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指出:新课程改革建构的主导不是学科知识的给予,而是学生能力的发展——建立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要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一切教育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以人文关怀为终极目标。这就是说,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关注,有兴趣去关心现实问题,主动探究问题,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互动的场所,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思想品德课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本人在思想品德实施新课程以来,有意识地尝试互动教学,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发生的教学关系。下面就如何开展互动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在创设情景中互动
思想品德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因素,启发和诱导、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之如乐之者。”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时时考虑如何创造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高潮的教学情景。为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在情景中互动的方式:一是教师给出能深深打动学生的情景;二是让学生叙述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情景。前者创设的情景是发生在教师与学生间的,是传统思想品德教育中我们教师相对采用较多的一种情景;而后者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结合自己的亲身生活体验与经历,通过语言描述、小品表演、对话、实物展示等形式自我创设情景。创设的课堂情景只有在互动中,其情景的作用才能被最大化,否则只会走向为情景而情景的形式化。
在思想品德课教育学中,按照问题情景进行有效的互动式问题探究活动,既能突破教学难点,又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互动式问题探究活动表现为问题来自于学生生活实际,问题设计又源自于教学重点或难点。学生生活实际与教育内容相贯通,探究结果既能个性化,又能体现共性的知识。在设计中应注意:一是要紧抓问题,环环深入,做到让学生有话可说;二是克服单向说教,注重学生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互动,从而真正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学到知识、反思行为,增强互动的意识。
二、在语言调控中互动
语言是联结教与学的中介,也是师生间、学生间心灵沟通的桥梁。传统课堂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教师是语言的主要输出者,同时也是言语的控制者,学生基本上处于言语的边缘,这样课堂就出现了“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教学,我坚持课堂是交流场所,是师生共同交流与发展的平台。为此,在教学设计中,要特别强调调动学生课堂交流的积极性。为保证交流有质量,一是要给足时间。要求学生收集课外素材(课前布置素材收集要求,并有简要的书面记录),课堂上要有看书的时间。二是要求学会倾听。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发言,同学也要注意学生的发言,以保证对学生发言进行补充和评价。三是要耐心地等待并恰当地评价。当学生发言时,一定要给予心理保护,特别是对考虑不充分的同学更要耐心引导,不能因为一时答不上而给予全面否定。
三、在课堂总结中互动
演戏讲究“余音浇梁,留有回味”,课堂总结也是如此,既要给一堂课的教学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又要从中打上若干“问号”。传统中,教师讲述小结,尽管条理清晰、结构完整,但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我在实践中,在课堂总结环节上采用“先让学生概括总结,再进行教师定型”的互动方式。学生概括要求从学生个体感知与理解两个侧面进行总结。尽管一堂课的小结不太可能由每位学生来完成,但学生感知与理解、未知问题的反映等,再加上教师的个性化总结,都丰富了课堂总结的外延与内容。
