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段差异与小组合作学习

来源 :名校·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1-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老师们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开始在课堂上大量引用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反思、提炼、再实践、再反思,经过反复的实践,小组合作学习已走进千千万万的课堂,公开课上、展示课上、优质课上,只要有课堂的地方,几乎都能见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可细看很多课堂我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不论是一年级的课堂,三年级的课堂,还是六年级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方法、要求几乎都一样,这合乎教育规律要求吗?我产生了疑问。有人说,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组内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技能的培养,那不一样还会怎样呢?真是这样吗?
  数学新课程标准学段目标中指出:1-3学段的目标是在解决问题方面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4-6学段目标则是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在各学段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要求应该是有差异的,那就是说上面看到的现象是不合理的。
  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等各方面的研究表明,小学生各学段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以及已有知识技能水平都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同时不同年段的学生获取知识、技能、情感的需要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不论年级的高低,做法、要求都一样,这有违科学的真理,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因此学生学段的差异就不得不引起重视。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是一种技能,说到底是一种习惯的培养,养成了这种习惯,也就会学习了,陶行知不是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吗?既然是培养一种习惯,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应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一点一滴的积累,应该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循序渐进的实施,不能拔苗助长。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注意年段差异,循序渐进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呢?我自2004年开始,在课堂上反复实践、反思、总结,现在我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一些做法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教学目标的差异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是为弥补学生个人能力的不足,集合集体的力量来更好的解决问题,以达到学习效果。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等都得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培养应经历学生体验感受向学会合作逐渐迈进的过程,不得操之过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和学会运用技能。
  二、合作内容的差异
  学生各学段的认识水平,动手动脑能力,思维能力都影响着学生能否真正解决问题,达到效果,在设置合作交流的问题任务时应针对学生学段特点,知识结构思维水平的差异来展开,设置的问题、任务将更能适合合作交流,才能达到合作的效果。低段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可多进行一些操作性强的内容;年段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始发展,再向一些理论性强的、争议性大的、是似而非的内容延伸。
  三、组织方式的差异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人数的多少,组织者的水平,大家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的变化都会对小组合作造成直接的影响,学生年段不同,怎么分组,人员的分工,纪律的控制,如何开展学习等,学生开始都不会,教师要先带一带、教一教,再慢慢让学生自己解决,最终达到让学生自由组合,自己分工,商定人员的安排等。
  四、合作技能培养的差异
  刚开始培养小组合作,就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协作、交往、整合等合作技能是不现实的,也是有违科学常理的,我们应一点一滴的培养规范、积累,低年级只要会说,会做就行了;上高年级后再要求相互间的交往、整合、质疑,只有这样由浅入深的进行,才便于学生学习掌握,培养起来的能力才会根深蒂固。
  五、学习评价的差异
  学生认识水平的不同、情感要求的差异将给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带来新的问题。评价时,个人成绩、小组成绩是只重其一,还是两者兼顾,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低段的学生喜欢表扬,注重个人评价,学生得到表扬会很高兴,但他们人小,只重个人利益,不利于学生集体主义感的培养,也不利于让学生体会小组合作中的共荣共耻,对学生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将有影响,顾应多评价小组成绩,个人评价可以方在自主学习,集体学习时多些;年段高了,学生会有一些惰性,在小组中不闻不问,这时,学生个人评价就必不可少了。
