,才能完成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
(4)教育性:由于中学生数学学习是围绕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条主线进行的。因此,通过学习数学,学生不仅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更要在此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精神品格,形成优秀的个性品质,所以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让学生知道数学学习过程的三个阶段:领会、巩固、应用
(1)领会阶段:由感知到识别再到抽象、概括。
(2)巩固阶段:由识记到保持。
(3)应用阶段:由练习到作业再到解决实际问题。
只有懂得这三个阶段,才能持之以恒的学习,才能以苦为乐的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
三、让学生知道数学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
(1)理解问题(审题):即搞清问题的求解目标是什么?其次要弄清已知量和联系未知量与已知量的条件是什么?在已知与未知之间要架起怎样的桥梁?
(2)设计求解计划(探索):即观察能否在已知和未知之间直接架起桥梁,倘若不能就采取迂回的策略,设计辅助问题寻找适当的中途转换点以求达到目标。
(3)实现求解计划(表达):将探索到的解题方案进行逻辑整理,并用数学语言将其表达出来。
(4)检验与回顾(检查):数学问题检验与回顾是达到对问题百分之百的正确解答和对最后结论的处理的最好办法之一。它体现着数学学习的人门和求知的细心与高度严格的要求,也是培养解决问题慎之又慎的处事方法。
四、让学生认真听讲,作好笔记 上课前要预习
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重在理解。同时记好笔记,老师总是有许多对课本的补充知识,天才也不能将老师三年补充的内容全部记住!请你记住:看一遍不如读一遍,读三遍不如写一遍。即有时你做不出题目或不理解时不妨多读几遍题目,当你把它背出来时,你可能就有灵感了。物理、化学也是如此。 做课堂笔记的几个要点:(1) 条理化,要欲留充足的空白。,以补充题目的多解,或与其他相似题的不同做法。(2) 不要放过课本之外的精华,老师讲的如课堂小结部分或自己的思维火花,它们都是精华。(3) 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记为辅。(4)整理笔记,更正、补充、省略、条理,这是再创造的过程,同时要注意和本课复习联系起来。 (5) 备好错题本,做好总结错题本要求是一个厚本子,专门收集你做错的题目,同时记录下自己不清楚的概念、规律、方法和好的解题心得体会。通常是这样收集错题的:(1)抄题(2)把错误的做法抄下来(3)订正,写出出错的原因或体会等。每当你做错了题应该去认真反思,做错了题而又不往心里去是不会有收效的,对每个错题都要分析、订正,三年下来这将是你最好的复习资料!这是高效学习和高层次学习的重要方式!这对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就有很大的提高,一定能使你在三年后的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五、培养良好的认知习惯,遵守遗忘规律
习惯是长久养成的生活方式,也就是长期行为导致的惯性思维。良好的习惯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要想改掉某种不良习惯,也常常需要一段时间。根据专家研究得出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橡定的习惯。因此,在学习数学时,一天什么时间看书识记,什么时间做练习等都应有规律的来学来练,时间久了便形成一种习惯性的学习。
其实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头1-7天左右。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去做改变,而你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第二个阶段是7-21天左右。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不留意,你还会回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地提醒自己改变。第三阶段是21-90天左右,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个阶段的实质是稳定期。
让学生遵循遗忘规律的学习就是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积累和巩固。一般人的大脑记忆有三个阶段:第一次记忆也就是暂时记忆。对知识认知之后一般可以记3-7天.第二次记忆是较长时间记忆。而且后一次记忆必须是在前一次记忆时间将要完之内,这样才是记忆时间达到10几天甚至更长时间。第三次在第二次记忆时间将要完之前再次识记,这样识记的知识就可达数月甚至终生。有些学生不有效的反复识记,所以当下学会,过后没有大的收获。让学生按照遗忘规律去识记,将会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又能使所学数学知识达到系统性。
以上几个方面是自己教书以来几点不成熟对学生学习数学方面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借以应用,提高数学学习方法和成绩,也可以为学习其他科目有所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