四、在课堂延伸中互动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标不但强调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的后续行为,真正体现思想品德课的知行统一。为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课外的学习与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一方面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可以说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鲜活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是落实教学目标,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实践的自觉性。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助于思想品德三维目标的实现。在互动教学中,要始终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地位的关系,灵活把握互动的内容与时间,克服部分学生游离于互动过程之外的现象。这需要不断改进互动教学的设计并加以及时总结,真正让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成长的互动地带。
【摘 要】体育游戏是幼儿园最常用的体育资源。本文主要论述了我们幼儿园在进行家庭体育游戏资源开发时采用的四种重要方法。
【关键词】体育游戏游戏资源家庭
游戏带给孩子们的快乐是无法估算的,它的内容活泼生动、丰富多样,知识性、趣味性和竞赛性强,容易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但是,由于受资源限制,如何使体育游戏教学丰富多彩,历来是幼儿园教师的难题。因此,我们幼儿园专门开展课题研究,探索体育游戏资源的开发。
体育游戏分为活动性游戏和竞赛性游戏两种,由于独生子女家庭难以开展竞赛性游戏,因此在本文当中,体育游戏主要是指在家庭中开展的活动性游戏。体育游戏资源根据它的功能特点,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如运动方式、经验和方法等)和条件性资源(如体育场地、器材、人力和物力等);根据空间分布的不同,可以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等。我们幼儿园在进行家庭体育游戏资源开发研究时,既进行了活动器材的开发,也探究了玩法和规则,因而既包括素材型资源也包括条件性资源;在空间分布上,主要指开发的是在家庭生活中可以运用的资源,因而属于校外资源。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之后,我们总结出了家庭体育游戏资源开发的几种方法。
一、改编经典游戏
初探体育游戏资源开发,似乎难寻规律。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以借鉴一些经典游戏,结合幼儿的实际需要,通过取舍、更新、扬弃,开发新游戏。具体来说,就是在一个已有游戏的基础上,通过变换练习器材、练习场地、练习姿势等一些可变因素,保持原有的游戏方法、规则,衍生出系列“子游戏”。根据实际需要,这些“子游戏”会产生各类不同的教学效果。还有一些深受孩子们喜欢的民间游戏,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抓子儿、跳橡皮筋、跳竹竿、跳格子等。这些家庭体育运动活动深受家长和孩子的喜欢。我们根据幼儿需要、兴趣、发展水平、家庭体育活动的特点,对玩法、规则进行了加工、改造,使这些活动更具有时代性,更符合家庭体育活动开展的要求。
例如:“跳格子”本来是常见的民间游戏,改变玩法将幼儿与家长的腿绑起来之后,难度就加大了。对于幼儿来说,就更具有挑战性了。“投篮”是一项基本的体育活动,将地点改在家里、目标改成布娃娃,形成新游戏“抢娃娃”之后,竞技性减弱,温馨快乐的家庭氛围就出来了。而游戏姿势的改变,也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再比如:“追逐”游戏是幼儿最喜爱也最平常的体育活动方式。家长们通过“在地上画圈”这一改变,间接地规定了跑步的范围,将游戏的功能从原来的发展儿童“跑”的能力变成了发展儿童沿着圆圈跑时身体的平衡能力。而“追泡泡”这一游戏情境的设计,则让追逐游戏更增加了童趣,同时也有助于儿童想象力的发展。
上面举例的几个游戏都是在一些常见体育游戏基础上进行的改变。除了对原有体育游戏进行改编之外,只要积极创造,所有的游戏都能变成体育游戏,为幼儿的身体发展提供帮助。比如:幼儿园使用频率最高的游戏“石头剪刀布”,尽管原本跟体育游戏搭不上边,但稍加改动就能为我所用;“小老鼠上灯台”是一个经典的游戏,通过改编,运用一下各种道具,游戏就有了新的内涵,孩子在上灯台的过程中充分体验了游戏情境与体育相结合的快乐;“瞎子摸象”的故事小朋友都听说过,但变成体育游戏,孩子又有了新的兴趣点,戴上蒙眼布就当起了摸象的人。
具体方法如下表:
二、变生活用品为体育器材
我们总是觉得幼儿园的体育器材再多也不够用。如果加上家里的生活用品,体育活动就丰富多了。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许多器材,也可以开发出运用常见生活用品的许多新游戏。《纲要》中指出,要有一种“资源”意识,为了给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要“综合利用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家庭”、“自然环境和社区”,要充分利用家庭生活、自然环境中的体育运动资源,如家庭中的日常用品床、桌椅、地板等,周围环境中的小路、石梯等。
被子可以变成凹凸不平的小路,可以使孩子们翻越遇到的“障碍”。一根绳可以用来做操,可以用来跳,也可以当作“投掷物”,还可以用来作标志物、“疆界”,用来拼图。还有凳子:在障碍赛跑中,凳子竖着放,可作“转弯标记”,横着放时,既可作待钻的“山洞”,也可作待跨的“栏”;而在一场足球游戏中,则可将凳子当“足球门”;甚至还能变成锻炼臂力的“鞍马”。床单可以变成“飞机”,让孩子体验刺激,锻炼平衡能力;又可以变成“电网”,让孩子过一把“探险”瘾。就连鞋子也可以用来进行间隔走路。具体方法如下表:
三、变家长为“体育器材”
在家庭体育活动中,除了玩具材料,与儿童互动最多的就是家长了。我们幼儿园在进行资源开发时,充分地考虑到了家长这一人力资源,挖掘它的潜在价值。结果发现,以家长的身体为载体的体育游戏每一个都让孩子高兴不已。比如:“钻山洞”游戏,孩子不但喜欢钻山洞,还喜欢山洞塌了后被压在山下面的感觉。“背小猪”的时候,如果再加上“猪八戒背媳妇”等滑稽的音乐,和着音乐摇摇晃晃、颠颠簸簸地爬,不但能锻炼身体,还能增强幼儿的节奏感,快乐当然也是不言而喻的。“小猴子爬树”、“打吊吊”、“抬花轿”游戏,孩子都是百玩不厌的。家长这种“体育器材”有很多独特的优势:第一,不受场地限制,不需要特殊的器材,不受时间限制;第二,家长是具有主动性的人,能够充分地与幼儿互动,同一个游戏能在多次的玩耍中演变出各种各样的玩法或者开发出更多的教育价值;第三,父母与孩子之间天然的亲密关系能让儿童玩得惬意,同时玩的过程也反过来促进亲子关系的融洽与亲密。具体方法如下表:
四、统观现有资源,运用“托罗普斯”法进行游戏创编
“托罗普斯”体育观是由日本爱知教育大学社会学家影山健教授等人首先提出的,主要是根据环境、目标、练习动作等不同内容来设置各类小项,然后采用交流组合原理进行创编。我们结合分析幼儿所在家庭的现有资源,设置出如下小项:
使用方法:任何一个6位数都可以通过查表获得创造一种新游戏的基本条件,比如:245225(活动室—抓获—限定区域—跑—亲子对抗—徒手)就设计出一个卧室的捉迷藏游戏;541355就是一个追赶游戏。
当然,这只是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不同的家庭可以结合家庭的特点和幼儿的喜好对小项进行改变。依据这样的方法,可以创造出大量的游戏——也许很多是你没有想到的。
以上四种是游戏资源开发的基本方法,实际上,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将这三种方法进行灵活的组合,形成更多的新方法。总之,只要努力发现家庭的特点、发挥家庭的优势,努力分析幼儿的需要和兴趣,积极地进行尝试和创造,就能让家庭体育活动的资源越来越丰富。
【参考文献】
1、张彦辉:浅析体育游戏的创编与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S1)
2、孙晓龙、费晓艳:对我国社区体育与家庭体育一体化的探讨[J],皖西学院学报,2008,(5)
3、杨军:由现代体育游戏分类方法来谈游戏的创编原则[J],中国科技信息,2005,(5)
4、石旅、王丽水:家庭体育在促进少年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J],内江科技,2008,(2)
5、李鲁、庞文玲:现代家庭体育的社会学透视[J],科技创新导报,2008,(14)
6、宗继军:“托罗普斯”游戏创编法简介[J],体育教学,2001,(1)
7、王健:十年来我国家庭体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4)
8、孔靖,解毅飞:论婴幼儿体育、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一体化[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1)
9、敬文:对体育课中体育游戏教学的思考[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5)
10、李书涛:开发体育游戏资源的几种途径[J],中国学校体育,2005,(5)
一、在创设情景中互动
思想品德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因素,启发和诱导、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之如乐之者。”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时时考虑如何创造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高潮的教学情景。为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在情景中互动的方式:一是教师给出能深深打动学生的情景;二是让学生叙述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情景。前者创设的情景是发生在教师与学生间的,是传统思想品德教育中我们教师相对采用较多的一种情景;而后者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结合自己的亲身生活体验与经历,通过语言描述、小品表演、对话、实物展示等形式自我创设情景。创设的课堂情景只有在互动中,其情景的作用才能被最大化,否则只会走向为情景而情景的形式化。
在思想品德课教育学中,按照问题情景进行有效的互动式问题探究活动,既能突破教学难点,又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互动式问题探究活动表现为问题来自于学生生活实际,问题设计又源自于教学重点或难点。学生生活实际与教育内容相贯通,探究结果既能个性化,又能体现共性的知识。在设计中应注意:一是要紧抓问题,环环深入,做到让学生有话可说;二是克服单向说教,注重学生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互动,从而真正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学到知识、反思行为,增强互动的意识。
二、在语言调控中互动
