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机动车拥有量迅猛增长,“行车难、停车难”已逐渐成为全国大中小城市的一种通病,交通问题已逐渐成为阻碍、制约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城市管理的热点和难点。本文以笔者十年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亲身感受为例,结合南京市六合区在城市化进程中交通发展实际,谈谈在城市发展中如何更好利用交通组织原则的基本原理,组织好城市交通,以保障城市交通的安全畅通。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组织;运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U4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152-01
交通组织是综合运用交通工程和行政管理措施,对交通流实施规整和调控,使路面交通运行平衡合理的总和。在当前城市机动车总量和交通出行量持续攀升,交通出行需求与道路通行资源矛盾愈加突出的情况下,建立科学精细的交通组织体系是城市治堵保畅的重要途径。现结合南京市六合区实际,对城市交通组织原则在实践中的运用作以分析。
一、实践运用
城市交通组织应坚持“疏导为主,限制为辅”指导思想,不仅要强调“管”的强制性,更要注重“理”的协调性。具体遵循五项原则:
(一)交通分离原则。
即通过法规分离和物理分离途径将不同流向、不同种类的交通流在时间或空间上分离,避免交通冲突。2012年以来,根据交通流量、流向具体分析,六合雄州主城80%以上路口实行了路口“先直行后左转”,并在10个主要路口采取左转待转、梯形停车、右转前置和左转调头并道等措施,较好解决了交通流互扰问题。
(二)流量均衡原则。
即通过调配时、调车道、调流向、禁限车种等方式,对路网交通流科学调控,在通行空间上控密补疏,在通行时间上削峰填谷,达到各交通节点负荷均分。如针对城区商业街区主干道龙津路,采取在龙津路紫霞街、龙津路环城南路采取限时禁左措施,交通合理分离,管理效果明显。但整体上对分解流量的导控不够,对分流南北大道、长江路、泰山路高峰交通压力还有待系统研究,以避免流量集中造成的交通滞留问题。
(三)交通连续原则。
即保证交通流在时间和空间上平顺衔接、不产生间断。实践中,我区在所有渠化路口出口对应施划了直行导向车道,避免了直行车流在路段上变道造成交通干扰,保证车流通过连续性。同时,青奥会期间,在金江公路试行绿波带控制试点,为打造城市快速通道、适应组团交通需要创造有利条件。
(四)总量削减原则。
即通过减少交通构成、缩短运行时间稀释交通密度,提高通行效率。目前,我区机场东路、宁连公路、绕月高速、雍六高速、东部干线、西部干线、杨滁公路的相继开通,分解了过境重中型货车,有效缓和了城区过境车辆交通压力。
(五)排障导流原则。
即排除道路通行障碍,使之畅通无堵,是组织交通的基础和难点。我区主要表现停车场少造成占道停车严重方面。对此,我们积极协调区城管部门,利用拆迁待开发地块建立9个临时停车场,提供车位1090个,大大缓解城区主干道停车压力。同时,住建部门陆续新建城市市政道路、打通断头路,形成完善的路网结构,极大改善了通行条件。
二、思想保障
坚持民意导向,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出行需求是交通组织原则成功运用的思想保障。
(一)以方便群众为出发点。
单行、禁限行等交通组织措施调整前,应站位群众评估出行影响,充分考虑禁限对象交通需求,权衡整体利弊,不断完善方案。对路口、路段交通组织要防止单纯交通管理思维,应以方便大多数交通参与者为准则,对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通行规律特点综合分析,改进方案不便之处,做到精细、实用、群众支持,以掌握交通组织调整主动权。
(二)以依靠群众为切入点。
要依靠群众智慧。在交通组织调整前,要通过新闻媒体将初步方案公布于众,问计于民,根据群众意见优化方案,达到方案来自群众、群众理解支持的效果;要依靠群众宣传。对禁限左转、禁限车种、单向通行等对群众生产生活影响较大的交通组织措施,要紧扣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主旨,会同新闻媒体进行广泛调查、采访、报道,通过“用百姓话说百姓事”,让群众感到禁限措施的必要性,以形成社会共识,消除交通组织实施阻力。
(三)以保障群众为落脚点。
交通组织应充分保障交通各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路权,并通过交通信号、标志标线等交通语言清晰表达,让交通参与者对各自通行时间、路线一目了然,避免歧义。同时,在交通组织方式选择上,要坚持安全畅通、方便生活、有利生产“三利并重”,渐进式采取信号配时、渠化车道、禁限流向、禁限车种等措施,并根据群众出行时间、路线变化协调相关部门实行公交延伸、夜间货运、弹性工作制等相应措施,将交通组织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
