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是国家的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每年生产全国1/20的粮食,提供1/10的商品粮,粮食人均占有量、商品量、玉米出口量始终位居全国第一,人均肉占有量连续十年居全国前十位。2008年7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吉林省是国内第一个获批的省份,成为《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新增800亿斤的粮食生产能力中,吉林省占了1/8。
要保障全省粮食稳产增产,顺利实现增产目标,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吉林省农业优势突出;另一方面,由于吉林省地处中纬度气候脆弱带,干旱、冰雹、低温冷害、洪涝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其中尤以干旱和冰雹灾害最为频繁,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吉林省干旱程度逐年加重,干旱范围逐年扩大、干旱频率逐年增长,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农民收入和农村稳定。因此,气象预报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搞好农业生产始终离不开气象服务。我国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农业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产业之一。实现农业和粮食稳定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和气象部门的合作,科学把握、密切了解气象长期走势和短期变化,多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近年来农业与气象两部门合作领域已拓展到农业气象服务、灾害影响分析和生产形势预测等多个领域,建立了灵活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和信息共享机制,为进一步加强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0年1月11日本刊记者就农业气象方面有关问题电话采访了吉林省气象局王晓明台长。
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吉林省气象部门立足省情,始终把为“三农”提供优质服务作为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为重点,健全机制,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初步建成了飞机、火箭、高炮立体作业的人工影响天气系统,形成了开展人工增雨、增雪、消雹等多项作业指挥能力,人工影响天气规模逐年扩大。拥有人工增雨专用飞机1架,地面火箭156部、“三七”双管高炮210门,地面燃烧炉2个,构成了地面人工增雨和防雹的作业网。多年来人工增雨和防雹工作取得的明显成效,越来越受到各级地方政府、各部门及老百姓的欢迎与认可。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吉林省连续遭受严重干旱,尤其是2009年的伏旱对粮食生产影响很大。在这次抗旱斗争中,吉林省气象部门主动、精确、快速反应。人工影响天气部门精心准备,严阵以待,抓住有利降雨时机,科学制定作业方案,多次出动人工增雨飞机,高效发射增雨火箭,开展全方位、立体化人工增雨作业,产生了明显效果,为缓解吉林省中西部地区旱情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9年末吉林省进入冬季以来频繁出现降温降雪的天气,自10月30日吉林省东南部地区出现首场大范围暴雪天气至今12月9日,全省平均降雪量为32.8毫米,比常年同期多80%(居历史第五位)、比近20年多62%(居近20年的第四位)、比近10年多76%(居近10年的第二位),比2008年多99%。入冬以来与降雪同期时段(10月30-12月9日)的全省平均气温为零下6.6摄氏度,比常年同期低1.8摄氏度,居历史同期第12位;是近10年低温的第三位,是近5年低温的第一位(低3.2摄氏度),比2008年低3.1摄氏度。据气象部门收集的灾情统计显示,11月13-16日,受雪灾影响辉南县受灾人口达3万人,其中2万人的饮食、饮水等生活物资供给受到严重影响;损坏民房13户,27间;损坏蔬菜大棚182栋,200多亩;损坏养鸡大棚33栋,40000多平方米,损失养牛塑料大棚11栋,1100平方米;3头大牲畜冻死,7860头受到饮水、饲料困难影响;573名群众冻伤冻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
针对这种特殊气候,吉林省气象局及时作出预报,提醒农民做好防寒准备。王台长就今冬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做了简要的说明,今冬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整体是弊多利少。有利的方面是降雪多,进一步增加了地表水资源,农田积雪覆盖加大,对来年春季农业生产和水库蓄水有利;有利于降低森林和农村居民区火险等级,频繁变温可促使农作物病虫害越冬幼虫的大量死亡,减少病虫基数。弊端是持续低温对吉林省的设施农业造成很大威胁,造成棚内蔬菜和食用菌的冻害,并且持续低温天气会造成家畜的冻伤、冻死。针对今冬的恶劣天气,气象局采取了预警机制,及时将未来一周的天气预报发到吉林省农委,传达给农民。王台长还提醒说农民一定要注意了解天气预报,及时采取措施防寒防冻,加强畜禽的保暖和营养,提高它们的抵抗力,加强设施农业的保护和保暖工作,防治冻害的发生。