语言是联结教与学的中介,也是师生间、学生间心灵沟通的桥梁。传统课堂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教师是语言的主要输出者,同时也是言语的控制者,学生基本上处于言语的边缘,这样课堂就出现了“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教学,我坚持课堂是交流场所,是师生共同交流与发展的平台。为此,在教学设计中,要特别强调调动学生课堂交流的积极性。为保证交流有质量,一是要给足时间。要求学生收集课外素材(课前布置素材收集要求,并有简要的书面记录),课堂上要有看书的时间。二是要求学会倾听。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发言,同学也要注意学生的发言,以保证对学生发言进行补充和评价。三是要耐心地等待并恰当地评价。当学生发言时,一定要给予心理保护,特别是对考虑不充分的同学更要耐心引导,不能因为一时答不上而给予全面否定。
三、在课堂总结中互动
演戏讲究“余音浇梁,留有回味”,课堂总结也是如此,既要给一堂课的教学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又要从中打上若干“问号”。传统中,教师讲述小结,尽管条理清晰、结构完整,但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我在实践中,在课堂总结环节上采用“先让学生概括总结,再进行教师定型”的互动方式。学生概括要求从学生个体感知与理解两个侧面进行总结。尽管一堂课的小结不太可能由每位学生来完成,但学生感知与理解、未知问题的反映等,再加上教师的个性化总结,都丰富了课堂总结的外延与内容。
四、在课堂延伸中互动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标不但强调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的后续行为,真正体现思想品德课的知行统一。为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课外的学习与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一方面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可以说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鲜活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是落实教学目标,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实践的自觉性。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助于思想品德三维目标的实现。在互动教学中,要始终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地位的关系,灵活把握互动的内容与时间,克服部分学生游离于互动过程之外的现象。这需要不断改进互动教学的设计并加以及时总结,真正让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成长的互动地带。
【摘 要】体育游戏是幼儿园最常用的体育资源。本文主要论述了我们幼儿园在进行家庭体育游戏资源开发时采用的四种重要方法。
【关键词】体育游戏游戏资源家庭
游戏带给孩子们的快乐是无法估算的,它的内容活泼生动、丰富多样,知识性、趣味性和竞赛性强,容易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但是,由于受资源限制,如何使体育游戏教学丰富多彩,历来是幼儿园教师的难题。因此,我们幼儿园专门开展课题研究,探索体育游戏资源的开发。
体育游戏分为活动性游戏和竞赛性游戏两种,由于独生子女家庭难以开展竞赛性游戏,因此在本文当中,体育游戏主要是指在家庭中开展的活动性游戏。体育游戏资源根据它的功能特点,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如运动方式、经验和方法等)和条件性资源(如体育场地、器材、人力和物力等);根据空间分布的不同,可以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等。我们幼儿园在进行家庭体育游戏资源开发研究时,既进行了活动器材的开发,也探究了玩法和规则,因而既包括素材型资源也包括条件性资源;在空间分布上,主要指开发的是在家庭生活中可以运用的资源,因而属于校外资源。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之后,我们总结出了家庭体育游戏资源开发的几种方法。
一、改编经典游戏
初探体育游戏资源开发,似乎难寻规律。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以借鉴一些经典游戏,结合幼儿的实际需要,通过取舍、更新、扬弃,开发新游戏。具体来说,就是在一个已有游戏的基础上,通过变换练习器材、练习场地、练习姿势等一些可变因素,保持原有的游戏方法、规则,衍生出系列“子游戏”。根据实际需要,这些“子游戏”会产生各类不同的教学效果。还有一些深受孩子们喜欢的民间游戏,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抓子儿、跳橡皮筋、跳竹竿、跳格子等。这些家庭体育运动活动深受家长和孩子的喜欢。我们根据幼儿需要、兴趣、发展水平、家庭体育活动的特点,对玩法、规则进行了加工、改造,使这些活动更具有时代性,更符合家庭体育活动开展的要求。
