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我意识是主体对于自己以及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帮助幼儿形成积极良好的自我意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在教学和生活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自我意识;在游戏交往中,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自我意识三方面论述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意识。
【关键词】自我意识;体育;教学;生活;游戏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是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主体对于自己以及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它指导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并对周围社会生活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它能够恰当地评价和支配自己的认识活动、情感态度和动作行为,以逐渐形成独立性、自信心、自制力与支持性等性格特征。幼儿期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时期,他们主要通过亲身经历、他人、环境等获得自我意识。帮助幼儿形成积极良好的自我意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里我谈谈自己的点滴看法。
一、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选择适合的活动内容
幼儿主要通过动作感知周围事物,体育活动中大量基本动作练习可使幼儿进一步获得对自身动作感知,有助于健康心理品质形成。但身体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同时针对每个幼儿之间还存在个别差异,任何过高或过低的目标和要求对幼儿发展都不利,超过幼儿的运动项目不仅会使幼儿运动机能损伤,还使幼儿几次遭受失败产生否定自我;过低的学习内容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所以我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安排难度不同水平。如在体育游戏“猴子摘桃”中,悬挂不同高度的“桃子”让每个幼儿都能按自己的能力摘到“桃子”。让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练习的目标;并与以往成绩比较,发现自己进步了,获得成功的体验,对自己充满信心。
(二)认真作好充分的准备
包括物质材料准备和知识准备。活动前提供幼儿丰富的体育活动器械,刺激幼儿活动的欲望,合理布置场地,方便活动,还要作好安全检查。同时,还要认真做好知识准备,知识准备可以分两种角度进行。一种是面向全班幼儿。如玩球前可以要求每个小朋友先想一想玩一玩球有多少种玩法,然后组织幼儿在活动中进行交流。由于幼儿有了充足的准备,在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表现,玩出各种玩法,并组织幼儿互相学习,使幼儿在教师和同伴的接受和肯定中,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另一种是注意个别差异,主要针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提出。让这些幼儿事先做好准备,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安排他们表演示范,增强他们自信心,提高他们对自己的认识。
(三)客观、正确地评价幼儿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的发展。幼儿自我评价能力不高,常常依赖成人的评价,而且自我评价带有主观情绪性,并受认识水平影响。幼儿学习评价主要通过成人正确评价,对此,我做到以下几点。
1.每个孩子不可能都是优点或都是缺点,有的幼儿速度快,动作灵敏,但缺乏耐力,有的幼儿动作发展一般,但遵守纪律,刻苦练习。我在评价一个孩子时,引导他少与别人比,多与自己比,既指出他好的方面,又要指出他的不足。不要过高或过低地评价,这样会使幼儿形成不正确的自我评价,影响良好个性的发展,所以要客观。
2.在评价孩子时,以事实为据,我做到清楚、具体、明确,幼儿能理解并达到。如“XXX小朋友锻炼认真,能遵守规则,老师要求的每个练习都完成得很棒。”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幼儿不仅明确了体育的要求,积极调整自己的行为,努力达到目标,而且学会了评价方法,所以要具体。
