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实社会中,人们把教师职业或者当成是德育工作者,或者看成是比家政工要求稍高的熟练工种。至于教学质量,用高考成绩一把尺子衡量,“不管白猫黑猫,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学生分数以外的事情可以一概忽略。不幸的是,长此以往的教学成规,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而且将教师带入了无边无际的灭顶之灾。
现今的教师们在高考指挥棒的驱使下,用一个模具加工学生,谈何科研,谈何学术?从而沦为教书匠。其实教书匠也是有一定的教学能力的,也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但利益、权利、名誉等一切和教育本质无关的东西,都会把一个有教育思想的人铸造成一个匠味十足的教书匠。
那不做教书匠,我们应该做什么?智慧型教师。我们应该对学术和专业作专门的研究,不但有学问,而且具有教育智慧。教师不能单单将知识塞给学生就了事,还应该思考如何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悦,学得扎实,并且使学生习得学习方法,启迪智慧。现在的教师有三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把教育的事当做学校的事来做,将学校布置的工作视为包袱。第二种状态,把学校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做。他们对于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或许有牢骚,但最终都会认认真真地去做,尽可能地去做。第三种状态,把自己的事当做教育的事来做。他们明确地把自己的人生价值锁定于教育,于是一切有价值的活动都围绕教育展开。在他们身上有一种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他们不满足于现状,努力探求教育的有效之路、高效之路,把教育的创新看做人生最大的乐趣和最大的满足,并且享受着探索路上的种种欢乐和痛苦。教师应该对教育活动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有自己独特的追求,有独立进行教育科研的意识和能力。第三种状态才是真正的教师境界。如何才能成为这样智慧型的教师?我觉得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实现。
一、教师应当提高教育研究能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怎样转化学困生,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等。研究和尝试解决这些问题,能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
二、教师应该增加综合型知识
新课程体系中,每门课都会涉及多门学科知识,这要求教师努力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具有比课程内容更为宽广的知识背景。教师必须具有对各学科知识建立有机联系的能力,具有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发展能力,具有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实际的能力。
三、教师应重新建立教学方式
在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收集信息,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营造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在学习中一定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教师的共识。如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应该注意不要走入两个极端:一是不敢放手,二是完全放手。在课堂上要注意几点:(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4)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5)不过分夸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习惯的发展层次,以便灵活地制订教学计划。
四、教师的教学模式应灵活
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但不要过于形式化。在教学中,有时我们总是想着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用什么手段体现,往往没有注意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全面发展。只要能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课,就是好课。现在各地的教学都流行统一教学案,用一个内容一个形式上课,这由原先的“单打独斗”进入了极端的“随波逐流”,课堂教学没有创造没有个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想的是如何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或进步,而不是考虑用什么方法体现新课程标准。
教书不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更是我们更高的追求。教师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职业,教到老,学到老,必须随着社会发展而时刻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当某一天,我们教给学生的不是书本中现成的知识,而是物化在书本中一种人生智慧的时候,就达到了教育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刘永和.甘当“教书匠”[J].上海教育科研,2002,(2):61-78.
[2]管建刚.不做教书匠.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27.
现今的教师们在高考指挥棒的驱使下,用一个模具加工学生,谈何科研,谈何学术?从而沦为教书匠。其实教书匠也是有一定的教学能力的,也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但利益、权利、名誉等一切和教育本质无关的东西,都会把一个有教育思想的人铸造成一个匠味十足的教书匠。
那不做教书匠,我们应该做什么?智慧型教师。我们应该对学术和专业作专门的研究,不但有学问,而且具有教育智慧。教师不能单单将知识塞给学生就了事,还应该思考如何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悦,学得扎实,并且使学生习得学习方法,启迪智慧。现在的教师有三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把教育的事当做学校的事来做,将学校布置的工作视为包袱。第二种状态,把学校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做。他们对于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或许有牢骚,但最终都会认认真真地去做,尽可能地去做。第三种状态,把自己的事当做教育的事来做。他们明确地把自己的人生价值锁定于教育,于是一切有价值的活动都围绕教育展开。在他们身上有一种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他们不满足于现状,努力探求教育的有效之路、高效之路,把教育的创新看做人生最大的乐趣和最大的满足,并且享受着探索路上的种种欢乐和痛苦。教师应该对教育活动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有自己独特的追求,有独立进行教育科研的意识和能力。第三种状态才是真正的教师境界。如何才能成为这样智慧型的教师?我觉得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实现。
一、教师应当提高教育研究能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怎样转化学困生,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等。研究和尝试解决这些问题,能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
二、教师应该增加综合型知识
新课程体系中,每门课都会涉及多门学科知识,这要求教师努力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具有比课程内容更为宽广的知识背景。教师必须具有对各学科知识建立有机联系的能力,具有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发展能力,具有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实际的能力。
三、教师应重新建立教学方式
在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收集信息,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营造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在学习中一定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教师的共识。如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应该注意不要走入两个极端:一是不敢放手,二是完全放手。在课堂上要注意几点:(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4)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5)不过分夸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习惯的发展层次,以便灵活地制订教学计划。
四、教师的教学模式应灵活
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但不要过于形式化。在教学中,有时我们总是想着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用什么手段体现,往往没有注意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全面发展。只要能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课,就是好课。现在各地的教学都流行统一教学案,用一个内容一个形式上课,这由原先的“单打独斗”进入了极端的“随波逐流”,课堂教学没有创造没有个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想的是如何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或进步,而不是考虑用什么方法体现新课程标准。
教书不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更是我们更高的追求。教师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职业,教到老,学到老,必须随着社会发展而时刻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当某一天,我们教给学生的不是书本中现成的知识,而是物化在书本中一种人生智慧的时候,就达到了教育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刘永和.甘当“教书匠”[J].上海教育科研,2002,(2):61-78.
[2]管建刚.不做教书匠.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