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与任课教师相比,校长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综合性教学能力。为此,各个学校以及领导应注重提升校长的专业管理能力。在本文的论述过程中,笔者注重以新课改发展的背景,从角色转变、教研融合以及点面结合三个角度,进行校长管理方式的转变,旨在促进校长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校长;管理方式;转变策略
在现阶段的小学校长管理过程中,常常出现以下状况:部分校长并未真正融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运用模块化方式,指导教师教学的状况;有些校长并未真正明确个人的教学职责,存在一定的角色认知错误的状况等等。本文注重以新课改为基准,从校长管理问题的角度入手,制定相应的策略,旨在增强校长管理的有效性,促进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
一、从角色角度转变,提升校长管理的有效性
在传统的校长工作中,校长是国家各种教育政策的监督者,并进行相应教育政策的执行;主要负责具体的教师教学指导工作。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对于校长的角色定位有了新的转变。校长在具体的教学管理中,应从原有的角色定位中跳出来,并在此过程中,真正参与到实际教研活动中来,真正与教师进行相应教学问题的探讨,并了解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从而真正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协助员,促进个人教研工作能力的提升。
与此同时,校长可以研读新课改发展对于教学的具体要求,并以此为标准,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相应的评价,并在此过程中,从教师的角度以及本校实际的教学情况入手,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并真正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改革中,了解相应策略的执行状况,真正辅助教师,进行相应的教学工作,提升本校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真正发挥校长的指导作用。
二、从教研融合转变,提升校长管理实效性
本文中的教研融合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方面一,研究和培训协同性。
在教研过程中,校长应真正明确研究的具体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增强培训的方向性,提升教研工作的有效性。在具体的教研过程中,校长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点,注重教研培训的科学性。校长应做到:在具体的教研活动前,對相应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在具体教研的过程中,不要盲从相应的理论,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真正让教师以及校长在此过程中进行思考,从而灵活地处理相应的教学问题。在教研活动结束后,校长以及教师应注重对相应教学工作的反思,既要认识到在活动中的优势,又能了解教研工作的不足,并制定相应的策略进行弥补,获得良好的教研效果。第二点,注重培训内容的可执行性。校长在制定培训内容的过程中,应真正深入了解一线教师的教学状况,了解他们的教学心理以及教学问题,从而制定具有实效性的培训课程,真正让一线教师,乐于接受这些教学理念,并与校长一道投入到相应的教学过程中,真正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获得良好的教研效果。
方面二,教研和教学的落地性。
在传统的教研过程中,部分校长往往运用单一化的管理模式,即让教师运用一个模式,进行相应的教学工作。这种模式既限制了教学的灵活性,又不利于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从导致整体的教学工作效果差。针对这种状况,校长应真正转变原有的教学以及管理理念,真正走入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真正参与到一线教师的工作中,从而了解一线教师的教学状况和教学心理,从而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的教研模式进行重构和反思,真正构建出具有时效性的教研模式;真正将教研的场所由办公室转向实际的教学中,从而承担起教学的指导者的角色,促进教学管理的提升。
三、从点面结合转变,提升校长管理高效性
本文中的点面结合是指:校长在了解教师教学优势的基础上,结合不同教师的教学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的引导,从而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优势,并在此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点,转变原管理方式。校长应避免将个人的意志强加给教师,真正从教师的实际教学状况,以及教学能力入手,进行相应教学方式的引导,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第二点,构建反思机制。校长可以通过构建反思机制,开展更为广泛的教研试点教学,即从教师教学优势出发,进行相应教学模式改革,真正构建最为接近本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此同同,校长以及教师应适时地对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并进行相应的战略调整,真正促进本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开展提升校长教学管理质量的过程中,校长应真正落实“钉钉子精神”,踏踏实实地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真正走入实际的教学中,走进课堂上,真正发现教师在教学中的问题,并充分利用个人的专业化知识,针对教学问题,构建最具有适切性的教学管理模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增强校长的综合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袁顺勤.校长应增强六个意识[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6(09).