3.有意识地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转向对内心品质的评价。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动力是自发的好动性,以及机体运动带来的快感,但体育中不乏大活动量带来机体的不适,动作有一定难度,不能轻易完成,摔倒、碰撞等都会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甚至产生退缩、畏惧、逃避等心理。因此,在评价幼儿动作完成情况的同时要挖掘其优秀的内心品质,如不怕困难、意志坚强、勇敢等,激发幼儿内心动力,引导幼儿对自己的内心品质进行评价,增强评价能力。
(四)增强幼儿自我调节能力
自我意识的发展必须体现在自我调节和监督上。幼儿由于大脑发育尚不够完善、成熟,不能很好地自觉调整自己的心理行为,易受外界刺激和情境特点的直接制约,如成人的奖励和惩罚、同伴的态度、扮演的角色和特性等。我通过多种形式,有意识地加强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训练。模仿性游戏较适应小班幼儿,当他意识自己是只“小鸡”时就会把小手张得尖尖地像小鸡的嘴巴一样地往地上吃米、虫。竞赛性游戏时,教师不能只注意到速度和动作质量,还应要求幼儿遵守纪律。中大班的幼儿,我组织他们自己讨论体育活动应遵守的规则,使他们明白没有这些规则会影响活动,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从而自觉遵守规则。除了利用纪律和游戏规则来约束幼儿的行为外,我还适当鼓励,对努力完成目标等多项要求的幼儿进行表扬和奖励,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同时使幼儿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如口头表扬XXX小朋友做得真好或比上一次有进步,老师送你一个小星星。另外在组织体育活动中,教师还应给予幼儿结伴自由。自由结伴的游戏不仅使幼儿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评价,还能使幼儿为了能被同伴肯定、欣赏和接受而有意调整自己一些行为,从而锻炼自己调节能力,并能有效防止幼儿的心理朝极端的自我中心方向发展。
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自我意识的方法
(一)在教学和生活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自我意识
1.建构有效的主题活动,了解个体自我与客体
小班入园阶段是幼儿从家庭环境过渡到幼儿园环境的关键期。幼儿入园前在家中倍受呵護和关爱,多数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表现比较模糊。在幼儿园新生入园时我们常常发现一些不适现象:哭闹不止、神情紧张、坐立不安,有的甚至自由散漫、不受约束。
对于小班特殊期的孩子,教师可以创设行之有效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对个体自我和客体有所了解。如《我》:介绍我和我的家庭;认识自己的身体;《我的物品》:认识自己在幼儿园使用的物品;《我的朋友》:认识同伴及一起玩游戏;《我的幼儿园》:认识幼儿园、老师、医生、食堂的叔叔阿姨等。通过这些主题活动使他们认识自己,对自己与幼儿园的人和事物的关系建立初步的概念。与此同时,请幼儿将自己最喜爱的照片和玩具带到幼儿园来,使他的自我情感得到满足,从而进一步接纳周围的环境。 2.抓住日常生活契机,树立幼儿自信心
由于部分家长过分溺爱,生活小事也一味包办代替,这一定程度上造成孩子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幼儿园的日常生活非常琐碎,却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占相当多的时间,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契机,对于小班孩子树立自信尤为重要。如在进餐中,我先给幼儿少盛一些饭,鼓励幼儿很快吃完,及时给予表扬:你真能干,真棒!有了一次成功的体验后,幼儿马上会添第二碗饭。又如:为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生活能力锻炼,在班级中可以开展“能干宝宝”评比活动:自己吃饭奖励红星星、自己穿脱衣服奖励绿星星、自己整理玩具奖励黄星星。通过适当的鼓励让每个孩子得到不同颜色的星星,久而久之,自信心也随之树立,自我意识会逐渐强化。
(二)在游戏交往中,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自我意识
让幼儿从“自我中心”中摆脱出来,使其正确认识自己,并能正确认识别人。小班幼儿对角色扮演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只关心自己扮演什么角色,而不能与他人协调角色分配,他们所处的是“自我中心状态”。那么,如何设法改变这种自我中心状态,帮助幼儿合理分配角色,使自我主体与集体相互协调。
