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c1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就象是一台戏,教师应摆好自己的位置,根据不同的内容,扮演好不同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教师千万不能一手包办,抢学生的戏。在语文教学中,我是这样扮演教师角色的。
  
  一、在生字教学中
  
  生字教学在很多人看来是很枯燥的一件事,如果教师在生字教学这一环节按步就搬,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厌倦学生字,通过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先在书上的生字旁写了拼音、偏旁,上课时与同学交流你学生字的体会,是怎样学的,用了什么方法,这一环节看似多余,实则很有必要,通过讨论,学生们大谈自己学生字的方法:如:猜谜语学生字、编顺口溜学生字、熟字加熟字、熟字加减偏旁等,再观察这些生字应注意什么,哪些字有特殊偏旁。刚开始时,学生很不适应,他们习惯于被教师牵着走,我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当起了反面教材,如:一次在教学“翩翩起舞”的“翩”时,我看见有几个学生没有动手查工具书,而是当收音机,听别人说,没有切实地动手动脑,我就故意说“翩这个字很多同学都查到了偏旁,不过有几个同学没有参与到其中,老师告诉这几个同学,这个字应查“扁”字部。其余同学先是愣了一下,看见我眨眼睛,马上心领神会。其结果可想而知,当天作业,那几个同学做错了,我抓住这一机会,及时进行教育:“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同学们有犯错的时候,老师也有犯错的时候,我们应该用事实来说话,多动手查工具书,多用脑思考,不应盲目听从,你会从其中发现问题许多新问题,每发现一点都会给你一个惊喜,你也会在这些惊喜中不断提高识字的兴趣“。一席话,说得那几个不主动学习的同学脸红了,意识到到了自己的错误。现在,我上识字课时,同学们的课桌上摆满了工具书, 一上课同学们就说“老师,我们自己学吧”,“老师,我们来考考你吧”。他们绞尽脑汁,用各种方法来识字,在教学“辈”字时,一位同学说:“我打一个谜语,非雪的老爷车”(他的同桌叫非雪),引得同学们大笑,在笑声中,这个字就深深地刻在同学们心上了。生字开花,同学们也很喜欢,你组一个词,他组的词又要比你组的词更好,在竞争中,不知不觉就组了很多词,也训练了思维能力。在写字的环节,教师应当好监督员,看谁书写姿势漂亮,字也漂亮,写好了可以得一个印章小苹果,教师当好了自己的角色,识字不再枯燥,而是大家都盼望的。
  
  二、在阅读教学中
  
  做好预习工作,提前去阅读,不光是阅读教材,还应查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与同学汇报交流,学会质疑,学习才会有提高,教师的任务是点拨,不能越俎代疱。如果教师满堂灌,则学生只有用耳听,却不思考,这样一来,他们的注意力最多只能集中十分钟,然后是讲话,开小差,搞小动作,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却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从何而来?偶尔听到老师埋怨:学生不听讲,老师累断了腰。老师应反思一下,你的课堂有趣吗?学生参予进来了吗?教师没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抢别人的戏,学生当然不乐意。我在教学《月球之谜》时,提前布置了预习,查阅与月球有关的资料,把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或写下来,上课时,同学们提了很多问:“为什么月球上没有水”、“为什么从月球上取回来的铁分子带到地球上不会生锈”、“月球是地球分裂出来的”……大家展开激烈的讨论,到后来是唇枪舌战,教师这时要及时调控局面,让同学们找证据,的的同学拿出了《奥秘》,有的拿出了《科幻世界》,还有的拿出了《十万个为什么》。最后老师告诉同学们月球还有很多未解之谜,有待于你们去查阅大量的课外书,帮助学生们打开阅读视野的大门。教材的知识有限的,教师应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走向课外学习。教师抢演好了自己的角色,会使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在习作教学中
  
