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生活审美环境,享艺术品味人生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chang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过艺术的生活便是受艺术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留下了这样珍贵的启示。为幼儿打造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审美活动环境,在接触生活的基础上遴选话题,依托生活化的组织形式、借助生活化材料进行创造性表达。让幼儿时时处处感受生活中的美,用自己的理解创意表现,逐步提高审美表现力,从而让自己拥有一个幸福、有品味的人生。
  关键词:生活;审美;环境;艺术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园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精心打造具有生活化的审美活动环境,用专业的眼光帮助幼儿遴选生活中美的话题,依托生活化的组织形式开展各类审美活动,同时借助丰富的生活化材料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表达,让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充满审美气息和艺术氛围。
  一、挖掘生活中美的话题,激发审美兴趣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并通过生活来进行。”要寻找贴近幼儿生活的、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围绕这些话题开展一系列审美活动,打造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审美活动环境。
  (一)贴近幼儿生活的话题,是开启审美兴趣的良好开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要求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幼儿共同确定艺术表达的主题,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进行艺术表现。如何在众多的生活话题中遴选出合适的审美话题,这需要专业的眼光辨识。寻找幼儿身边熟悉的审美话题,让他们感到亲切,引起共鸣,从而迫切地产生想参与审美活动的愿望,为审美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好吃的糖果、树叶飘飘、昆虫世界等都是很贴近幼儿生活的好话题,他们足够熟悉这些话题,这无形中增强了孩子们的参与兴趣。借助节庆活动展开审美话题,也会带来很多意犹未尽的审美乐趣。“国庆节”前夕,组织幼儿制作“中国龙”“民族娃娃”,让幼儿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金鸡报晓”生肖年的来临,“造型各异”的鸡宝宝和它们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被表现得活灵活现。
  (二)感兴趣的话题是提升情感温度、激发审美兴趣的好契机
  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根據幼儿的兴趣点,设置各种审美活动,让幼儿的情感瞬间有了温度,审美兴趣陡增。
  主题课程中的话题,让幼儿有了更多想表达的内容,抓住这些契机,适时注入新能量。“有趣的昆虫”中美丽的蝴蝶吸引了幼儿的目光,教师不失时机地开展蝴蝶的制作活动,有折纸、有撕贴、有版画等等,让孩子们大大过了一把瘾。一些突发的话题也会带来好奇心和满足感。江南雨后,背着房子忙碌爬行的蜗牛让幼儿好奇不已,于是,泥塑小蜗牛、装饰小蜗牛赋予了小蜗牛多样化的艺术生命。当前热议或与时俱进的审美话题,会给孩子们强烈的时代感。如风靡一时的彩虹跑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他们也想尝试着往自己脸上和身上涂一些东西,于是有趣的人体彩绘活动应运而生。
  二、推崇生活化的组织形式,为审美创意表达提供广阔舞台
  用生活的方式、在生活的场景中组织审美活动,这种方式能让幼儿更贴近生活、贴近自然,引起情感的共鸣,为他们的审美表达提供广阔舞台。
  (一)开拓生活化场地,让审美表现大有用武之地
  幼儿园除了活动室还有很多可利用的空间,都可以让幼儿参与审美活动。陶先生也认为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创造能力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世界,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合理利用园所的角落,营造生活化的审美空间。幼儿园角角落落这些生活化的空间是让幼儿从事审美活动的好场所。比如在大树下放置一些大大小小的石头,组织幼儿进行彩绘,每当孩子们坐在大树下纳凉休息的时候,就会想起石头上有趣的故事;在运动场上,也随处可见艺术的身影,咕噜咕噜滚动的轮胎,原木材料的平衡木,都是孩子们参与审美活动的好素材。环境中适当留白,也让幼儿多一份艺术遐想的空间。在园所最初进行环境设计时就可以适当留白,多一些可以让幼儿填补的内容,激发幼儿参与共同建设的愿望。自然角、戏水池、休憩区都可以通过审美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参与生活场所建设的欣喜。
  (二)打破集体活动形式,创造更生活化的审美活动方式
  “一日活动皆课程”,集体活动固然有它的优点,但整齐划一不是艺术表现的最佳形式,艺术更需要独特的个性。大孩子可以自主规划,拿出可行的方案。在参观“美丽的家乡”后,根据孩子们的喜好和兴趣进行小组的审美活动,可用建筑来体现小桥流水和高楼大厦两种不同的美,可用刺绣表现苏州园林的艺术美,还可用版画表现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特色美。尝试打破班级与年龄层次限制,让审美活动弥漫着生活气息。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的孩子可共同参与同一类活动,起到相互学习、促进和借鉴的作用,并充分体验“家庭”氛围,感受生活气息。如“万圣节”活动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共同参与到装扮、表演中,充分体验着亲情和友情的快乐氛围。
  三、借助多元的生活化材料,为审美表现提供各种可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幼儿生活的周围有各种随处可见、形态各异的材料、有些存在于大自然中,有些是在生活中能接触到的,把这些材料收集起来,经过艺术加工和创造,就能成为有艺术生命的审美作品。
  (一)分类收集生活化材料,为审美表现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陶行知先生的课程资源观认为:“课内是课程,课外也是课程。”将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自然物和生活物品收集起来,并进行清洁、整理和分类,给幼儿的审美游戏活动提供资源库。阶段性开展“收集小达人”活动可充盈资源库。活动前应向大家发布倡议书,征集的物品要求家庭先进行初步清洁,事先给收集盒贴分类标签。开展审美活动时,就地取材,让幼儿体验从生活中取材的乐趣。生活化物品的收集还能让幼儿感受“废物利用”的理念。平常随处可见的石头、树枝、瓶瓶罐罐,通过一次次的审美活动,变成了一件件有生命力的作品。如这些憨态可掬的娃娃的原材料居然是勺子和饭勺;那些娃娃是用变形后的易拉罐做成的,这些无不让幼儿感受到“变废为宝”的惊喜。
  (二)巧妙利用生活化材料为创造性表达提供良好平台
  陶行知先生启示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让教育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学生才能找到创新的基点。当大小、颜色、材质各异的材料投放到幼儿眼前,好奇的他们乐此不疲地尝试着。同种生活材料多用途是激发幼儿创造性表达的好方法。同样的纸盒,有的变成机器人,有的变成小汽车,还有的变成房子。收集的塑料瓶,有的做成花瓶,有的做成游动的小鱼,还有的做成瓶子娃娃。这些都让孩子们有了更多的个性化审美表达。多种生活材料组合能带来更多艺术创想。不同材料的组合让材料的特性得到互补,造成强烈的视觉刺激和感官舒适度。在瓶娃娃的外面,裹上布制的衣服,加上小纽扣作装饰,娃娃的形象立马丰满了起来。把形状各异的鹅卵石铺在小池塘四周,用小树枝制成一棵棵绿绿的垂柳,再放上一只只泥捏的小鸭子、纸折的小青蛙,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跃然眼前。