开始游戏时,先帮助幼儿互相协调分配角色,启发幼儿制定轮流交换角色的规则,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担任自己喜欢的角色。对于有谦让行为的幼儿以五角星、小红花等给予强化表扬,而对于特别“自我中心”,不能协调的幼儿则采取一些必要的“惩罚”,如取消他想得到的奖励(五角星、小红花),同时告诉他为什么得不到奖励,在下一次游戏角色分配前再提醒他争取得到想要的奖励。通过这样正反两方面的强化,有助于帮助幼儿逐步学会协商、合作,学会克制自己,明辨是非。
在交往中,我还发现小班幼儿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什么都是我的,因此,在同伴相处中常常出现一些纠纷。
奇奇正想拿玩具柜上的毛绒小兔玩,亮亮走到他跟前,一把夺过小兔,奇奇毫不示弱想夺回来,两人开始争抢玩具,边抢还边说:“我的,我要玩的……”这样的事情在小班幼儿中屡见不鲜。在他们的意识中以为“我喜欢的东西就是我的”。
对于此类问题,我运用移情教育法让幼儿理解和分享别人的情绪,如让幼儿体验玩具被抢走时的难过心情,遇到困难时焦急心情,分享同伴的快乐时的愉悦心情,从而体验他人的感受,让幼儿从自我中心中摆脱出来,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三)在良好的环境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刚进入小班的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发生时期,教师的评价对孩子自我概念的形成非常重要。我发现,在表扬某个幼儿时,没得到表扬的幼儿则会认为自己不乖,很沮丧;教师在对一个幼儿做出亲热拥抱时,在班上的其他幼儿则也会要求老师抱抱。因此,教师要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尽可能关爱每个幼儿,用亲切的微笑、和蔼的语言让他们感受到我对他们的爱。
我班的倍倍小朋友年龄偏小,开始来园时情绪不稳定、自理能力差,总是和集体“格格不入”。一开始,我总是找机会和她聊聊,摸摸她的小脸蛋儿。起初倍倍总是以审视的眼光注视我,一段时间后,我和她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她一看见我便会主动的向我问好,我便适时地表扬她,如“倍倍真是个有礼貌的好宝宝”“倍倍吃饭真干净”,使她渐渐融入班集体中。耐人寻味的是,有时在倍倍面前一句赞扬的话会引起其他孩子的极大反應。有的孩子甚至跑到我的跟前对我说:我也是有礼貌的好宝宝,我也是”,一些孩子还亲热地抱住了我。
孩子的行为表现说明他们非常需要借助成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获得自我满足。反之,如果忽视给进步的幼儿予以表扬,那幼儿从中获得的就可能是较低的自我评价“我不聪明、我不行、我不是好孩子”。因此,正面评价对幼儿获得积极的自我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自我意识;体育;教学;生活;游戏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是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主体对于自己以及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它指导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并对周围社会生活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它能够恰当地评价和支配自己的认识活动、情感态度和动作行为,以逐渐形成独立性、自信心、自制力与支持性等性格特征。幼儿期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时期,他们主要通过亲身经历、他人、环境等获得自我意识。帮助幼儿形成积极良好的自我意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里我谈谈自己的点滴看法。
一、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选择适合的活动内容
幼儿主要通过动作感知周围事物,体育活动中大量基本动作练习可使幼儿进一步获得对自身动作感知,有助于健康心理品质形成。但身体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同时针对每个幼儿之间还存在个别差异,任何过高或过低的目标和要求对幼儿发展都不利,超过幼儿的运动项目不仅会使幼儿运动机能损伤,还使幼儿几次遭受失败产生否定自我;过低的学习内容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所以我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安排难度不同水平。如在体育游戏“猴子摘桃”中,悬挂不同高度的“桃子”让每个幼儿都能按自己的能力摘到“桃子”。让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练习的目标;并与以往成绩比较,发现自己进步了,获得成功的体验,对自己充满信心。
