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Q:乐视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购买综艺节目的?
G:综艺节目版权从开推免费业务时就已经开始,大概在2009年。除了电影、电视剧外,综艺也是乐视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会儿综艺节目都很便宜,尤其是国产的,贵的反而是《康熙来了》等中国台湾和韩国的节目。
BQ:那会儿版权竞争情况是怎样的?
G:竞争很弱,因为最早时乐视就坚持正版为主,但整个市场还没有形成,版权价格也没有起来。后来有几个趋势,一方面是法律环境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优酷、土豆等都准备上市,意味着如果不解决版权问题,上市存在着巨大风险。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有了意愿和动力去做版权这码事儿。很多监控不是版权方对使用方的监控,而是基于竞争的版权方之间的监控。所以能够看到版权价格从2009、2010年就快速上涨,现在的价格大概是五年前的上百倍。
BQ:乐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视综艺节目的?
G:网站和电视台对于综艺节目的重视是趋同的。之前我们一直认为综艺节目的量不那么集中。改变是从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开始,完全改变了国产的综艺节目在整个市场里的格局。常年播出的《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等节目招商比较理想,因为它是全年稳定播出。而季播等于是一个赌博,一旦看走眼钱就赔进去了。当时广告商都比较谨慎,比如美的当时对《爸爸去哪儿》临时撤单的现象,回过头来看是一个笑话,但是放到当时的时间点来说则很难讲。
BQ:从《中国好声音》的综艺爆炸开始,乐视在获得网络版权方面都采取了哪些策略?
G:2013年开始乐视就对季播节目着手买单。2013年11月份我们成功抢到了2014年一季度的《我是歌手2》的网络独播权。
我们对于首播节目都会相对保守,因为它可能会火也可能是隐患。一方面第一季的效果很好,另一方面从节目本身的品质来讲它甚至比《中国好声音》要好,因为选手都是专业甚至成名已久的歌手。对于一档歌唱类的节目,我们的判断是必须要人火。
BQ:《中国梦之声》第二季、《两天一夜》乐视也买了独播权,这是怎么考虑的?
G:乐视在2014年的综艺节目抢播中开了个好头,但是因为《中国好声音》等在去年都已经确定了,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希望是在开个好头之后也有好的结尾,于是重心就放在了第四季的抢播上。但是由于湖南卫视出了新的规定不对外授权,这意味着我们只能从江苏、浙江、东方等有影响力的卫视争取。我们和东方卫视有长期很好的合作关系,于是把东方卫视第四季最重要的两档节目《中国梦之声》和《两天一夜》全部拿下了。
BQ:节目方为什么会选择乐视?
G:首先最重要的是价格,价高者得是普通的商业逻辑。但在大家付出的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乐视打动节目方主要是两方面。
一方面是我们对立体平台的布局,这是各家都不完全具备的条件。这本来是一个电视节目,能够覆盖电视用户,而电视台或者传统电视的开机率已经很低了。但是乐视有多屏终端,面向的是合家欢的,可以覆盖老中青少四代,这一方面是可以和电视台做补充的。虽然都是电视机前的观众,但是背后的传输和逻辑是不一样的。
另一方面是我们比较强的节目运作能力。做《我是歌手2》时湖南卫视给我们施加了很大压力,他们担心变成独播后互联网的配合会受影响,但是几期节目过后,我们做了大量带有创意的传播,我们甚至抢先于他们,在第一期节目结束后就把重心集中在歌手身上。在节目播出过半后,我们和湖南卫视开了半程总结会,那时湖南卫视已经能够承认乐视的能力了。
BQ:《中国梦之声》为什么是第四季的重点项目?
