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阅读兴趣 点燃阅读火焰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xiao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需求的内驱力。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而且,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的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我喜欢,我选择
  
  学生都有自己的需求,激发读书兴趣,首先应放手让学生选择他自己喜欢和需要的阅读材料,让他们读感兴趣的书。选书时,教师要适当引导,引导选择那些能够给学生的心灵带来启发、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指导学生的行为习惯的书。有一个星期六,我有意识地布置:到图书馆选一本你喜欢读的书,课余时间认真读一读,写一篇读书笔记。之后,学生们所交上来的读书笔记真是精彩纷呈:他们有的“走进”了吴承恩的《西游记》,为孙悟空的英勇机智称快,有的走进外国文学的天堂,感受异域风光……感情随着情节的起伏跌宕而不断变化,学生在读“自己喜欢的书”的活动中,阅读兴趣被有效地激发起来了,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思维,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知识。
  
  二、遵循认知规律,培养读书兴趣
  
  现在的苏教版语文教材,选入了许多优秀课文,是学生阅读的好材料。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如果再引导学生去读读相关材料内容,学生是最感兴趣的。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课外补充阅读材料,向学生推荐优秀作品。如在学了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课文后,向学生推荐冰心的其他文章。这种兴趣的迁移,唤起了学生对书本的热爱,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由于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的是什么,学生很容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要注意读书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适合学生的口味,学生才会对书感兴趣。教师也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人物的成功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革命导师列宁的一生都在书中度过,在他被捕入狱的三个月中,也天天在监狱的图书馆里看书;陈毅元帅看书时竟不自觉地把墨水当酱油吃。伟大的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说过:“余一生爱书,除革命外,唯读书而已,余一日不读书即不能生活。”……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所作为的人,无不博览群书、勤奋好学。这样,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才能有较高阅读能力,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数的知识。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阅读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于悬而未知的事物都有一种好奇心理。课外阅读中,巧妙地利用悬念能激起阅读期待,促进学生主动阅读。我喜欢养花,家里有一盆含羞草。一天,上三年级的外甥到我家作客,发现了这盆含羞草,于是问我:“我用手碰一下含羞草,它的叶子为什么忽然收拢了,片刻又恢复成原来的样子?”于是我便因势利导,引导他到书中去寻求答案,《百问百答》、《十万个为什么》等书成了他那段时间的精神食粮,答案找到了:原来含羞草只要遇到外界东西对它的接触,它就会进行一种自我保护,将叶子收拢。问题解决了,他冲着我欣慰地笑了。从此,他遇到类似的问题能主动通过阅读解决,读书真正成为他的一种生活需求。
  
  四、巧抓时机,培养读书兴趣
  
  今年春天,学校里组织学生参加读写大赛,其中《西游记》、《童话》、《水浒传》、《小学生必背古诗文70篇》是必读书目。这时我充分利用这一时机,积极向学生推荐必读书目,既满足了学生阅读的需求,又加深了对读物的了解。同时还可以抓住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闲聊或争论,作适当引导,让他们通过阅读找到答案。
  
  五、激情导入,让学生爱读书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晨会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评、开展“导游”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说古论今。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只有学生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点燃他们阅读的火焰,使学生爱读书、愿读书,真正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要求,也才能扎实地打好语文基础。
  (作者单位:222111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镇第二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语文课本来是中学里一门应用最广泛、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课,也应当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可是现在有不少学生却对语文产生了“兴趣危机”。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情境,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那种入迷入痴的情境,那种令学生学而不厌、流连忘返的气氛,那种使学生随着课文内容的波澜而产生如泣如慕、如怨如诉情绪的感情流动,那种“于不疑处激疑”所激起的使学生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和竞争意识。只有真正激发了学生
期刊
所谓逆反心理,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人产生的与外界要求或愿望相反的逆向心理活动。当孩子长到一定阶段,就会有一些逆反心理,表现为叫他向东偏要向西,叫他不干他非要干。   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如何产生的呢?从孩子的角度来讲,小学进入中学是一个飞跃。在这个阶段,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
期刊
齐齐哈尔大学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唯一的一所省属综合性大学。虽说音乐教育专业的建设已有十几年的时间,然而音乐表演专业的建设仅仅才有几年的时间,为此,构建怎样的办学模式,促进专业发展,值得我们探索。     一、办学现状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仅仅十几年时间,全国原有的师范院校、新组建的师范院校以及许多理工科院校、综合大学,乘着全国高校扩招的春风,趁着倡导素质教育的热潮,纷纷
期刊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要过文言文教学这一关。现在高中新教材文言文的量很大,弄不好会伤害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甚至降低对语文的兴趣,造成一损俱损的局面。一个老师要让几十个学生学好,惟一的办法就是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去学。一个老师如果教给学生一个错误的知识点,可以说是不敬业;如果败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说是犯了罪。前者对学生造成的损失是可以弥补的,后者所造成的后果是无法挽回的。相对而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察、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数学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数感,并将数感的发展置于首要位置。  那么,什么是数感呢?《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
期刊
【摘要】“文以载道”、“文道合一”是语文的重要特征,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本文从三个方面层层深入地论述了这一问题:一是以教材为蓝本,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二是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报刊、图书、网上收集资料,激发他们对环境问题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三是积极组织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人。  【关键词】语文教学 环保教
期刊
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作文教学,可以说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在近年来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相当多的中学生作文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语言单调乏味。由于学生课内文章没有学好,课外阅读面不宽,积累不丰,内功不深,造成作文中遣词造句不当、单调、乏味、干瘪,用来用去的就是一些司空见惯的词语。有些同学还受一时风气影响,作文中还出现了一些怪异的、油滑的、
期刊
我们知道,钢琴家演奏前要定弦,歌唱家演唱时要定调,这一切都是为了让琴声更悠扬,让歌声更优美。教师上课也是这样,可以说一节课就是一次演出,演出中的导入环节就好比钢琴家定音、歌唱家定调,也就是第一幕。如何演好第一幕,如何在第一幕中让你的观众被你的台词所吸引,并产生共鸣?这就需要我们恰当、适度地把握好这一环节,因为这一环节不仅能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能给学生以启迪、感染,使学生在最短的时
期刊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所以,作为数学教师要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变数学练习的“机械演练”为“生活应用”,来凸显数学的价值性。通过在生活中用数学,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强化应用数学的意识。     一、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现行
期刊
作为学生,最佩服数学老师的是解题速度——老师真神,这么快就想到了正确答案。出现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是:大部分数学教师在讲解几何证明题时,直接把学生的证明思路往正确的解题思路上引。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使学生对老师非常敬佩,认为老师是“火眼金睛”,一眼就能看出解题过程;另一方面,也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使他们经不起“挫折”,解题时一旦以一种思路无法证明题目的时候,就发慌,就急燥,甚至失去了继续解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