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上封侯玉佩是一件具有吉祥寓意的配饰品,猴与马的组合充分表达出人们对官侯仕途、功名富贵的追求和渴望,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身。
【关键词】吉祥 信俗 官侯
2016年是农历丙申年,民间俗称“猴年”。猴年论“封侯”,恰逢其时。
驻马店市博物馆藏马上封侯玉佩,明代,玉质,完整,长10.6厘米,高8.2厘米,厚3厘米。圆雕坠形佩,雕刻工艺简练,圆润浑厚。马和猴的造型与实体相似,骏马回首远望,四肢跪卧,肥美圆润,尾部细长贴附于腹下。背上的大猴四肢站立,侧向爬行,步态轻盈。一上肢抓起马鬃,另一上肢紧按马上颚,后肢稳踏马背。圆圆的猴头机灵地扭转向前,上圆下尖,尖嘴猴腮;面部雕刻简洁,眼、嘴、鼻、耳只稍加强调,眼睛仅用两个带线的圆圈代替,仍显得炯炯有神。小猴站立仰望,机灵活泼。大猴与小猴的组合,是在表现母子的亲情。猴子雕刻层次感强,机警之态立现。整体造型粗犷大气、气韵贯通,表现出浑然天成的意境。
在古文字中,“玉”指质地细腻、色泽温润的美丽石头。在古文化中,“玉”具有完美、高贵、坚贞与不屈的内涵。玉配饰品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和认识高度的逐渐上升,其装饰性作用越来越大。玉器上的吉祥组合图案寓意美好,内涵丰富,既有实用价值,又有美学价值,更有人格化的寓意,是传统文化中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佩戴在身的玉器不仅表示主人的身份地位,也展现着主人的品德,约束自身的行为举止。许慎在《说文》中释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为五德之首。“温润”为质地细腻,色泽莹润,不涩,不裂。由此可引申为人格的温良恭谦,润缓和柔。玉在古人心目中,不仅是有礼制意义的服饰品,更是神秘信仰的依托品。在传统文化中,不仅是美观的、内涵的,而且是信仰的、礼法的。
猴,是灵长类的动物,通常是群居栖性,喜欢在树上运动和生活。猴子生性活泼,富有灵性,作为十二生肖之一,它与吉祥美好相连,深受人们的喜欢。同时,猴文化在传统民俗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猴既有人的习性,又有“神”的能力。猴与马在玉器上的组合更具有现实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一是猴利于马的独特信念和习俗。最熟悉的例子就是孙悟空被封为“弼马温”,就是从猴子“避马瘟”的原由而来的。古人认为把猴子养在马厩中有利于趋避马瘟,因为猴子生性好动,当马倦怠时,猴子惊扰一下它们,有益于马保持忧患心理,提高抗病能力。这种做法史书中多有记载,王延寿所撰《王孙赋》,此赋主要是描述“王孙”即猴子,其文末云:“乃设酒于其侧,竞争饮而驰。琐陋酌以迷醉,朦眠睡而无知。暂鬃以契缚,遂璎以羁。归锁系于庭厩,观者吸呷而忘疲。”可见,后汉时就已经有猴子养在马厩的事实。东晋干宝《搜神记》记载了一则“郭璞活马”的故事,一个叫赵国的人,他的爱马死了,类似猴的动物嘘吸马鼻;马立刻站起,大声鸣叫,饮食活动如常。后来《独异志》卷上引用“郭璞活马”的故事云:“如今以猕猴置马厩,此其义也。”后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卷六云:“《术》曰:‘常系猕猴于坊,令马不畏,辟恶,消百病也。’”《本草纲目》兽部第五十一卷云:“养马者厩中畜之,能辟马病。”此外,明清时期的笔记小说也有相关记载,其中最有趣的是明代谢肇淛著《五杂俎》卷之九物部一的描述,云:“京师人有置狙于马厩者,狙乘间辄跳上马背,揪鬃搦项,嬲之不已,马无如之何。一日复然,马乃奋迅断辔,载狙而行,狙意犹洋洋自得也;行过屋桁下,马忽奋身跃起,狙触于桁,首碎而仆,观者甚异之。余又见一马疾走,犬随而吠之不置,常隔十步许。马故缓行,伺其近也,一蹄而毙。灵虫之智固不下于人矣。置狙于马厩,令马不疫。《西游记》谓天帝封孙行者为弼马温,盖戏词也。”此外,明代陈仁锡撰《潜确居类书》卷一飞跃部八家畜一马“沐猴宜马”云:“楚州紫极宫有画。沐猴振索以戏马,顿索以惊。圉人不测,从后鞭之。人言:‘沐猴宜马。’而今为累,作诗以导其意:‘沐猴自戏马自惊,圉人未解猴马情。猴其天资马何罪,意欲防患犹伤生。’” 清代褚人获撰《坚瓠集》九集卷四亦云:“宋鄞人王某,以贩马为业,畜一猕猴。”这些记录文献取材于现实的习俗或故事,充分说明了古代民间的猴马组合信俗源远流长。