G:对,因为第四季歌唱类节目只有这一档,另一方面从预算讲它占了很大一部分,我们也必须要提高它的影响力。目前来讲《中国梦之声》还不错,但是比不上《我是歌手2》。但是像《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一年也就两档这样的现象级节目。而说《中国梦之声》是优质节目是没问题的。我们也在努力把他打造成第四季最有影响力、效果最好的一档节目。像《奔跑吧兄弟》的可看性会更强,但是是单次消费,而歌唱类节目是可以做成多次的,比如你喜欢某个歌手你会把他之前的节目循环观看。
BQ:乐视在综艺季节目营销上很有一套。
G:基本上我们把《我是歌手2》的营销热点和成功地方都保持下来了。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网络上发起为选手、作品进行打分投票,参与者是注册用户甚至付费用户,投票是需要消耗平台上的积分的,这些又和我的用户成长体系结合在一起。这些工作单纯电视台平台是很难做到的,这些投票用户,只是电视台观众,但是我们和他们的互动是可以长期持续的。
BQ:现在乐视的综艺节目大概占多少比重?
G:大概占70%左右。从流量看,比如我们日均播放量2~3亿,综艺占到20%左右,比起电视剧来讲流量规模比电视剧小。但是电视剧的数量多,而综艺节目的时效性很强,基本上是看当期或一年前的节目多一些。而且电视剧就可以多次消费,比如《甄嬛传》现在仍然在播放量上占据第四位。
在成本方面,综艺节目可能超过20%,看上去性价比似乎有些低,但是有一些内容是不需要版权成本的,比如短视频、娱乐资讯等,是不需要我们付版权费的,可以进行充抵。而电视剧的流量大概占据60%,而流量成本就会超过60%。
BQ:它们创造的收益如何?
G:从收益来讲,综艺节目表现较好,因为它的商业开发和价值已经超过电视剧。它的广告单价普遍高于电视剧。
BQ:乐视在自制综艺节目方面有计划吗?
G:都在规划中和探索中,要做就要有足够的把握,并且需要有足够好的题材。但网站的制约因素是它的招商能力比电视台弱。比如湖南卫视2015年的招商会,金鹰剧场全年冠名4亿,《爸爸去哪儿》伊利花了5亿,而这5亿是包括冠名+战略合作的。对于很多视频网站来讲,很难找到在单平台投放过亿的客户。这需要一个培育过程,能够让整个行业的变现能力成长起来,逐渐摆脱对电视台的依赖。现在大家都在考虑为未来做布局。
G:综艺节目版权从开推免费业务时就已经开始,大概在2009年。除了电影、电视剧外,综艺也是乐视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会儿综艺节目都很便宜,尤其是国产的,贵的反而是《康熙来了》等中国台湾和韩国的节目。
BQ:那会儿版权竞争情况是怎样的?
G:竞争很弱,因为最早时乐视就坚持正版为主,但整个市场还没有形成,版权价格也没有起来。后来有几个趋势,一方面是法律环境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优酷、土豆等都准备上市,意味着如果不解决版权问题,上市存在着巨大风险。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有了意愿和动力去做版权这码事儿。很多监控不是版权方对使用方的监控,而是基于竞争的版权方之间的监控。所以能够看到版权价格从2009、2010年就快速上涨,现在的价格大概是五年前的上百倍。
BQ:乐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视综艺节目的?
G:网站和电视台对于综艺节目的重视是趋同的。之前我们一直认为综艺节目的量不那么集中。改变是从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开始,完全改变了国产的综艺节目在整个市场里的格局。常年播出的《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等节目招商比较理想,因为它是全年稳定播出。而季播等于是一个赌博,一旦看走眼钱就赔进去了。当时广告商都比较谨慎,比如美的当时对《爸爸去哪儿》临时撤单的现象,回过头来看是一个笑话,但是放到当时的时间点来说则很难讲。
BQ:从《中国好声音》的综艺爆炸开始,乐视在获得网络版权方面都采取了哪些策略?
G:2013年开始乐视就对季播节目着手买单。2013年11月份我们成功抢到了2014年一季度的《我是歌手2》的网络独播权。
我们对于首播节目都会相对保守,因为它可能会火也可能是隐患。一方面第一季的效果很好,另一方面从节目本身的品质来讲它甚至比《中国好声音》要好,因为选手都是专业甚至成名已久的歌手。对于一档歌唱类的节目,我们的判断是必须要人火。
BQ:《中国梦之声》第二季、《两天一夜》乐视也买了独播权,这是怎么考虑的?
