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和外国人在装修上最大的差别不是材料或者价格,而是理念。简单的说就是,中国人在装修的时候大多太过看重别人的看法,是装修给别人看的。而外国人的装修理念大部分都是以自己的看法为装修的主导思路,我想自己的家是怎样的就去实现。
中国人讲究中庸,家庭装修更不例外,一般人害怕鲜艳的颜色。但是另一方面,敢于用色并不等于将家里涂成大红、大黄、大蓝,因为,家毕竟是家,整天住在大红大紫的屋子里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得高血压,用色的关键是如何把握红花绿叶的平衡关系。比如,这样的一个客厅,整个墙面是白色的,但是采用红色地毯、红色沙发靠垫、红色的花瓶、再挂上几幅红色基调的画。说起来很简单,却搭配得赏心悦目。
因此,大多数中国家庭的装修丝毫体现不出温馨的感觉。讲究尊卑、讲究对称等等关系的中国家庭装修哲学总想给人大气排场的感觉,好像和纪念建筑的设计一脉相传,要保持人在建筑物面前的敬畏。而不是照顾自身住在里面的人是否与每日相处的家庭环境相适,是否看着舒服。所以,一所房子,如果没那么多章法,弄得墙壁是花的、窗帘是花的、沙发是花的、桌布是花的,甚至连卫生间都贴着花的墙纸,看上去忍不住让人想伸手摸摸真假,那准是外国人的家。
英国:自己动手DIY
与国内的人相比,英国人装修事事都喜欢DIY,刷墙、贴壁纸、铺地等样样都干,因为在英国人眼中,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家独一无二,至于提到英国人对于自己居室的室内设计风格,人们的脑海里可能会掠过《哈利·波特》中魔法学校那金碧辉煌的大厅。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印象中,英国的家居设计风格往往等同于欧洲古典风格和贵族气质。事实上,目前英国的家居装修设计风格也确实遵循复古,一点也不“宜家”,即使是亲手布置装扮家居,具有鲜明个性,也依然可能是一种传统风格基础上的现代情趣。
印象中,英国人要么传统、保守,甚至还会有些无趣,要么搞怪出新,引发话题连连。他们总是喜欢把创意二字挂在嘴边,并且将创意设计贯彻到每一个可能的地方。无论自20世纪60年代起的英国独立平面设计展,还是《Nova》、《i-D》等以视觉为号召的出版品、莎士比亚环球剧场的布置,还是Beatles、 TheCure的唱片封套,都是设计时代的视觉盛宴。
在家庭装修与家居设计中,英国人依然崇尚设计,并且更崇尚自己创意和自己动手的创作。虽然称不上设计的视觉大餐,但那些自己动手创造出的个性设计,也一样风情万种。在英国诺丁汉大学留学的学生钟华表示,在英国,只要是手工制作的东西都比较珍贵。而英国人闲暇时的一大爱好就是DIY,他们的许多家庭装修都是自己动手,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人工费比较贵,请几个工人来做,恐怕都是负担不起的,久而久之,也就锻炼了凡事自己动手的能力。
她的房东弗兰克从打家具做天花、贴墙纸、铺地面到修电器、通水管,样样在行,常常可以看到他穿着松松垮垮的背带裤在庭院里忙着农活,锄草、灌溉、修葺篱笆,不亦乐乎。每三个月他还要将墙和篱笆重新再粉饰一遍。房东的孩子很小就要学习园艺插花、做蛋糕、缝制靠垫等创造、设计类的课程,据说这些课程都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
相比于英国的情况,中国人的家庭装修,更多地就要依赖装修公司了。中国有“轻装修、重装饰”的说法,现在看来,似乎英国也一样“重装饰”,而且更为彻底,他们都是在自己创造布置自己的家,而在中国“装饰”这一步骤多半会交给设计师去完成。
据钟华的房东弗兰克介绍,在英国,真正的装修工程,都是由政府监督部门、设计公司、工程承包商以及各种专业化转包公司共同完成。装修的环保要求、工程质量以及检查程序等都有层层把关。
美国:简单环保为上
在美国,新房子都已装修好,入住时只需添置些家具,地上铺一些装饰性地毯,墙上根据自己的需要挂一些装饰品就够了。但是如果所购买的是旧房或者自己的房子住的时间太久了,那就需要重新装修。
