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
“竹文雅集”汉字文化墙是我校将汉字文化与学校“成竹”文化理念创造性融合的校园文化景观。版块除标题外共有汉字80个,其中竹部首汉字65个。学校基于环境即课程的理念,努力让每处文化景观资源都发挥育人功能,追寻校园文化建设的本真价值,组织在各年级开设“竹文雅集”汉字墙教学课程。本案例即以此墙上“竽、筝、笛、箫、瑟”5个关于古代乐器类汉字为内容对四年级学生进行教学。那么,在校园文化景观资源教学课堂中融入“互联网 ”,小学四年级孩子们又会“游”出怎样的境界呢?
[案例描述]
执教四年级“竹文雅集”汉字教学,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将古代乐器名称和图片连线,乐器对应的汉字:竽、筝、笛、箫、瑟。学生说:“这些古代乐器离我们太久远了,我们根本没有接触过,很难连。”“这些乐器从图上看也差不多,容易混淆。”我顺势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搜索到的竽的照片,并将它和笙进行对比,让学生视觉直观感受竽的外形特点。紧接着,我在PPT中点击用竽吹奏的名曲《孔雀东南飞》的网址链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感受这古老而美妙的音乐。
一曲听完,学生交流听后感受:“我感觉我听到了类似海浪的声音,一会儿起一会儿退。”其他的孩子也受到启发,有的说自己似乎感受到了悲伤的气氛,有的说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故事中走着
我又连忙趁热打铁道:“竽的音乐虽然好听,可难找,为什么呢?”
一个学生说:“那是因为竽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乐器,它广泛流传于战国至汉代,但是年代久远,也没有很好地传承。”
一番话似乎触碰到了孩子内心深处的那块柔软的地方。这时,班长举起了手:“老师,我们平时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遇到过一些古乐器,了解一些古音乐,但是我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去进一步学习,去倾听。”
“对!这就是今天我带你们来到网络教室的原因!互联网无所不通!请接收下我群发给大家的网址。这是‘中国古曲网’。请复制到浏览器地址栏并打开。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陆续说:“我看见在网站里有很多频道,有古筝频道、笛箫频道等等。”“我刚刚点开了音乐欣赏这个界面,我发现这里有很多版块,有古筝曲、笛子曲、古琴曲、琵琶曲、扬琴曲。”……
我又走到孩子们中间,指导信息基础相对薄弱的孩子学习,时间飞逝……安静了好一会儿的课堂上逐渐又响起孩子们的交流分享声:
生1:我在刚刚古曲网中聆听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古筝曲,然后又用百度浏览器查询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现在我终于知道原来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与梁山伯相知相爱,不顾旧势力的反对,纷纷化蝶。真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生2:我有补充。刚才我还用互联网搜了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越剧。我奶奶很爱唱越剧,但是每次我都听不明白她唱的是什么,就觉得很无趣。今天通过互联网我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团,原来奶奶能将这么凄美的爱情故事娓娓唱出,真伟大!今天晚上回去我就要和奶奶说,我要向她学习唱越剧!(同座位忙说:“哎呀,我真羡慕你有个会唱越剧的奶奶!学习时,能带上我吗?”)
生3:我发现了“中国古曲网”里面有FLASH音乐动画。我点开了《高山流水》。通过互联网搜索,我发现《高山流水》是说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友情故事。我还知道现在所说的“知音”就源自这个故事。真是太有收获了!”
生4:我还上了“古典论坛”,那里有诗词、对联、现代文学等栏目,我还与网友们进行了交流呢!”
“同学们今天网络游学的收获可真不少!其实像‘中国古曲网’这样的网站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古典文学在线阅读’‘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等,利用手機也可以下载一些相关APP。互联网可真像一个什么都知道的老师,可以帮助我们自主学习。同学们,让我们通过‘互联网 ’这个良师益友,游学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你们说好吗?”“好!”回荡在多媒体教室里的响亮回答更像是一种坚定的承诺……
[案例反思]
一、追寻校园文化景观资源的本真价值
校园文化景观是学校文化的物态存在。我校“成竹”文化既是一个包含固本树德、坚韧有恒等意象特征的静态文化概念,又是一个具有生命成长特性的动态文化过程。其核心内涵是,固本树德以培其根、风清雅正以化气质、济人利物以塑价值。课堂上,熠熠生辉的5个竹部首汉字、古朴典雅的古代乐器、动听悦耳的古典乐曲,以及古代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高山流水》中的美好情感,还有祖孙对越剧的热爱,这些都是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当然也是鲜活的“成竹”文化育人的因子。挖掘这些元素或因子并实施教学,都是极有课程价值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着重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突出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充分体现民族特点。
二、利用“互联网 ”促进景观资源教学
延伸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景观毕竟是静态课程资源,当搭上“互联网 ”平台时,教学时空、课程内容等都会得到很大延伸与拓展。课堂不仅仅是5个竹部首汉字与一个班级的师生,课堂流淌着师生交流、网上音乐欣赏、网友对话、故事赏读……
实现乐学善学。本节课我让学生自主选择喜好的乐器内容,在互联网上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主动建构。“互联网 ”进入课堂,让学生乐学善学,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从而让学习真正发生。
培养信息意识。信息意识的重点是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 ”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课堂上我积极创设了基于“互联网 ”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登录“中国古曲网”,运用百度等浏览器,让学生去自主阅读、整理数字信息,开展有效学习,并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流,在成功的体验中提升了学生信息意识,逐步学会学习。
三、结语
真的,当校园文化景观资源教学遇上“互联网 ”,我们看到了彩虹!课程建设也应如“但令无采伐,会见拂云长”。
[作者单位:南京市六合区竹程小学 江苏]
“竹文雅集”汉字文化墙是我校将汉字文化与学校“成竹”文化理念创造性融合的校园文化景观。版块除标题外共有汉字80个,其中竹部首汉字65个。学校基于环境即课程的理念,努力让每处文化景观资源都发挥育人功能,追寻校园文化建设的本真价值,组织在各年级开设“竹文雅集”汉字墙教学课程。本案例即以此墙上“竽、筝、笛、箫、瑟”5个关于古代乐器类汉字为内容对四年级学生进行教学。那么,在校园文化景观资源教学课堂中融入“互联网 ”,小学四年级孩子们又会“游”出怎样的境界呢?
