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周期新辅助化疗在颅内分泌型生殖细胞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770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初步探讨单周期新辅助化疗在颅内分泌型生殖细胞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2例血浆生殖细胞肿瘤标志物增高的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先给予1个周期的EP方案(顺铂+足叶乙甙)化疗,然后依据疗效的不同分为两组,手术组:包含化疗后病变稳定或进展的患者,给予手术切除肿瘤,术后辅以化、放疗;继续化疗组:包含化疗后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患者,进行继续化疗,随后放疗。

结果

42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新辅助化疗,症状减轻或缓解40例,无明显好转2例。手术组22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21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病理:混合性肿瘤11例,畸胎瘤8例,绒毛膜癌2例,卵黄囊瘤1例。术后无一例死亡或致残,治疗完成后均无肿瘤残留。继续化疗组20例患者治疗后的血浆生殖细胞肿瘤标志物均正常,但4例有病灶残留。42例患者中,3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72个月,平均(25.6±4.3)个月,其中死亡2例,复发2例,其余患者病情稳定,血浆生殖细胞肿瘤标志物正常。

结论

颅内分泌型生殖细胞肿瘤可采用单周期新辅助化疗进行分层,并依据分层结果进行相应的治疗。单周期新辅助化疗在提高手术安全性的同时,兼顾了患者手术的耐受性。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术后大脑半球肿胀与脑血流过度灌注现象的处理。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10月至2017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0例颅内动脉瘤术后大脑半球肿胀的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和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随访结果。结果停用解痉药物并且加强脱水治疗后,30例患者的平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13.7±1.5)分,与脑肿胀时的(9.0±1.2)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伴发颅内动脉瘤的MRI特征、诊治策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例垂体腺瘤伴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例垂体腺瘤合并双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患者采用双侧动脉瘤栓塞术,二期行神经内镜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2例垂体腺瘤合并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患者先予动脉瘤栓塞术,再行内镜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1例合并前交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以单纯脑内血肿起病的破裂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患者的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破裂MCA动脉瘤患者823例,其中43例(5.2%)以单纯脑内血肿起病(颞叶25例,额、颞叶8例,合并脑室出血10例)。术前完善血管检查33例(76.8%),合并脑疝一期开颅探查5例(11.6%),误诊为单纯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5例(11.
目的分析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收治的486例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动脉瘤是否破裂分为破裂组(120例)和未破裂组(461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评价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不同支架置入方式辅助栓塞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WNBA)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采用不同支架置入方式辅助栓塞的颅内WNBA患者,共62例。其中采用"冰激凌"技术14例,"Y"型支架技术29例,"X"型支架技术1例,LVIS支架"Barrel"技术18例。结果62例患者中,除1例拟采用"Y"型支架者未成功外,其余手术均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