美国装修公司很多。几十年来,美国的家庭装修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七八十年代,美国人喜欢暗色调,一般家庭喜欢铺地毯,做木墙裙,地毯多为绿色和其他较深的颜色,整个室内环境十分暗淡,因此室内灯也比较多。近些年以来,美国人的家庭装修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墙壁不再使用木板或钢筋水泥板,而是使用“干墙”(用石灰等材料混合做成的板面)。“干墙”有很多好处,一是经济实惠,比木板造价便宜;二是建好后房间的墙壁十分平整,比粉刷墙壁容易多了;三是这种墙保温、防潮效果比较好。全铺地毯的家庭在减少,而是喜欢在木质地板上根据各房间的需要铺上不同的地毯,如卧室内会铺上绒毛较长的地毯,这样显得温暖、舒适;洗手间铺上长毛的、浅颜色、吸水性强的小块地毯,方便实用。
美国一般家庭装修所用的费用大约只占家庭年收入的4%,装修100多平方米的房间花费1万美元绰绰有余。他们的要求都不十分复杂,注重整洁、宽敞、明亮,所以选择装修材料时喜欢浅色调的,从窗帘到地毯都以乳白色和米色为主,墙壁几乎全是选择白色的。这是一般家庭装修的总体趋势。
此外,美国的室内装饰材料也比较简单,没有国内这么丰富。墙面、屋顶大都用涂料,就连最需要包装的卫生间和厨房,也只有浴缸、淋浴间和灶台附近有少量的釉面砖,其他地方仍然采用涂料。室内铺地材料惯用厚厚的浅色整铺地毯,一方面空气清洁,不会很脏,另一方面成本较之石材、木材等天然材料,要低一些,最关键是木结构的楼板承重有限,铺地毯可以减轻重量。门多用复合模压门,实木门不太多见。窗户多为上下推拉窗,带有格子,型材普遍是铝合金喷塑,有些档次高一些的会采用实木窗。厨房和卫生间的台面还都采用中密度防火板,很少有人造石、大理石面。电料配备更简单,插座、开关板还是20世纪60年代使用的样式,比较老套,灯也惯用吸顶大筒灯,散布在屋顶上。
美国人的家庭装饰虽然不复杂,但大都充满个性,绝不随波逐流。比如卫生间,国内大都喜欢干干净净,只放些卫浴用品,而美国人却极力装饰,有的放置花草,有的摆设小玩艺儿,有的铺上地毯,有的甚至挂上球拍。每当亲友来访时,第一件大事就是整理卫生间,否则就会有失礼仪。许多中年美国人,尽管处在现代化的氛围中,更偏爱在居室中摆放一些古典家具和物品,一方面是纯木家具、特别是古旧家具以及古董,非常昂贵;另一方面是可以烘托出自己家居中的文化氛围。
德国:常装常新
德国人以讲究住出名,源于他们对房子装修的热衷。在德国人的潜意识中,一辈子勤奋工作,奔的不外乎是房子、车子和环球旅游。因此,有一个舒适的房子便成了人们最大的追求之一。但德国人对房子的装修风格,并不是高档、豪华,而是如同其民族的个性一般,质朴、精细、严谨。
虽然装修风格上讲究自然、简洁,但在装修质量上,德国人却要求完美,这与他们拥有高水平的装修队伍有关。据德国建筑协会统计,德国现有专业装修公司两万多家。这些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房屋改建、内外装潢、单项装修等等。不过,要想在装修市场中立足,没有专业背景是万万不能的。在德国,一般的装修人员都是取得工程师资格、技术大学硕士学位以上的专业人才。
另外,在德国装修房子还必须懂法。德国涉及房子装修的法律很多,有《建筑法》,也有环境规划、建筑设计师投入、保修期等诸多条例,几乎没有什么漏洞,甚至连外墙的颜色也规定不能与整体环境相斥。因此每家每户都必须保存好自己的建筑计划书。
值得一提的是,一般德国人成家立业后,都会自己买块地盖房子。在德国买地建房可不像中国那么容易,因为所有的建筑环节都得由买主亲自动手,自行找水工、电工、木匠。为了节省高昂的人工费,许多精打细算的德国人干脆自己动手刷墙、铺地、拉电线。还有人把活儿承包给自己的邻居及亲朋好友。
统计显示,每个德国家庭平均每5年就要将房子大修一次,小修则是数不胜数。有人把自己家的墙拆了,过段时间又砌起来,来回折腾。一到周末,一家人就会乐此不疲地逛建材市场,然后全家动手开始装修。在德国人看来,家是心灵的港湾,全家一起动手,既能让一家人更和谐,还可以从小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除了装修理念外,德国的建材市场也与国内完全不同。在德国的建材市场中,无论是经营品种、商品平面布局,还是配套展示,都是围绕着自己动手的理念安排的。如:每套马桶都是被分开展示的,消费者既能看到它的整体,又能看到组成马桶的零部件:水箱盖、提拉杆、螺丝、弹簧等。而且每个零件都明码标价,消费者可以买到任何一种所需的零件。同样,消费者还可以弄懂如何自己动手更换零件,维修马桶。