(二)认真作好充分的准备
包括物质材料准备和知识准备。活动前提供幼儿丰富的体育活动器械,刺激幼儿活动的欲望,合理布置场地,方便活动,还要作好安全检查。同时,还要认真做好知识准备,知识准备可以分两种角度进行。一种是面向全班幼儿。如玩球前可以要求每个小朋友先想一想玩一玩球有多少种玩法,然后组织幼儿在活动中进行交流。由于幼儿有了充足的准备,在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表现,玩出各种玩法,并组织幼儿互相学习,使幼儿在教师和同伴的接受和肯定中,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另一种是注意个别差异,主要针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提出。让这些幼儿事先做好准备,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安排他们表演示范,增强他们自信心,提高他们对自己的认识。
(三)客观、正确地评价幼儿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的发展。幼儿自我评价能力不高,常常依赖成人的评价,而且自我评价带有主观情绪性,并受认识水平影响。幼儿学习评价主要通过成人正确评价,对此,我做到以下几点。
1.每个孩子不可能都是优点或都是缺点,有的幼儿速度快,动作灵敏,但缺乏耐力,有的幼儿动作发展一般,但遵守纪律,刻苦练习。我在评价一个孩子时,引导他少与别人比,多与自己比,既指出他好的方面,又要指出他的不足。不要过高或过低地评价,这样会使幼儿形成不正确的自我评价,影响良好个性的发展,所以要客观。
2.在评价孩子时,以事实为据,我做到清楚、具体、明确,幼儿能理解并达到。如“XXX小朋友锻炼认真,能遵守规则,老师要求的每个练习都完成得很棒。”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幼儿不仅明确了体育的要求,积极调整自己的行为,努力达到目标,而且学会了评价方法,所以要具体。
3.有意识地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转向对内心品质的评价。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动力是自发的好动性,以及机体运动带来的快感,但体育中不乏大活动量带来机体的不适,动作有一定难度,不能轻易完成,摔倒、碰撞等都会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甚至产生退缩、畏惧、逃避等心理。因此,在评价幼儿动作完成情况的同时要挖掘其优秀的内心品质,如不怕困难、意志坚强、勇敢等,激发幼儿内心动力,引导幼儿对自己的内心品质进行评价,增强评价能力。
(四)增强幼儿自我调节能力
自我意识的发展必须体现在自我调节和监督上。幼儿由于大脑发育尚不够完善、成熟,不能很好地自觉调整自己的心理行为,易受外界刺激和情境特点的直接制约,如成人的奖励和惩罚、同伴的态度、扮演的角色和特性等。我通过多种形式,有意识地加强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训练。模仿性游戏较适应小班幼儿,当他意识自己是只“小鸡”时就会把小手张得尖尖地像小鸡的嘴巴一样地往地上吃米、虫。竞赛性游戏时,教师不能只注意到速度和动作质量,还应要求幼儿遵守纪律。中大班的幼儿,我组织他们自己讨论体育活动应遵守的规则,使他们明白没有这些规则会影响活动,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从而自觉遵守规则。除了利用纪律和游戏规则来约束幼儿的行为外,我还适当鼓励,对努力完成目标等多项要求的幼儿进行表扬和奖励,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同时使幼儿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如口头表扬XXX小朋友做得真好或比上一次有进步,老师送你一个小星星。另外在组织体育活动中,教师还应给予幼儿结伴自由。自由结伴的游戏不仅使幼儿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评价,还能使幼儿为了能被同伴肯定、欣赏和接受而有意调整自己一些行为,从而锻炼自己调节能力,并能有效防止幼儿的心理朝极端的自我中心方向发展。
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自我意识的方法
(一)在教学和生活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自我意识
1.建构有效的主题活动,了解个体自我与客体
小班入园阶段是幼儿从家庭环境过渡到幼儿园环境的关键期。幼儿入园前在家中倍受呵護和关爱,多数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表现比较模糊。在幼儿园新生入园时我们常常发现一些不适现象:哭闹不止、神情紧张、坐立不安,有的甚至自由散漫、不受约束。