  习作是一种快乐的事,应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教师起着关键作用。习作不是布置一个题目,就让学生写,那学生肯定抓耳挠腮、挤牙膏似的半天写不出一句。我在习作前两周布置内容,让学生读有关的作文书,积累优美词、句、段、选素材、提炼素材,与同学讨论心得,并安排习作前的一次口语交际。如:在写“说说我自己”,请大家注意观察其他同学,口语交际可问问老师、同学、家长,他们眼中的你是什么样子,然后大胆介绍自己的外貌、穿着、性格、爱好、优缺点等,欢迎其他同学插话、提问、评议,老师的角色是点拨,这样不仅提了口头表达能力,也是写作前的大练兵,这样还会无话可说吗?写好作文后,自己先读通顺、先修改,然后找同学和家长帮忙写评语,找出不足,自己再修改,最后到老师那里得一个印章桃子。这样教师从繁杂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既指导了作文,又提高了学生们的创作兴趣。
  随着语文教学的发展,语文教师对自己的角色不断有新的认识,不管扮演什么角色,我们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
  (作者单位:615400四川省宁南县朝阳小学)
其他文献
参加完今年的县级中小学田径运动会,看到各个组别的运动成绩平平淡淡,动作技术简单粗糙,不免为我们地区乃至全国农村中小学的体育现状感到担忧,因而也想到了当前农村中小学体育竞技成绩难于提高的几种倾向。  一、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忽视体育竞技项目的开展  面对农村中小学的现状及其广大农民家庭的经济条件,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对体育竞技运动都有一个偏见,那就是把孩子念好书,将来能找一份体面的工作看成是孩子成长
期刊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股潮流,它以强大的图像处理、动画制作以及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与我们的教学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将众多的学习资料再现于课堂,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景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件制作的起始阶段,要做到在使用课件上课时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维带入一个新的境界,以激
期刊
【摘要】结合酒店管理的实际需求,利用Visual Basic 6.0和SQL Server 2000 工具开发基于Client /Server (C/S) 的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单片机技术的房间智能控制器既可独立对房间各类电器设备进行控制, 同时通过串口通讯又可与上层计算机进行数据交互,从而实现计算机对房间状态的实时监控。主要包括系统分析、系统功能设计、网络设计以及系统实施中的关键技术。  【关
期刊
【缘起】:校门即将关上的一刹那,母亲匆匆赶到门口,将红领巾递给跺脚撅嘴的女儿;放学后的教室里,家长弯着腰在扫地,而孩子在一旁袖手看着;孩子的生日父母大张旗鼓,问起父母的生日,孩子却茫然不知。作为一个教师,耳闻目睹这一幕幕,心中总感到不是滋味。一件真实的事例更引发了我的思考,一位11岁的男生,天天由年迈的奶奶为其背着书包接来送去,当老奶奶采纳了老师的建议,让孙子自己背书包时,孙子一把将书包砸向了奶奶
期刊
在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声像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化静为动,让书本中无声的文字变得抑扬顿挫,单调的颜色变得丰富多彩,平面的图形变得生动形象,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在教学中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着兴奋的情绪。如:我在教“跳水”、“拔河”、“举重”等词时,先让学生观看有关体育竞赛的片段录像,再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体育项目。这样紧张激烈的比赛、丰富多彩的画面立刻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
期刊
课堂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是“注渠道”或“主战场”的传统观念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吗?  现在常见到的是一个班50∽60人,甚至更如我校初一(三)班现有92人,同级其他四个班也都在90人以上,高三文(一)班76人,其他各班也都超大额班多,这些学生的生理基础、后天阅历都不尽相同,或者说有较大的差异,因而个性各异,我们却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进度、统一的标准,这本身就不科学,因材施教也只是理论上
期刊
学习兴趣是学生的内在,也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一个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会因为体育活动需要付出较多的体力而感到“枯燥乏味”。反之,如果他对体育课有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必然精神饱满,积极主动。本文在围绕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出个人观点,以期对提高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一、启发自觉性,培养兴趣    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晓之以理,使学生明确上体育课的重要性,明白德智皆寄于体的道理:只有
期刊
在一个班集体当中,由于学生基础不一,水平不齐,素质不等,便自然会出现公认的优等生和后进生。及时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培养他们的自尊、自重、自信、自强、自省的良好心理素质,是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2005年,我班共有32名学生,其中就出现了一部分后进生,这些学生有两个特点:一是经常违反学校规章制度,行为习惯缺点较多;二是学习上无兴趣,学习成绩差。而且,这些学生不但自己落后,还会影响其他学生,甚至影响
期刊
常言道:“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当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班主任应该向农民学习,不要一味埋怨学生,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怎样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班主任要富有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应该用爱心去赏识学生,激励学生,努力挖掘学生优点,以平等的身份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做他们的良师益
期刊
阅读教学,教什么、学什么是有根据的,这个根据就是课文。而每一篇课文,总有一条线索,这就是课文的纲。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这条线索上去,紧紧把住它,把课文学活。抓住课文的线索,把儿童的思维和语言引到点子上,然后再发散开来。努力做到“捕捉中心,把握整体,沟通思路,明了部分”。立足于教师“引线”,让学生自己“穿针”,即教“引”,而学“发”。    一、只“引”不“逼”,让儿童质疑问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