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iv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我认为,教师应以数学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根据农村初中生过于依赖教师的特点,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改变不良的学习方式,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潜能,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的整体素质。我从这几年的教学改革中总结了以下体会,与大家交流。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依赖老师讲为自己主动学。
  教师要相信学生、信任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把感悟留给学生。一句话,把发展的主动权毫无保留地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地学习。课堂上要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保证思考、探讨问题的时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的过程。在丰富多样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就会获得充分释放。
  2.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变“学为教服务”为“教为学服务”。
  课堂教学要从学生需要出发,为学生发展考虑,使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受到学生的欢迎。以前备课、研究的是教材,考虑的是教法,真正备学生的很少。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我们从备课到讲课,考虑得最多的是学生,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讲他们最需要听的问题。不再拘泥于教材,而是运用教材、超越教材。
  3.改善师生关系,变管教对立为民主和谐。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任务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习、去研究科学,并与学生一起去做科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表独立见解,敢于与老师争论,或指出老师讲课中的失误及教材的不妥之处。这样课堂上就会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谐的新景象。新的教学方式使教师看到了学生的潜能,开始重新认识学生,由衷地欣赏学生,更多地激励学生。教师如同有了“分身术”,使更多的学生在同学的帮助下,取得了进步,获得了自信。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这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好的导课方法可使学生兴趣盎然,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教师需精心设计策划,在课堂教学起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最近发展区,通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使学生自觉地进入本节所学内容。
  (2)自主探索,点拨指导。本环节旨在为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感知表象,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素材,如阅读提纲、自学方案、学习用具、实验设备等,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过程感悟,给学生时间去体悟,给他们空间去创造,给他们舞台去表演,让他们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耳聆听、用语言描述,亲身经历心灵感悟,教师适时点拨。
  (3)师生互动,总结概括。在学生自主探求的基础上,展示交流不同学习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学生探求思路和方法。教师要尊重学生探求的过程和成果,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展示、组织交流比较、讨论评判、引导学生对自己(或小组)的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和改进,促使全体参与,加深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培养归纳概括知识的能力,从而得到整体优化。
  (4)巩固提高、迁移拓展。这是知识的转化、巩固与深化过程。通过让学生解决同类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讲述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获得不同的经历和体验,比如:同学们了解了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后,老师适时出示一正方体,让学生帮助小蚂蚁从正方体的点A处如何沿正方体的表面走最近路线到达点B。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从正方体平面展开图中找到这两点,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接这两点线段的长度就是最短距离。
  (5)适当增加开放性、探索性较强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以往的教学中,封闭性的问题教师比较熟悉,但课堂上如何使封闭的问题开放化,如何从只提封闭性的问题走向多提半开放、全开放的问题,这是我们必须重视的。我在教学中比较重视适当增加开放性、探索性较强的学习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经常采用把“习题”变为“问题”的方法进行问题开放化设计。这种开放性问题,对学生是具有挑战性的,生生间、师生间互相平等、互相尊重、互相欣赏的学习氛围,更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意志,也使我深深体会到了什么是教学相长。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教学活动的绝对权威,而应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要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就必须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同时,还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走进新课程.
其他文献
“区别化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性,进行区别化的设计和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适应其发展特点的教学活动环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学有所获,并逐渐使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推进,以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区别化教学”与以前分快慢班不同,以前分快慢班是通过一次性考试成绩来划分的,班上学生的水平相对比较平衡。而“区别化教学”从教学目标到教学评
一、特殊元素和特殊位置——优先策略  例1:由0,1,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五位奇数?  解:由于末位和首位有特殊要求,应该优先安排,以免不合要求的元素占了这两个位置。  先排末位,共有C;然后排首位,共有C最后排其它位置,共有A。由分步计数原理得CCA=288.  二、相邻问题——捆绑策略  例2:7人站成一排,其中甲乙相邻,且丙丁相邻,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解:可先将甲乙
党的十三大报告和中央书记处由赵紫阳同志主持召开的党风建设座谈会,都十分强调在深化改革开放中从严治党的问题。我们的党风如何?是不是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党风主流是好的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有利于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其优越性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采用。并且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内完成。因而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我认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可以提出几项基本要求。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课堂教
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多是被动的,剖析其原因,主要有这样三种情况:(1)学生不敢自主参与学习,怕出错,或是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2)学生不愿自主参与学习,单调的活动形式和乏味的内容都影响到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学生不会自主参与学习。有些学生在热热闹闹的课堂中,不知道自己应该是课堂活动中的什么角色,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这些问题一直困惑着许多教师,但教师们总是苦于找不
虽然我工作时间不长,但我在这几年中,教过理科班,也教过文科班,还带过艺术班学生课程,对各种科类的班级学生多少都有些了解,他们的个性也都能说出一二。但我最近两年都是教文科班的课程,对于文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况,我作了认真、仔细的分析,文科班学生大都数学学得不好、不精,而大都是女生,女生学习数学更是一个字——“累”,在这里我谈谈文科女生数学学不好的几点想法。  一  1.文科女生学不好数学原因之一:扬长
特刊,是打破报纸常规版面安排,围绕特定主题编排出版,自成体系的版面组合。近年来,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和报纸自身的不断创新发展,特刊日益成为报纸开拓市场,吸引读者的重要手
期刊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崇尚以人为本,改变过去过多的“关注知识的教学”为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决定儿童发展的主体因素正是学生自己。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的教师所施加的影响,使用的教材,学习的环境等是促进儿童发展的客体因素。研究表明,儿童的发展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而活动,正是主体身心参与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儿童与客观世界(自然、社会、伙伴)的全面、广泛、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