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紧扣新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办法,通过教材内容的实例解读,体现“话由心生”的教育原则,阐述口语表达与习作的关联,研思可行途径和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学习心理;口语能力;阅读教学;综合素养;途径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阅读与表达的关联
1.“说”是“道”之本
生活中常常用“能说会道”表扬一个热口若悬河的才华,“说”我们可以理解为借助嘴巴表达出生动的语言,而“道”又有什么内涵呢?“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我们可以理解为说,讲述,但是这不算完整的解释,其中还有方法、途径的内涵。从语文学习的角度看,“说”即语言,“道”就是行文能力,语言和文章,语在前文在后,不会说话、不会交际、不会表达也就谈不上“行文”。一个会正确说出或表达自己想法的孩子,也一定具备在合适的时候、合适的场合说合适的话的能力,这是语言的交际性和实用性的体现,同时也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听话和说话是人类的语言能力,它既是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的一种生理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从教育角度看更是一种适应实际需要的基本素质,它担负起了社会交际中的效率甚至成败的重任,所以教学中发展语言能力既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视,更是表达、习作能力的根本。
2.阅是文的根
阅读与写作关系密切,孩子从坠地之时眼睛看到的一切都是对世间万物的“阅读”,也正是有了阅读的机能,他们懂得了思考、判断,促进了思维的发展。这种能力在不同年龄段会获得不同的机会和发展,从学前的绘本阅读到小学的教材、课外读物,这些纸质的阅读材料成为主要的途径,同时电视、网络、广播等多元的阅读途径更是给孩子做提供了便捷的阅读条件。可能其它途径还会受条件限制,但是纸质阅读则天天都在开展,教材、课文就是最好的阅读材料。教材的编撰建立在科学的考量和规范的教育教学体系之上,教材的深度挖掘和阅读,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积累语言,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述能力和接受能力,由读到写、由写到读,相依相生、互促互进。阅读是表达大外壳,写作则是表达的手段,既是手段也是能力,阅读与写作永远如影随形。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瘤,如果把这句话放在课堂教学中,既是对学生说的,也是对老师的要求,教学生阅读就要汲取阅读的精髓和方法,要是老师不重视阅读的教学,那么学生的行文习作就会成为顽疾。
3.久“积”则“累”
大教育家陶行知说:语文既是生活的工具,又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既然是工具该怎么用?怎么提升工具运用的技能呢?教育部在2001年所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充分说明了阅读教学在学习语文中的重要地位。语文来源于生活,最终走向生活,阅文能力除了在生活中积累,离不开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和方式研思。在日常教学中,字、词、句是形成语言的最基本的材料,识字、学词是儿童用口头语言过度到书面语言的最基本的环节。掌握了扎实的字词才能过渡到短篇的阅读。课文阅读方法方面教材会一般分为:精读,略读,浏览。精读常见于课堂教学之中的阅读,是对课文认真仔细的研读。应该培养学生认真细读,无论哪种定义或要求,都需要引导学生提升阅读量、扩张阅读视野,深入的研究选材、背景,布局谋篇、遣词用语,指导学生把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想法、思考,记录下来或者写出来,也就是我们课堂上经常说的“小练笔”,积累写作养分,为写作打好基础。
二.读写能力提升保障性途径
1.课内课外相互相成
教材中的课文篇数有限,是学生积累和吸收文化的主窗口,现行教材中的课例有许多是大师级的名篇佳作,文质兼美,属于经典作品,有一定的蕴涵和深度,经得起吟咏和品味。课程改革的深入,单靠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阅读应有量的保证,提供学生语文素养还要更多地依靠大量的课外阅读。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就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面和量都做出了要求,要求学生广泛地涉猎书籍报刊,阅读各种类型,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作品。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往往需要课外阅读的配合来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课堂上所学到的技能可以在课外阅读中加以运用,作为知识的运用和技能和检验。
2.鼓励学生张开嘴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对话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形式,鼓励学生说话清楚、有条理是课堂教学的目标。课堂中改变“老师问什么,学生回答什么”的机械式固话模式,多鼓励结合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要少干预,让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这样学生的胆子就越来越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复述课文、概括课文内容,在对课文内容有一定掌握的时候,让学生有条理地叙述课文,鼓励学生张开嘴巴。
3.设计丰富的活动
主题鲜明、有趣的活动,能让学生互相间进行交流,在特定的情境中围绕主题,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家帮家长干了哪些家务;说说自己假期去了哪些地方,看到了哪些美丽风景;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开一次筹备讨论会,说说自己想怎样过节日,结合节日开展活动,学生必能兴趣盎然。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发挥的前提,多给学生创设和生活解除的机会,同时借助家庭的力量,形成第二交际课堂,改善了学生的表达心理与能力,达到阅读与表达灵活驾驭的目的。
三.结束语
阅读与表达、读和写是一种双向、多向互动的语文活动,教師要多提供机会,多考量综合素养的要求,用发现、观察、纠错、创新的态度对待语文教学,当我们府下身子发现学生的优势与不足,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最该修正的是我们自己。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审美教学的实施策略.《新校园:理论版》.2012年1期.常雨尘.
[2].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习惯浅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南北桥》.2015年1期.颜春花.
