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n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要: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倡学生的反思性学习,本文在反思性教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学生英语反思性学习的培养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从而建构学生英语反思性学习的习惯,掌握英语学习方法,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关键词: 建构 英语反思性学习 策略
  
  一、问题提出:当前初中英语反思性教与学的分析
  
  初中英语教学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英语学习的“费时长,收效微”的情况依然严重。笔者认为这些与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关,最终归结到老师缺乏反思性学习引导,学生缺乏反思性学习等问题上。
  1.从教师教学角度分析,主要是应试教育教学的观念问题:
  通过笔者对部分初中英语老师的访谈调查,发现他们的英语教学观是把英语知识当作一成不变的定论,进行英语知识的灌输,英语学习被简单的看作英语知识点由外到内的输入过程,抛弃了语言的感知和文化的熏陶,完全忽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更无视学生心理世界的差异等。英语的教学过程被简化为:讲授—作业—评讲—考试—评讲—再考试……的反复过程。考试的内容也过多的考查单词和词组的背诵、语法条条框框等的掌握,忽视个体英语语言的情感、体验、领悟、想象等的心理过程;考试也过分强调对知识的记忆、背诵、模仿等,从而有意无意地扼杀了小孩的语言直觉、对语言的敏感、童心、好奇、兴趣等。
  2.从学生英语学习情况分析,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学生缺少英语学习的反思意识。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刻苦精神、自觉性和自主性反而下降了,有的学生没有老师或父母指导时竟然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而父母等对英语学习的指导也限于背诵和督促作业等,就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英语反思学习了。
  (2)缺少反思时间。由于强大的升学压力,学生学习非常紧张,学生并不是自主学习而是应付各位老师的题海战术(英语老师也不例外),学生机械答题,不习惯思考和分析,根本也没有时间思考。
  (3)没有英语语言学习反思的引导。由于英语老师和其他学科一样,疲于搞题海战役,自己很少进行教学反思,没有反思习惯,有些老师甚至不知道如何进行反思性教学,更不用说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了。访谈中好多老师说“英语学习和理化学习也一样,要进行大量操练”。当问及是否帮学生分析答题的思路,引导学习的方法时,他们很少关注,他们在试题考好后只是进行答案的分析,而非思维和学习的反思。
  
  二、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反思性教学的理论基础与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机械的记忆,不是单纯的复制与同化,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这种建构如同生物体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一样,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学生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将新学的知识构建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反思是美国教育家杜威(J. Dewey)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提出的,他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在于帮助人们获得反思习惯。后来弗莱雷(P. Freire)和舍恩(D. Schon)进一步发展了反思性教学理论。从他们的论著中我们知道反思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反思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检验的过程。学习者是学习主体,环境是促进因素,学习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意义建构,思考与反思是其中重要的过程。学生通过反思能够将问题联系起来,有助于将知识迁移,促进对所学内容深度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在校学习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为学生的反思是一种建立在自主基础上的自我建构,是对知识和观念的进一步深化,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具有反思能力,能将知识联系起来。要求教师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在课程标准的“调控策略”中是要培养学生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学习经验与兴趣,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与交流合作,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而且是个人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反思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他充分反映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只有反思学生才能清楚自己要学什么,学到了什么,怎样才能更好的学,才能及时的调控自己的学习策略,学习内容,才能真正学会学习。
  
