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朝谢榛在他的诗评《四溟诗话》中提到:“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言下之意:凡是好的文章,它的开头要如爆竹炸开般响亮,使读者为之一震,这样的影响会持续到整篇文章之中。题为文眼,拟题当然也是同样的道理。那要给作文拟个好题有哪些方法呢?
一、紧抓物件
作文中,常会出现某一样在表情达意中起着关键作用的物品,它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在文章的始末。
有学生写同学之间为了一个篮球而发生口角之争。本来这个学生取的题目是《同学之间》,笔者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个题目只告诉读者这篇文章写的是同学之间的故事,但是指向性不够明显,所以直接将文章中引起邻里战争的“导火索”——篮球放入文题中,这样就显得明了许多。所以最后学生以《惹祸的篮球》为题。还有学生写同桌之间的误会,笔者则让这个学生思考哪一种东西一写出来就可以让读者马上跟作者想到一块儿去,《看不见的“三八线”》这个题目便由此诞生。当然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这种方法时,提醒学生尽可能在物件前加上形容词,以丰富它的内涵。
二、点明中心
学生习作时最容易离题,常有“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状况发生。虽然在习作前教师也已经再三强调,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写着写着便走了弯道。面对这样的情况,拟题时便找准中心,直接把中心句或者关键词放入作文题目中,就能起到一定的规正文章走势的作用。而且学生用这种方法拟题后,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性肯定会强一些,也避免了离题的情况发生。
这种拟题方法比较适合写作水平中等或者偏下的学生,所以虽然这类的文题看上去可能没有多少的含金量,但却朴素有效。在小学中段,学生总是一再会碰到写自己熟悉的人这种宽泛的习作题材。虽然学生通过一次次地写,选材和写作技巧有所提升,但是取的题目却千篇一律,几乎都是《我的××》。于是笔者在一次习作教学中,要求学生可以通过拟题来定自己接下去要写的中心与选择相关材料。学生显得很有兴致,纷纷开动脑筋,好的作文题目应运而生。其中比较有特点的是这样几个题目:《勤劳的母亲》《尽职的门卫伯伯》《我的“倔”妹妹》《我最好的朋友——妈妈》,它们对应的作文中心十分清晰。之后的写作中,学生果然有了更明确的方向,而且最后的作文也因为题目的多样化,提高了质量。
三、创设意境
“文似看山不喜平”,拟题亦然。拟题时,最忌平淡干瘪,让看文的人提不起兴趣,觉得索然无味。这种表意境的方法正是针对这一点来解决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用古诗句、俗语、成语等,使文题生动形象,富于文采。
比较富有诗意的文题,在我们的小学教材中也有不少好例子:《小桥流水人家》《青山处处埋忠骨》《且往儿童多处行》《用心灵去聆听》……正所谓明眸善睐第一瞥,也就是说看到美丽眼睛的第一眼往往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文题正是起到了这样一个震慑作用——还没有开始阅读,心中便已经充满了想象和诗意。
四、巧设悬念
人教版教材中有一篇课文叫《鱼游到了纸上》,相信每一个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的读者都会在心底暗暗吃惊:鱼怎么会“游到纸上”?鱼是怎样“游到纸上”的?作者取这个题目的目的便达到了,因为他成功地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巧妙地通过题目来设置了一个悬念,让读者情不自禁地有了往下读的意愿。所以,设悬念便是一种最有惊喜的拟题方法。
五、善用修辞
在题目中用上修辞手法,乍看之下好像难度颇大,其实不然。修辞手法多种多样,除了常用的比喻、拟人、反问之外,还有夸张、对比、对偶等。像人教版教材中的《青山不老》《花的勇气》《走遍天下书为侣》等课文用的便是拟人手法,甚至可以用上社会上或网络上最新流行的新说法。
一学生写一次旅游的难忘经历,取《旅游途中的“过山车”》,这是比喻,将旅游时遭遇的喜、惧、忧的心情比作坐过山车;写作一件事坚持到底的文章,一生将题目取作《离成功只一步之遥》,用夸张的手法表达讲文明的重要意义;写议论文,碰上正反双方观点争执时,就可以用上反问的题目《“玩”真的不好吗?》,加强语气;教材中就有一篇用对比的方法拟题的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引导学生也可以学着写一写《走出去和请进来》;写游记时,用上对偶对仗类的题目就会有眼前一亮的美感,比如《好花常开,好景常在》等。
六、用好标点
标点是“无声的符号,有声的语言”。用对标点符号,就会有出奇制胜,出人意料的效果。一学生的周记,题目是《“,”妈妈》,带着好奇之心细读,原来他写的是他妈妈每天让他做完这个做那个,永远没有结束,细细回味这个《“,”妈妈》,真是勾魂摄魄的出彩。
好的文题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甚至有提挈全文的作用。但是作文拟题并不能与习作技巧割裂,学生在拟题时,也同时在为审题、选材和布局謀篇做铺垫和下注脚。取一个体现文章主旨,体现作者智慧与匠心的好题目,它必须是新颖别致的、简练精当的、能翻陈出新的,只有这样才可以化平淡为神奇。
