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师少华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rn_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少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中学语文教师、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序曲》被认为是其成名作。新时期以来,创作以散文为主,兼及报告文学和小说。报告文学《勇士,历史的新时期需要你——记陈爱武同志》、《继母》分别获全国第一、二届优秀报告文学奖。其作品还曾获得散文、讽刺小品、儿童文学和小说等多项创作奖。有些作品已被选入国家正式教材,介绍到海外华人读书界并被译成英法日等国文字。作品结集有散文集《韩少华散文选》、《暖情》、《碧水悠悠》、《遛弯儿》、《万春亭远眺》等。
  
  乍暖还寒,时而雪雨,时而沙尘,使春日一延再延。寒食已过,几经园丁打理的校园绿地,依然是“草色遥看近却无”;本应绽放的玉兰,也似竭力方才撑开清纯欲滴的苞蕾,在干巴的枝丫上。然而,终是有“打春儿”的芳草,唤醒世间永存的春意,由萌发至盎然。可偏是在寒意终去之时,才女作家韩晓征的电话,让我惊诧而无措:她的父亲、著名作家、我院韩少华教授在安睡中悄悄地走了,留下了“万春亭远眺”那万代长春的期冀与万象回春的“温馨的风”。[注]
  其实就在春节前,我给韩老师拜年,闻知他荣获中国作协颁发的“从事文学创作六十年”荣誉证章证书,便与他捧着奖章合影,他的笑容是那么祥静真纯,溢满欣然、怡然与安然。也就在那次见面前不久,我收到《万春亭远眺——韩少华散文小说选》,书的扉页有他左手题写的隽秀小楷:“祝好运!韩少华2009年大寒前。”可有谁知道,19年前他讲学归途病发蚌埠,与死亡打了个照面而落下重残;谁又能相信,病后初愈他又笔耕不辍,自称“拼老命写了些东西”。
  病后,少华老师的饮食起居与行动交流都遇到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幸有贤妻孝女照料备至,韩老师不仅身体日渐康复,心智、情感与创造力也复元更生。“91年突发中风,让我有似一步坠入弥天大雾,失语和心智的恍惚,竟牵延了数月之久。直到今天,我的脑际仍不免会有云气雾水迷蒙。我只有沉住气,握紧了笔,才好像有了点抓挠,有了点凭依。”(《遛弯儿——后记》1997年3月)竟是在失语、偏瘫、昏眩懵懂的情况下,心语默诵而左手执书,一个音儿一个音儿地崩出,一个字儿一个字儿地描摩,一个词儿一个词儿地连缀,一片文儿一片文儿地编织。杜甫诗云“语不惊人死不休”,少华病中创作则是“不休至死语惊人”。
  少华老师的女儿坦言:“开始的时候,他写的只是些片断文字。我基本上读不懂……”然而,“多年来的惯性,使他在身体得到基本恢复之后,就把伏案工作,当成最大的乐趣。”“他一旦坐在书桌前面,握着笔,对着白纸,就要写字……他有话要说,有思维要表达。”“大病初愈,九死一生。父亲自有对生命与灵魂的不同以往的认知。”(《远眺·一篇跨越十五年的序言》韩晓征)
  同在北京教育学院,称少华为“老师”,严格来说我不具资格。1990年秋,我调入教育学院中文系,次年春,韩老师病重全休至退休。我抱憾未能聆听他娓娓动人的授课、目睹他循循善诱的风采。然而,对少华先生精彩教学的赞誉,无论来自“文革”前后北京二中的学子,还是新时期师资培训的语文教学同行,甚至热爱写作的各行各业的文学青年,我是广有耳闻。更为遗憾的是,在病榻探望或年节慰问的当儿,带着许多为师从教、宏道从文的问题,渴望求教却终又不忍搅扰少华先生。至今,只能空怀“如可赎兮,人百其身”的慨叹。
  好在《远眺》集中的不少文章,少华先生以教师、作家的双重身份,用文学艺术的笔触,诠释了许多教育科学的真谛。
  《请翻开这一页页“心史”》(1988年8月),作者将古往今来“为人师者”的“形状、音容以及作为”简约梳理后,呼唤“当越来越多的教师,自己拿起笔来写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的时候,就是在为自己撰写着一页页‘心史’!也只有在‘心灵’这个深层世界与人们沟通,理解才成为可能……读者的心灵也随之得以净化,襟怀也因而得以豁然”。
  《平凡的一天》(1983年初夏),隽永的文字尤如纪实影片的镜头:
  十二个孩子,分四行,各就各位。
  十二张课桌,文具,课本,摆放整齐。
  没有铃声。他那清瘦的身影一出现在教室门口,就宣告上课了——他,集教师、职员、工友于一身……
  “这堂课,我们分别上这样的内容——”