中国人讲究中庸,家庭装修更不例外,一般人害怕鲜艳的颜色。但是另一方面,敢于用色并不等于将家里涂成大红、大黄、大蓝,因为,家毕竟是家,整天住在大红大紫的屋子里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得高血压,用色的关键是如何把握红花绿叶的平衡关系。比如,这样的一个客厅,整个墙面是白色的,但是采用红色地毯、红色沙发靠垫、红色的花瓶、再挂上几幅红色基调的画。说起来很简单,却搭配得赏心悦目。
因此,大多数中国家庭的装修丝毫体现不出温馨的感觉。讲究尊卑、讲究对称等等关系的中国家庭装修哲学总想给人大气排场的感觉,好像和纪念建筑的设计一脉相传,要保持人在建筑物面前的敬畏。而不是照顾自身住在里面的人是否与每日相处的家庭环境相适,是否看着舒服。所以,一所房子,如果没那么多章法,弄得墙壁是花的、窗帘是花的、沙发是花的、桌布是花的,甚至连卫生间都贴着花的墙纸,看上去忍不住让人想伸手摸摸真假,那准是外国人的家。
英国:自己动手DIY
与国内的人相比,英国人装修事事都喜欢DIY,刷墙、贴壁纸、铺地等样样都干,因为在英国人眼中,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家独一无二,至于提到英国人对于自己居室的室内设计风格,人们的脑海里可能会掠过《哈利·波特》中魔法学校那金碧辉煌的大厅。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印象中,英国的家居设计风格往往等同于欧洲古典风格和贵族气质。事实上,目前英国的家居装修设计风格也确实遵循复古,一点也不“宜家”,即使是亲手布置装扮家居,具有鲜明个性,也依然可能是一种传统风格基础上的现代情趣。
印象中,英国人要么传统、保守,甚至还会有些无趣,要么搞怪出新,引发话题连连。他们总是喜欢把创意二字挂在嘴边,并且将创意设计贯彻到每一个可能的地方。无论自20世纪60年代起的英国独立平面设计展,还是《Nova》、《i-D》等以视觉为号召的出版品、莎士比亚环球剧场的布置,还是Beatles、 TheCure的唱片封套,都是设计时代的视觉盛宴。
在家庭装修与家居设计中,英国人依然崇尚设计,并且更崇尚自己创意和自己动手的创作。虽然称不上设计的视觉大餐,但那些自己动手创造出的个性设计,也一样风情万种。在英国诺丁汉大学留学的学生钟华表示,在英国,只要是手工制作的东西都比较珍贵。而英国人闲暇时的一大爱好就是DIY,他们的许多家庭装修都是自己动手,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人工费比较贵,请几个工人来做,恐怕都是负担不起的,久而久之,也就锻炼了凡事自己动手的能力。
她的房东弗兰克从打家具做天花、贴墙纸、铺地面到修电器、通水管,样样在行,常常可以看到他穿着松松垮垮的背带裤在庭院里忙着农活,锄草、灌溉、修葺篱笆,不亦乐乎。每三个月他还要将墙和篱笆重新再粉饰一遍。房东的孩子很小就要学习园艺插花、做蛋糕、缝制靠垫等创造、设计类的课程,据说这些课程都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
相比于英国的情况,中国人的家庭装修,更多地就要依赖装修公司了。中国有“轻装修、重装饰”的说法,现在看来,似乎英国也一样“重装饰”,而且更为彻底,他们都是在自己创造布置自己的家,而在中国“装饰”这一步骤多半会交给设计师去完成。
据钟华的房东弗兰克介绍,在英国,真正的装修工程,都是由政府监督部门、设计公司、工程承包商以及各种专业化转包公司共同完成。装修的环保要求、工程质量以及检查程序等都有层层把关。
美国:简单环保为上
在美国,新房子都已装修好,入住时只需添置些家具,地上铺一些装饰性地毯,墙上根据自己的需要挂一些装饰品就够了。但是如果所购买的是旧房或者自己的房子住的时间太久了,那就需要重新装修。