三、运用思路
交通组织原则的运用是综合性、持续性的交通工程,需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公安、规划、建设、城管、宣传等部门共同发力,综合施策,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管理效应。结合我市实际,当前交通组织应着重解决五方面问题:
(一)解决交通组织前瞻化问题。
协调建立城建项目交通影响分析评价制度,使交警部门提前介入规划论证,对商住、道路建设交通影响严格审核把关,防止形成新隐患、新堵点;加快交通综合体系规划编制实施,积极推行公交优先、快速通道、慢行交通,使交通组织与我区经济发展相适应,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二)解决组织保障制度化问题。
协调区政府建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评审机制,成立由住建、公安、规划、财政、审计等部门和相关咨询机构专家组成的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评审委员会,对交通设施建设前期评审论证、后期检查验收,确保道路建设与设施配套“同规划、同建设、同验收”,交通标志、标线、护栏、监控等设施日常维护经费及时到位。
(三)解决组织形式多样化问题。
引进“交通影响仿真系统”,对城区施工区段、易堵路口制作交通标志、标线仿真模型,选择最佳交通组织方式;针对支路多、利用率不高的问题,通过工程性“小手术”,打通城市血管,实现连街通巷;在延安广场、仁和广场、秀林万汇广场路口试行对角人行横道线,在狭窄路口实行左转与调头右置,最大限度利用道路资源。
(四)解决道路停车规范化问题。
按照“从严控制、有限供应”的原则,中心城区主干道一律禁止路内停车。在具备条件的次干道、支路设置收费停车泊位,实行“咪表”收费管理;推动小区、酒店、医院、旅游景点等场所设置停车架,开辟个人或单位停车场,缓解停车难问题,为交通组织创造良好条件。
(五)解决执法管理联动化问题。
对城区摩托车、电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违法突出及车辆占道停放等问题,坚持政府主导,综合治理,实行城区政府与公安、交通、城管、宣传等部门整体联动,齐抓共管,通过集中宣传整治、联合执勤执法、定期曝光问责等强力措施,实现城市交通秩序规范长效管理,为交通组织全面优化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组织;运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U4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152-01
交通组织是综合运用交通工程和行政管理措施,对交通流实施规整和调控,使路面交通运行平衡合理的总和。在当前城市机动车总量和交通出行量持续攀升,交通出行需求与道路通行资源矛盾愈加突出的情况下,建立科学精细的交通组织体系是城市治堵保畅的重要途径。现结合南京市六合区实际,对城市交通组织原则在实践中的运用作以分析。
一、实践运用
城市交通组织应坚持“疏导为主,限制为辅”指导思想,不仅要强调“管”的强制性,更要注重“理”的协调性。具体遵循五项原则:
(一)交通分离原则。
即通过法规分离和物理分离途径将不同流向、不同种类的交通流在时间或空间上分离,避免交通冲突。2012年以来,根据交通流量、流向具体分析,六合雄州主城80%以上路口实行了路口“先直行后左转”,并在10个主要路口采取左转待转、梯形停车、右转前置和左转调头并道等措施,较好解决了交通流互扰问题。
(二)流量均衡原则。
即通过调配时、调车道、调流向、禁限车种等方式,对路网交通流科学调控,在通行空间上控密补疏,在通行时间上削峰填谷,达到各交通节点负荷均分。如针对城区商业街区主干道龙津路,采取在龙津路紫霞街、龙津路环城南路采取限时禁左措施,交通合理分离,管理效果明显。但整体上对分解流量的导控不够,对分流南北大道、长江路、泰山路高峰交通压力还有待系统研究,以避免流量集中造成的交通滞留问题。
(三)交通连续原则。
即保证交通流在时间和空间上平顺衔接、不产生间断。实践中,我区在所有渠化路口出口对应施划了直行导向车道,避免了直行车流在路段上变道造成交通干扰,保证车流通过连续性。同时,青奥会期间,在金江公路试行绿波带控制试点,为打造城市快速通道、适应组团交通需要创造有利条件。
(四)总量削减原则。
即通过减少交通构成、缩短运行时间稀释交通密度,提高通行效率。目前,我区机场东路、宁连公路、绕月高速、雍六高速、东部干线、西部干线、杨滁公路的相继开通,分解了过境重中型货车,有效缓和了城区过境车辆交通压力。
