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把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在新课改形势下,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们有必要在自己的教学中适当引入课外阅读内容,并通过多种途径使二者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外阅读;有效结合;方法途径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阅读素养和表达素养为基础。高中新课改以其更高的目标、更新的理念和更优的架构给高中语文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这也给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如果阅读教学目标只定位在教科书上的几篇内容,那就忽略了学生基本能力的形成需要大量积淀这一规律。
目前很多学生的现状是这样的:阅读量远远跟不上使用的要求,不会阅读,不会理解,不会学以致用,我们的教学应该反思。《新课标》明确提出促进高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要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必须结合起来。
要做到课堂教学和开外阅读的有效结合,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强训练与培养。
首先,语文教学尤其是针对阅读的课堂教学应该时刻牢记以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为核心,可以把“群阅读”作为实施手段,融入一定量的课外内容。从宏观角度上掌握基本观点,主要内容,大体思路,才能提高理解的准确程度。在具体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自觉寻找、发现文中的关键词句,对主要内容进行合理的归纳概括。“群阅读”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课外篇章,和课内文章形成比较,让学生扩大视野,拓展思维最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去感受,使用提要钩玄的办法,把那些重要的句子顺手加以整理、标记,最后会对文章整体思路有较清晰认识。学生还可以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受到浸染,陶醉其中。精美的语言,奇妙的构思,严谨的思路,睿智的思想,总有一方面会在他的脑海里留下印记。而这种记忆远比老师灌输来的更加印象深刻,因为他有自己的理解。 感知课文内容是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直接的反映,简单的认识。而课外阅读一开始就进行感知能力的训练是要确认学生是阅读行为的主体。整体感知的完整表述应该是用整体感知的方式,阅读适宜于整体感知的文本,以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其次,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结合的另一途径就是把学习延伸到生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课堂连接着课外,课外与生活密切相关。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感受时间,鼓励他们调动自己的想象联想,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文本内容进行重新解读,达到一种审美愉悦。这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又一途径。我们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思维不能人为限制打压,提倡学生“天马行空”,必要时只需适当引导即可。有了自己的思想,学生在阅读中才会始终保持着一种好奇心,当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张开后,思维就会翱翔在蓝天之上,就会对文字有更深层次和更独到的解读。当然我们也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来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科阅读的兴趣和成就感。
鼓励学生勤于动笔,并经常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心得创作等,也是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结合的有效途径。模仿借鉴对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绝对大有帮助。阅读课外佳作之后,能够以相同或类似的表述把自己的观点情感表达出来,完成对于所学知识的巩固和重新构造。在模仿的过程中,本身就是对于文本的又一次记忆和深化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创新了。学生在日常阅读中接触到很多好的材料,大多时候这些材料都是可以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的。能够把学到的、看到的应用出来才是最高级别的理解。课堂上予以展示点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阅读有兴趣了,作文会写了,学生成绩提高了,我们的教学也才会更轻松一些。对于那些造成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下降的客观因素,我们无力改变。但是,把课堂教学与课下阅读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当我们教会了学生自主阅读,能够思考、写作,当我们从自己的主观教育中去寻求突破时,那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也会随之降低。
语文素养是一项综合能力,而拥有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体现。对于学生而言,课本上的文章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老师引入课外阅读,教会他们学会整体感知,善于联系,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不光会使阅读理解的难度变小,速度加快,准确度变高,而且这种能力会渗透在他的字里行间,文章也会变得有模有样。课堂教学与课下阅读有效结合会在学生的语文园地最终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最后,在当前教育界普遍意识到阅读重要性的背景下,学校为应试,人为削弱语文学科地位的事还很常见。学生很大程度上还存在阅读时间缺失,阅读读物稀少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需要语文老师积极努力,最大限度去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陈玉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陆雁霞.将课外阅读进行到底.[J].作文教学研究 2013(9).
[3]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4]河南省普通高中新教程教學指导·语文.大象出版社.2019.
