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党员作用,走群众路线,必须探索到一种长效化机制。建立和完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化机制,必须建立和健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机制、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机制、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党员干部的激励评价机制、师生利益表达机制、监督约束机制,使人民群众和广大师生享受到国家发展和改革的成果。
【关键词】群众路线;党员干部;长效化机制
一、党的群众路线精神实质与长效化要求
中共中央政治局 4 月 19 日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开展这项活动,最重要的问题是要教育引导全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要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群众路线对于密切联系群众,深化党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汇聚群众力量,开创党的事业,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保持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才能确保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关键就在于能不能继续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可以從二个维度展开。一是党员干部自身个体维度。通过党员、干部立足于自身,按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进行自身的党性分析和自我剖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查摆问题,通过改进自身存在问题,来实现党员干部作风的根本好转。二是作风机制维度。即坚持围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服务大局,寻求反映民意、维护民益的制度机制,从体制机制上根绝脱离群众、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进而实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
在这两个维度中,党员干部自身个体维度属于治标范畴,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可以通过一个时期内的集中整治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具有治标的作用。但从具有维续性的长期效果来看,不如作风机制维度。机制更具有根本性,作风机制一旦形成,治标的成果不但会得以巩固,而且会将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彰显在机制内,使坚持群众路线能够真正长久地持续下去。
二、四风问题在高校中的普遍表现形式及原因分析
(一)表现形式
1.形式主义
在办学规模上,有的院校片面求大、学科专业盲目求全,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缺乏办学特色。在人才队伍建设上,重外部引进人才,轻内部人才培养。在评优评估上,检查多,评比多,指标繁杂。在工作态度上,有的院校追求任务的完成、追求次数的多少,对群众的感受、效果的多少考虑得不是太多。对待工作有时只满足于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常常求稳怕乱,重面子工程,轻实际成效,重短期效应,轻长远建设。
2.官僚主义
党员干部联系师生不够广泛,渠道不够畅通,深入教学科研一线调研不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办法不多。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文件和资料比较多,关心师生尤其是倾听学生心声还很不够,对师生的想法和诉求知之甚少,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不够。有的缺乏民主作风,听不进不同声音,容不下不同意见,不能很好执行民主集中制。
3.享乐主义
个别党员干部思想服务意思不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面对改革发展的难题总是从客观上找原因,习惯于拿老眼光看待新事物,拿老办法对付新情况,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困难往后缩,师生员工反映的突出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4.奢靡之风
缺乏勤俭节约的意识,管理粗放,水、电、食物浪费,教学、办公场所长流水、长明灯现象普遍。科研经费使用率不高,科研成果共享不够,教学实验设备利用率较低,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有的公共资源分配不合理、浪费严重,“三公经费”开销过大,在经费的严格管理、使用公开和使用效果方面仍存在问题,未能把有限的资源充分用于教学、科研上。
(二)原因分析
高校四风问题存在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不深刻,对党的群众路线认识肤浅,停留在表面,服务观念有所淡化,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意识;二是没有把解放思想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在工作中不愿意尝试创新,不愿闯、不愿试,怕出问题和承担责任,导致固步自封;三是党员干部之间互相批评与师生监督力度不够,导致目前存在的一些潜在问题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四是勤俭节约意识淡薄,在平时的工作中,忽略勤俭节约的习惯培养,把一些“小浪费”或吃吃喝喝看成是平常小事,要求不到位、管得不够严。
三、高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化机制的构建
(一)建立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机制
通过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制度,促进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掌握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要认真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使党员干部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责任意识,发扬勤政廉政、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因此,可以建立时间、周期固定的党员干部学习制度,加强理论学习,从思想认识上提升对党的群众路线深刻理解,只有思想上真正转变了,才能有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二)建立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机制
任何一项决策,都攸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为“众人之事”,需要众人的态度、立场和意志,民主决策是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政策要走民主程序,体现民主的精神,拓宽民主的途径,丰富民主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可行性论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干部要多与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倾听教师和学生的心声,以教师和学生的意见作为决策的参考性依据,真正做到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智,使决策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提高学校的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水平。
(三)建立和完善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
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实现。