  三、实施方法:学生英语反思性学习的建构策略
  
  无论是从英语新课标和反思性教学、建构主义理论角度,还是从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的角度考虑,我们都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英语反思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根据反思性教学的理论,笔者制定了如下的英语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建构过程:
  1.增强学生的反思意识
  (1)培养学生每节课的英语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反思习惯
  每堂课结束前3分钟,改变以前老师总结的传统方法,让学生回忆一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小结,老师在学生阐述的基础上配以图式结构进行指导。小结常常从如下几点出发:本节课我学到什么英语知识了?我感知了什么外国文化?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吗?我将如何把疑问的地方搞懂?我对老师的一点建议是……。这样使学生主动检查自我英语语言认知结构和语言运用学习能力,弄清楚进一步学习的任务,制定学习计划,弥补薄弱环节,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学习策略,进而养成:反思—检查—计划—补救—再反思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对英语错题的反思与领悟
  好多学生反复大量练习成绩无法提高,通过访谈发现他们做过的题目总是一错再错,其实是他们不能自动纠错,无法反思自己的知识缺陷和思维错误。为此笔者努力培养学生做好错题集,把自己平时英语考试和作业时的错题摘录下来。因为“错题”往往是认知结构中的断链处,会影响后来的英语学习,也是提高英语元认知能力的最佳时机。在错题集上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困惑与原因分析,具体到每个错题上分如下步骤:本题考查的什么知识点?本题是怎么做错的?为什么会如此考虑问题?为什么这样做行不通?正确的方法是什么?等等。
  (3)培养学生对每个单元或模块的总结反思习惯
  让学生在学完一个单元或一个模块后,在自我认知建构中,了解自我认知结构,尤其是其中的薄弱点,并进行自我知识的建构。首先要求学生每学完一个部分列出这一部分所有英语语言知识点,再从语法或功能的角度,将这部分的英语知识建成一个网络,使零散的知识连成一个整体,形成系统。其次,要求学生把本部分的练习,试题等进行小结,发现一些解题规律和思路。再次,针对自己的错题,找出自己的薄弱处,制定进一步复习的计划。最后,对自己在这一部分学得最好的部分进行回忆,体会当时的感受并进行经验总结。
  2.进行课堂经验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反思兴趣
  孔子在《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反思是需要我们认真进行思考的,但是自我的反思只是一种内省的过程,有时我们感到这种思想比较朦胧,无法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我们应该在班上组织一些知识的交流和探讨,在课堂上有意的鼓励学生面对全体同学,大胆讲述自己的解题思路,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寻求帮助。而其他同学在思考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要把自己原本模糊的知识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他就会加强反思,加快自己知识网络的建构以及语言的组织等。交流可以是师生的交流,生生的探讨交流,甚至是学生到讲台上讲解的交流。
  在交流中我们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分析过程,推理过程,思考过程。通过交流的过程:清晰表达—仔细倾听—帮助补充,使学生们共同反思,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一些辅助方法
  (1)指导学生用英语做好英语学习日记
  每天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简短的英语表达出来,如:What have I learned today?What exercise cann’t I finish? Why?How can I succeed finishing them, by thinking them over or with others’ aid? What is the result? What will I learn tomorrow? How can I make up for today’s knowledge to learn the new? And so on.
  (2)建立学生英语学习档案
  把学生的英语错题记录、英语考试试卷归类、英语考试的知识分布、英语能力考查和得分率等进行分析、学生英语自我评价表汇编成册,定期找学生谈话,和他们一起研究他们的英语学习档案,帮助他们进行英语学习反思。
  (3)举行英语反思学习交流会
  月考或期中考试后,结合各学生的英语考试情况,组织英语学习交流会,任课老师和全班同学参加,大家共同探讨交流英语反思学习的情况。
  学生英语反思性学习的习惯养成是一个长期而反复的过程,但反思性理论已经证明反思性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英语教学中反思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可以培养学生英语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用英语思维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他们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本文结合反思性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英语新课程标准和各种参考资料,提出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法,希望能达到新课标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减轻学生英语学习的负担,帮助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英语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英语语法作为传统的教学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已为广大教学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其教学方法越来越丰富,其评价体系也就越来越完善,作为一名长年在一线执教的教师,我来谈一下教学生涯中的些许体会。    一、常见错误分析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表达上(即对英语语言的使用上)经常出现一些似是而非且顽固的错误。  1.语音错误:①学生经常在单词结尾的辅音后面加上一个弱读的[?藜],如把east[i
期刊
英语教学从初二开始,由于两极分化产生了一群后进生。有些学生甚至认为这一生学好英语无望。有的后进生自暴自弃,变成学习和纪律上的双后进生。所以,转化这些学生成了英语老师刻不容缓的任务。笔者通过调查实践,摸索出一些转化后进生的具体办法。本文通过后进生的表现、成因和具体应对措施三方面对如何转化后进生作一粗浅阐述。    一、后进生群体的表现    1.情绪压抑  随着难度增加,英语学习两极分化严重。部分学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来优化外语课堂教学,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时间,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外语的能力,成了摆在每个外语教师面前所探讨的课题。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并结合实际编写了各种开展语言交际活动的对话材料,通过语言意识的交际活动,把语法教学融于技能训练之中。针对这一特点,我校初中外语教学运用“问答”技能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外语教学的效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思想上的若干共识
期刊
关键词:创设情境; 感受情境; 优化教学   摘要:为达到和实现英语学习的交际功能,教师应以教学的内容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水平为依据,利用实物、教具设置情境,利用身体语言创设情境,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感受情境,努力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优化英语教学活动。  语言学习不可能脱离具体的情境而产生,情境是整个学习中重要而有意义的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
期刊
肖川教授有个形象的比喻,他将学生比成不懂当地方言的旅行者,而教师被比作当地人。旅行者处于一个陌生的国家,他不会说当地的语言,却希望当地人明白他的意思,找到一个简单的诸如哪个旅馆离自己最近的答案。在这一情景中,当地人与旅行者有着各自的语言表达与意义解释系统,他们互相不明白对方的意思。就像教师有自己的计划和安排,而学生却用不同的方式提出要求,信息的输入与输出系统似乎没有进行有效的对接。教学效果因此而大
期刊
内容摘要:要提高课堂效率,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应该从课堂教学的优化入手。做到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关键词:英语素质 优化 教师魅力 和谐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关键在老师。教师要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下,活跃的气氛中进行语言训练,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才能学得快,记得牢。如
期刊
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认知过程,以终身学习的态度来认识学生英语学习的进程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将中小学英语学习孤立分割开来考虑,要确保小学教学向初中教学平稳地过渡,就必须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的衔接和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的衔接,也就是说要实行中小学英语教学一体化。山区中小学学生长期以来英语整体水平比较差,无法与城市学生的英语水平比较,而这种情况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期刊
完形填空是一种综合性比较强的题型,它集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应用能力考查于一体。考查内容包括词语辨析、词的用法及搭配、语法、单句理解、语篇理解等。既考查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在一定语言情景下灵活运用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又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完形填空成为中考英语试题中必考题型之一;也是学生的易失分的题目之一。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解答“完形填空题”。笔者认为解答完形题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听力一直是中学英语教学中一项薄弱的环节。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已成为广大英语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剖析初中生英语听力障碍形成原因,从根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落实语言基础知识为抓手,以有效提高学生听力效能为目的,探讨听力训练的有效途径与策略,希望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克服心理恐惧,养成良好听力习惯,最终实现英语语用技能的平衡发展。  【关键词】听力障碍 有
期刊
【摘要】学习兴趣是一个人求知的内在动力。笔者希望通过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更快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能找出解决方法,以有利于今后更好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关键词】英语教学 初中 激发兴趣    (1)改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  作为英语老师,平时多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状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形成师生之间的情知交流,在细腻的情感领域里与学生心灵相通,敏锐观察学生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