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前预习:巧妙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根据历史课的特点,要有意识地在预习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引导学生预习的时候,我会依照教材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既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又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有效的学习习惯。
如我在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提出了以下的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它的导火线是什么?其中的哪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这样学生就能有的放矢,预习就会更有针对性。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了解新课的内容,也对未知问题有好奇心,然后带着问题来听讲。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见,教师应通过有意识地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查询相关资料,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学会预习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设计问题和情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巧妙地设计一些问题,就能够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不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学生必然觉得味同嚼蜡,不愿意学习,教学效果也不明显。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提些问题,就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悬念迭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追求真知的愿望终究是热切的,在课堂上学习思考的积极性是不难调动起来的。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通过教师适当的启发、引导,能在似乎平易中见奇特、杂乱中理出头绪,取得探索未知、获得成功的情感满足。我设计问题时尽量利用影视作品、历史小说等学生熟悉或者感兴趣的人物、故事等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较好的效果。
如在上《祖国统一大业》一课时,我让学生观看《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资料片,然后适时提出问题:在我们收回香港之前,香港被哪个国家统治?他们是如何占领香港的?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对于祖国统一大业有什么意义?为什么我们能够顺利收回香港?丰富的资料和不难回答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探究活动课: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意境
为了在活动探究课的教学中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我通常在开学初把各个班分组定员。这样,各小组成员基本固定,他们之间长期合作,相互间可以充分了解,互相支持帮助。
在上《祖国统一大业》这节课时,为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意识得到充分体现,我让学生学会用多种途径与方法搜集整理资料,由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小组成员在合作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小组活动卓有成效。
准备阶段是活动课中小组成员自主学习成功的关键,因此为了把自主学习的实效性体现出来,我提前一周就布置了任务,让各小组同学在学习《祖国统一大业》一课前,收集有关香港、澳门、台湾历史的资料,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然后根据所收集的资料编辑成历史手抄小报。我鼓励学生们超越教材,扩展视野,敢于标新立异,要编辑出有自己风格的、有特色的、有创新意识的历史小报。于是学生们情绪高涨,各组热烈讨论,探讨本组编辑历史小报的主题,积极寻找和筛选资料。由于有了一个开放的发挥空间,学生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基本被调动起来。然后再让各小组交流经验,我适当指导,及时提醒学生们注意不要把主观的臆想与历史史实混淆,而且研究主题应该体现积极的人生观。同时,适时地对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进行教育。这样,学生认识到要完成本节活动课必须在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努力下,通过自主学习,才能实现小组活动的主题任务。最后,我趁热打铁地请了优秀小组的代表来介绍他们的自主学习的合作过程,让他们把成功经验与其他同学分享。这样,学生们都兴奋异常,仿佛真的置身于编辑部,成为一名编辑,一名策划,一名美工技师……这样的活动课不仅人人参与,而且学生们兴趣盎然,为以后的课堂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充分体现。这样经过充分的讨论准备,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小组成员基本达成共识,有了共同的研究主题,并一起去努力完成,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得到培养与提高。
责任编辑黄日暖
根据历史课的特点,要有意识地在预习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引导学生预习的时候,我会依照教材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既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又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有效的学习习惯。
如我在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提出了以下的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它的导火线是什么?其中的哪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这样学生就能有的放矢,预习就会更有针对性。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了解新课的内容,也对未知问题有好奇心,然后带着问题来听讲。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见,教师应通过有意识地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查询相关资料,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学会预习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设计问题和情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巧妙地设计一些问题,就能够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不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学生必然觉得味同嚼蜡,不愿意学习,教学效果也不明显。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提些问题,就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悬念迭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追求真知的愿望终究是热切的,在课堂上学习思考的积极性是不难调动起来的。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通过教师适当的启发、引导,能在似乎平易中见奇特、杂乱中理出头绪,取得探索未知、获得成功的情感满足。我设计问题时尽量利用影视作品、历史小说等学生熟悉或者感兴趣的人物、故事等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较好的效果。
如在上《祖国统一大业》一课时,我让学生观看《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资料片,然后适时提出问题:在我们收回香港之前,香港被哪个国家统治?他们是如何占领香港的?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对于祖国统一大业有什么意义?为什么我们能够顺利收回香港?丰富的资料和不难回答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探究活动课: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意境
为了在活动探究课的教学中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我通常在开学初把各个班分组定员。这样,各小组成员基本固定,他们之间长期合作,相互间可以充分了解,互相支持帮助。
在上《祖国统一大业》这节课时,为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意识得到充分体现,我让学生学会用多种途径与方法搜集整理资料,由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小组成员在合作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小组活动卓有成效。
准备阶段是活动课中小组成员自主学习成功的关键,因此为了把自主学习的实效性体现出来,我提前一周就布置了任务,让各小组同学在学习《祖国统一大业》一课前,收集有关香港、澳门、台湾历史的资料,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然后根据所收集的资料编辑成历史手抄小报。我鼓励学生们超越教材,扩展视野,敢于标新立异,要编辑出有自己风格的、有特色的、有创新意识的历史小报。于是学生们情绪高涨,各组热烈讨论,探讨本组编辑历史小报的主题,积极寻找和筛选资料。由于有了一个开放的发挥空间,学生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基本被调动起来。然后再让各小组交流经验,我适当指导,及时提醒学生们注意不要把主观的臆想与历史史实混淆,而且研究主题应该体现积极的人生观。同时,适时地对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进行教育。这样,学生认识到要完成本节活动课必须在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努力下,通过自主学习,才能实现小组活动的主题任务。最后,我趁热打铁地请了优秀小组的代表来介绍他们的自主学习的合作过程,让他们把成功经验与其他同学分享。这样,学生们都兴奋异常,仿佛真的置身于编辑部,成为一名编辑,一名策划,一名美工技师……这样的活动课不仅人人参与,而且学生们兴趣盎然,为以后的课堂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充分体现。这样经过充分的讨论准备,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小组成员基本达成共识,有了共同的研究主题,并一起去努力完成,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得到培养与提高。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