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教师可以借助道德与法治的课堂通过向学生讲述贴近生活的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等方式来完成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接下来,将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主体,对其展开一系列的探讨,希望以对相关教师人员有所裨益。
关键词:规则意识;一年级教学;道德与法治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规则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规则意识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在完成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学习的过程中还能够培养自身的规则意识,这也是笔者将要与读者们进行分享的主要内容,希望笔者所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可以为从事教师行业的相关人员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一、贴近生活
为了可以引导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教师可以尽可能地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主体,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贴近,将生活与教材中所讲述的一些理论进行有效的融合[1]。例如,教师在讲解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我是小学生啦”这一章节内容时,便可以从生活实际的角度让学生逐一在讲台上进行自我介绍,培养学生的勇气,也为后续开展其他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整个校园,让学生能够充分地了解到整个校园中各个教室的功能特性,并且通过对不同教师的了解,来逐渐帮助学生形成初期的规则意识,如在图书室门口自觉地安静,在升起的位置自觉地行注目礼等等。当学生完成校园的参观之后,教师可以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校园生活的美好。
二、激发兴趣
对于小学一年级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快速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对周围一切陌生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因此教师在面对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进行授课时,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通过一些新奇的事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来完成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讲解“美丽的冬天”这一课程内容的时候,便可以采用一些特别的方式来进行讲解,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一些自己在冬季出游時所拍摄的照片,并且大家分享冬游的乐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彩色的画笔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冬日美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队讲解,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让他们能够在不违反课堂纪律的前提下能够发表自己内心的想法,并且得到他人的认可。
三、养成习惯
从客观的角度上来说,一年级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课堂记录习惯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需要在该阶段不断地加强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并且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通过一些课堂活动来实现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2]。例如,教师在讲解“交通信号”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来帮助学生有效地辨别不同的交通信号,并且能够在交通信号的指示下做出正确的行为,为了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交通信号训练,并且让不同的组别进行比赛,这样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教材中所标注的一些基本的交通信号,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地成长,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四、组织活动
组织活动也是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比较普遍会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材时,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适当地组织一些教学活动,比如丢手绢、数七、传语接龙等,通过这些游戏可以在完成教学活动的同时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传语接龙这个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在教材中选取比较重要的几句理论知识向不同组别首排的学生进行传递,统一开始传递的时间,然后每列学生逐一向后排学生进行内容的传达,直到最后传达至最后一名学生,传达速度较快且正确率较高的组别获胜,在这个过程中若遇到学生不按照游戏规则跨排传递的情况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取消其参赛资格,并且借助该情况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让学生在完成课程内容学习的同时也能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总而言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形成争取的规则意识,这对于初入校园生活的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中所体现出的一些规则意识,包括我们上述所提到的遵守交通规则等内容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需要将规则意识的培养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中,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鲜艳.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
[2]王蕾.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教育观察,2017,6(24):125-126.
编辑 冯志强
关键词:规则意识;一年级教学;道德与法治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规则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规则意识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在完成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学习的过程中还能够培养自身的规则意识,这也是笔者将要与读者们进行分享的主要内容,希望笔者所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可以为从事教师行业的相关人员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一、贴近生活
为了可以引导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教师可以尽可能地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主体,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贴近,将生活与教材中所讲述的一些理论进行有效的融合[1]。例如,教师在讲解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我是小学生啦”这一章节内容时,便可以从生活实际的角度让学生逐一在讲台上进行自我介绍,培养学生的勇气,也为后续开展其他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整个校园,让学生能够充分地了解到整个校园中各个教室的功能特性,并且通过对不同教师的了解,来逐渐帮助学生形成初期的规则意识,如在图书室门口自觉地安静,在升起的位置自觉地行注目礼等等。当学生完成校园的参观之后,教师可以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校园生活的美好。
二、激发兴趣
对于小学一年级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快速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对周围一切陌生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因此教师在面对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进行授课时,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通过一些新奇的事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来完成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讲解“美丽的冬天”这一课程内容的时候,便可以采用一些特别的方式来进行讲解,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一些自己在冬季出游時所拍摄的照片,并且大家分享冬游的乐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彩色的画笔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冬日美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队讲解,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让他们能够在不违反课堂纪律的前提下能够发表自己内心的想法,并且得到他人的认可。
三、养成习惯
从客观的角度上来说,一年级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课堂记录习惯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需要在该阶段不断地加强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并且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通过一些课堂活动来实现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2]。例如,教师在讲解“交通信号”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来帮助学生有效地辨别不同的交通信号,并且能够在交通信号的指示下做出正确的行为,为了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交通信号训练,并且让不同的组别进行比赛,这样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教材中所标注的一些基本的交通信号,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地成长,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四、组织活动
组织活动也是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比较普遍会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材时,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适当地组织一些教学活动,比如丢手绢、数七、传语接龙等,通过这些游戏可以在完成教学活动的同时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传语接龙这个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在教材中选取比较重要的几句理论知识向不同组别首排的学生进行传递,统一开始传递的时间,然后每列学生逐一向后排学生进行内容的传达,直到最后传达至最后一名学生,传达速度较快且正确率较高的组别获胜,在这个过程中若遇到学生不按照游戏规则跨排传递的情况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取消其参赛资格,并且借助该情况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让学生在完成课程内容学习的同时也能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总而言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形成争取的规则意识,这对于初入校园生活的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中所体现出的一些规则意识,包括我们上述所提到的遵守交通规则等内容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需要将规则意识的培养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中,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鲜艳.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
[2]王蕾.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教育观察,2017,6(24):125-126.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