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地很多人对西方的管理学趋之若骛,视市场营销学为制胜要诀。但多年的从商经验告诉我,最宝贵的“营商秘诀”,并不是从MBA的课程里或书本中学到,而是在生命的实践和考验中体悟出来的。“智慧”,就是能“洞察世情,审时度势,知所取舍”,是从经验与志心笃行的磨练中凝聚的。
人们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日渐疏远,思维之源也日渐枯竭。其实中西文化各有优劣:西方文化是物的文化,重智而外求,以科学与宗教精神为主,重逻辑分析,以个人为本;而中华文化则是人的文化,重情而内省,以人文伦理精神为主,重直觉体悟,以伦常为本。要想在竞争日益炽烈的市场上取得成功,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通晓中西文化的精髓,持恒“元亨利贞”(《易经》乾卦“四德”)的精神,才能立足社会,放眼世界,建立独有的竞争力。
万法同源,殊途同归。企业的目的是利润,而市场营销学的基本概念、“4P”原理的出发点则是顾客为先。老子在《道德经》第七章里这样说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即忘我从而得我、甘人后从而先人。而《孟子·尽心下篇》亦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所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功者悟得此理,失败者倒行逆施。且让我们以中华智慧为思维,以西方市场学为架构,探讨融合之道,共图“无敌”境界。
产品(Product)
在西方的市场学里,除了顾客外,最注重的是产品。其中包括物料、质量、设计、生产技术、包装、品牌、服务等元素。如果从中华智慧的角度解读,这些只属皮毛的“外功”,是生产与实行时的细节而已。儒家宝典《大学》,开宗明义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就是“大学问”,指天下做人与做事的大道理。“明”就是彰明与发扬,“明德”是先天灵明的德行,一切宇宙万物的至理,包括天、地、人的恒久之道,客观科学的规律。“在亲民”,就是要多亲近和了解顾客的需要。“在止于至善”,就是尽力而为,为了消费者的利益,把产品做到最好,绝不取巧,偷工减料,欺世盗名。一家著名的中药厂门外高悬一副对联,“制药虽无人见,良知自有天知。”精诚体察民间疾苦,极受拥戴。凡制造产品,在牟利之余,必须要怀着道德良知,持之以恒地努力,不断研究,不断改进,才能建立令人敬仰的品牌,永续经营。否则,不论今天如何成功,亦必有失败的一天。
价格(Price)
市场价格,多取决于供求关系,尤其是一些有季节性或周期性的产品,起伏更大,变化莫测。很多短视的商人,很自然地在供应短缺时,不择手段求取最大利润。单从商业的角度看,好像无可厚非,但中华智慧告诉我们,人是有良心的,考虑长远互利,补短取长,可以互通有无的。“塞翁得马,焉知非祸,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只论一日之盈亏,短视而薄情,君子所戒。建立多年互信和紧密关系的好客户,绝不会在危难时离你而去。从商如择友,物以类聚,而市场上好的客户为数不多,谁先诚意争取,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价格,只是商场上最容易变动的元素。善用则胜,反之则败。
推广(Promotion)
市场推广,广告,公关,行销,优惠策略等,早已成为做生意不可或缺的活动。但在这些排山倒海的攻势背后,有哪一家公司的理念是真正为了消费者着想的?大部分的推广活动,都只是为了要把产品塞到消费者手上,从中渔利。中华文化重情而内省,以人文伦理为本。孔子《论语》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真正成功的营销人,必拥有一副全心全意为他人利益或解除痛苦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精神。正如佛家推崇的“自度度他”、“慈悲为怀”的忘我精神。
渠道(Place)
建立分销渠道,拓展市场领域,是营销学上极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开拓新市场时,那种排除万难、开天辟地的创业精神,犹如开国君王为万世开太平的重任。三国时的刘备,三顾茅庐,以至诚感动诸葛亮出山,共取天下;唐太宗礼贤下士,虚以纳谏,才能共创贞观盛世。其要诀是广交天下朋友,诚信相待,大公无私。以同样的道理建立的销售渠道,自然使厂家与分销商紧密地成为一家,同仇敌忾,甘苦与共,牢不可破。这就是对手无法与之竞争的独特优势。可惜很多企业是“前恭后倨”,终至失败。
除上述的“4P”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P——人 (People)。中华智慧告诉我们,一切成败,人是最关键的因素。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年轻时,一位前辈给我训示,“要把事情做好,必先要学好做人”。当时我似懂非懂,如今才体会到其中的道理。管理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它是整体人格、学识与魄力的总和,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必要条件下,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很多人有幸面对这些难得的机会,可惜因为学识与修为境界不到,又不幸浪费了宝贵的机缘。这就是为什么一家企业的发展与成就,往往局限于老板的修为,而文化和价值观就是公司最重要的灵魂。成败,只差一线。
世界上最宝贵的营商与成功秘诀,并不是什么莫测高深的理论,而是活在人们心中、行之有效的日常道理。中华营销智慧结晶之一——著名的“陶朱公(范蠡,春秋战国时著名商人)经商秘诀”,用现代的商管术语来分析,早巳包含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客户服务、物流管理、定价策略、人际关系、账贷管理、危机管理等范畴,更隐含了中华智慧、大道之源的《易经》里“自强不息”、“生生不息”、“元亨利贞”、养精蓄锐、把握时机的竞业精神。这里不谈什么策略与模式,不谈理论,却如此实用。若每一个从商者都能遵守这些简单的“秘诀”,就算他没有任何学历与头衔,也绝对是一个很有效绩的人,假以时日与机缘,则成功不远。