  打造园所生活化审美活动环境,把生活中的美带给孩子们,同时也鼓励他们创造生活中的美。在生活中培养他们对审美的态度、激发兴趣,不断提升审美表现力,从而让表达可以更精彩,为孩子们拥有一个“艺术”人生而喝彩。真正践行了陶行知先生对于审美精神的永远传承:用美术的精神去驾驭、改造社会,以求得生活其乐融融,充满着意趣,情味盎然。
  参考文献:
  [1]周洪宇.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05.
  [2]宫少华.陶行知谈怎么教学[M].郑州:温馨出版社,2008-08.
  [3]周德藩.走进陶行知——教师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1.
  编辑 温雪莲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我园“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评价”中发现,外来幼儿在遵守社会规则、生活习惯、社会认知、同伴关系、无侵犯性、同情助人维度上外来幼儿发展较差。为此,幼儿教师应着重开展行为观察,关注外来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以有效地发挥角色游戏的社会化作用,帮助外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提高社会性协作能力。  关键词:行为观察;角色游戏;外来幼儿;社会性发展  一、观察记录,关注外来幼儿的社会性行为  为了更好地激发教师关
摘 要:在绿树课堂的生态圈中,学生通过备学、问学、研学和践学的实践活动,不仅获得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在与师生的互动中培育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真正提升了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备学;问学;研学;践学;绿树课堂;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在数学教学中我们
摘 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是最让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喜欢做的作业。一提到作文,很多学生就唉声叹气。到了高年级,这种现象更是普遍存在,然而这个阶段的作文更是成为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而我面对着的是农村的孩子,几乎是从三年级才开始动笔学写日记、片段,到高年级时,大部分的学生对出现的题目不知如何是好,不知该如何选材、谋篇布局,对一件事如何讲清楚都是件困难的事,更谈不上语言
摘 要:在自主游戏的自由氛围中,规则意识和行为存在有其必然的重要性,能让幼儿在有序的游戏环境中提升自主游戏的有效性和快乐指数,也能够有效减少在游戏中安全问题的发生。就以如何在自主游戏中促使中班幼儿养成规则行为,提出了规则意识和行为的必要性,对中班幼儿自主游戏的开展有着指导意义。  关键词:规则行为;自主游戏;镜面效应;体验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幼儿的家庭结构和教育方式不同,大部分幼儿多以“自我
摘 要: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学生习作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教师的引导主要体现在上好作文课。经过探索与实践,初步总结出了“五步习作指导教学”模式。  关键词:语文课堂;新课程;习作指导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因此作
明朝谢榛在他的诗评《四溟诗话》中提到:“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言下之意:凡是好的文章,它的开头要如爆竹炸开般响亮,使读者为之一震,这样的影响会持续到整篇文章之中。题为文眼,拟题当然也是同样的道理。那要给作文拟个好题有哪些方法呢?  一、紧抓物件  作文中,常会出现某一样在表情达意中起着关键作用的物品,它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在文章的始末。  有学生写同学之间为了一个篮球而发生口角之争。本来这个学
摘 要:从怎样改编合适的故事、截取适当的音乐、选取简便的软件、制作有效的课件四个角度出发,分析幼儿园民乐欣赏活动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应该注意的地方,并根据幼儿园教师多媒体技术能力的现状,举例介绍了几款应用软件在民乐欣赏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软件应用;制作课件;民乐欣赏  一、简编民乐,利用课件呈现故事  每首民乐都有它的故事,有的是优美的诗歌,有的是凄美的故事,但不是每个故事幼儿都能听懂,如著名的
摘 要:随着国家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国家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也在逐渐提高。学生要想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就需要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材施教是我国几千年来流传的教学理念,如何针对全面发展的教学需求,促进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有效融合,就成为当前教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因此,以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主要内容,通过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给出具体的结合措施,以供参考
“同课异构”是指在新课改背景下,不同的教师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等,然后相互借鉴、比较反思、共同提高并用于指导和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模式。  有人说,教育本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不管你多么因材施教、因类施教,总会有不到之处,总会留有遗憾。正是基于此,“同课异构”集众人智慧以降低教育遗憾的优越性才更得以彰显。其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同课异构”可以让教师看到彼此不同
让我们走进时下的音乐课堂,就能深切、感性地体验到音乐教学正在经历着一场怎样的变革。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给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气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正成为音乐课堂学习的主流。而我认为,“合作学习”也正好是解决眼下小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接受难这一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有效把握合作要素,组建合作小组  1.讨论组  主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思维、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