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中学音乐教育的目的和其他美育内容一样,主要是培养学生有高层次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审美感受、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判断力,从而达到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完美、和谐、平衡,成为有高尚道德情操和远大理想的人。
从当前的情况看,学校里部分学生音乐基础较差,但他们有良好的文化基础,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对音乐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作为音乐老师,做好音乐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工作,是我们的责任。
创作和欣赏的关系,是落实到对具体作品的欣赏活动中。虽然创作一方是起主导作用的,但欣赏一方也不只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要有种种积极的心理活动,例如音乐欣赏中的注意,联想和想象等。因此,音乐欣赏也是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欣赏者必须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才有可能提高音乐欣赏水平。下面就欣赏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进行分析。
一、音乐作品中的“注意”
欣赏音乐作品,首先需要发挥注意的作用。所谓“注意”,就是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与一定事物。落实到音乐欣赏中的“注意”,主要就是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与特定的作品。这里既有感觉性注意(包括视觉的、听觉的、视听并用的),也有理性注意。整个心理活动就表现为围绕特定作品而展开的感受、回忆、联想、想象和思维活动的交织与运转。
一般说来,音乐欣赏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得到艺术享受,但是欣赏者接受什么样的音乐作品却是各不相同的,这样,具有不同艺术趣味的人就会对不同的音乐作品作出“有意注意”。因此,强调音乐欣赏的“有意注意”,就意味着重视这种注意所反映的目的、态度和趣味,从而作出自觉努力的方向,使音乐欣赏真正成为一种“美育”。
但在部分青年学生中存在着视新奇为美,例如校园中的“发烧友”、“追新族”现象就是如此。为了使学生对高雅的音乐逐渐产生兴趣和爱好,也就是说引起他们的“注意”,在这方面我有意进行了一些探讨,比如在教学中,我首先选择一些旋律性强、并且十分优美的作品进行欣赏打破了以往以音乐史或音乐体裁而分类的授课方式,并且把中外著名的音乐作品交替赏析,这样还可以使学生对中外音乐有较明确的比较和认识。
二、音乐欣赏中的联想和想象
在音乐欣赏中,欣赏者面对富有启发性的音乐形象,会产生种种联想和想象。音乐欣赏中的联想和想象有创作者所预期的和非预期的两种情况。所谓“预期的”,就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已料想到人们在欣赏中将会产生的联想和想象,这实际上也是创作者所构思的艺术内涵。
比如合唱曲《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是一首以“卡农”形式所写的进行曲,其快速下行的动机与逐级扩张的音型,生动地表达了游击健儿的英雄形象。紧接着二部卡农,犹如咆哮的黄河,后浪推前浪,犹如觉醒的民众,万众一心,保卫家乡,保卫全中国!这种想象不但符合作者的意愿,还为原作补充了新的内容。在这时,欣赏者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讲到的欣赏者的再创造。可见这种预期是比较明确的。
所谓“非预期的”联想与想象,是指欣赏者在欣赏活动中出现了并非作者所预料的联想与想象。例如欣赏华彦钧的《二泉映月》,这首乐曲本来没有曲名,是后来杨荫浏等人加上去的,但了解阿炳身世的中国人,乐曲意境似乎可以这样设想:乐曲由一声凄楚的长叹开始,接着作者沉痛的描述了自己一生颠沛流离的不幸遭遇。
可是一篇描写巴黎人听到《二泉映月》的文章中,则是另一种意境,他们幻想在另一个世界里,没有喧闹的市场,没有巴士喇叭声和交易所电话的叫嚣声,只有小桥流水,只有母亲呼唤和田野里小草的芳香。阿炳当然知道他的《二泉映月》有较大的启发联想和想象的魅力,但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想到后来法国人在听了他的作品之后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和想象。
欣赏者的联想和想象,无论是创作者所预期的还是非预期的,起积极作用都在于加深对作品的感受和认知,扩大审美的效果。所以,在音乐欣赏中是否有较为活跃的联想和想象,也是音乐欣赏的深与浅以至欣赏能力高与低的一种标志。
三、音乐欣赏中感受能力的培养
音乐创作是以特殊的感性形象作用与人们的感觉器官的。首先是通过作曲家的创作,即第一创作;其次是通过演奏家、歌唱家的二度创作,把一首完美的音乐作品传递给广大的听众。再次便是广大音乐爱好者的积极参与。
也就是说音乐欣赏者首先要有充分的感受。事实上,广大业余的音乐爱好者一般都能够自发地、朴素地通过感性体验去感受音乐艺术。比如说听音乐时,欣赏者所直接感知的只有高低、强弱、音色、节奏和旋律,这些要素的组合能使人产生音乐美感和情绪上的共鸣。许多人迫切希望提高音乐欣赏水平,那就应当逐步锻炼出敏锐而准确的音乐感受能力。
感受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靠自身不断的积累。感受这个环节是无法由他人来传递的。有的人可能会问,以前和现在的欣赏专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感受经验,为什么不可以传授呢?事实上,传授一直在进行的而且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比如说,一些欣赏者写了许多这方面的书籍,在普通高校还开设了音乐欣赏课等等,这对学习欣赏者是有一定的帮助的。但是,感受的经验是太富于感性了。所以,马克思说:“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
另外,提高音乐欣赏水平除了课堂教学外,还要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如组织合唱团、组建乐队等,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演唱或演奏音乐的实践活动中去。这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有效方法。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学校与社会文艺团体的交流,可以邀请专业的文艺团体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学校来演出,并在演出过程中进行讲解,这要比单纯的课堂教学效果好得多。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
