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任务型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本文从介绍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定义着手,阐述了大班教学实行任务型教学法的必要性,以及大班实行任务型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探讨了如何在大班教学中实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问题,从而达到强化教学内容、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英语课堂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 大班教学 小组活动 任务设计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近20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任务型教学法强调把学习内容设计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交际任务,课堂教学围绕着完成各种交际任务展开,强调语言的自然输入,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进行学习,并把培养学生具备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
二、大班教学实行任务型教学法的必要性
任务型语言教学追求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个性与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小班人少,教师可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但是当面对全班50—70个学生时,又如何实行任务型教学法呢?这是一个仍在争议和讨论的问题。大班人数多,教室的空间有限,教学的主要困难就是教师难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并且在大班教学中,往往有几个活跃自信的学生总是抢答问题,其他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导致他们在大部分课堂教学时间中处于旁听的状态。这样的课堂仅仅是教师与个别学生的活动,全体学生参与交流和使用语言的机会实在是少之又少。而语言学习需要大量交流的活动,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而没有学生的实践机会显然不行。因此,我们需要探讨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40—45分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和交流的机会这一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小组活动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并大量增加运用语言的机会。
三、小组活动的优势
大量的小组活动,包括结对练习(pair work)、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被认为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这不仅在时间上和机会上给其他学生更多的机会,而且有助于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和增强学生自信心。国外的研究证明,小组活动比教师独自讲解与控制练习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语言。Nunan(1999:52)谈到小组活动的作用,他引用了Long(1976)对于小组活动的研究:在小组活动时,学生可以大量地使用各种不同的语言,比教师个人在讲台前要更丰富和多样化,而这样更有助于语言的习得。在小组活动中,学生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这就是Swain所提出的“可理解的输出”,她认为这种可理解的输出对于语言的习得是非常重要的。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密切注意完成任务的过程,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说出他们想说而说不出的语言,此时他们会得益最多而记得牢。小组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可以使学生增加语言输入与输出的量。在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有80%的讲授时间,学生参加活动的机会不多。尤其是在大班教学的情况下,教师只能给少数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而根本无法照顾到全班大部分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两极分化的问题。而在小组活动中,如果设计得当,则每个人都有可能参与活动和交流,巩固所学内容,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这种小组交流活动,学生的语言活动量得以成倍增长。
2.可以使学生学会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学生如果只是与教师互动,通常只能是按教师的提问回答而很少创造性或自主学习。在小组活动中,可以根据组内学生所长来分配其职责,有人负责向全班汇报,有人负责记录讨论,有的负责组织讨论等。角色也可以变换,以增加学生在不同角色下从不同角度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使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3.学生的焦虑情绪可以降低。在全班当众回答问题,面对教师和全班同学,学生的心理压力大。而在小组活动中,大家为了完成一个任务,通常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任务的完成上而不必担心说错,学生更容易开口,焦虑会降低。从语言习得的研究看,这有助于学生掌握语言。
4.更有机会给予学生个别指导。大班教学教师感到困难的问题之一是无法给予学生个别指导。往往有许多学生虽然不会或不明白也不好意思表现出来,结果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滥竽充数”。教师只是提问几个好学生,或找一两个组演示一下。而在小组活动时,教师则有机会关注个别学生,包括纠正语音、语调、用词等。
小组活动还给学生提供了相互帮助、合作学习的机会。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之间不是竞争的关系,而是合作、交流的关系,通过活动,学生之间可以相互鼓励和互相帮助,相互补充信息的不足。
四、大班实行任务型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大班实行任务型教学法,要使学生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使学生明确任务的目标,这个任务的目的、完成的过程和对于结果的要求,都要交代得清清楚楚。成功的任务设计能使学生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流,从而学会交际的策略。
2.对任务的要求应视学生的实际水平而定,不能超出学生当前的能力太多,以使学生的心理压力降到最低限度,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明白犯错误是正常语言学习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只要学生所表达的信息可以被理解,就应给予鼓励。
3.在设计大班教学任务时,教师的着眼点要放在全体学生上,设计的任务应由简到难,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当前的能力和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并给予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任务应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避免过难或过易的任务,造成“两极分化”。
4.提供必要的语言资源,如可能用到的句型结构、词汇、固定的表达方法,或给初学者和低年级的学生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完成思路等。
另外,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应该考虑到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任务的完成过程,而不仅仅是做一个“看客”。在某个学生或某个小组在全班“作报告”时,可以要求其他同学做记录或归纳每一个小组的观点,或记录他们的“发现”,也可以评价他们完成任务的“结果”,还可以分组同时完成以上不同任务。甚至可以有几个组分别专门记录“报告组”的语言及用法、行为举止、态度等。这样,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不仅能使所有学生增加使用语言的机会,而且能使所有学生都逐步建立起学习的责任感。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关注学生想要表达的意思和想法、语言的运用,以及学生之间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的交流活动,而不是一味地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以免使他们有挫折感而影响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五、结语
在大班实行任务型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任务型教学法强调了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所以英语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在大班推广任务型教学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使这一教学模式逐步规范,更具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Nunan,D.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Boston:Heinle