人们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日渐疏远,思维之源也日渐枯竭。其实中西文化各有优劣:西方文化是物的文化,重智而外求,以科学与宗教精神为主,重逻辑分析,以个人为本;而中华文化则是人的文化,重情而内省,以人文伦理精神为主,重直觉体悟,以伦常为本。要想在竞争日益炽烈的市场上取得成功,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通晓中西文化的精髓,持恒“元亨利贞”(《易经》乾卦“四德”)的精神,才能立足社会,放眼世界,建立独有的竞争力。
万法同源,殊途同归。企业的目的是利润,而市场营销学的基本概念、“4P”原理的出发点则是顾客为先。老子在《道德经》第七章里这样说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即忘我从而得我、甘人后从而先人。而《孟子·尽心下篇》亦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所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功者悟得此理,失败者倒行逆施。且让我们以中华智慧为思维,以西方市场学为架构,探讨融合之道,共图“无敌”境界。
产品(Product)
在西方的市场学里,除了顾客外,最注重的是产品。其中包括物料、质量、设计、生产技术、包装、品牌、服务等元素。如果从中华智慧的角度解读,这些只属皮毛的“外功”,是生产与实行时的细节而已。儒家宝典《大学》,开宗明义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就是“大学问”,指天下做人与做事的大道理。“明”就是彰明与发扬,“明德”是先天灵明的德行,一切宇宙万物的至理,包括天、地、人的恒久之道,客观科学的规律。“在亲民”,就是要多亲近和了解顾客的需要。“在止于至善”,就是尽力而为,为了消费者的利益,把产品做到最好,绝不取巧,偷工减料,欺世盗名。一家著名的中药厂门外高悬一副对联,“制药虽无人见,良知自有天知。”精诚体察民间疾苦,极受拥戴。凡制造产品,在牟利之余,必须要怀着道德良知,持之以恒地努力,不断研究,不断改进,才能建立令人敬仰的品牌,永续经营。否则,不论今天如何成功,亦必有失败的一天。
价格(Price)
市场价格,多取决于供求关系,尤其是一些有季节性或周期性的产品,起伏更大,变化莫测。很多短视的商人,很自然地在供应短缺时,不择手段求取最大利润。单从商业的角度看,好像无可厚非,但中华智慧告诉我们,人是有良心的,考虑长远互利,补短取长,可以互通有无的。“塞翁得马,焉知非祸,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只论一日之盈亏,短视而薄情,君子所戒。建立多年互信和紧密关系的好客户,绝不会在危难时离你而去。从商如择友,物以类聚,而市场上好的客户为数不多,谁先诚意争取,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价格,只是商场上最容易变动的元素。善用则胜,反之则败。
推广(Promotion)
市场推广,广告,公关,行销,优惠策略等,早已成为做生意不可或缺的活动。但在这些排山倒海的攻势背后,有哪一家公司的理念是真正为了消费者着想的?大部分的推广活动,都只是为了要把产品塞到消费者手上,从中渔利。中华文化重情而内省,以人文伦理为本。孔子《论语》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真正成功的营销人,必拥有一副全心全意为他人利益或解除痛苦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精神。正如佛家推崇的“自度度他”、“慈悲为怀”的忘我精神。
渠道(Place)
建立分销渠道,拓展市场领域,是营销学上极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开拓新市场时,那种排除万难、开天辟地的创业精神,犹如开国君王为万世开太平的重任。三国时的刘备,三顾茅庐,以至诚感动诸葛亮出山,共取天下;唐太宗礼贤下士,虚以纳谏,才能共创贞观盛世。其要诀是广交天下朋友,诚信相待,大公无私。以同样的道理建立的销售渠道,自然使厂家与分销商紧密地成为一家,同仇敌忾,甘苦与共,牢不可破。这就是对手无法与之竞争的独特优势。可惜很多企业是“前恭后倨”,终至失败。
除上述的“4P”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P——人 (People)。中华智慧告诉我们,一切成败,人是最关键的因素。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年轻时,一位前辈给我训示,“要把事情做好,必先要学好做人”。当时我似懂非懂,如今才体会到其中的道理。管理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它是整体人格、学识与魄力的总和,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必要条件下,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很多人有幸面对这些难得的机会,可惜因为学识与修为境界不到,又不幸浪费了宝贵的机缘。这就是为什么一家企业的发展与成就,往往局限于老板的修为,而文化和价值观就是公司最重要的灵魂。成败,只差一线。
世界上最宝贵的营商与成功秘诀,并不是什么莫测高深的理论,而是活在人们心中、行之有效的日常道理。中华营销智慧结晶之一——著名的“陶朱公(范蠡,春秋战国时著名商人)经商秘诀”,用现代的商管术语来分析,早巳包含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客户服务、物流管理、定价策略、人际关系、账贷管理、危机管理等范畴,更隐含了中华智慧、大道之源的《易经》里“自强不息”、“生生不息”、“元亨利贞”、养精蓄锐、把握时机的竞业精神。这里不谈什么策略与模式,不谈理论,却如此实用。若每一个从商者都能遵守这些简单的“秘诀”,就算他没有任何学历与头衔,也绝对是一个很有效绩的人,假以时日与机缘,则成功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