从当前的情况看,学校里部分学生音乐基础较差,但他们有良好的文化基础,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对音乐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作为音乐老师,做好音乐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工作,是我们的责任。
创作和欣赏的关系,是落实到对具体作品的欣赏活动中。虽然创作一方是起主导作用的,但欣赏一方也不只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要有种种积极的心理活动,例如音乐欣赏中的注意,联想和想象等。因此,音乐欣赏也是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欣赏者必须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才有可能提高音乐欣赏水平。下面就欣赏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进行分析。
一、音乐作品中的“注意”
欣赏音乐作品,首先需要发挥注意的作用。所谓“注意”,就是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与一定事物。落实到音乐欣赏中的“注意”,主要就是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与特定的作品。这里既有感觉性注意(包括视觉的、听觉的、视听并用的),也有理性注意。整个心理活动就表现为围绕特定作品而展开的感受、回忆、联想、想象和思维活动的交织与运转。
一般说来,音乐欣赏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得到艺术享受,但是欣赏者接受什么样的音乐作品却是各不相同的,这样,具有不同艺术趣味的人就会对不同的音乐作品作出“有意注意”。因此,强调音乐欣赏的“有意注意”,就意味着重视这种注意所反映的目的、态度和趣味,从而作出自觉努力的方向,使音乐欣赏真正成为一种“美育”。
但在部分青年学生中存在着视新奇为美,例如校园中的“发烧友”、“追新族”现象就是如此。为了使学生对高雅的音乐逐渐产生兴趣和爱好,也就是说引起他们的“注意”,在这方面我有意进行了一些探讨,比如在教学中,我首先选择一些旋律性强、并且十分优美的作品进行欣赏打破了以往以音乐史或音乐体裁而分类的授课方式,并且把中外著名的音乐作品交替赏析,这样还可以使学生对中外音乐有较明确的比较和认识。
二、音乐欣赏中的联想和想象
在音乐欣赏中,欣赏者面对富有启发性的音乐形象,会产生种种联想和想象。音乐欣赏中的联想和想象有创作者所预期的和非预期的两种情况。所谓“预期的”,就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已料想到人们在欣赏中将会产生的联想和想象,这实际上也是创作者所构思的艺术内涵。
比如合唱曲《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是一首以“卡农”形式所写的进行曲,其快速下行的动机与逐级扩张的音型,生动地表达了游击健儿的英雄形象。紧接着二部卡农,犹如咆哮的黄河,后浪推前浪,犹如觉醒的民众,万众一心,保卫家乡,保卫全中国!这种想象不但符合作者的意愿,还为原作补充了新的内容。在这时,欣赏者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讲到的欣赏者的再创造。可见这种预期是比较明确的。
所谓“非预期的”联想与想象,是指欣赏者在欣赏活动中出现了并非作者所预料的联想与想象。例如欣赏华彦钧的《二泉映月》,这首乐曲本来没有曲名,是后来杨荫浏等人加上去的,但了解阿炳身世的中国人,乐曲意境似乎可以这样设想:乐曲由一声凄楚的长叹开始,接着作者沉痛的描述了自己一生颠沛流离的不幸遭遇。
可是一篇描写巴黎人听到《二泉映月》的文章中,则是另一种意境,他们幻想在另一个世界里,没有喧闹的市场,没有巴士喇叭声和交易所电话的叫嚣声,只有小桥流水,只有母亲呼唤和田野里小草的芳香。阿炳当然知道他的《二泉映月》有较大的启发联想和想象的魅力,但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想到后来法国人在听了他的作品之后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和想象。
欣赏者的联想和想象,无论是创作者所预期的还是非预期的,起积极作用都在于加深对作品的感受和认知,扩大审美的效果。所以,在音乐欣赏中是否有较为活跃的联想和想象,也是音乐欣赏的深与浅以至欣赏能力高与低的一种标志。
三、音乐欣赏中感受能力的培养
音乐创作是以特殊的感性形象作用与人们的感觉器官的。首先是通过作曲家的创作,即第一创作;其次是通过演奏家、歌唱家的二度创作,把一首完美的音乐作品传递给广大的听众。再次便是广大音乐爱好者的积极参与。
也就是说音乐欣赏者首先要有充分的感受。事实上,广大业余的音乐爱好者一般都能够自发地、朴素地通过感性体验去感受音乐艺术。比如说听音乐时,欣赏者所直接感知的只有高低、强弱、音色、节奏和旋律,这些要素的组合能使人产生音乐美感和情绪上的共鸣。许多人迫切希望提高音乐欣赏水平,那就应当逐步锻炼出敏锐而准确的音乐感受能力。
感受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靠自身不断的积累。感受这个环节是无法由他人来传递的。有的人可能会问,以前和现在的欣赏专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感受经验,为什么不可以传授呢?事实上,传授一直在进行的而且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比如说,一些欣赏者写了许多这方面的书籍,在普通高校还开设了音乐欣赏课等等,这对学习欣赏者是有一定的帮助的。但是,感受的经验是太富于感性了。所以,马克思说:“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
另外,提高音乐欣赏水平除了课堂教学外,还要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如组织合唱团、组建乐队等,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演唱或演奏音乐的实践活动中去。这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有效方法。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学校与社会文艺团体的交流,可以邀请专业的文艺团体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学校来演出,并在演出过程中进行讲解,这要比单纯的课堂教学效果好得多。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