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就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不断地挖掘新课程的思想,在实践中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符合新课标理念的教学方式也正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关键词:初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地理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可以互相合作、平等交流展示的舞台,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让学生的心智情感在同伴交往合作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
一、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对班级实行有效分组
先与任教班级的班主任接触交流,以便更多地了解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如性别、性格、地理成绩、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然后,根據所了解的学生情况分出四个大组。在此基础上,每大组又分成三个学习合作小组,即前后左右四人为一小组,这样可以保证在上课时学生不需要调整自己的位置就能很方便地进行交流与合作。这样全班大概可分出十六组,每组四人。在各小组人员确定下来后,组织学生投票,选出本小组的学习带头人。这样,合作学习小组才正式成立。然后告诉学生,我们分学习小组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能更方便地交流,更深入地思考,更有效地合作,也更大程度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充分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对于学习小组人数的确定一定要做到合理,人数一般控制在4―6人最为合适。
对于小组内的成员组合也要做到科学,学习小组成员不同的性别、性格、心理、学习特点等正是分组时必须考虑的。分好了小组,可以让他们取长补短,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并且还可以给每位学生提供发展和表现自我的机会,有时甚至可以优化学生的性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科学分组,明确分工,强化个人责任感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同时给教师调控课堂带来新的考验,教学走过场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就需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规范。首先进行科学分组,在充分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性别、性格、品德、成绩四大平衡的原则把班级分成若干组,每组4~6人,并对学生编号,以便在课堂上均衡展示,提高展示效率。其次要明确分工,每个学习小组民主推选一名总组长,负责整体把控小组学习和常规情况,同时每位同学担任1~2各学科组长,上哪一科课,哪科组长就负责管理协调全组活动,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开展讨论、交流、实验操作等活动。教师应要求合作成员既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互助互爱、争先进取的小团队。
强化个人责任感,必须强调学生主体参与,强调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有自己的身心经历、感悟和体验。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学生的一个认知过程,而且是一个互相交往的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组员不但要有共同、明确的目标,还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合作学习,具有荣辱共享的集体意识,要求组员充分发挥各自特长,互相帮助和启发,最后达成共识。合作学习讨论的问题通常是学生独自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得到解决。
三、巧设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问题设计必须要利于学生主动思考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学习地理知识,同时也需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便于小组集体思考研究,让每一个小组在积极的交流与互动当中拓展思维,获取新知,发展自身能力。例如在学习《日本》的知识时,教师可通过多重问题的设置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教师可先提问“日本为什么多火山与地震?”此类较为简单的题目,让小组间成绩一般的同学回答;再进一步提问相对较难的问题,例如“日本和英国跨越经纬度比较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此类问题,让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然后提出问题让每一个小组讨论合作解决,例如“火山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在火山的非活动期,我们应当怎样利用火山来为人类造福呢?”通过这样的探究性问题,让小组间的同学互相交流与讨论,充分发动每一个学生的脑筋,让每个学生发表自身意见,教师需认真聆听,引导不同小组对观点进行评价探讨。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点。
四、及时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多肯定成绩,多找机会激励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能顺利且持久开展,及时有效的评价是其保障。教师在课堂上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对每个小组及其成员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和仔细观察,对合作开展较好的小组,组织能力较强的小组长以及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都要及时评价、表扬和激励,教师一句赞美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夸奖的动作都可能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由合作成功带来的愉快与喜悦。
此外,对于小组,可根据各小组的课堂表现由全班学生集体投票评出“最具活力小组”、“团体金牌奖”等;对于小组里的成员,也可由小组内部成员根据其表现推荐出本组的“表现最佳奖”、“最佳合作能手”等,这样既能增进学生的彼此了解,也能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注入新的催化剂,同时,还能引进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五、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竞争与合作、学习成就不断达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性,形成积极深刻的思维状态,改变课堂教学中被动沉闷、学习效益低下的状况。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有适合合作学习的学习情境,良好的课堂气氛。适当运用直观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化难为简,让学生勇于接受不同挑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初中地理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形式。我们应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探索,提升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应用的实效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袁晓宇.初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2]蔡霞.初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初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地理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可以互相合作、平等交流展示的舞台,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让学生的心智情感在同伴交往合作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
