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让生命灵动起来

来源 :文化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ch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诗歌教学,很多一线教师尚处在不断的摸索阶段,一些教师没有任何的引导,只是用上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读背背,最后来个默写就告一段落;而现实常常是学生记得快忘得快,对诗歌一知半解,更不用说接受美的熏陶了。殊不知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支离破碎的诗歌教学不仅使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也将学生浪漫的诗兴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扼杀掉了,师生欣赏诗歌创作诗歌的灵性也就渐渐沉睡了。这与语文生命性、生长性的初衷是相背离的。
  那么诗歌教学到底怎么教?教什么?
  一、坚守诗心,热爱诗歌
  余秋雨先生曾经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经典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绵延不绝的长廊。”的确,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诗歌大国,诗词歌赋在滚滚历史进程中闪耀着绚烂的光辉,从《诗经》到《楚辞》,从汉乐府到建安风骨,从谢灵运陶渊明到唐诗宋词元曲,期间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璀璨夺目。一代代中华儿女在许歌的音律中劳作、成长,创造了五千年丰富的中华文明。新时代的我们理当热爱我们的诗歌。
  诗歌从生活中来,是最生态的文学样式,是人类某种宝贵的情绪、情感在瞬间的灵感闪现,孔子有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所以,每一个人都有一颗诗心,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诗人,只要我们在面对自然的时候,能多驻足一些时间凝眸,只要我们在喧嚣的尘世中能不忘安静片刻,能拭去蒙在心灵上的尘埃,当眼睛和心灵对话的时候,我们就能感受到自己的那颗跳动的依然年轻的诗心,就能感受到一切都是那么纯净和美好。所以,诗歌教学决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从传承文化的角度,还是从培养文学兴趣、文字艺术的角度,诗歌教学都是最适宜的。
  那作为语文知识的传承者,我们该如何在课堂上进行诗歌生态教学呢?基于平素的教学实践,我觉得教师要把握好诗歌教学的“三多”和“三少”:多一些声情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冶性情的快乐,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肃;多一些联系自我的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基于这样的价值取向,教者再进行富有个性的教学设计,就能趋向诗歌教学的精彩。
  二、唤醒诗心,读美诗歌
  诗歌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丰富的意蕴,领略诗歌的音乐美、图画美、情感美,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与水平。所以在设计诗歌教学活动的时候,三个关键词不能少,那就是诵读、想象、思考。唤醒诗心首要的举措就是诵读。
  中国古代的诗歌无论是古体的歌行体诗,还是近体诗,或者宋词元曲,都有极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感,根据诗歌的音乐性,指导学生进行诵读和背诵,不但有利于学生的理解、领悟诗歌以及巩固课堂学习效果,而且可以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的积累和文化意识。最重要的是,学生在诵读和背诵过程中,通过诵读与背诵,把静止的、无生命的文字变成音响,经过大脑信息处理、加工时,同时还在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新的创造,变成了学生自己的语言经验和生命体验。因此,诵读与背诵既是诗歌的教学方法,也是诗歌的教学目标之一。诵读和背诵,既是理解、鉴赏的准备,也是理解、鉴赏后的再咀嚼和巩固。
