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0-042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小学美术教育出现新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地位出现较大的变化。美术课堂在小学教育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逐渐明显,能够对学生的情操进行陶冶,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效的让学生全面发展。在重视校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校外美术课堂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作用,将两者充分的结合起来,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升。
一、校内美术课堂创新策略
1.实施多元化教学,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
作为一种情感上的教育,美能够将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升,对审美的氛围进行营造,让学生能够受到美的熏陶,是进行多元化教学的特点。可以在多媒体设备的帮助下学习欣赏课程,让学生在观看各种图片及视频之后能够将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通过这些想法可以将学生创造性进行发掘。同时教师也可以带着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将自身掌握的美术鉴赏知识和实践现结合,从而能够将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够提升,促进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升,教师布置相应的美术作业,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美术知识的运用。教师还可以在美术教育中加入手工内容,通过不同颜色的混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2.考虑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促进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所有的人在社会当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所以,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个性和学习方式进行掌握,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等进行进行分析,在对教学方法制定的时候应该尊重学生的需求,保证所有学生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对于非常困难的知识,需要教师耐心的进行讲解。学生掌握的知识,应该适时的进行充分,在做教案的时候应该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加入。这样能够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促进教学效率提升。
3.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美术课堂不仅仅是对知识进行学习的平台,更是对学生个性展示的平台,教师应该设置更多的能够让学生自由发挥的题目,让学生有足够的想象和创造空间。教师在对美术知识进行传授的时候,应该保持微笑,这是一种最为简单并且有效的营造和谐氛围的方式。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不存在距离感,如果经常在课堂上保持严肃的神情,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看法,影响着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还有就是教师应该积极的鼓励学生提出自身的看法,将学生的思维拓展,让学生能够在自由的氛围中无拘无束的表达,让学生产生快乐的身心体验,这样自然会产生学习兴趣,并且有助于创作灵感的迸发。
二、校外美术课堂创新策略
美术课程能够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这是因为美术活动的思维特点有着发散性的特点决定的。发散思维能够让学生从事物的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进行分析探索,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活动面,能够让学生的视野变得更为开阔,从而能够产生出具有个性的新思想。
1.创造表现对象的外在形象
在对美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管是要将想象中的事物描述出來,还是对现实的事物进行造型,首先应该要在脑中形成事物的外在形象,缺少想象能力,就不能创作出作品。五年级的小学生思维活跃,在校外美术课堂中可以积极对其思维发展进行引导,培养其创造力。帮助小学生进行立意,主要就是思考应该画什么、想要表现什么、怎样画等。五年级的小学生能够对想象中的世界进行描绘,需要教师从旁进行必要的指导,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但是应该保持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在鼓励学生保持个性的基础上大胆的创作,对他人的艺术作品发表自身的看法,促进小学生形象思维多样化发展。在思维方法的培养上,采用和创造相关的发散思维、想象思维等进行培养。并且在美术课堂上还应该设计一些方便执行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程序和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提高技术意识
校外美术课堂中,小学生非常多的动手操作机会,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合适的方法完成自己的作品。美术课堂是一种技术活动,能够锻炼小学生的操作能力,并且能够促使其产生技术创造意识。技术操作并不是亘古不变的,是在不断的创新发展的,同样一种主题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法完成,这就是在技术意识上的不同。确定目标、选择工具、准备材料、选择方法等都和技术意识相关,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为以后从事技术性的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美术中的工艺学习就是从想象开始,重视制作的部分,能够将学生综合能力中的创造能力进行体现。
3.注重传达内心活动
美术的一大特点就是传达内心活动,美术学习重视对感性的传达。小学生在校外美术课堂学习过程中,可以将美术创作看似是和外界进行沟通的语言,将自己看到的事物、思考的内容等通过绘画向其他人传递,其他人观赏之后将自身的感受再反馈给创作者,以便能够帮助学生对自身进行认识,这一过程中信息经过发出和反馈,经过螺旋的上升之后,能够对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进行培养,能够将小学生表现的欲望激发出来,最终达到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目的。
校内、校外的美术课堂互为补充,校内美术课堂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校外美术课堂能够让学生将这些美术知识充分的运用到实践创作中,能够让学生的美术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美术作品重视个性,提倡创新,小学生通过在校内外的美术课堂中进行学习,能够自然而然的将美术的创新能力运用到其他的方面上,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玉洁.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20(21):170-171.
[2]岳清海.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教学策略初探[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521-2523.