编辑 谢尾合
一、紧抓物件
作文中,常会出现某一样在表情达意中起着关键作用的物品,它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在文章的始末。
有学生写同学之间为了一个篮球而发生口角之争。本来这个学生取的题目是《同学之间》,笔者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个题目只告诉读者这篇文章写的是同学之间的故事,但是指向性不够明显,所以直接将文章中引起邻里战争的“导火索”——篮球放入文题中,这样就显得明了许多。所以最后学生以《惹祸的篮球》为题。还有学生写同桌之间的误会,笔者则让这个学生思考哪一种东西一写出来就可以让读者马上跟作者想到一块儿去,《看不见的“三八线”》这个题目便由此诞生。当然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这种方法时,提醒学生尽可能在物件前加上形容词,以丰富它的内涵。
二、点明中心
学生习作时最容易离题,常有“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状况发生。虽然在习作前教师也已经再三强调,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写着写着便走了弯道。面对这样的情况,拟题时便找准中心,直接把中心句或者关键词放入作文题目中,就能起到一定的规正文章走势的作用。而且学生用这种方法拟题后,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性肯定会强一些,也避免了离题的情况发生。
这种拟题方法比较适合写作水平中等或者偏下的学生,所以虽然这类的文题看上去可能没有多少的含金量,但却朴素有效。在小学中段,学生总是一再会碰到写自己熟悉的人这种宽泛的习作题材。虽然学生通过一次次地写,选材和写作技巧有所提升,但是取的题目却千篇一律,几乎都是《我的××》。于是笔者在一次习作教学中,要求学生可以通过拟题来定自己接下去要写的中心与选择相关材料。学生显得很有兴致,纷纷开动脑筋,好的作文题目应运而生。其中比较有特点的是这样几个题目:《勤劳的母亲》《尽职的门卫伯伯》《我的“倔”妹妹》《我最好的朋友——妈妈》,它们对应的作文中心十分清晰。之后的写作中,学生果然有了更明确的方向,而且最后的作文也因为题目的多样化,提高了质量。
三、创设意境
“文似看山不喜平”,拟题亦然。拟题时,最忌平淡干瘪,让看文的人提不起兴趣,觉得索然无味。这种表意境的方法正是针对这一点来解决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用古诗句、俗语、成语等,使文题生动形象,富于文采。
比较富有诗意的文题,在我们的小学教材中也有不少好例子:《小桥流水人家》《青山处处埋忠骨》《且往儿童多处行》《用心灵去聆听》……正所谓明眸善睐第一瞥,也就是说看到美丽眼睛的第一眼往往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文题正是起到了这样一个震慑作用——还没有开始阅读,心中便已经充满了想象和诗意。
四、巧设悬念
人教版教材中有一篇课文叫《鱼游到了纸上》,相信每一个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的读者都会在心底暗暗吃惊:鱼怎么会“游到纸上”?鱼是怎样“游到纸上”的?作者取这个题目的目的便达到了,因为他成功地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巧妙地通过题目来设置了一个悬念,让读者情不自禁地有了往下读的意愿。所以,设悬念便是一种最有惊喜的拟题方法。
五、善用修辞
在题目中用上修辞手法,乍看之下好像难度颇大,其实不然。修辞手法多种多样,除了常用的比喻、拟人、反问之外,还有夸张、对比、对偶等。像人教版教材中的《青山不老》《花的勇气》《走遍天下书为侣》等课文用的便是拟人手法,甚至可以用上社会上或网络上最新流行的新说法。
一学生写一次旅游的难忘经历,取《旅游途中的“过山车”》,这是比喻,将旅游时遭遇的喜、惧、忧的心情比作坐过山车;写作一件事坚持到底的文章,一生将题目取作《离成功只一步之遥》,用夸张的手法表达讲文明的重要意义;写议论文,碰上正反双方观点争执时,就可以用上反问的题目《“玩”真的不好吗?》,加强语气;教材中就有一篇用对比的方法拟题的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引导学生也可以学着写一写《走出去和请进来》;写游记时,用上对偶对仗类的题目就会有眼前一亮的美感,比如《好花常开,好景常在》等。
六、用好标点
标点是“无声的符号,有声的语言”。用对标点符号,就会有出奇制胜,出人意料的效果。一学生的周记,题目是《“,”妈妈》,带着好奇之心细读,原来他写的是他妈妈每天让他做完这个做那个,永远没有结束,细细回味这个《“,”妈妈》,真是勾魂摄魄的出彩。
好的文题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甚至有提挈全文的作用。但是作文拟题并不能与习作技巧割裂,学生在拟题时,也同时在为审题、选材和布局謀篇做铺垫和下注脚。取一个体现文章主旨,体现作者智慧与匠心的好题目,它必须是新颖别致的、简练精当的、能翻陈出新的,只有这样才可以化平淡为神奇。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