G:乐视在2014年的综艺节目抢播中开了个好头,但是因为《中国好声音》等在去年都已经确定了,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希望是在开个好头之后也有好的结尾,于是重心就放在了第四季的抢播上。但是由于湖南卫视出了新的规定不对外授权,这意味着我们只能从江苏、浙江、东方等有影响力的卫视争取。我们和东方卫视有长期很好的合作关系,于是把东方卫视第四季最重要的两档节目《中国梦之声》和《两天一夜》全部拿下了。
BQ:节目方为什么会选择乐视?
G:首先最重要的是价格,价高者得是普通的商业逻辑。但在大家付出的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乐视打动节目方主要是两方面。
一方面是我们对立体平台的布局,这是各家都不完全具备的条件。这本来是一个电视节目,能够覆盖电视用户,而电视台或者传统电视的开机率已经很低了。但是乐视有多屏终端,面向的是合家欢的,可以覆盖老中青少四代,这一方面是可以和电视台做补充的。虽然都是电视机前的观众,但是背后的传输和逻辑是不一样的。
另一方面是我们比较强的节目运作能力。做《我是歌手2》时湖南卫视给我们施加了很大压力,他们担心变成独播后互联网的配合会受影响,但是几期节目过后,我们做了大量带有创意的传播,我们甚至抢先于他们,在第一期节目结束后就把重心集中在歌手身上。在节目播出过半后,我们和湖南卫视开了半程总结会,那时湖南卫视已经能够承认乐视的能力了。
BQ:《中国梦之声》为什么是第四季的重点项目?
G:对,因为第四季歌唱类节目只有这一档,另一方面从预算讲它占了很大一部分,我们也必须要提高它的影响力。目前来讲《中国梦之声》还不错,但是比不上《我是歌手2》。但是像《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一年也就两档这样的现象级节目。而说《中国梦之声》是优质节目是没问题的。我们也在努力把他打造成第四季最有影响力、效果最好的一档节目。像《奔跑吧兄弟》的可看性会更强,但是是单次消费,而歌唱类节目是可以做成多次的,比如你喜欢某个歌手你会把他之前的节目循环观看。
BQ:乐视在综艺季节目营销上很有一套。
G:基本上我们把《我是歌手2》的营销热点和成功地方都保持下来了。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网络上发起为选手、作品进行打分投票,参与者是注册用户甚至付费用户,投票是需要消耗平台上的积分的,这些又和我的用户成长体系结合在一起。这些工作单纯电视台平台是很难做到的,这些投票用户,只是电视台观众,但是我们和他们的互动是可以长期持续的。
BQ:现在乐视的综艺节目大概占多少比重?
G:大概占70%左右。从流量看,比如我们日均播放量2~3亿,综艺占到20%左右,比起电视剧来讲流量规模比电视剧小。但是电视剧的数量多,而综艺节目的时效性很强,基本上是看当期或一年前的节目多一些。而且电视剧就可以多次消费,比如《甄嬛传》现在仍然在播放量上占据第四位。
在成本方面,综艺节目可能超过20%,看上去性价比似乎有些低,但是有一些内容是不需要版权成本的,比如短视频、娱乐资讯等,是不需要我们付版权费的,可以进行充抵。而电视剧的流量大概占据60%,而流量成本就会超过60%。
BQ:它们创造的收益如何?
G:从收益来讲,综艺节目表现较好,因为它的商业开发和价值已经超过电视剧。它的广告单价普遍高于电视剧。
BQ:乐视在自制综艺节目方面有计划吗?
G:都在规划中和探索中,要做就要有足够的把握,并且需要有足够好的题材。但网站的制约因素是它的招商能力比电视台弱。比如湖南卫视2015年的招商会,金鹰剧场全年冠名4亿,《爸爸去哪儿》伊利花了5亿,而这5亿是包括冠名+战略合作的。对于很多视频网站来讲,很难找到在单平台投放过亿的客户。这需要一个培育过程,能够让整个行业的变现能力成长起来,逐渐摆脱对电视台的依赖。现在大家都在考虑为未来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