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主要研究“342”分阶段提高、学工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过程,详述了“342”分阶段提高、学工交替以及在该模式下如何组织教学,介绍了为保障“342”分阶段提高、学工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而采取的有效措施。为探讨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342”分阶段提高 学工交替 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赵飞(1975- ),男,内蒙古赤峰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汽车专业教学工作;侯江丽(1976- ),女,新疆石河子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汽车专业教学工作;曾宪均(1976- ),男,四川彭州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汽车专业教学工作。(河北 邢台 054035)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4-0098-02
一、研究的背景
作为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的重点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秉承校企合作的重要原则,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以“职业素质教育、能力培养”为中心,职业岗位任务训练为主线,学生毕业既能上岗又能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出“342”能力递进、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理实一体课程、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
教学方式,以师资、教学条件、机制与制度为支持和保障,探索学工一体、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二、“342”分阶段提高、学工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构建
从职业分析入手,对岗位能力进行分析,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形成行动领域,对行动领域进行教学论处理转化为学习领域,完成对学校教育和企业生产实际的对接。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在广泛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使整个教学组织适应市场需求的“342”分阶段提高、学工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走访了河北、河南、北京、浙江等地的国内知名品牌汽车维修企业,并对五十多位企业专家进行访谈等社会调研,获得了汽车维修企业的岗位设置经验。通过现场调研和汽车岗位能力分析,再结合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以及就业率等多种因素,最终确定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是机电维修工,次要工作岗位是服务顾问、客户服务、备件管理,再次发展岗位是维修主管、技术总监和服务经理。在此基础上,调研、熟悉汽车售后服务企业的工作流程,召开企业实践专家研讨会,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实际生产的衔接,形成了适应市场需求的“342”分阶段提高、学工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1.职业能力分阶段提高。在教学组织适应市场规律的同时,将专业学习领域按照能力培养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组织:第一阶段,以车辆维护、拆装与调整为主,任务载体多数选择车辆维护项目,教学方法采用教师讲授演示加学生简单操作,对本专业和对应的就业职业群的工作任务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第二阶段,以完成汽车各系统检测与修复为主,任务载体多数选择车辆各系统故障现象,教学方法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操作,分别对本专业所涉及的各行动领域深入学习,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第三阶段,以完成汽车综合故障诊断和整车质量检验为主,任务载体选择车辆综合故障现象和检验项目,教学方法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监督操作,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从知识理解到实践运用的飞跃,最终从初级工转变为高级工。
2.“342”学工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根据市场规律,汽车售后服务市场每年有冬、夏两个生产旺季,一般3~5月份和9~11月份是维修生产淡季,6~7月份和12~1月份为夏季、冬季维修生产旺季。
本专业的教学组织为适应市场需要,将传统的三个学年六个学期,改为三个阶段九个学期,每年结合暑假、寒假设置工作学期,安排学生生产旺季在企业实践,生产淡季在学校学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工交替(见下表所示)。
第一学年Ⅰ、Ⅱ两个学期在校内主要完成公共学习领域和部分专业基础教学,第Ⅲ学期为工作学期进行汽车维修职场体验。
第二学年学工交替,主要完成汽车各系统检测与修复内容,第Ⅳ学期是生产淡季在校内学习,第Ⅴ学期是生产旺季在企业完成汽车维护实习,第Ⅵ学期再在校内学习,第Ⅶ学期在企业进行轮岗实习。
第三学年学工交替,主要完成汽车综合故障诊断和整车质量检验内容,第Ⅷ学期在校内学习,第Ⅸ学期到可能就职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实际是学生预就业实习。
三年的学工交替在时间和质量上呈递进关系,从第一年的1个月到第二年的4个月再到第三年的6个月,其职业能力从初级到中级到高级水平。
3.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实施。在教学实施上,专业学习领域的教学全部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教学全部安排在实训室,实现教学做一体化,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每一个学习单元中体现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采用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按企业调研得出的工作流程来组织。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具体实施方案如下图所示。
在教学实施中,第一步应由教师引导,提出本次课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工作流程中预约接待客户中客户的反映,学生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资讯和查找资料,得到第一手资料;第二步进行车辆初步诊断教学,即决策如何维修车辆,这个阶段需要学生在掌握大量基础、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第三步开始计划工作,进行制作工单和向车间派工;第四步进行实际的车辆检修——实施;第五步进行质量检验和清洗车辆交给客户,其中包含维修工自我检查和质检员检验两项内容;第六步是服务跟踪和客户回访,开始下一轮的维修建议,这相当于客户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给学生发放工作页进行填写的方法,使学生每做一步都有思考、体会、作为,在考核上采用职业素质考核、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三、完善保障措施,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1.多元化多类型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1)能满足校内、外教学互动。应大量引入维修行业或者企业的资源进入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发挥校外兼职教师或企业专家的作用,达到校企共同对校内、外的实训基地进行建设及实践环节的实施与考核体系,有效体现校企互动,最终提高教学质量。(2)适合生产性实训。按企业工作流程设计有浓厚企业文化氛围的实训场所,课程中的每项任务均围绕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展开,满足实际工作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3)校企共同生产。增大校企共同生产的实训基地,可使学生常年不断地进行生产性实训,做到校中有厂。我院与邢台交警支队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在学院内建立了邢台市机动车检测中心,每年约承担邢台市三万余辆机动车的年检任务,同时与河北汽车集团盛华别克4S站合作,在我院汽车维修技术中心设立别克汽车邢台巡检站,服务社会。