  当然诗歌的诵读与背诵要根据诗歌的特点进行,尤其要根据节奏特点,因为节奏中体现着语气、感情。所以,读不仅仅是发出声音,而且要有所侧重和指导。曾听一节公开课《木兰诗》,执教者陈老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了有层次的指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音频资料声情并茂的范读将学生带入一个悠远的年代,那里有“唧唧复唧唧”的忙碌,有“从此替爷征”的深明大义,有东南西北准备戎装的紧张而急切,有“不闻爷娘唤女声”的无尽思念,有“关山度若飞”的英武,有“不用尚书郎”的淡定,有“送儿还故乡”的渴盼,有“开我东阁门”的喜悦,有“对镜贴花黄”的俏皮,有“伙伴皆惊忙”的讶异,有“安能辨我是雄雌”的自豪。一幅幅生活图景是那么鲜活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在自觉地进人情境之后就有了自我实践的冲动,于是再引导学生通过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对照读、全班整体读,把诗歌越读越有感觉,越读越有味道,越读越有美感。并且,在诗歌鉴赏结束后,教师不忘引导学生进行当堂背诵,让学生在背景音乐之中演绎最喜欢的诗段诵读,学生深入情境,一番字正腔圆的诵读再次诠释和巩固了课堂上对诗歌的理解。
  三、呵护诗心,品出诗意
  诗歌欣赏是一门慢的艺术,如果说诵读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感觉,是鉴赏的准备,那么真正进入诗歌,需要读诗的人凝神静思,借助想象领略诗歌丰富的意蕴。而想象的依托就是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语言是诗歌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体现,它是各种艺术手法的融合,精炼且含蓄,理解诗歌,就要引导学生去美美地品上一品诗歌的语言,来丰富意象的理解,形象的把握。这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是其生命体特征最明显的时候,至此,教师要适时地放手,解放学生的思维模式,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这是诗歌教学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这时就有他们对原有诗歌知识的迁移运用,更有他们诗兴的即时生成。往往诗意的精彩就来自于他们在想象过后的即时生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还是说到那节公开课《木兰诗》,来自上海的那位执教者陈老师有意对学生诗歌鉴赏进行了一次引领,首先进行了示范点拨,教会学生基本的鉴赏方法,然后,让学生在践行中提升诗歌鉴赏水平,知行合一,这是符合生态教学规律的,学生学有方向,学有方法,精彩自然就得以呈现。陈老师选择第三个诗段为例进行品读鉴赏,在二读的环节,读出意蕴美的时候,学生对“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品读赏析,不仅品到了铺陈、排比的妙处,而且品到了置办从军行头的紧张周密。这样,学生通过引领品读,不仅品出了浓浓的诗意,而且也自然地积累起诗歌鉴赏的方法:从一个字或一处修辞深入把握诗歌丰富的意蕴。从而,在放手让学生试一试的环节中,学生就能够抓住第六段开头六句的重迭错综的艺术表现手法,以理解一家人听到木羔凯旋消息后的喜悦心情。
  四、激扬诗心,成就智慧
  明代钟惺《古诗归》里曾说“古诗之妙,在能使人思。”经过诵读、想象,充分调动了学生耳嘴眼,学生已经比较感性地一步步走近诗歌了,这时应该让学生静下心来,理性地思考一番,究竟诗歌里立起的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或引导学生代入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好好体会一下诗歌的情感美,完全走进诗歌。美国弗兰克·麦考特写的《教书匠》中有一段老师教《爸爸的华尔兹》这首诗的情形,很有意思。老师说:“不要担心这首诗的真正含义。——你们都是作家。你们只是想想,你们在读这首诗时,有什么事发生?”“我让你们读这首诗是因为它抓住了一个瞬间、一种心情。”它可以是你的相似的经历、你身边发生的一个故事、一个即将上演的话剧——,都可以,只要你喜欢。诗让我们有说的冲动、写的欲望,就够了!