对于小班特殊期的孩子,教师可以创设行之有效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对个体自我和客体有所了解。如《我》:介绍我和我的家庭;认识自己的身体;《我的物品》:认识自己在幼儿园使用的物品;《我的朋友》:认识同伴及一起玩游戏;《我的幼儿园》:认识幼儿园、老师、医生、食堂的叔叔阿姨等。通过这些主题活动使他们认识自己,对自己与幼儿园的人和事物的关系建立初步的概念。与此同时,请幼儿将自己最喜爱的照片和玩具带到幼儿园来,使他的自我情感得到满足,从而进一步接纳周围的环境。 2.抓住日常生活契机,树立幼儿自信心
由于部分家长过分溺爱,生活小事也一味包办代替,这一定程度上造成孩子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幼儿园的日常生活非常琐碎,却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占相当多的时间,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契机,对于小班孩子树立自信尤为重要。如在进餐中,我先给幼儿少盛一些饭,鼓励幼儿很快吃完,及时给予表扬:你真能干,真棒!有了一次成功的体验后,幼儿马上会添第二碗饭。又如:为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生活能力锻炼,在班级中可以开展“能干宝宝”评比活动:自己吃饭奖励红星星、自己穿脱衣服奖励绿星星、自己整理玩具奖励黄星星。通过适当的鼓励让每个孩子得到不同颜色的星星,久而久之,自信心也随之树立,自我意识会逐渐强化。
(二)在游戏交往中,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自我意识
让幼儿从“自我中心”中摆脱出来,使其正确认识自己,并能正确认识别人。小班幼儿对角色扮演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只关心自己扮演什么角色,而不能与他人协调角色分配,他们所处的是“自我中心状态”。那么,如何设法改变这种自我中心状态,帮助幼儿合理分配角色,使自我主体与集体相互协调。
开始游戏时,先帮助幼儿互相协调分配角色,启发幼儿制定轮流交换角色的规则,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担任自己喜欢的角色。对于有谦让行为的幼儿以五角星、小红花等给予强化表扬,而对于特别“自我中心”,不能协调的幼儿则采取一些必要的“惩罚”,如取消他想得到的奖励(五角星、小红花),同时告诉他为什么得不到奖励,在下一次游戏角色分配前再提醒他争取得到想要的奖励。通过这样正反两方面的强化,有助于帮助幼儿逐步学会协商、合作,学会克制自己,明辨是非。
在交往中,我还发现小班幼儿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什么都是我的,因此,在同伴相处中常常出现一些纠纷。
奇奇正想拿玩具柜上的毛绒小兔玩,亮亮走到他跟前,一把夺过小兔,奇奇毫不示弱想夺回来,两人开始争抢玩具,边抢还边说:“我的,我要玩的……”这样的事情在小班幼儿中屡见不鲜。在他们的意识中以为“我喜欢的东西就是我的”。
对于此类问题,我运用移情教育法让幼儿理解和分享别人的情绪,如让幼儿体验玩具被抢走时的难过心情,遇到困难时焦急心情,分享同伴的快乐时的愉悦心情,从而体验他人的感受,让幼儿从自我中心中摆脱出来,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三)在良好的环境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刚进入小班的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发生时期,教师的评价对孩子自我概念的形成非常重要。我发现,在表扬某个幼儿时,没得到表扬的幼儿则会认为自己不乖,很沮丧;教师在对一个幼儿做出亲热拥抱时,在班上的其他幼儿则也会要求老师抱抱。因此,教师要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尽可能关爱每个幼儿,用亲切的微笑、和蔼的语言让他们感受到我对他们的爱。
我班的倍倍小朋友年龄偏小,开始来园时情绪不稳定、自理能力差,总是和集体“格格不入”。一开始,我总是找机会和她聊聊,摸摸她的小脸蛋儿。起初倍倍总是以审视的眼光注视我,一段时间后,我和她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她一看见我便会主动的向我问好,我便适时地表扬她,如“倍倍真是个有礼貌的好宝宝”“倍倍吃饭真干净”,使她渐渐融入班集体中。耐人寻味的是,有时在倍倍面前一句赞扬的话会引起其他孩子的极大反應。有的孩子甚至跑到我的跟前对我说:我也是有礼貌的好宝宝,我也是”,一些孩子还亲热地抱住了我。
孩子的行为表现说明他们非常需要借助成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获得自我满足。反之,如果忽视给进步的幼儿予以表扬,那幼儿从中获得的就可能是较低的自我评价“我不聪明、我不行、我不是好孩子”。因此,正面评价对幼儿获得积极的自我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