  他用眼神领了领北侧两行学生的注意力,说:“二年级同学,复习加减法综合运算,进行编题,解题。现在打开课本。”
  他又用眼神领了领南侧两行学生,说:“四年级同学,复习珠算乘法。现在听我读题。”
  ……
  这山村小学的全称叫做北京市密云县上甸子公社黄土梁小学。这山区教师,本县师范学校1978届毕业生,名叫张文举;他的妻子,下甸子小学代课教师,名叫于凤云。至于那开门可见的峰峦么,就是京东北有名的雾灵山……”
  作者摄下山区小学复式教学的情景与农村青年教师的写照,是纪实写真,是融情于景,更是师道、师心的灵犀相通。
  《聪明为声色而在》一文,原载《作家谈创作》(1978年北京师范学院内刊),原题为《我怎样学习语言》,堪称语文教师进修的经典讲义。巧合的是,此年恰逢我入读北师院中文系,而若干年后我也加入了教师培训的行列。以语文教学研究的角度阅读,我总觉得《苏东坡月夜探石钟》这篇杂文,恰又是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苏轼《石钟山记》一文的备课与教学札记。而《一点点就是一点点》,简直就是俄国作家弗·柯罗连柯的散文诗《灯光》的微型教案,那精致细腻的美文,不仅阐释了“美是单纯的”这一审美理趣,同时又对“课是凝炼精萃的”这一教学原理加以出神入化的演示。
  围绕《苏东坡月夜探石钟》的写作往事,少华老师还写下《回眸》一文(1980年夏):1961年春节期间,偶读苏轼的《石钟山记》,似有所感。我写了篇杂文,题为《苏东坡月夜探石钟》,壮着胆子寄给了《人民日报》副刊。后来,居然被刊用了。不久,北京市委召开文教座谈会,邓拓同志找到了我。谈话间,他竟提及我那篇小文章,还说“做语文教师常练练笔,是好事情,应该坚持”;“业余写作,从杂文、散文开始为好,内容和形式尽可以不拘一格”,进而鼓励文教工作者争取成为新时代的“杂家”。
  由此联想:少华先生独特的成长轨迹与环境条件是怎样的呢?有诗人郭小川,为其退稿附上长达四页的回信;有时任《人民日报》副刊主编、作家袁鹰,两度审读并刊发其处女作《序曲》与成名作《万春亭远眺》,中间相隔竟达18年之久;有时任《北京日报》社长范瑾,作为学生家长“谦然地以‘老师’相称,使我窘得不行”;也有胸前戴着共青团团徽的年轻班主任(韩老师自己),到时任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家中进行“家访”,谈天说地,受益匪浅。
  少华先生是作家,也是教师。出于职业秉性,我更愿称他老师,我想少华先生也会同意我拜他为师。因为,作家当为人师,为师应能创作。正如“诗中画、画中诗”,若为经典,焉能分割?在《远眺·小跋》中,少华先生也有自我体认:“其实,我不过就是个‘西席’,即曰‘教书的’,过去称之为‘书匠’而已。”我愿补白如下:吾师少华,毕生无愧语文教学之大师、教师培训之名师、教师培训者之良师。
  [注] 散文《万春亭远眺》写于1978年“春柳初绿”时,发表于《人民日报·副刊》,作者称其创作“从此一发而不可收”。2008年以此命名,出版《万春亭远眺——韩少华散文小说选》。散文《温馨的风》写于1980年初秋,以“暖风医病草”的诗意,“在人们心灵间交汇着的这一阵阵暖风中”,表达出疗救曾遭“浩劫”的“草木之心”的祈望。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编辑 王雪莉
其他文献
历经百年,北京第一实验小学逐渐形成了文化育人的教育特色。2001年,学校正式“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学校构建了“统一规划、共同约定、自我管理”的现代教师发展模式,为教师精心设计了专业生活、组织生活和精神生活,意在通过专业生活,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优化个体;通过组织生活,构建和谐合作的人际关系,形成团队;通过精神生活,引导教师认识人生价值,树立人生追求,进而形成“团队 名师”的实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体参与讨论、调查、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参观访问、游戏、探究等活动教学,活动教学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广泛实施,对于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体验与感悟,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起到了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教师对活动教学的本质与特征认识不到位,使教师过度追求形式,忽视了活动的价值取向,偏离了活动宗旨和课程目标,从而出现活动教学的异化现象。    走马观花,浅尝辄