  陈老师执教《木兰诗》的时候,充分遵循生命教育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感受,因为每个学生的既有知识结构不尽相同,情感体验也各有不同,但每一次思维的火花都是学生灵感的闪现,是学生的一次成长,教师要耐心地倾听,课堂生成忠于学生的阅读基础,忠于学生的阅读交流,学生在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时候,体验、激发、质疑、探窕、互动,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着从文化到精神的潜滋暗长,比如,在试一试的环节中,师生共同来赏析第六诗节,在质疑的环节,学生畅所欲言,有学生产生了对“门”和“户”的不同理解,有学生对“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有疑虑,教师珍视学生的这些疑问,巧妙引导,很从容地带领学生进行研讨,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充分激发思维,碰撞智慧,解开了这些疑问,“门”和“户”的意思差不多,都指“门”,在一首诗歌里分开使用,避免重复。而“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则也是重迭错综的表现手法,渲染表达木兰回家后的喜悦之情。从质疑的开始到相互探讨,师生精神高度集中,课堂气氛充分融洽,师生间互相激发、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在健康、和谐、快乐、幸福中学习和成长。这就是生态课堂追求的灵动和智慧。
其他文献
纵观近几年高考作文以及作文评分标准执行的情况,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学生的理性思考、辩证分析的能力正日渐受到重视和青睐。那么,在议论性文章的写作中,如何恰当运用辩正思维和辩正分析,使自己的文章有一点理性的魅力呢?下面试以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为例,加以说明。  一、退一步,海阔天空  议论性文章的写作中,就是在说理、分析时不妨先“退一步”,可以“先肯定,再否定”,也可以“先否定,再肯定”。“退”是一种
期刊
智障学生差异特别大,在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兴趣、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亨特认为:“教师适应学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在培智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适应学生的差异,满足他们不同的教学需要,就要以尊重每个学生为前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使教学与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最大限度地匹配,促使不同的学生得到各自最大限度的发展。现以《游览野生动物园》第二课时的教学为例
期刊
生活世界是一个充满是非、真假、美丑、善恶的现实世界。如何在生活世界中筛选并提炼出有益的德育理念,并实施有效的德育工作,培养学生树立信念、形成真知的德育境界,是所有德育工作者所孜孜以求的。学校德育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并形成深厚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一切都无法脱离现实生活内容而进行。  一、道德之殇,国人不容乐观的道德现状及其原因  德育在我国承载的外延很宽广,它不仅包括道德教育,而
期刊
好书是能够滋养人类心灵的鸡汤,阅读是人类自我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手段。绘本这种特别的阅读读本图文并茂、情感美好,语言与画面都具有强烈的文学性与艺术性,每一本都是优秀的儿童文学艺术作品,可以给予幼儿更多重、更优质的阅读体验,非常适合幼儿的阅读水平与发展需要。基于此,本园确立了课题《让阅读融入生活——幼儿园绘本阅读的实践研究》,让幼儿的生活不断氤氲绘本阅读的书香气息,让绘本的精髓不断渗透至幼儿的精神与生活
期刊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积极践行生活化理念,是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成功之路
期刊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通过评价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学论教”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有利于形成以评促学、以学定教、师生互动和情感共融的新型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获得全面成长。  一、“以学论教”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期刊
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就是鼓励和培养学生有个性地作文。新课程摒弃了传统作文教学的陈旧和烦难,反对作文教学的单一和封闭,提倡说真话,强调抒真情,尊重个性,激励创新,它的核心理念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清楚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写作是主体的富有个性的创造性的
期刊
“一堂好课的最高境界是这样的:针对不同学生,选择或创生有所差异的语文教学内容,决定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使他们逐步达成共同的课程目标。”语文教学中,为让教学方法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我们有必要明确“教学内容”,深入研究学生“学情”。当学生已经能够自主阅读和思考的时候,一定要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学”。关键教师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适时地“教”。我在一些课例中,时常采用这样的“教”与“学”方法:“
期刊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达成需在课堂上完成,达成度要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调控,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课堂实施能力,并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做到这些?我想应该在目标的导引下,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处理好每一个教学细节,选择好有效的教学方式……这一切,有赖于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实施行为,在强烈的目标意识驱动下,去粗取精,处理好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这是学生学习活动有效性的保证。在教学目标
期刊
[摘要] 课堂教学是外语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基础知识,培养运用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当前外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重知识传授,轻语言实践和能力培养;重教材灌输,轻教法改进和学法指导。要解决外语教学“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一定要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本文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出的基本教学理念出发,谈谈对以任务型(task-based lea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