关键词: 英语课堂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 大班教学 小组活动 任务设计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近20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任务型教学法强调把学习内容设计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交际任务,课堂教学围绕着完成各种交际任务展开,强调语言的自然输入,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进行学习,并把培养学生具备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
二、大班教学实行任务型教学法的必要性
任务型语言教学追求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个性与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小班人少,教师可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但是当面对全班50—70个学生时,又如何实行任务型教学法呢?这是一个仍在争议和讨论的问题。大班人数多,教室的空间有限,教学的主要困难就是教师难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并且在大班教学中,往往有几个活跃自信的学生总是抢答问题,其他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导致他们在大部分课堂教学时间中处于旁听的状态。这样的课堂仅仅是教师与个别学生的活动,全体学生参与交流和使用语言的机会实在是少之又少。而语言学习需要大量交流的活动,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而没有学生的实践机会显然不行。因此,我们需要探讨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40—45分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和交流的机会这一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小组活动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并大量增加运用语言的机会。
三、小组活动的优势
大量的小组活动,包括结对练习(pair work)、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被认为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这不仅在时间上和机会上给其他学生更多的机会,而且有助于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和增强学生自信心。国外的研究证明,小组活动比教师独自讲解与控制练习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语言。Nunan(1999:52)谈到小组活动的作用,他引用了Long(1976)对于小组活动的研究:在小组活动时,学生可以大量地使用各种不同的语言,比教师个人在讲台前要更丰富和多样化,而这样更有助于语言的习得。在小组活动中,学生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这就是Swain所提出的“可理解的输出”,她认为这种可理解的输出对于语言的习得是非常重要的。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密切注意完成任务的过程,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说出他们想说而说不出的语言,此时他们会得益最多而记得牢。小组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可以使学生增加语言输入与输出的量。在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有80%的讲授时间,学生参加活动的机会不多。尤其是在大班教学的情况下,教师只能给少数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而根本无法照顾到全班大部分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两极分化的问题。而在小组活动中,如果设计得当,则每个人都有可能参与活动和交流,巩固所学内容,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这种小组交流活动,学生的语言活动量得以成倍增长。
2.可以使学生学会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学生如果只是与教师互动,通常只能是按教师的提问回答而很少创造性或自主学习。在小组活动中,可以根据组内学生所长来分配其职责,有人负责向全班汇报,有人负责记录讨论,有的负责组织讨论等。角色也可以变换,以增加学生在不同角色下从不同角度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使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3.学生的焦虑情绪可以降低。在全班当众回答问题,面对教师和全班同学,学生的心理压力大。而在小组活动中,大家为了完成一个任务,通常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任务的完成上而不必担心说错,学生更容易开口,焦虑会降低。从语言习得的研究看,这有助于学生掌握语言。
4.更有机会给予学生个别指导。大班教学教师感到困难的问题之一是无法给予学生个别指导。往往有许多学生虽然不会或不明白也不好意思表现出来,结果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滥竽充数”。教师只是提问几个好学生,或找一两个组演示一下。而在小组活动时,教师则有机会关注个别学生,包括纠正语音、语调、用词等。
小组活动还给学生提供了相互帮助、合作学习的机会。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之间不是竞争的关系,而是合作、交流的关系,通过活动,学生之间可以相互鼓励和互相帮助,相互补充信息的不足。
四、大班实行任务型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大班实行任务型教学法,要使学生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使学生明确任务的目标,这个任务的目的、完成的过程和对于结果的要求,都要交代得清清楚楚。成功的任务设计能使学生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流,从而学会交际的策略。
2.对任务的要求应视学生的实际水平而定,不能超出学生当前的能力太多,以使学生的心理压力降到最低限度,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明白犯错误是正常语言学习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只要学生所表达的信息可以被理解,就应给予鼓励。
3.在设计大班教学任务时,教师的着眼点要放在全体学生上,设计的任务应由简到难,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当前的能力和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并给予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任务应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避免过难或过易的任务,造成“两极分化”。
4.提供必要的语言资源,如可能用到的句型结构、词汇、固定的表达方法,或给初学者和低年级的学生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完成思路等。
另外,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应该考虑到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任务的完成过程,而不仅仅是做一个“看客”。在某个学生或某个小组在全班“作报告”时,可以要求其他同学做记录或归纳每一个小组的观点,或记录他们的“发现”,也可以评价他们完成任务的“结果”,还可以分组同时完成以上不同任务。甚至可以有几个组分别专门记录“报告组”的语言及用法、行为举止、态度等。这样,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不仅能使所有学生增加使用语言的机会,而且能使所有学生都逐步建立起学习的责任感。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关注学生想要表达的意思和想法、语言的运用,以及学生之间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的交流活动,而不是一味地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以免使他们有挫折感而影响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五、结语
在大班实行任务型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任务型教学法强调了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所以英语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在大班推广任务型教学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使这一教学模式逐步规范,更具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Nunan,D.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Boston:Hein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