(五)排障导流原则。
即排除道路通行障碍,使之畅通无堵,是组织交通的基础和难点。我区主要表现停车场少造成占道停车严重方面。对此,我们积极协调区城管部门,利用拆迁待开发地块建立9个临时停车场,提供车位1090个,大大缓解城区主干道停车压力。同时,住建部门陆续新建城市市政道路、打通断头路,形成完善的路网结构,极大改善了通行条件。
二、思想保障
坚持民意导向,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出行需求是交通组织原则成功运用的思想保障。
(一)以方便群众为出发点。
单行、禁限行等交通组织措施调整前,应站位群众评估出行影响,充分考虑禁限对象交通需求,权衡整体利弊,不断完善方案。对路口、路段交通组织要防止单纯交通管理思维,应以方便大多数交通参与者为准则,对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通行规律特点综合分析,改进方案不便之处,做到精细、实用、群众支持,以掌握交通组织调整主动权。
(二)以依靠群众为切入点。
要依靠群众智慧。在交通组织调整前,要通过新闻媒体将初步方案公布于众,问计于民,根据群众意见优化方案,达到方案来自群众、群众理解支持的效果;要依靠群众宣传。对禁限左转、禁限车种、单向通行等对群众生产生活影响较大的交通组织措施,要紧扣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主旨,会同新闻媒体进行广泛调查、采访、报道,通过“用百姓话说百姓事”,让群众感到禁限措施的必要性,以形成社会共识,消除交通组织实施阻力。
(三)以保障群众为落脚点。
交通组织应充分保障交通各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路权,并通过交通信号、标志标线等交通语言清晰表达,让交通参与者对各自通行时间、路线一目了然,避免歧义。同时,在交通组织方式选择上,要坚持安全畅通、方便生活、有利生产“三利并重”,渐进式采取信号配时、渠化车道、禁限流向、禁限车种等措施,并根据群众出行时间、路线变化协调相关部门实行公交延伸、夜间货运、弹性工作制等相应措施,将交通组织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
三、运用思路
交通组织原则的运用是综合性、持续性的交通工程,需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公安、规划、建设、城管、宣传等部门共同发力,综合施策,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管理效应。结合我市实际,当前交通组织应着重解决五方面问题:
(一)解决交通组织前瞻化问题。
协调建立城建项目交通影响分析评价制度,使交警部门提前介入规划论证,对商住、道路建设交通影响严格审核把关,防止形成新隐患、新堵点;加快交通综合体系规划编制实施,积极推行公交优先、快速通道、慢行交通,使交通组织与我区经济发展相适应,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二)解决组织保障制度化问题。
协调区政府建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评审机制,成立由住建、公安、规划、财政、审计等部门和相关咨询机构专家组成的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评审委员会,对交通设施建设前期评审论证、后期检查验收,确保道路建设与设施配套“同规划、同建设、同验收”,交通标志、标线、护栏、监控等设施日常维护经费及时到位。
(三)解决组织形式多样化问题。
引进“交通影响仿真系统”,对城区施工区段、易堵路口制作交通标志、标线仿真模型,选择最佳交通组织方式;针对支路多、利用率不高的问题,通过工程性“小手术”,打通城市血管,实现连街通巷;在延安广场、仁和广场、秀林万汇广场路口试行对角人行横道线,在狭窄路口实行左转与调头右置,最大限度利用道路资源。
(四)解决道路停车规范化问题。
按照“从严控制、有限供应”的原则,中心城区主干道一律禁止路内停车。在具备条件的次干道、支路设置收费停车泊位,实行“咪表”收费管理;推动小区、酒店、医院、旅游景点等场所设置停车架,开辟个人或单位停车场,缓解停车难问题,为交通组织创造良好条件。
(五)解决执法管理联动化问题。
对城区摩托车、电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违法突出及车辆占道停放等问题,坚持政府主导,综合治理,实行城区政府与公安、交通、城管、宣传等部门整体联动,齐抓共管,通过集中宣传整治、联合执勤执法、定期曝光问责等强力措施,实现城市交通秩序规范长效管理,为交通组织全面优化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