一是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通过担任班主任形式,加强党员干部与教师和学生的联系。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使每个党员干部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基层联系班级或学科专业。把联系深入到日常工作之中,使广大党员干部与教师和学生零距离交流、面对面谈心,以点带面,做到与教师和学生感情相通,切实维护教师和学生的利益。
二是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基层调研制度。以深入走访调研的形式,党员干部放下架子,深入实践,深入教师和学生当中,甘当小学生。虚心请教学习,倾听教师和学生呼声,把教师和学生的事看得重于自己的事,为教师和学生排忧解难,这是切实改变高校党员干部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的根本措施。
三是建立和完善联系师生的信息网络平台,利用网络等现代资讯媒体来为党的执政地位服务,通过网络了解倾听教师和学生的呼声,改进实际工作。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可以在互联网上,将党的重大方针、政策等及时快捷地传递给教师和学生,征求教师和学生对党和政府工作的建议与意见。
(四)建立和健全党员干部的激励评价机制
习近平指出:要改变片面重视上级、轻视群众的“官本”考核,增加“民本”考核权重。构建党的群众路线长效化机制,要把着重点放在考核奖惩机制上。通过建立健全作风考核奖惩机制,以考核奖惩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对照中央“八项规定”要求,针对党员干部作风问题,结合干部岗位职责,把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纳入平时工作绩效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之中,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办法。要对深得群众拥护的干部,实实在在苦干的干部,清正廉洁、公众形象好的干部进行奖励。要把高校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情况作为评议党员和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把师生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师生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
(五)健全师生利益表达机制
联系群众不能只是一个空洞口号,高校党员干部要真正放下架子,主动和师生沟通交流,这才是联系群众的最终目的。胡锦涛同志在建党九十周年报告上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在新形势下,高校党员干部首先要深入了解师生情况,接受师生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强化师生利益表达的主体意识,保障师生平等的利益表达权。要让师生有地方说话、有机会说话,最大限度地保障师生群体利益表达的路径通畅,使高校师生在科学、有效的体制通道内表达利益诉求。还可以搭建平等对话平台,让师生直接联系党员干部更畅通,积极发挥各类校内外媒体作用,使师生利益诉求表达逐步走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六)建立和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高校的群众路线长效化,需师生“监督”的全力助推。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会导致权力失衡,只有敢于接受监督,常态监督,不良作风才会消失。建立和健全监督约束机制是确保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各项制度落到实处的有力举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建立和健全便捷、有效的群众监督机制。在发挥好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的同时,强化师生群众监督,形成多层次的党员干部监督约束机制,切实把师生监督落到实处,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戴安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及其机制构建[J].重庆社会科学,2013(6):11-17.
[2]楚国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動要常态化机制化[J].学习月刊,2013(17):25-26.
[3]卢琳,柏昌利. 高校院系机关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电子教育,2012(4):14-17.
【关键词】群众路线;党员干部;长效化机制
一、党的群众路线精神实质与长效化要求
中共中央政治局 4 月 19 日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开展这项活动,最重要的问题是要教育引导全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要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群众路线对于密切联系群众,深化党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汇聚群众力量,开创党的事业,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保持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才能确保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关键就在于能不能继续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可以從二个维度展开。一是党员干部自身个体维度。通过党员、干部立足于自身,按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进行自身的党性分析和自我剖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查摆问题,通过改进自身存在问题,来实现党员干部作风的根本好转。二是作风机制维度。即坚持围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服务大局,寻求反映民意、维护民益的制度机制,从体制机制上根绝脱离群众、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进而实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
在这两个维度中,党员干部自身个体维度属于治标范畴,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可以通过一个时期内的集中整治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具有治标的作用。但从具有维续性的长期效果来看,不如作风机制维度。机制更具有根本性,作风机制一旦形成,治标的成果不但会得以巩固,而且会将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彰显在机制内,使坚持群众路线能够真正长久地持续下去。
二、四风问题在高校中的普遍表现形式及原因分析
(一)表现形式
1.形式主义
在办学规模上,有的院校片面求大、学科专业盲目求全,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缺乏办学特色。在人才队伍建设上,重外部引进人才,轻内部人才培养。在评优评估上,检查多,评比多,指标繁杂。在工作态度上,有的院校追求任务的完成、追求次数的多少,对群众的感受、效果的多少考虑得不是太多。对待工作有时只满足于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常常求稳怕乱,重面子工程,轻实际成效,重短期效应,轻长远建设。
2.官僚主义
党员干部联系师生不够广泛,渠道不够畅通,深入教学科研一线调研不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办法不多。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文件和资料比较多,关心师生尤其是倾听学生心声还很不够,对师生的想法和诉求知之甚少,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不够。有的缺乏民主作风,听不进不同声音,容不下不同意见,不能很好执行民主集中制。
3.享乐主义
个别党员干部思想服务意思不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面对改革发展的难题总是从客观上找原因,习惯于拿老眼光看待新事物,拿老办法对付新情况,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困难往后缩,师生员工反映的突出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4.奢靡之风