一、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对班级实行有效分组
先与任教班级的班主任接触交流,以便更多地了解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如性别、性格、地理成绩、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然后,根據所了解的学生情况分出四个大组。在此基础上,每大组又分成三个学习合作小组,即前后左右四人为一小组,这样可以保证在上课时学生不需要调整自己的位置就能很方便地进行交流与合作。这样全班大概可分出十六组,每组四人。在各小组人员确定下来后,组织学生投票,选出本小组的学习带头人。这样,合作学习小组才正式成立。然后告诉学生,我们分学习小组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能更方便地交流,更深入地思考,更有效地合作,也更大程度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充分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对于学习小组人数的确定一定要做到合理,人数一般控制在4―6人最为合适。
对于小组内的成员组合也要做到科学,学习小组成员不同的性别、性格、心理、学习特点等正是分组时必须考虑的。分好了小组,可以让他们取长补短,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并且还可以给每位学生提供发展和表现自我的机会,有时甚至可以优化学生的性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科学分组,明确分工,强化个人责任感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同时给教师调控课堂带来新的考验,教学走过场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就需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规范。首先进行科学分组,在充分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性别、性格、品德、成绩四大平衡的原则把班级分成若干组,每组4~6人,并对学生编号,以便在课堂上均衡展示,提高展示效率。其次要明确分工,每个学习小组民主推选一名总组长,负责整体把控小组学习和常规情况,同时每位同学担任1~2各学科组长,上哪一科课,哪科组长就负责管理协调全组活动,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开展讨论、交流、实验操作等活动。教师应要求合作成员既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互助互爱、争先进取的小团队。
强化个人责任感,必须强调学生主体参与,强调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有自己的身心经历、感悟和体验。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学生的一个认知过程,而且是一个互相交往的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组员不但要有共同、明确的目标,还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合作学习,具有荣辱共享的集体意识,要求组员充分发挥各自特长,互相帮助和启发,最后达成共识。合作学习讨论的问题通常是学生独自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得到解决。
三、巧设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问题设计必须要利于学生主动思考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学习地理知识,同时也需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便于小组集体思考研究,让每一个小组在积极的交流与互动当中拓展思维,获取新知,发展自身能力。例如在学习《日本》的知识时,教师可通过多重问题的设置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教师可先提问“日本为什么多火山与地震?”此类较为简单的题目,让小组间成绩一般的同学回答;再进一步提问相对较难的问题,例如“日本和英国跨越经纬度比较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此类问题,让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然后提出问题让每一个小组讨论合作解决,例如“火山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在火山的非活动期,我们应当怎样利用火山来为人类造福呢?”通过这样的探究性问题,让小组间的同学互相交流与讨论,充分发动每一个学生的脑筋,让每个学生发表自身意见,教师需认真聆听,引导不同小组对观点进行评价探讨。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点。
四、及时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多肯定成绩,多找机会激励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能顺利且持久开展,及时有效的评价是其保障。教师在课堂上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对每个小组及其成员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和仔细观察,对合作开展较好的小组,组织能力较强的小组长以及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都要及时评价、表扬和激励,教师一句赞美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夸奖的动作都可能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由合作成功带来的愉快与喜悦。
此外,对于小组,可根据各小组的课堂表现由全班学生集体投票评出“最具活力小组”、“团体金牌奖”等;对于小组里的成员,也可由小组内部成员根据其表现推荐出本组的“表现最佳奖”、“最佳合作能手”等,这样既能增进学生的彼此了解,也能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注入新的催化剂,同时,还能引进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五、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竞争与合作、学习成就不断达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性,形成积极深刻的思维状态,改变课堂教学中被动沉闷、学习效益低下的状况。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有适合合作学习的学习情境,良好的课堂气氛。适当运用直观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化难为简,让学生勇于接受不同挑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初中地理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形式。我们应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探索,提升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应用的实效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袁晓宇.初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2]蔡霞.初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