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边疆多战事,壮士慷慨出玉关,连年的战火铸就了不可磨灭的边塞诗魂。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但边塞诗不是唐代仅有的,后代也有传承,广义地说,与边塞戍边生活有关的诗歌就可以视作边塞诗。那么,边塞诗人通过描写边塞生活传达出哪几类情感呢?
一、勇敢豪迈、一往无前、卫国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
这类边塞诗歌表现的是戍边战士奋勇杀敌、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表达他们保家卫国、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即使是艰苦战斗,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例如陈羽的《从军行》:“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寒风劲吹、冻泥裂开,梧桐叶光、枝梢折断的景象,表现了极为恶劣严酷的自然环境,衬托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雪中红旗“直上”的动态描写,使画面生机勃然,展现了从军将士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除此之外,“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等脍炙人口的边塞诗句都是这类思想感情的代表。
二、久戍边地、思乡念亲的悲情
这类边塞诗歌描写的是出征在外将士的戍边之苦,表达他们无法返乡的哀怨,表现出战士深深的思乡之情。例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在苍茫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何处吹奏《梅花落》?诗的三四句与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意近,是说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境界尤为动人。除此之外,“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等句子也传达出相似的情感。
三、对战争的厌恶,对百姓和戍边将士的同情
这类边塞诗歌表现诗人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的观点对连年战事的厌恶之情,表达诗人同情百姓、忧国忧民的情怀。例如张乔的《河湟旧卒》:“少年随将讨河蝗,头白时清返故乡。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通篇诗字里行间,尤其是“独吹边曲向残阳”的图景中,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哀伤。“残阳”二字所暗示的日薄西山的景象,一个“独”字又交代了这个老人目前处境,暗示出他从军后家园所发生的重大变故,使得他垂老无家。此人毕竟是生还了,而更多的边兵有着更加悲惨的命运,他们暴骨沙场,是永远回不到家园了。“十万汉军零落尽”,就从侧面落笔,反映了唐代人民为战争付出的惨重代价。诗通过个人的遭遇,反映出了那个动乱时代的影子。此外,高适的“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陈陶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杜甫的“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柳中庸的“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等诗句和诗作都是这类思想感情的代表。
四、对边疆和平的向往,对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这类边塞诗歌往往表现诗人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之情,对边疆和平的向往之情,以及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一些凄厉,多一些惆怅。如陆游的《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上片写的是梦境。一开篇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然后才又进一步引出联想——梦中的联想;这样的关河,必然是雁门、青海一带了。那作者为何有这样的“梦游”呢?只因王师还未北定中原,收复故土。这压着作者的心病,迟迟未能解除。作者深厚的爱国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个字中,给人以非恢复河山不可的激励,从而过渡到下片。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黑夜因作者的心事变得悲凉,而冷落的环境,又反衬出作者报国雄心的火焰却在熊熊燃烧。自许封侯万里之外的信念,是何等地执著。如此爱国热情,是多么伟大。“有谁知”三字,表现了作者对朝廷排斥爱国者的行径的愤怒谴责。此外,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都是此类思想感情的代表。
边塞诗词风格多样、感情丰富充沛,读起来或令人热血沸腾,或使人愁肠寸断,但总体来讲主要有以上四类情感,希望考生能够清晰地把握这四类情感,遇到边塞诗不妨对号入座,解决理解诗歌、快速把握诗歌和准确答题的问题。
一、勇敢豪迈、一往无前、卫国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
这类边塞诗歌表现的是戍边战士奋勇杀敌、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表达他们保家卫国、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即使是艰苦战斗,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例如陈羽的《从军行》:“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寒风劲吹、冻泥裂开,梧桐叶光、枝梢折断的景象,表现了极为恶劣严酷的自然环境,衬托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雪中红旗“直上”的动态描写,使画面生机勃然,展现了从军将士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除此之外,“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等脍炙人口的边塞诗句都是这类思想感情的代表。
二、久戍边地、思乡念亲的悲情
这类边塞诗歌描写的是出征在外将士的戍边之苦,表达他们无法返乡的哀怨,表现出战士深深的思乡之情。例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在苍茫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何处吹奏《梅花落》?诗的三四句与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意近,是说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境界尤为动人。除此之外,“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等句子也传达出相似的情感。
三、对战争的厌恶,对百姓和戍边将士的同情
这类边塞诗歌表现诗人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的观点对连年战事的厌恶之情,表达诗人同情百姓、忧国忧民的情怀。例如张乔的《河湟旧卒》:“少年随将讨河蝗,头白时清返故乡。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通篇诗字里行间,尤其是“独吹边曲向残阳”的图景中,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哀伤。“残阳”二字所暗示的日薄西山的景象,一个“独”字又交代了这个老人目前处境,暗示出他从军后家园所发生的重大变故,使得他垂老无家。此人毕竟是生还了,而更多的边兵有着更加悲惨的命运,他们暴骨沙场,是永远回不到家园了。“十万汉军零落尽”,就从侧面落笔,反映了唐代人民为战争付出的惨重代价。诗通过个人的遭遇,反映出了那个动乱时代的影子。此外,高适的“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陈陶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杜甫的“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柳中庸的“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等诗句和诗作都是这类思想感情的代表。
四、对边疆和平的向往,对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这类边塞诗歌往往表现诗人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之情,对边疆和平的向往之情,以及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一些凄厉,多一些惆怅。如陆游的《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上片写的是梦境。一开篇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然后才又进一步引出联想——梦中的联想;这样的关河,必然是雁门、青海一带了。那作者为何有这样的“梦游”呢?只因王师还未北定中原,收复故土。这压着作者的心病,迟迟未能解除。作者深厚的爱国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个字中,给人以非恢复河山不可的激励,从而过渡到下片。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黑夜因作者的心事变得悲凉,而冷落的环境,又反衬出作者报国雄心的火焰却在熊熊燃烧。自许封侯万里之外的信念,是何等地执著。如此爱国热情,是多么伟大。“有谁知”三字,表现了作者对朝廷排斥爱国者的行径的愤怒谴责。此外,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都是此类思想感情的代表。
边塞诗词风格多样、感情丰富充沛,读起来或令人热血沸腾,或使人愁肠寸断,但总体来讲主要有以上四类情感,希望考生能够清晰地把握这四类情感,遇到边塞诗不妨对号入座,解决理解诗歌、快速把握诗歌和准确答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