  六、教师角色作用的差异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小了,纪律不好,经常不知道该做什么,教师应多提醒,作个学习的组织者;学生大了,意见多了,教师应多给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做个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教师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做一位合作学习中的首席,才能及时的调整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小学阶段,低、中、高段数学课堂到底该怎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我用表格的形式将各年段的差异的重点归纳了一下,只是我的一些做法与思考,可能不是十分合理与完善,我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思考,请同仁与专家们指导批评。
其他文献
据调查,青少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性格、行为、情绪出现偏异,存在着一般的心理障碍,这就要求学校肩负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语文教材中包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数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对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且有效的。  一、以作文教学为切入点,疏导学生积郁的情感  据调查,青少年的一般心理障碍表现为逆反心理、离巢心理、
期刊
排一出好戏,上一堂成功的课,应该说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就上课而言,增进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和教学质量也是有很大作用的。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锻炼提高学生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维观念的主要渠道。只有提高学生活动的有效性才能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真正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作为英语教师,时常在思考为什么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辛苦,但实际效果并不
期刊
【摘 要】所谓语感,就是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就是在感知语言材料时直接产生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含义、情味和理趣的理解力。培养语感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情景 想象 朗读 积累应用 训练  一、创设情境,情理交融,让学生在体验中产生语感  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渲染情感,营造有利于情感产生的
期刊
在《纲要》中艺术领域的基本精神的指导下,使我们更深切的认识到,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的教育,而美术欣赏教育对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起到着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美术欣赏与幼儿的发展  回望传统的美术教育,我们从一入园就要求孩子“依样画葫芦”,以幼儿作品与教师的相似程度评价画面的质量。而儿童身上与生俱来存在的巨大艺术潜能,(如:幼儿对艺术形式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往往不需成人的指点,他们凭着直觉就能感受出不同
期刊
葛水平终于要写她的山神凹了。每个作家都有一个为故乡作传的心结。葛水平以前寫了那么多关于故乡的文字,散珠碎玉,这次终于要把它们连缀起来,用她这几年钻研丹青习得的心得和技法,为故乡山神凹画一幅整体图景了。对于那些习画的作家,画风较之文风更能直观地反映出作家的风格。另一个习画的作家曾这样点评葛水平的画:一个能创造出自己文本的作家,画画也往往是自成一派的。葛水平为《活水》单行本封面所作的画,很有代表性,让
期刊
【摘 要】思想品德课堂却过于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忽视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疏离了学生的的现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而生活又是细节合成的。  【关键词】小学品德 生活化 思想品质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品德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
期刊
调查发现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缺少积极性及自信心、学习效率极其低下。厌学已成为困扰学校和学生的急需解决的难题,尤其表现在对理工科知识的学习上。分析成因有很多方面,有教师方面的、有学生方面的、有教学资源方面的以及师生的家庭、社会等内、外因素的影响;下面就我担任职业高中数控专业的物理教学工作经历谈谈“导致职中物理教学难教难学的原因分析和对策,先谈教师方面:  一、注重对物理理论的教学
期刊
刚开始接到这个班主任工作,我只觉头都大了!在我的意识里,班主任工作是麻烦的,复杂的;班主任是第一个到校的,也是最后一个下班的;班主任是细心,耐心地!而我的性格懒散,粗心大意,有时甚至犯迷糊。一想到我每天都要呆在学校,死盯着一帮孩子,那叫痛苦呀!但没办法,接了这工作,只能硬着头皮上。怎么办呢?刚开始虚心地向老班主任请教,然后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每天早早地到校,除了正常上课,批改作业,就是监督学生,规范
期刊
【摘 要】兴趣是学习中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学习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不是天生就具有的,而是需要我们去培养,需要教师采取不同的手段让同学们对物理知识感兴趣,增强同学们的好奇心,吸引同学们去探究。  【关键词】素质教学 新课改 多媒体 教学效果  按部就班的传统物理教学,让学生感觉物理教学就像死水一潭,如何让他焕发光彩,具有魔力,是当今教师的职责。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
期刊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它具有调节行动的功能和信号交际的功能。在作文教学中,情感往往会影响到作文的教学质量。作文是情感的载体,而情感则是作文的灵魂。所以说,语文不但具有工具性,而且有情意性。一篇好的文章总是倾注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没有情感的文章就如同一个没有灵魂的人,没有血肉,显得干瘪苍白。而许许多多的文章都是在作者激情如注的情况下诞生的。  小学课本第十一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