“周记,已成为我的习惯,我会一直写下去……”  能从一个不爱写作的学生那里看到上面的文字,不能不说是一件畅快的事情。又一个高中三年结束,我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完成了高中三年的周记,不能不说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情。  写作教学就是为学生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基础。作文教学是慢功夫,不是几节、几个月乃至三年的作文课所能完成的。作文教学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由学生的兴趣、需求、观察、思考、遣词造句、行文结
今天调课了,早上第一节就是我的英语课。  课前在教室里做准备工作,见童(化名)跟男生甲扭在一起。我走过去:“快上课了,大家都回座位上做好准备工作吧。”男孩子闹别扭是寻常事,我并没太在意。他们两个也马上偃旗息鼓,散开了。  回办公室取点东西,再到教室。又见童和男生乙扭在一起。再走过去,心平气和地把他们分开。童是个爱招惹同学的家伙,我是知道的。不过这么连续着“做案”,我还是感到很奇怪。可是要上课了,我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探讨大学生对健康的关注度和健康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健康认知,健康有关活动的限制和健康行为(如暴饮暴食,睡眠质量和体育锻炼)都与意念问卷(FFMQ)相
国际水稻研究所(位于菲律宾洛斯巴尼奥斯)总干事罗伯特·齐格勒(Robert Zeigler)认为,政府的过多干预和市场低效正在阻碍水稻业发展,而这对有些国家是至关重要的.rn种植水稻
高中是个人职业与生活规划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但是目前有很多高中生升入大学后对自己的专业并不了解,缺乏合理的信息,造成了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学无所用等情况的出现。这不但浪费了教育资源,而且不利于学生个人发展。因此,高中阶段有必要及早为学生提供适当的个人发展规划指导,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在这方面,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做法给予我们一些启示。  弗吉尼亚州立高中学生咨询辅导项目设立的初衷,是为了解决
到底为什么要学英语?相信这样的困惑,存在于很多孩子心头。这些孩子,在我的英语课堂上,感受到安心与愉悦了吗?五年多、甚至更多年来的英语学习,于这群孩子而言,究竟有怎样的感受呢?  很想很想,听听孩子们的声音。  于是,我把这次新学期第一节课定义为:我们一起说说话。  讨论吧,思索吧,告诉老师,你们理解的英语学习的目的——就这样开始了我们的课堂闲话。  微笑着,倾听每个孩子的心声:  “英语是很重要的
我曾有幸同中英合作项目团队赴英国的小学进行参观与学习。在此次交流活动中,英国学校教育中的一些小事,给我留下了一些思考。    一个提示 一种理念    在参观过程中,除了公园般优美的校园环境让人感觉很舒服之外,令我感受最深的是校园中弥散出的“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气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每间教室外走廊中张贴的一个个小提示牌,每个提示都是图文并茂,有的图片上画的是两个小朋友都嘟着嘴,背对背,谁也
放学后在五年级那边批作业。四年级的慧、胜、明、犇四个孩子循例来到我身边,开始了每天的功课——读书给我听。微笑着聆听。在开始朗读之前,或者之后,一定跟他们轻轻闲话几句,想让他们懂得:老师约他们每天来读课文,真的只是一种帮助,而不是一种惩罚。  他们四个,个个都不是让我省心的孩子。他们的回家作业基本不做,每天布置的口头作业从来不完成。天长日久,他们几乎不会正确地朗读单词与课文,导致在平时的单元测试中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