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天前我第一次接班时的一位学生给我打来了电话:“老师,虽然我已经毕业好几年了,但是我最感激的老师还是您。您的亲切、随和使我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农村孩子,不再自卑,慢慢自信,谢谢您,老师!”这句话给了我莫大的幸福。回想多年前的学习生涯,给我留下最美好回忆的老师也都是一些具有亲和力的老师。从期盼老师春风般的笑脸,赞许的眼神,到模仿老师说话的态度,写字的笔迹。没有夸夸其谈的说教,也没有振振有词的教导,老师的学识和教育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了,这就是亲和力。
“亲和力”本是化学术语,意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互相作用的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他具有了心理学的含义,即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由此出发,它被广泛运用到了各个应用心理学领域。当然,教育这项以树人为宗旨的行为更在运用之列,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亲和力在教育教学中日益显示出无可替代的作用。
古人云:“亲其师而善其道。”教师有亲和力,学生对教师的接纳程度就高。教师的言行就会更好的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也能在课堂上积极响应,主动思考,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及学习效率,也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反之,教师没有亲和力,学生就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课堂上容易与老师发生对立,课下与老师疏远,阻碍课堂教学有效的开展。
那怎样提高教师的亲和力,作为一名70后甚至是80后的教师该如何发挥自己的年龄优势呢?下面是笔者亲身经历的几点体会,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一)业务水平过硬,行为习惯表率作用强。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所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国家优秀班主任高金英老师也说过:“医生医坏的只是一个人,教师教坏的却是好几代人。”教师必须喜欢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和专业,愿意花时间钻研学术,授课有自己的一套风格。在行为上教师也要起到表率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做到,给学生做出榜样。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备课、批改作业认真。这是亲和力的基础。一次早晨走进教室,我看到后排没有人做的座位的椅子还在桌上没有放下来,全班那么多同学还毫无意识的在说笑,当时我并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的走过去,轻轻地将椅子放下,坐在附近的几个孩子立马意识到了这一点,争着将剩下的椅子放好,嘴里说着:“老师,我们来就行了。”此时,教师的一举一动犹如滴滴甘露,润物无声。
(二)平视学生,尊重学生。
作为英语老师,我们在进行新课的时候通常会说:“Toclaywe are going to learn lesson X,但有一次,在听我们组的一位老师的课时,她却说:“Let’s learn lesson x,will you?霎那间,我被感动了。这就是真正的体现对学生的尊重,而不是把学生看做被动的机器。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曾在一堂语文课上,就读课文与学生商量了三次:“是齐读还是赛读?”是一章一章读还是三章一起读?”‘易错处是先提醒读还是等你们掉进陷阱后再读?”这种态度带来了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在很多类似的地方,我们不妨借鉴一下魏老师的这种做法。在尊重学生的问题上,在我们的教学行为中其实有很多忽视学生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常反思,勤思考,真正从细微处做到平视学生,尊重学生。
(三)赏识每一位学生。
广阔的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雄伟的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浩瀚的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作为“园丁”的老师精心培育每一支“花朵”,不论美丑,用爱呵护,使每朵花散发出各自的芳香和魅力。不论优等生还是后进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可以令他们心情愉快,积极进取。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用心去关注学生的点点滴滴。尤其更要关注后进生的进步。我班一位同学刚开始连最基本的“Thank you”都说不好,第一节课我发现了这一问题,鼓励他说:“我相信你会说好的。”这句鼓励的话给了他莫大的信心。整节课我又对他提问了两次,一次比一次好。一次又一次的鼓励,终于使他在下课的时候主动起立声音洪亮的说:"Thank you!”全班为他鼓掌。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建一个磁场,每位同学都被你吸引,觉得老师可亲又可敬。从而使他们“爱屋及乌”,把学习当成一种幸福和享受。
(四)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也会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微笑则是心灵的桥梁。课上有的同学在悄悄的玩手机,我会轻轻地走过去给他一个暗示或者紧盯他几秒钟,周围的同学就会立即进行无声的提醒。身为当事人就会赶紧放好手机继续听课。此时真是无声胜有声。同学们觉得这样的提醒既起到了警示的作用还给他们留了面子,在剩下的时间就会更好的表现,心理上也无形与你拉近了很多。
70后或80后的我们有时会羡慕老教师的游刃有余,感叹自己的无所适从。非常渴望也拥有这些丰富的经验,其实别忘了我们也有让我们骄傲的地方——年轻、活力。年轻的我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与学生打成一片。我们也能更快的记住学生的名字,并亲切的和他们打招呼。我们更会善用会意的眨眼,一个玩笑般的阻止的目光,一个善意的提醒,一句幽默的话,甚至是一句时尚酷语,和学生进行心灵交流、增强亲和力。学生会感觉老师就是他们的朋友,就生活在他们中间,从而大大缩短师生心灵之间的距离。
亲和力是教师的一种隐性资源,是教师在教书育人各个环节中的思想感情、语言行为与学生的融合程度,是教师在身教、言教等育人行为中所体现出来的让学生感受到的亲切感及信赖感。教师要有意识的增强自己的亲和力,提高自己的“人气指数”,师生间形成和谐的情感交融,使教学充满人性,使学生快乐积极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潘寂《教育心理学》