[2]梁平安.如何提升校长的课堂研究能力[J].中国民族教育.2017(04).
关键词:新课改;校长;管理方式;转变策略
在现阶段的小学校长管理过程中,常常出现以下状况:部分校长并未真正融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运用模块化方式,指导教师教学的状况;有些校长并未真正明确个人的教学职责,存在一定的角色认知错误的状况等等。本文注重以新课改为基准,从校长管理问题的角度入手,制定相应的策略,旨在增强校长管理的有效性,促进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
一、从角色角度转变,提升校长管理的有效性
在传统的校长工作中,校长是国家各种教育政策的监督者,并进行相应教育政策的执行;主要负责具体的教师教学指导工作。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对于校长的角色定位有了新的转变。校长在具体的教学管理中,应从原有的角色定位中跳出来,并在此过程中,真正参与到实际教研活动中来,真正与教师进行相应教学问题的探讨,并了解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从而真正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协助员,促进个人教研工作能力的提升。
与此同时,校长可以研读新课改发展对于教学的具体要求,并以此为标准,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相应的评价,并在此过程中,从教师的角度以及本校实际的教学情况入手,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并真正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改革中,了解相应策略的执行状况,真正辅助教师,进行相应的教学工作,提升本校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真正发挥校长的指导作用。
二、从教研融合转变,提升校长管理实效性
本文中的教研融合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方面一,研究和培训协同性。
在教研过程中,校长应真正明确研究的具体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增强培训的方向性,提升教研工作的有效性。在具体的教研过程中,校长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点,注重教研培训的科学性。校长应做到:在具体的教研活动前,對相应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在具体教研的过程中,不要盲从相应的理论,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真正让教师以及校长在此过程中进行思考,从而灵活地处理相应的教学问题。在教研活动结束后,校长以及教师应注重对相应教学工作的反思,既要认识到在活动中的优势,又能了解教研工作的不足,并制定相应的策略进行弥补,获得良好的教研效果。第二点,注重培训内容的可执行性。校长在制定培训内容的过程中,应真正深入了解一线教师的教学状况,了解他们的教学心理以及教学问题,从而制定具有实效性的培训课程,真正让一线教师,乐于接受这些教学理念,并与校长一道投入到相应的教学过程中,真正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获得良好的教研效果。
方面二,教研和教学的落地性。
在传统的教研过程中,部分校长往往运用单一化的管理模式,即让教师运用一个模式,进行相应的教学工作。这种模式既限制了教学的灵活性,又不利于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从导致整体的教学工作效果差。针对这种状况,校长应真正转变原有的教学以及管理理念,真正走入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真正参与到一线教师的工作中,从而了解一线教师的教学状况和教学心理,从而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的教研模式进行重构和反思,真正构建出具有时效性的教研模式;真正将教研的场所由办公室转向实际的教学中,从而承担起教学的指导者的角色,促进教学管理的提升。
三、从点面结合转变,提升校长管理高效性
本文中的点面结合是指:校长在了解教师教学优势的基础上,结合不同教师的教学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的引导,从而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优势,并在此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点,转变原管理方式。校长应避免将个人的意志强加给教师,真正从教师的实际教学状况,以及教学能力入手,进行相应教学方式的引导,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第二点,构建反思机制。校长可以通过构建反思机制,开展更为广泛的教研试点教学,即从教师教学优势出发,进行相应教学模式改革,真正构建最为接近本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此同同,校长以及教师应适时地对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并进行相应的战略调整,真正促进本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开展提升校长教学管理质量的过程中,校长应真正落实“钉钉子精神”,踏踏实实地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真正走入实际的教学中,走进课堂上,真正发现教师在教学中的问题,并充分利用个人的专业化知识,针对教学问题,构建最具有适切性的教学管理模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增强校长的综合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袁顺勤.校长应增强六个意识[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6(09).
[2]梁平安.如何提升校长的课堂研究能力[J].中国民族教育.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