[5]孙绍振.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修订版)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9.
鹤壁市外国语中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外阅读;有效结合;方法途径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阅读素养和表达素养为基础。高中新课改以其更高的目标、更新的理念和更优的架构给高中语文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这也给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如果阅读教学目标只定位在教科书上的几篇内容,那就忽略了学生基本能力的形成需要大量积淀这一规律。
目前很多学生的现状是这样的:阅读量远远跟不上使用的要求,不会阅读,不会理解,不会学以致用,我们的教学应该反思。《新课标》明确提出促进高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要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必须结合起来。
要做到课堂教学和开外阅读的有效结合,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强训练与培养。
首先,语文教学尤其是针对阅读的课堂教学应该时刻牢记以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为核心,可以把“群阅读”作为实施手段,融入一定量的课外内容。从宏观角度上掌握基本观点,主要内容,大体思路,才能提高理解的准确程度。在具体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自觉寻找、发现文中的关键词句,对主要内容进行合理的归纳概括。“群阅读”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课外篇章,和课内文章形成比较,让学生扩大视野,拓展思维最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去感受,使用提要钩玄的办法,把那些重要的句子顺手加以整理、标记,最后会对文章整体思路有较清晰认识。学生还可以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受到浸染,陶醉其中。精美的语言,奇妙的构思,严谨的思路,睿智的思想,总有一方面会在他的脑海里留下印记。而这种记忆远比老师灌输来的更加印象深刻,因为他有自己的理解。 感知课文内容是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直接的反映,简单的认识。而课外阅读一开始就进行感知能力的训练是要确认学生是阅读行为的主体。整体感知的完整表述应该是用整体感知的方式,阅读适宜于整体感知的文本,以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其次,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结合的另一途径就是把学习延伸到生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课堂连接着课外,课外与生活密切相关。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感受时间,鼓励他们调动自己的想象联想,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文本内容进行重新解读,达到一种审美愉悦。这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又一途径。我们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思维不能人为限制打压,提倡学生“天马行空”,必要时只需适当引导即可。有了自己的思想,学生在阅读中才会始终保持着一种好奇心,当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张开后,思维就会翱翔在蓝天之上,就会对文字有更深层次和更独到的解读。当然我们也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来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科阅读的兴趣和成就感。
鼓励学生勤于动笔,并经常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心得创作等,也是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结合的有效途径。模仿借鉴对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绝对大有帮助。阅读课外佳作之后,能够以相同或类似的表述把自己的观点情感表达出来,完成对于所学知识的巩固和重新构造。在模仿的过程中,本身就是对于文本的又一次记忆和深化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创新了。学生在日常阅读中接触到很多好的材料,大多时候这些材料都是可以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的。能够把学到的、看到的应用出来才是最高级别的理解。课堂上予以展示点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阅读有兴趣了,作文会写了,学生成绩提高了,我们的教学也才会更轻松一些。对于那些造成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下降的客观因素,我们无力改变。但是,把课堂教学与课下阅读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当我们教会了学生自主阅读,能够思考、写作,当我们从自己的主观教育中去寻求突破时,那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也会随之降低。
语文素养是一项综合能力,而拥有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体现。对于学生而言,课本上的文章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老师引入课外阅读,教会他们学会整体感知,善于联系,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不光会使阅读理解的难度变小,速度加快,准确度变高,而且这种能力会渗透在他的字里行间,文章也会变得有模有样。课堂教学与课下阅读有效结合会在学生的语文园地最终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最后,在当前教育界普遍意识到阅读重要性的背景下,学校为应试,人为削弱语文学科地位的事还很常见。学生很大程度上还存在阅读时间缺失,阅读读物稀少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需要语文老师积极努力,最大限度去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陈玉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陆雁霞.将课外阅读进行到底.[J].作文教学研究 2013(9).
[3]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4]河南省普通高中新教程教學指导·语文.大象出版社.2019.
[5]孙绍振.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修订版)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9.
鹤壁市外国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