2.蔡伟《亲和力教师最基本的素质》
3.曾建《试析教师亲和力》
4.魏书生《魏书生教育艺术》
5.高金英《班主任培训视频》
“亲和力”本是化学术语,意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互相作用的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他具有了心理学的含义,即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由此出发,它被广泛运用到了各个应用心理学领域。当然,教育这项以树人为宗旨的行为更在运用之列,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亲和力在教育教学中日益显示出无可替代的作用。
古人云:“亲其师而善其道。”教师有亲和力,学生对教师的接纳程度就高。教师的言行就会更好的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也能在课堂上积极响应,主动思考,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及学习效率,也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反之,教师没有亲和力,学生就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课堂上容易与老师发生对立,课下与老师疏远,阻碍课堂教学有效的开展。
那怎样提高教师的亲和力,作为一名70后甚至是80后的教师该如何发挥自己的年龄优势呢?下面是笔者亲身经历的几点体会,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一)业务水平过硬,行为习惯表率作用强。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所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国家优秀班主任高金英老师也说过:“医生医坏的只是一个人,教师教坏的却是好几代人。”教师必须喜欢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和专业,愿意花时间钻研学术,授课有自己的一套风格。在行为上教师也要起到表率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做到,给学生做出榜样。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备课、批改作业认真。这是亲和力的基础。一次早晨走进教室,我看到后排没有人做的座位的椅子还在桌上没有放下来,全班那么多同学还毫无意识的在说笑,当时我并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的走过去,轻轻地将椅子放下,坐在附近的几个孩子立马意识到了这一点,争着将剩下的椅子放好,嘴里说着:“老师,我们来就行了。”此时,教师的一举一动犹如滴滴甘露,润物无声。
(二)平视学生,尊重学生。
作为英语老师,我们在进行新课的时候通常会说:“Toclaywe are going to learn lesson X,但有一次,在听我们组的一位老师的课时,她却说:“Let’s learn lesson x,will you?霎那间,我被感动了。这就是真正的体现对学生的尊重,而不是把学生看做被动的机器。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曾在一堂语文课上,就读课文与学生商量了三次:“是齐读还是赛读?”是一章一章读还是三章一起读?”‘易错处是先提醒读还是等你们掉进陷阱后再读?”这种态度带来了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在很多类似的地方,我们不妨借鉴一下魏老师的这种做法。在尊重学生的问题上,在我们的教学行为中其实有很多忽视学生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常反思,勤思考,真正从细微处做到平视学生,尊重学生。
(三)赏识每一位学生。
广阔的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雄伟的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浩瀚的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作为“园丁”的老师精心培育每一支“花朵”,不论美丑,用爱呵护,使每朵花散发出各自的芳香和魅力。不论优等生还是后进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可以令他们心情愉快,积极进取。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用心去关注学生的点点滴滴。尤其更要关注后进生的进步。我班一位同学刚开始连最基本的“Thank you”都说不好,第一节课我发现了这一问题,鼓励他说:“我相信你会说好的。”这句鼓励的话给了他莫大的信心。整节课我又对他提问了两次,一次比一次好。一次又一次的鼓励,终于使他在下课的时候主动起立声音洪亮的说:"Thank you!”全班为他鼓掌。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建一个磁场,每位同学都被你吸引,觉得老师可亲又可敬。从而使他们“爱屋及乌”,把学习当成一种幸福和享受。
(四)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也会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微笑则是心灵的桥梁。课上有的同学在悄悄的玩手机,我会轻轻地走过去给他一个暗示或者紧盯他几秒钟,周围的同学就会立即进行无声的提醒。身为当事人就会赶紧放好手机继续听课。此时真是无声胜有声。同学们觉得这样的提醒既起到了警示的作用还给他们留了面子,在剩下的时间就会更好的表现,心理上也无形与你拉近了很多。
70后或80后的我们有时会羡慕老教师的游刃有余,感叹自己的无所适从。非常渴望也拥有这些丰富的经验,其实别忘了我们也有让我们骄傲的地方——年轻、活力。年轻的我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与学生打成一片。我们也能更快的记住学生的名字,并亲切的和他们打招呼。我们更会善用会意的眨眼,一个玩笑般的阻止的目光,一个善意的提醒,一句幽默的话,甚至是一句时尚酷语,和学生进行心灵交流、增强亲和力。学生会感觉老师就是他们的朋友,就生活在他们中间,从而大大缩短师生心灵之间的距离。
亲和力是教师的一种隐性资源,是教师在教书育人各个环节中的思想感情、语言行为与学生的融合程度,是教师在身教、言教等育人行为中所体现出来的让学生感受到的亲切感及信赖感。教师要有意识的增强自己的亲和力,提高自己的“人气指数”,师生间形成和谐的情感交融,使教学充满人性,使学生快乐积极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潘寂《教育心理学》
2.蔡伟《亲和力教师最基本的素质》
3.曾建《试析教师亲和力》
4.魏书生《魏书生教育艺术》
5.高金英《班主任培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