[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探析.《中外交流》.2016年4期.田晓东.
关键词:学习心理;口语能力;阅读教学;综合素养;途径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阅读与表达的关联
1.“说”是“道”之本
生活中常常用“能说会道”表扬一个热口若悬河的才华,“说”我们可以理解为借助嘴巴表达出生动的语言,而“道”又有什么内涵呢?“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我们可以理解为说,讲述,但是这不算完整的解释,其中还有方法、途径的内涵。从语文学习的角度看,“说”即语言,“道”就是行文能力,语言和文章,语在前文在后,不会说话、不会交际、不会表达也就谈不上“行文”。一个会正确说出或表达自己想法的孩子,也一定具备在合适的时候、合适的场合说合适的话的能力,这是语言的交际性和实用性的体现,同时也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听话和说话是人类的语言能力,它既是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的一种生理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从教育角度看更是一种适应实际需要的基本素质,它担负起了社会交际中的效率甚至成败的重任,所以教学中发展语言能力既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视,更是表达、习作能力的根本。
2.阅是文的根
阅读与写作关系密切,孩子从坠地之时眼睛看到的一切都是对世间万物的“阅读”,也正是有了阅读的机能,他们懂得了思考、判断,促进了思维的发展。这种能力在不同年龄段会获得不同的机会和发展,从学前的绘本阅读到小学的教材、课外读物,这些纸质的阅读材料成为主要的途径,同时电视、网络、广播等多元的阅读途径更是给孩子做提供了便捷的阅读条件。可能其它途径还会受条件限制,但是纸质阅读则天天都在开展,教材、课文就是最好的阅读材料。教材的编撰建立在科学的考量和规范的教育教学体系之上,教材的深度挖掘和阅读,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积累语言,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述能力和接受能力,由读到写、由写到读,相依相生、互促互进。阅读是表达大外壳,写作则是表达的手段,既是手段也是能力,阅读与写作永远如影随形。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瘤,如果把这句话放在课堂教学中,既是对学生说的,也是对老师的要求,教学生阅读就要汲取阅读的精髓和方法,要是老师不重视阅读的教学,那么学生的行文习作就会成为顽疾。
3.久“积”则“累”
大教育家陶行知说:语文既是生活的工具,又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既然是工具该怎么用?怎么提升工具运用的技能呢?教育部在2001年所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充分说明了阅读教学在学习语文中的重要地位。语文来源于生活,最终走向生活,阅文能力除了在生活中积累,离不开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和方式研思。在日常教学中,字、词、句是形成语言的最基本的材料,识字、学词是儿童用口头语言过度到书面语言的最基本的环节。掌握了扎实的字词才能过渡到短篇的阅读。课文阅读方法方面教材会一般分为:精读,略读,浏览。精读常见于课堂教学之中的阅读,是对课文认真仔细的研读。应该培养学生认真细读,无论哪种定义或要求,都需要引导学生提升阅读量、扩张阅读视野,深入的研究选材、背景,布局谋篇、遣词用语,指导学生把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想法、思考,记录下来或者写出来,也就是我们课堂上经常说的“小练笔”,积累写作养分,为写作打好基础。
二.读写能力提升保障性途径
1.课内课外相互相成
教材中的课文篇数有限,是学生积累和吸收文化的主窗口,现行教材中的课例有许多是大师级的名篇佳作,文质兼美,属于经典作品,有一定的蕴涵和深度,经得起吟咏和品味。课程改革的深入,单靠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阅读应有量的保证,提供学生语文素养还要更多地依靠大量的课外阅读。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就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面和量都做出了要求,要求学生广泛地涉猎书籍报刊,阅读各种类型,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作品。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往往需要课外阅读的配合来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课堂上所学到的技能可以在课外阅读中加以运用,作为知识的运用和技能和检验。
2.鼓励学生张开嘴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对话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形式,鼓励学生说话清楚、有条理是课堂教学的目标。课堂中改变“老师问什么,学生回答什么”的机械式固话模式,多鼓励结合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要少干预,让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这样学生的胆子就越来越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复述课文、概括课文内容,在对课文内容有一定掌握的时候,让学生有条理地叙述课文,鼓励学生张开嘴巴。
3.设计丰富的活动
主题鲜明、有趣的活动,能让学生互相间进行交流,在特定的情境中围绕主题,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家帮家长干了哪些家务;说说自己假期去了哪些地方,看到了哪些美丽风景;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开一次筹备讨论会,说说自己想怎样过节日,结合节日开展活动,学生必能兴趣盎然。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发挥的前提,多给学生创设和生活解除的机会,同时借助家庭的力量,形成第二交际课堂,改善了学生的表达心理与能力,达到阅读与表达灵活驾驭的目的。
三.结束语
阅读与表达、读和写是一种双向、多向互动的语文活动,教師要多提供机会,多考量综合素养的要求,用发现、观察、纠错、创新的态度对待语文教学,当我们府下身子发现学生的优势与不足,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最该修正的是我们自己。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审美教学的实施策略.《新校园:理论版》.2012年1期.常雨尘.
[2].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习惯浅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南北桥》.2015年1期.颜春花.
[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探析.《中外交流》.2016年4期.田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