二是人们对仕途功名、富贵吉祥的追求和向往。“猴”是“侯”的谐音。侯者,官也,古代爵位,《礼记》云:“王者之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古人渴望封侯升官,猴子便成了象征升迁的吉祥物。“十年寒窗苦,金榜题名时”说的是“学而优则仕”;“士、农、工、学、商”,“士”身居第一位;“功名利禄”将升官与发财紧密联系在一起。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追求功名是生活在社会各阶层劳动人民毕生的愿望,也是传统宗法理念中所提倡、默许的功利情结,完全合乎人伦常理。马背上骑有一只猴子,寓意“马上封侯”,就是马上要加官封侯的意思。符合古人期盼封侯拜祖的最高梦想,表达了人们做高官、求富贵的美好愿望。以流畅、吉利的好口彩“马上”(立即、立刻)来满足人们追求仕途的急迫感,最快速度地达到心理状态的满足。母子猴的造型,寓意“辈辈封侯”,寄托了主人家祖祖辈辈得功名享富贵的愿望。在传统文化中,古人擅长用谐音的方式装点生活,用谐音的方式寻求心理满足。玉佩尽显古人升官富贵的急切追求,所以“马上封侯”应是男子的配饰物。“马上封侯”这种传统的吉祥寓意图案组合,以谐音象征的方式来喻意美好的祝愿、良好的憧憬和善良的祈求,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希望,是自古以来非常流行的以求吉祈福为本意的吉祥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独具特色和趣味的民俗传统文化。
三是人们总是追求生活的美好、富贵和吉祥。猴子的灵动翻飞、不拘小节给百姓带来轻松的生活情调,也带来别样的兴致和趣味。小猴子喜欢上蹿下跳,抓耳挠腮,一刻也不得闲。以至于人们总是把淘气的小孩称为“活猴儿”,这期间有嘲弄,但更多的是怜爱之情。
丙申猴年,聊聊机灵可爱的猴子,谈谈源远流长的猴文化,论论至高至上的官侯之位,正是良机时。
参考文献:
[1]陈少炜.浅析中国玉器吉祥图案[J]大众文艺,2012,(15):25-28.
[2]倪宝诚.猴与民俗[J]中州统战,2000,(4):42-43.
[3]高三春.玉器的吉祥图案——传统吉祥图案在玉器设计中的运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76-77.
[4]黄涛.谐音象征与吉祥民俗[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4-19.
(作者单位:驻马店博物馆)
【关键词】吉祥 信俗 官侯
2016年是农历丙申年,民间俗称“猴年”。猴年论“封侯”,恰逢其时。
驻马店市博物馆藏马上封侯玉佩,明代,玉质,完整,长10.6厘米,高8.2厘米,厚3厘米。圆雕坠形佩,雕刻工艺简练,圆润浑厚。马和猴的造型与实体相似,骏马回首远望,四肢跪卧,肥美圆润,尾部细长贴附于腹下。背上的大猴四肢站立,侧向爬行,步态轻盈。一上肢抓起马鬃,另一上肢紧按马上颚,后肢稳踏马背。圆圆的猴头机灵地扭转向前,上圆下尖,尖嘴猴腮;面部雕刻简洁,眼、嘴、鼻、耳只稍加强调,眼睛仅用两个带线的圆圈代替,仍显得炯炯有神。小猴站立仰望,机灵活泼。大猴与小猴的组合,是在表现母子的亲情。猴子雕刻层次感强,机警之态立现。整体造型粗犷大气、气韵贯通,表现出浑然天成的意境。
在古文字中,“玉”指质地细腻、色泽温润的美丽石头。在古文化中,“玉”具有完美、高贵、坚贞与不屈的内涵。玉配饰品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和认识高度的逐渐上升,其装饰性作用越来越大。玉器上的吉祥组合图案寓意美好,内涵丰富,既有实用价值,又有美学价值,更有人格化的寓意,是传统文化中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佩戴在身的玉器不仅表示主人的身份地位,也展现着主人的品德,约束自身的行为举止。许慎在《说文》中释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为五德之首。“温润”为质地细腻,色泽莹润,不涩,不裂。由此可引申为人格的温良恭谦,润缓和柔。玉在古人心目中,不仅是有礼制意义的服饰品,更是神秘信仰的依托品。在传统文化中,不仅是美观的、内涵的,而且是信仰的、礼法的。