缺乏勤俭节约的意识,管理粗放,水、电、食物浪费,教学、办公场所长流水、长明灯现象普遍。科研经费使用率不高,科研成果共享不够,教学实验设备利用率较低,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有的公共资源分配不合理、浪费严重,“三公经费”开销过大,在经费的严格管理、使用公开和使用效果方面仍存在问题,未能把有限的资源充分用于教学、科研上。
(二)原因分析
高校四风问题存在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不深刻,对党的群众路线认识肤浅,停留在表面,服务观念有所淡化,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意识;二是没有把解放思想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在工作中不愿意尝试创新,不愿闯、不愿试,怕出问题和承担责任,导致固步自封;三是党员干部之间互相批评与师生监督力度不够,导致目前存在的一些潜在问题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四是勤俭节约意识淡薄,在平时的工作中,忽略勤俭节约的习惯培养,把一些“小浪费”或吃吃喝喝看成是平常小事,要求不到位、管得不够严。
三、高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化机制的构建
(一)建立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机制
通过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制度,促进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掌握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要认真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使党员干部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责任意识,发扬勤政廉政、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因此,可以建立时间、周期固定的党员干部学习制度,加强理论学习,从思想认识上提升对党的群众路线深刻理解,只有思想上真正转变了,才能有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二)建立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机制
任何一项决策,都攸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为“众人之事”,需要众人的态度、立场和意志,民主决策是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政策要走民主程序,体现民主的精神,拓宽民主的途径,丰富民主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可行性论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干部要多与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倾听教师和学生的心声,以教师和学生的意见作为决策的参考性依据,真正做到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智,使决策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提高学校的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水平。
(三)建立和完善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
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实现。
一是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通过担任班主任形式,加强党员干部与教师和学生的联系。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使每个党员干部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基层联系班级或学科专业。把联系深入到日常工作之中,使广大党员干部与教师和学生零距离交流、面对面谈心,以点带面,做到与教师和学生感情相通,切实维护教师和学生的利益。
二是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基层调研制度。以深入走访调研的形式,党员干部放下架子,深入实践,深入教师和学生当中,甘当小学生。虚心请教学习,倾听教师和学生呼声,把教师和学生的事看得重于自己的事,为教师和学生排忧解难,这是切实改变高校党员干部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的根本措施。
三是建立和完善联系师生的信息网络平台,利用网络等现代资讯媒体来为党的执政地位服务,通过网络了解倾听教师和学生的呼声,改进实际工作。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可以在互联网上,将党的重大方针、政策等及时快捷地传递给教师和学生,征求教师和学生对党和政府工作的建议与意见。
(四)建立和健全党员干部的激励评价机制
习近平指出:要改变片面重视上级、轻视群众的“官本”考核,增加“民本”考核权重。构建党的群众路线长效化机制,要把着重点放在考核奖惩机制上。通过建立健全作风考核奖惩机制,以考核奖惩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对照中央“八项规定”要求,针对党员干部作风问题,结合干部岗位职责,把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纳入平时工作绩效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之中,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办法。要对深得群众拥护的干部,实实在在苦干的干部,清正廉洁、公众形象好的干部进行奖励。要把高校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情况作为评议党员和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把师生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师生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
(五)健全师生利益表达机制
联系群众不能只是一个空洞口号,高校党员干部要真正放下架子,主动和师生沟通交流,这才是联系群众的最终目的。胡锦涛同志在建党九十周年报告上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在新形势下,高校党员干部首先要深入了解师生情况,接受师生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强化师生利益表达的主体意识,保障师生平等的利益表达权。要让师生有地方说话、有机会说话,最大限度地保障师生群体利益表达的路径通畅,使高校师生在科学、有效的体制通道内表达利益诉求。还可以搭建平等对话平台,让师生直接联系党员干部更畅通,积极发挥各类校内外媒体作用,使师生利益诉求表达逐步走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六)建立和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高校的群众路线长效化,需师生“监督”的全力助推。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会导致权力失衡,只有敢于接受监督,常态监督,不良作风才会消失。建立和健全监督约束机制是确保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各项制度落到实处的有力举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建立和健全便捷、有效的群众监督机制。在发挥好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的同时,强化师生群众监督,形成多层次的党员干部监督约束机制,切实把师生监督落到实处,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戴安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及其机制构建[J].重庆社会科学,2013(6):11-17.
[2]楚国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動要常态化机制化[J].学习月刊,2013(17):25-26.
[3]卢琳,柏昌利. 高校院系机关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电子教育,2012(4):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