例如:“跳格子”本来是常见的民间游戏,改变玩法将幼儿与家长的腿绑起来之后,难度就加大了。对于幼儿来说,就更具有挑战性了。“投篮”是一项基本的体育活动,将地点改在家里、目标改成布娃娃,形成新游戏“抢娃娃”之后,竞技性减弱,温馨快乐的家庭氛围就出来了。而游戏姿势的改变,也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再比如:“追逐”游戏是幼儿最喜爱也最平常的体育活动方式。家长们通过“在地上画圈”这一改变,间接地规定了跑步的范围,将游戏的功能从原来的发展儿童“跑”的能力变成了发展儿童沿着圆圈跑时身体的平衡能力。而“追泡泡”这一游戏情境的设计,则让追逐游戏更增加了童趣,同时也有助于儿童想象力的发展。
上面举例的几个游戏都是在一些常见体育游戏基础上进行的改变。除了对原有体育游戏进行改编之外,只要积极创造,所有的游戏都能变成体育游戏,为幼儿的身体发展提供帮助。比如:幼儿园使用频率最高的游戏“石头剪刀布”,尽管原本跟体育游戏搭不上边,但稍加改动就能为我所用;“小老鼠上灯台”是一个经典的游戏,通过改编,运用一下各种道具,游戏就有了新的内涵,孩子在上灯台的过程中充分体验了游戏情境与体育相结合的快乐;“瞎子摸象”的故事小朋友都听说过,但变成体育游戏,孩子又有了新的兴趣点,戴上蒙眼布就当起了摸象的人。
具体方法如下表:
二、变生活用品为体育器材
我们总是觉得幼儿园的体育器材再多也不够用。如果加上家里的生活用品,体育活动就丰富多了。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许多器材,也可以开发出运用常见生活用品的许多新游戏。《纲要》中指出,要有一种“资源”意识,为了给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要“综合利用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家庭”、“自然环境和社区”,要充分利用家庭生活、自然环境中的体育运动资源,如家庭中的日常用品床、桌椅、地板等,周围环境中的小路、石梯等。
被子可以变成凹凸不平的小路,可以使孩子们翻越遇到的“障碍”。一根绳可以用来做操,可以用来跳,也可以当作“投掷物”,还可以用来作标志物、“疆界”,用来拼图。还有凳子:在障碍赛跑中,凳子竖着放,可作“转弯标记”,横着放时,既可作待钻的“山洞”,也可作待跨的“栏”;而在一场足球游戏中,则可将凳子当“足球门”;甚至还能变成锻炼臂力的“鞍马”。床单可以变成“飞机”,让孩子体验刺激,锻炼平衡能力;又可以变成“电网”,让孩子过一把“探险”瘾。就连鞋子也可以用来进行间隔走路。具体方法如下表:
三、变家长为“体育器材”
在家庭体育活动中,除了玩具材料,与儿童互动最多的就是家长了。我们幼儿园在进行资源开发时,充分地考虑到了家长这一人力资源,挖掘它的潜在价值。结果发现,以家长的身体为载体的体育游戏每一个都让孩子高兴不已。比如:“钻山洞”游戏,孩子不但喜欢钻山洞,还喜欢山洞塌了后被压在山下面的感觉。“背小猪”的时候,如果再加上“猪八戒背媳妇”等滑稽的音乐,和着音乐摇摇晃晃、颠颠簸簸地爬,不但能锻炼身体,还能增强幼儿的节奏感,快乐当然也是不言而喻的。“小猴子爬树”、“打吊吊”、“抬花轿”游戏,孩子都是百玩不厌的。家长这种“体育器材”有很多独特的优势:第一,不受场地限制,不需要特殊的器材,不受时间限制;第二,家长是具有主动性的人,能够充分地与幼儿互动,同一个游戏能在多次的玩耍中演变出各种各样的玩法或者开发出更多的教育价值;第三,父母与孩子之间天然的亲密关系能让儿童玩得惬意,同时玩的过程也反过来促进亲子关系的融洽与亲密。具体方法如下表:
四、统观现有资源,运用“托罗普斯”法进行游戏创编
“托罗普斯”体育观是由日本爱知教育大学社会学家影山健教授等人首先提出的,主要是根据环境、目标、练习动作等不同内容来设置各类小项,然后采用交流组合原理进行创编。我们结合分析幼儿所在家庭的现有资源,设置出如下小项:
使用方法:任何一个6位数都可以通过查表获得创造一种新游戏的基本条件,比如:245225(活动室—抓获—限定区域—跑—亲子对抗—徒手)就设计出一个卧室的捉迷藏游戏;541355就是一个追赶游戏。
当然,这只是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不同的家庭可以结合家庭的特点和幼儿的喜好对小项进行改变。依据这样的方法,可以创造出大量的游戏——也许很多是你没有想到的。
以上四种是游戏资源开发的基本方法,实际上,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将这三种方法进行灵活的组合,形成更多的新方法。总之,只要努力发现家庭的特点、发挥家庭的优势,努力分析幼儿的需要和兴趣,积极地进行尝试和创造,就能让家庭体育活动的资源越来越丰富。
【参考文献】
1、张彦辉:浅析体育游戏的创编与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S1)
2、孙晓龙、费晓艳:对我国社区体育与家庭体育一体化的探讨[J],皖西学院学报,2008,(5)
3、杨军:由现代体育游戏分类方法来谈游戏的创编原则[J],中国科技信息,2005,(5)
4、石旅、王丽水:家庭体育在促进少年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J],内江科技,2008,(2)
5、李鲁、庞文玲:现代家庭体育的社会学透视[J],科技创新导报,2008,(14)
6、宗继军:“托罗普斯”游戏创编法简介[J],体育教学,2001,(1)
7、王健:十年来我国家庭体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4)
8、孔靖,解毅飞:论婴幼儿体育、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一体化[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1)
9、敬文:对体育课中体育游戏教学的思考[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5)
10、李书涛:开发体育游戏资源的几种途径[J],中国学校体育,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