目前,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了满足“342”分阶段提高、学工交替的需要,全员共同开拓校外基地,校外实训基地达到110个;由专任教师、企业兼职人员教学为主的理实一体课程专业教室达34个,有力地保障了学生“学”与“工”的交替和对接。实现专业教室和生产车间一体、生产教学一体、教师技师一体、学生员工一体,做到实境在线育人。
2.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1)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兼职教师是指聘请企业生产一线或技术专家进行教学,为工学结合的教学提供有力保障。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结合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需求,积极吸引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和生产一线的能工巧匠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形成互兼互聘、互惠互利的长效机制。(2)“双师型”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在校内培训的基础上加大教师的外出培训力度,让教师脱产或者半脱产到维修企业挂职顶岗锻炼,积累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培养职业素质,实现教产不脱节。鼓励教师获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创造条件派送教师到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进行深造,学习现代职业教育的先进教学理念、模式和经验。目前,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师资队伍中,兼职教师占31.3%,“双师型”占68.7%,9名教师赴德国研修“学习领域课程开发、设计”,其余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国内、校内教师职业能力培训,为团队提高职业教育理论水平、进行课程开发、课程体系建设以及为本专业的“342”分阶段提高、学工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根据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课程建设能力发展现状,有必要采取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的行动学习方法来推动课程建设,向校企合作、学工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体现企业中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教学,保证能力阶段提高、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实施。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校级精品课程7门,已开发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11门,保证了能力阶段提高、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总之,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实施学工结合,基于工作过程以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确保高职教育能够贴近社会的需求,满足受教育者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全副泉,林德钦.论“1+3达N”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8(26).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马树超,郭杨.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徐秋儿.试论工学结合“五化基地”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1).
[5]杜学森.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J].教育与职业,2007(11).
[关键词]“342”分阶段提高 学工交替 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赵飞(1975- ),男,内蒙古赤峰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汽车专业教学工作;侯江丽(1976- ),女,新疆石河子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汽车专业教学工作;曾宪均(1976- ),男,四川彭州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汽车专业教学工作。(河北 邢台 054035)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4-0098-02
一、研究的背景
作为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的重点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秉承校企合作的重要原则,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以“职业素质教育、能力培养”为中心,职业岗位任务训练为主线,学生毕业既能上岗又能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出“342”能力递进、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理实一体课程、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
教学方式,以师资、教学条件、机制与制度为支持和保障,探索学工一体、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二、“342”分阶段提高、学工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构建
从职业分析入手,对岗位能力进行分析,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形成行动领域,对行动领域进行教学论处理转化为学习领域,完成对学校教育和企业生产实际的对接。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在广泛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使整个教学组织适应市场需求的“342”分阶段提高、学工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走访了河北、河南、北京、浙江等地的国内知名品牌汽车维修企业,并对五十多位企业专家进行访谈等社会调研,获得了汽车维修企业的岗位设置经验。通过现场调研和汽车岗位能力分析,再结合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以及就业率等多种因素,最终确定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是机电维修工,次要工作岗位是服务顾问、客户服务、备件管理,再次发展岗位是维修主管、技术总监和服务经理。在此基础上,调研、熟悉汽车售后服务企业的工作流程,召开企业实践专家研讨会,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实际生产的衔接,形成了适应市场需求的“342”分阶段提高、学工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1.职业能力分阶段提高。在教学组织适应市场规律的同时,将专业学习领域按照能力培养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组织:第一阶段,以车辆维护、拆装与调整为主,任务载体多数选择车辆维护项目,教学方法采用教师讲授演示加学生简单操作,对本专业和对应的就业职业群的工作任务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第二阶段,以完成汽车各系统检测与修复为主,任务载体多数选择车辆各系统故障现象,教学方法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操作,分别对本专业所涉及的各行动领域深入学习,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第三阶段,以完成汽车综合故障诊断和整车质量检验为主,任务载体选择车辆综合故障现象和检验项目,教学方法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监督操作,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从知识理解到实践运用的飞跃,最终从初级工转变为高级工。