[案例描述]
执教四年级“竹文雅集”汉字教学,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将古代乐器名称和图片连线,乐器对应的汉字:竽、筝、笛、箫、瑟。学生说:“这些古代乐器离我们太久远了,我们根本没有接触过,很难连。”“这些乐器从图上看也差不多,容易混淆。”我顺势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搜索到的竽的照片,并将它和笙进行对比,让学生视觉直观感受竽的外形特点。紧接着,我在PPT中点击用竽吹奏的名曲《孔雀东南飞》的网址链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感受这古老而美妙的音乐。
一曲听完,学生交流听后感受:“我感觉我听到了类似海浪的声音,一会儿起一会儿退。”其他的孩子也受到启发,有的说自己似乎感受到了悲伤的气氛,有的说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故事中走着
我又连忙趁热打铁道:“竽的音乐虽然好听,可难找,为什么呢?”
一个学生说:“那是因为竽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乐器,它广泛流传于战国至汉代,但是年代久远,也没有很好地传承。”
一番话似乎触碰到了孩子内心深处的那块柔软的地方。这时,班长举起了手:“老师,我们平时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遇到过一些古乐器,了解一些古音乐,但是我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去进一步学习,去倾听。”
“对!这就是今天我带你们来到网络教室的原因!互联网无所不通!请接收下我群发给大家的网址。这是‘中国古曲网’。请复制到浏览器地址栏并打开。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陆续说:“我看见在网站里有很多频道,有古筝频道、笛箫频道等等。”“我刚刚点开了音乐欣赏这个界面,我发现这里有很多版块,有古筝曲、笛子曲、古琴曲、琵琶曲、扬琴曲。”……
我又走到孩子们中间,指导信息基础相对薄弱的孩子学习,时间飞逝……安静了好一会儿的课堂上逐渐又响起孩子们的交流分享声:
生1:我在刚刚古曲网中聆听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古筝曲,然后又用百度浏览器查询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现在我终于知道原来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与梁山伯相知相爱,不顾旧势力的反对,纷纷化蝶。真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生2:我有补充。刚才我还用互联网搜了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越剧。我奶奶很爱唱越剧,但是每次我都听不明白她唱的是什么,就觉得很无趣。今天通过互联网我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团,原来奶奶能将这么凄美的爱情故事娓娓唱出,真伟大!今天晚上回去我就要和奶奶说,我要向她学习唱越剧!(同座位忙说:“哎呀,我真羡慕你有个会唱越剧的奶奶!学习时,能带上我吗?”)
生3:我发现了“中国古曲网”里面有FLASH音乐动画。我点开了《高山流水》。通过互联网搜索,我发现《高山流水》是说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友情故事。我还知道现在所说的“知音”就源自这个故事。真是太有收获了!”
生4:我还上了“古典论坛”,那里有诗词、对联、现代文学等栏目,我还与网友们进行了交流呢!”
“同学们今天网络游学的收获可真不少!其实像‘中国古曲网’这样的网站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古典文学在线阅读’‘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等,利用手機也可以下载一些相关APP。互联网可真像一个什么都知道的老师,可以帮助我们自主学习。同学们,让我们通过‘互联网 ’这个良师益友,游学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你们说好吗?”“好!”回荡在多媒体教室里的响亮回答更像是一种坚定的承诺……
[案例反思]
一、追寻校园文化景观资源的本真价值
校园文化景观是学校文化的物态存在。我校“成竹”文化既是一个包含固本树德、坚韧有恒等意象特征的静态文化概念,又是一个具有生命成长特性的动态文化过程。其核心内涵是,固本树德以培其根、风清雅正以化气质、济人利物以塑价值。课堂上,熠熠生辉的5个竹部首汉字、古朴典雅的古代乐器、动听悦耳的古典乐曲,以及古代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高山流水》中的美好情感,还有祖孙对越剧的热爱,这些都是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当然也是鲜活的“成竹”文化育人的因子。挖掘这些元素或因子并实施教学,都是极有课程价值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着重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突出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充分体现民族特点。
二、利用“互联网 ”促进景观资源教学
延伸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景观毕竟是静态课程资源,当搭上“互联网 ”平台时,教学时空、课程内容等都会得到很大延伸与拓展。课堂不仅仅是5个竹部首汉字与一个班级的师生,课堂流淌着师生交流、网上音乐欣赏、网友对话、故事赏读……
实现乐学善学。本节课我让学生自主选择喜好的乐器内容,在互联网上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主动建构。“互联网 ”进入课堂,让学生乐学善学,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从而让学习真正发生。
培养信息意识。信息意识的重点是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 ”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课堂上我积极创设了基于“互联网 ”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登录“中国古曲网”,运用百度等浏览器,让学生去自主阅读、整理数字信息,开展有效学习,并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流,在成功的体验中提升了学生信息意识,逐步学会学习。
三、结语
真的,当校园文化景观资源教学遇上“互联网 ”,我们看到了彩虹!课程建设也应如“但令无采伐,会见拂云长”。
[作者单位:南京市六合区竹程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