美国装修公司很多。几十年来,美国的家庭装修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七八十年代,美国人喜欢暗色调,一般家庭喜欢铺地毯,做木墙裙,地毯多为绿色和其他较深的颜色,整个室内环境十分暗淡,因此室内灯也比较多。近些年以来,美国人的家庭装修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墙壁不再使用木板或钢筋水泥板,而是使用“干墙”(用石灰等材料混合做成的板面)。“干墙”有很多好处,一是经济实惠,比木板造价便宜;二是建好后房间的墙壁十分平整,比粉刷墙壁容易多了;三是这种墙保温、防潮效果比较好。全铺地毯的家庭在减少,而是喜欢在木质地板上根据各房间的需要铺上不同的地毯,如卧室内会铺上绒毛较长的地毯,这样显得温暖、舒适;洗手间铺上长毛的、浅颜色、吸水性强的小块地毯,方便实用。
美国一般家庭装修所用的费用大约只占家庭年收入的4%,装修100多平方米的房间花费1万美元绰绰有余。他们的要求都不十分复杂,注重整洁、宽敞、明亮,所以选择装修材料时喜欢浅色调的,从窗帘到地毯都以乳白色和米色为主,墙壁几乎全是选择白色的。这是一般家庭装修的总体趋势。
此外,美国的室内装饰材料也比较简单,没有国内这么丰富。墙面、屋顶大都用涂料,就连最需要包装的卫生间和厨房,也只有浴缸、淋浴间和灶台附近有少量的釉面砖,其他地方仍然采用涂料。室内铺地材料惯用厚厚的浅色整铺地毯,一方面空气清洁,不会很脏,另一方面成本较之石材、木材等天然材料,要低一些,最关键是木结构的楼板承重有限,铺地毯可以减轻重量。门多用复合模压门,实木门不太多见。窗户多为上下推拉窗,带有格子,型材普遍是铝合金喷塑,有些档次高一些的会采用实木窗。厨房和卫生间的台面还都采用中密度防火板,很少有人造石、大理石面。电料配备更简单,插座、开关板还是20世纪60年代使用的样式,比较老套,灯也惯用吸顶大筒灯,散布在屋顶上。
美国人的家庭装饰虽然不复杂,但大都充满个性,绝不随波逐流。比如卫生间,国内大都喜欢干干净净,只放些卫浴用品,而美国人却极力装饰,有的放置花草,有的摆设小玩艺儿,有的铺上地毯,有的甚至挂上球拍。每当亲友来访时,第一件大事就是整理卫生间,否则就会有失礼仪。许多中年美国人,尽管处在现代化的氛围中,更偏爱在居室中摆放一些古典家具和物品,一方面是纯木家具、特别是古旧家具以及古董,非常昂贵;另一方面是可以烘托出自己家居中的文化氛围。
德国:常装常新
德国人以讲究住出名,源于他们对房子装修的热衷。在德国人的潜意识中,一辈子勤奋工作,奔的不外乎是房子、车子和环球旅游。因此,有一个舒适的房子便成了人们最大的追求之一。但德国人对房子的装修风格,并不是高档、豪华,而是如同其民族的个性一般,质朴、精细、严谨。
虽然装修风格上讲究自然、简洁,但在装修质量上,德国人却要求完美,这与他们拥有高水平的装修队伍有关。据德国建筑协会统计,德国现有专业装修公司两万多家。这些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房屋改建、内外装潢、单项装修等等。不过,要想在装修市场中立足,没有专业背景是万万不能的。在德国,一般的装修人员都是取得工程师资格、技术大学硕士学位以上的专业人才。
另外,在德国装修房子还必须懂法。德国涉及房子装修的法律很多,有《建筑法》,也有环境规划、建筑设计师投入、保修期等诸多条例,几乎没有什么漏洞,甚至连外墙的颜色也规定不能与整体环境相斥。因此每家每户都必须保存好自己的建筑计划书。
值得一提的是,一般德国人成家立业后,都会自己买块地盖房子。在德国买地建房可不像中国那么容易,因为所有的建筑环节都得由买主亲自动手,自行找水工、电工、木匠。为了节省高昂的人工费,许多精打细算的德国人干脆自己动手刷墙、铺地、拉电线。还有人把活儿承包给自己的邻居及亲朋好友。
统计显示,每个德国家庭平均每5年就要将房子大修一次,小修则是数不胜数。有人把自己家的墙拆了,过段时间又砌起来,来回折腾。一到周末,一家人就会乐此不疲地逛建材市场,然后全家动手开始装修。在德国人看来,家是心灵的港湾,全家一起动手,既能让一家人更和谐,还可以从小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除了装修理念外,德国的建材市场也与国内完全不同。在德国的建材市场中,无论是经营品种、商品平面布局,还是配套展示,都是围绕着自己动手的理念安排的。如:每套马桶都是被分开展示的,消费者既能看到它的整体,又能看到组成马桶的零部件:水箱盖、提拉杆、螺丝、弹簧等。而且每个零件都明码标价,消费者可以买到任何一种所需的零件。同样,消费者还可以弄懂如何自己动手更换零件,维修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