猴,是灵长类的动物,通常是群居栖性,喜欢在树上运动和生活。猴子生性活泼,富有灵性,作为十二生肖之一,它与吉祥美好相连,深受人们的喜欢。同时,猴文化在传统民俗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猴既有人的习性,又有“神”的能力。猴与马在玉器上的组合更具有现实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一是猴利于马的独特信念和习俗。最熟悉的例子就是孙悟空被封为“弼马温”,就是从猴子“避马瘟”的原由而来的。古人认为把猴子养在马厩中有利于趋避马瘟,因为猴子生性好动,当马倦怠时,猴子惊扰一下它们,有益于马保持忧患心理,提高抗病能力。这种做法史书中多有记载,王延寿所撰《王孙赋》,此赋主要是描述“王孙”即猴子,其文末云:“乃设酒于其侧,竞争饮而驰。琐陋酌以迷醉,朦眠睡而无知。暂鬃以契缚,遂璎以羁。归锁系于庭厩,观者吸呷而忘疲。”可见,后汉时就已经有猴子养在马厩的事实。东晋干宝《搜神记》记载了一则“郭璞活马”的故事,一个叫赵国的人,他的爱马死了,类似猴的动物嘘吸马鼻;马立刻站起,大声鸣叫,饮食活动如常。后来《独异志》卷上引用“郭璞活马”的故事云:“如今以猕猴置马厩,此其义也。”后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卷六云:“《术》曰:‘常系猕猴于坊,令马不畏,辟恶,消百病也。’”《本草纲目》兽部第五十一卷云:“养马者厩中畜之,能辟马病。”此外,明清时期的笔记小说也有相关记载,其中最有趣的是明代谢肇淛著《五杂俎》卷之九物部一的描述,云:“京师人有置狙于马厩者,狙乘间辄跳上马背,揪鬃搦项,嬲之不已,马无如之何。一日复然,马乃奋迅断辔,载狙而行,狙意犹洋洋自得也;行过屋桁下,马忽奋身跃起,狙触于桁,首碎而仆,观者甚异之。余又见一马疾走,犬随而吠之不置,常隔十步许。马故缓行,伺其近也,一蹄而毙。灵虫之智固不下于人矣。置狙于马厩,令马不疫。《西游记》谓天帝封孙行者为弼马温,盖戏词也。”此外,明代陈仁锡撰《潜确居类书》卷一飞跃部八家畜一马“沐猴宜马”云:“楚州紫极宫有画。沐猴振索以戏马,顿索以惊。圉人不测,从后鞭之。人言:‘沐猴宜马。’而今为累,作诗以导其意:‘沐猴自戏马自惊,圉人未解猴马情。猴其天资马何罪,意欲防患犹伤生。’” 清代褚人获撰《坚瓠集》九集卷四亦云:“宋鄞人王某,以贩马为业,畜一猕猴。”这些记录文献取材于现实的习俗或故事,充分说明了古代民间的猴马组合信俗源远流长。
二是人们对仕途功名、富贵吉祥的追求和向往。“猴”是“侯”的谐音。侯者,官也,古代爵位,《礼记》云:“王者之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古人渴望封侯升官,猴子便成了象征升迁的吉祥物。“十年寒窗苦,金榜题名时”说的是“学而优则仕”;“士、农、工、学、商”,“士”身居第一位;“功名利禄”将升官与发财紧密联系在一起。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追求功名是生活在社会各阶层劳动人民毕生的愿望,也是传统宗法理念中所提倡、默许的功利情结,完全合乎人伦常理。马背上骑有一只猴子,寓意“马上封侯”,就是马上要加官封侯的意思。符合古人期盼封侯拜祖的最高梦想,表达了人们做高官、求富贵的美好愿望。以流畅、吉利的好口彩“马上”(立即、立刻)来满足人们追求仕途的急迫感,最快速度地达到心理状态的满足。母子猴的造型,寓意“辈辈封侯”,寄托了主人家祖祖辈辈得功名享富贵的愿望。在传统文化中,古人擅长用谐音的方式装点生活,用谐音的方式寻求心理满足。玉佩尽显古人升官富贵的急切追求,所以“马上封侯”应是男子的配饰物。“马上封侯”这种传统的吉祥寓意图案组合,以谐音象征的方式来喻意美好的祝愿、良好的憧憬和善良的祈求,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希望,是自古以来非常流行的以求吉祈福为本意的吉祥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独具特色和趣味的民俗传统文化。
三是人们总是追求生活的美好、富贵和吉祥。猴子的灵动翻飞、不拘小节给百姓带来轻松的生活情调,也带来别样的兴致和趣味。小猴子喜欢上蹿下跳,抓耳挠腮,一刻也不得闲。以至于人们总是把淘气的小孩称为“活猴儿”,这期间有嘲弄,但更多的是怜爱之情。
丙申猴年,聊聊机灵可爱的猴子,谈谈源远流长的猴文化,论论至高至上的官侯之位,正是良机时。
参考文献:
[1]陈少炜.浅析中国玉器吉祥图案[J]大众文艺,2012,(15):25-28.
[2]倪宝诚.猴与民俗[J]中州统战,2000,(4):42-43.
[3]高三春.玉器的吉祥图案——传统吉祥图案在玉器设计中的运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76-77.
[4]黄涛.谐音象征与吉祥民俗[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4-19.
(作者单位:驻马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