2.“342”学工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根据市场规律,汽车售后服务市场每年有冬、夏两个生产旺季,一般3~5月份和9~11月份是维修生产淡季,6~7月份和12~1月份为夏季、冬季维修生产旺季。
本专业的教学组织为适应市场需要,将传统的三个学年六个学期,改为三个阶段九个学期,每年结合暑假、寒假设置工作学期,安排学生生产旺季在企业实践,生产淡季在学校学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工交替(见下表所示)。
第一学年Ⅰ、Ⅱ两个学期在校内主要完成公共学习领域和部分专业基础教学,第Ⅲ学期为工作学期进行汽车维修职场体验。
第二学年学工交替,主要完成汽车各系统检测与修复内容,第Ⅳ学期是生产淡季在校内学习,第Ⅴ学期是生产旺季在企业完成汽车维护实习,第Ⅵ学期再在校内学习,第Ⅶ学期在企业进行轮岗实习。
第三学年学工交替,主要完成汽车综合故障诊断和整车质量检验内容,第Ⅷ学期在校内学习,第Ⅸ学期到可能就职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实际是学生预就业实习。
三年的学工交替在时间和质量上呈递进关系,从第一年的1个月到第二年的4个月再到第三年的6个月,其职业能力从初级到中级到高级水平。
3.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实施。在教学实施上,专业学习领域的教学全部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教学全部安排在实训室,实现教学做一体化,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每一个学习单元中体现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采用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按企业调研得出的工作流程来组织。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具体实施方案如下图所示。
在教学实施中,第一步应由教师引导,提出本次课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工作流程中预约接待客户中客户的反映,学生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资讯和查找资料,得到第一手资料;第二步进行车辆初步诊断教学,即决策如何维修车辆,这个阶段需要学生在掌握大量基础、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第三步开始计划工作,进行制作工单和向车间派工;第四步进行实际的车辆检修——实施;第五步进行质量检验和清洗车辆交给客户,其中包含维修工自我检查和质检员检验两项内容;第六步是服务跟踪和客户回访,开始下一轮的维修建议,这相当于客户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给学生发放工作页进行填写的方法,使学生每做一步都有思考、体会、作为,在考核上采用职业素质考核、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三、完善保障措施,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1.多元化多类型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1)能满足校内、外教学互动。应大量引入维修行业或者企业的资源进入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发挥校外兼职教师或企业专家的作用,达到校企共同对校内、外的实训基地进行建设及实践环节的实施与考核体系,有效体现校企互动,最终提高教学质量。(2)适合生产性实训。按企业工作流程设计有浓厚企业文化氛围的实训场所,课程中的每项任务均围绕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展开,满足实际工作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3)校企共同生产。增大校企共同生产的实训基地,可使学生常年不断地进行生产性实训,做到校中有厂。我院与邢台交警支队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在学院内建立了邢台市机动车检测中心,每年约承担邢台市三万余辆机动车的年检任务,同时与河北汽车集团盛华别克4S站合作,在我院汽车维修技术中心设立别克汽车邢台巡检站,服务社会。
目前,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了满足“342”分阶段提高、学工交替的需要,全员共同开拓校外基地,校外实训基地达到110个;由专任教师、企业兼职人员教学为主的理实一体课程专业教室达34个,有力地保障了学生“学”与“工”的交替和对接。实现专业教室和生产车间一体、生产教学一体、教师技师一体、学生员工一体,做到实境在线育人。
2.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1)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兼职教师是指聘请企业生产一线或技术专家进行教学,为工学结合的教学提供有力保障。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结合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需求,积极吸引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和生产一线的能工巧匠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形成互兼互聘、互惠互利的长效机制。(2)“双师型”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在校内培训的基础上加大教师的外出培训力度,让教师脱产或者半脱产到维修企业挂职顶岗锻炼,积累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培养职业素质,实现教产不脱节。鼓励教师获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创造条件派送教师到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进行深造,学习现代职业教育的先进教学理念、模式和经验。目前,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师资队伍中,兼职教师占31.3%,“双师型”占68.7%,9名教师赴德国研修“学习领域课程开发、设计”,其余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国内、校内教师职业能力培训,为团队提高职业教育理论水平、进行课程开发、课程体系建设以及为本专业的“342”分阶段提高、学工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根据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课程建设能力发展现状,有必要采取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的行动学习方法来推动课程建设,向校企合作、学工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体现企业中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教学,保证能力阶段提高、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实施。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校级精品课程7门,已开发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11门,保证了能力阶段提高、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总之,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实施学工结合,基于工作过程以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确保高职教育能够贴近社会的需求,满足受教育者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全副泉,林德钦.论“1+3达N”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8(26).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马树超,郭杨.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徐秋儿.试论工学结合“五化基地”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1).
[5]杜学森.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J].教育与职业,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