[3]孙虹霞.跟随科技脚步 发展美术课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161.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小学美术教育出现新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地位出现较大的变化。美术课堂在小学教育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逐渐明显,能够对学生的情操进行陶冶,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效的让学生全面发展。在重视校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校外美术课堂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作用,将两者充分的结合起来,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升。
一、校内美术课堂创新策略
1.实施多元化教学,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
作为一种情感上的教育,美能够将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升,对审美的氛围进行营造,让学生能够受到美的熏陶,是进行多元化教学的特点。可以在多媒体设备的帮助下学习欣赏课程,让学生在观看各种图片及视频之后能够将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通过这些想法可以将学生创造性进行发掘。同时教师也可以带着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将自身掌握的美术鉴赏知识和实践现结合,从而能够将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够提升,促进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升,教师布置相应的美术作业,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美术知识的运用。教师还可以在美术教育中加入手工内容,通过不同颜色的混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2.考虑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促进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所有的人在社会当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所以,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个性和学习方式进行掌握,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等进行进行分析,在对教学方法制定的时候应该尊重学生的需求,保证所有学生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对于非常困难的知识,需要教师耐心的进行讲解。学生掌握的知识,应该适时的进行充分,在做教案的时候应该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加入。这样能够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促进教学效率提升。
3.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美术课堂不仅仅是对知识进行学习的平台,更是对学生个性展示的平台,教师应该设置更多的能够让学生自由发挥的题目,让学生有足够的想象和创造空间。教师在对美术知识进行传授的时候,应该保持微笑,这是一种最为简单并且有效的营造和谐氛围的方式。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不存在距离感,如果经常在课堂上保持严肃的神情,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看法,影响着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还有就是教师应该积极的鼓励学生提出自身的看法,将学生的思维拓展,让学生能够在自由的氛围中无拘无束的表达,让学生产生快乐的身心体验,这样自然会产生学习兴趣,并且有助于创作灵感的迸发。
二、校外美术课堂创新策略
美术课程能够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这是因为美术活动的思维特点有着发散性的特点决定的。发散思维能够让学生从事物的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进行分析探索,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活动面,能够让学生的视野变得更为开阔,从而能够产生出具有个性的新思想。
1.创造表现对象的外在形象
在对美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管是要将想象中的事物描述出來,还是对现实的事物进行造型,首先应该要在脑中形成事物的外在形象,缺少想象能力,就不能创作出作品。五年级的小学生思维活跃,在校外美术课堂中可以积极对其思维发展进行引导,培养其创造力。帮助小学生进行立意,主要就是思考应该画什么、想要表现什么、怎样画等。五年级的小学生能够对想象中的世界进行描绘,需要教师从旁进行必要的指导,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但是应该保持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在鼓励学生保持个性的基础上大胆的创作,对他人的艺术作品发表自身的看法,促进小学生形象思维多样化发展。在思维方法的培养上,采用和创造相关的发散思维、想象思维等进行培养。并且在美术课堂上还应该设计一些方便执行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程序和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提高技术意识
校外美术课堂中,小学生非常多的动手操作机会,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合适的方法完成自己的作品。美术课堂是一种技术活动,能够锻炼小学生的操作能力,并且能够促使其产生技术创造意识。技术操作并不是亘古不变的,是在不断的创新发展的,同样一种主题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法完成,这就是在技术意识上的不同。确定目标、选择工具、准备材料、选择方法等都和技术意识相关,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为以后从事技术性的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美术中的工艺学习就是从想象开始,重视制作的部分,能够将学生综合能力中的创造能力进行体现。
3.注重传达内心活动
美术的一大特点就是传达内心活动,美术学习重视对感性的传达。小学生在校外美术课堂学习过程中,可以将美术创作看似是和外界进行沟通的语言,将自己看到的事物、思考的内容等通过绘画向其他人传递,其他人观赏之后将自身的感受再反馈给创作者,以便能够帮助学生对自身进行认识,这一过程中信息经过发出和反馈,经过螺旋的上升之后,能够对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进行培养,能够将小学生表现的欲望激发出来,最终达到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目的。
校内、校外的美术课堂互为补充,校内美术课堂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校外美术课堂能够让学生将这些美术知识充分的运用到实践创作中,能够让学生的美术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美术作品重视个性,提倡创新,小学生通过在校内外的美术课堂中进行学习,能够自然而然的将美术的创新能力运用到其他的方面上,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玉洁.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20(21):170-171.
[2]岳清海.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教学策略初探[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521-2523.
[3]孙虹霞.跟随科技脚步 发展美术课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