吉林省气象局为了更好的服务“三农”,做了大量工作,为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作出了贡献。
要保障全省粮食稳产增产,顺利实现增产目标,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吉林省农业优势突出;另一方面,由于吉林省地处中纬度气候脆弱带,干旱、冰雹、低温冷害、洪涝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其中尤以干旱和冰雹灾害最为频繁,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吉林省干旱程度逐年加重,干旱范围逐年扩大、干旱频率逐年增长,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农民收入和农村稳定。因此,气象预报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搞好农业生产始终离不开气象服务。我国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农业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产业之一。实现农业和粮食稳定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和气象部门的合作,科学把握、密切了解气象长期走势和短期变化,多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近年来农业与气象两部门合作领域已拓展到农业气象服务、灾害影响分析和生产形势预测等多个领域,建立了灵活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和信息共享机制,为进一步加强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0年1月11日本刊记者就农业气象方面有关问题电话采访了吉林省气象局王晓明台长。
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吉林省气象部门立足省情,始终把为“三农”提供优质服务作为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为重点,健全机制,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初步建成了飞机、火箭、高炮立体作业的人工影响天气系统,形成了开展人工增雨、增雪、消雹等多项作业指挥能力,人工影响天气规模逐年扩大。拥有人工增雨专用飞机1架,地面火箭156部、“三七”双管高炮210门,地面燃烧炉2个,构成了地面人工增雨和防雹的作业网。多年来人工增雨和防雹工作取得的明显成效,越来越受到各级地方政府、各部门及老百姓的欢迎与认可。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吉林省连续遭受严重干旱,尤其是2009年的伏旱对粮食生产影响很大。在这次抗旱斗争中,吉林省气象部门主动、精确、快速反应。人工影响天气部门精心准备,严阵以待,抓住有利降雨时机,科学制定作业方案,多次出动人工增雨飞机,高效发射增雨火箭,开展全方位、立体化人工增雨作业,产生了明显效果,为缓解吉林省中西部地区旱情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9年末吉林省进入冬季以来频繁出现降温降雪的天气,自10月30日吉林省东南部地区出现首场大范围暴雪天气至今12月9日,全省平均降雪量为32.8毫米,比常年同期多80%(居历史第五位)、比近20年多62%(居近20年的第四位)、比近10年多76%(居近10年的第二位),比2008年多99%。入冬以来与降雪同期时段(10月30-12月9日)的全省平均气温为零下6.6摄氏度,比常年同期低1.8摄氏度,居历史同期第12位;是近10年低温的第三位,是近5年低温的第一位(低3.2摄氏度),比2008年低3.1摄氏度。据气象部门收集的灾情统计显示,11月13-16日,受雪灾影响辉南县受灾人口达3万人,其中2万人的饮食、饮水等生活物资供给受到严重影响;损坏民房13户,27间;损坏蔬菜大棚182栋,200多亩;损坏养鸡大棚33栋,40000多平方米,损失养牛塑料大棚11栋,1100平方米;3头大牲畜冻死,7860头受到饮水、饲料困难影响;573名群众冻伤冻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
针对这种特殊气候,吉林省气象局及时作出预报,提醒农民做好防寒准备。王台长就今冬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做了简要的说明,今冬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整体是弊多利少。有利的方面是降雪多,进一步增加了地表水资源,农田积雪覆盖加大,对来年春季农业生产和水库蓄水有利;有利于降低森林和农村居民区火险等级,频繁变温可促使农作物病虫害越冬幼虫的大量死亡,减少病虫基数。弊端是持续低温对吉林省的设施农业造成很大威胁,造成棚内蔬菜和食用菌的冻害,并且持续低温天气会造成家畜的冻伤、冻死。针对今冬的恶劣天气,气象局采取了预警机制,及时将未来一周的天气预报发到吉林省农委,传达给农民。王台长还提醒说农民一定要注意了解天气预报,及时采取措施防寒防冻,加强畜禽的保暖和营养,提高它们的抵抗力,加强设施农业的保护和保暖工作,防治冻害的发生。
吉林省气象局为了更好的服务“三农”,做了大量工作,为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