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移动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中职语文教学应巧妙利用网络媒介创建网络学习平台,巧借网络媒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媒介融合,提升教学效率,创新使用各种媒介,让媒介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关 键 词] “互联网+”;网络媒介;阅读策略;具体措施;深远影响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9-0046-02
互联网正以改变一切的力量,推动人类第四次信息革命。移动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当前,人手一部手机,下起牙牙学语者,上至耄耋老者,都在享受着互联网的便捷。然而网络的丰富性和诱感性,使不少青少年学子沉迷于人机交流,而忽视了与家人、同学、老师的沟通;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忽略了面对面的人际交往,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作为中职教师应如何化解人机之间的矛盾,如何另辟蹊径让学生投入阅读?人们常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手机成为师生之间沟通的工具,成为学习的新载体,这就是跨媒介阅读。
一、跨媒介閱读与交流产生的背景
在信息时代,各种网络媒介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电脑、手机、平板等通信工具的普及,QQ、微信、钉钉等社交软件的推陈出新,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与生活。传统的纸质阅读被手机阅读取代。据调查,中国人均网络阅读,特别是手机阅读均在30分钟以上。聚焦中职课堂,“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势必被淘汰。如何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语文课内外学习中的作用?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媒介来增强语言影响力和感染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与交流能力?这些无疑是值得中职语文教师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跨媒介阅读满足了现代社会对人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要求,促进学生进行大量快捷的阅读。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媒介开发资源,促进学生阅读方式的多样化,提高他们对不同信息的处理和应用能力,特别是要巧妙利用手机创建网络学习平台,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参与特定的“学习共同体”,使跨媒介阅读的语文课堂焕发生机。为此,根据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要做好跨媒介阅读指导,包括信息的获取手段、呈现方式与表达方法等多方面的引导,同时注意各种媒介中文字表达的特点与规律,从而更好地促进信息的交流与分享。在网络信息时代,通过跨媒介阅读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现跨媒介阅读的各项功能,提升跨媒介阅读的有效性。
二、跨媒介阅读的具体措施
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介推陈出新,各种学习平台层出不穷。中职语文课堂上,学生要结合自身的学习需要及专长选择适合自己的网络媒介,开展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一)巧借网络媒介,激发学习兴趣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电视机、投影仪、平板、阅读器、白板电脑等各种科技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令人应接不暇。语文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以适应各种多媒体的使用,在语文课堂上交替使用各种媒介,拓宽阅读渠道,拓展阅读视野。如在学习古诗词前,教师通过云班课布置学生收看《朗读者》《中华好诗词》《中国诗词大会》《开讲啦》等电视节目,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在了解各种媒介特点之后,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及自身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媒介手段来展示。譬如喜欢朗读的学生可以使用喜马拉雅、抖音等媒介,录制自己的学习视频并分享到学习共同体,供组内成员学习借鉴。笔者在指导赏析《雨霖铃》等古代诗词作品时,引导学生借助网络媒介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然后观看电视上相关的诗词节目,并通过学习平台发表自己对作品、对词人的了解与感悟;模拟邓丽君吟唱的《雨霖铃》MTV,学生尝试用欢快的、激昂的、哀婉的音乐来配乐朗诵,感悟作品凄凉哀婉的情感。借助网络媒介,学生学会了用吟唱、舞蹈、书画等多种方式来表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课堂展示中学生的作品精彩纷呈,各具特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
课堂教学中利用班级学习通模拟演播现场,通过抢答、作业展示等形式考查学生课前自习成果,师生通过平台进行评价;课后在学习通布置拓展线上学习任务,平台自动批阅评价。这样课前、课中、课后师生都可以利用网络媒介进行学习,完成各项学习操作,满足了学生的动手与探索欲望。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跨媒介网络资源,让学生学习起来兴致盎然,也减轻了教师强迫学生参与学习的负担,实现了“一举三得”的教学效果。
(二)媒介融合,提升教学效率
近年来,纸媒的阅读量急剧下降,网媒阅读逐年递增。影视文化以其直观可感的视觉享受成为大众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体,成为人们日常获取信息、消遣娱乐及接受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影响力与日俱增。通过对青少年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对青少年吸引力最强、位居首位的媒体就是智能手机。智能手机以其方便快捷受到了青少年的青睐。青少年通过智能手机安卓系统中的各种App,接触了网络上海量的信息。网络上的酷狗、酷我、暴风影音、爱奇艺、腾讯等影视平台,成为青少年学生欣赏影视媒体的主要渠道。影音视频等对青少年的影响极其深刻,它使跨媒介阅读与资源共享变得特别容易,而且操作简单。尤其在古典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中,学生阅读难度大,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影视媒介引导学生在视频鉴赏中完成阅读理解。如,教学曹禺的话剧《雷雨》的时候,笔者引入影视作品《满城尽带黄金甲》供学生观看,然后再阅读文本。课前教师在平台布置学习任务卡,引导学生通过对照剧情、人物关系表来赏析。在欣赏电影中,各小组学生交流合作,学生很快就理清了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再结合纸媒阅读,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戏剧作品的矛盾冲突、潜台词等要素。 此外,在学习散文作品时,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录制相关题材的MTV。在制作过程中,指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情感及艺术魅力,完成了各项学习目标。《家园落日》《月是故乡明》《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作品画面感强烈,笔者指导学生寻找类似的场景画面,自拍MTV。在一次次小组合作中揣摩场景、拍摄、加工润色,从而使学生体悟到各种不同生活经历、社会阶层人士的人生感受,学生在作品的熏陶下,获得对生命的真实感悟。作品发布到平台,学生体会到参与分享的快乐,使其学习与作品制作成为一场有意义的创意秀。
(三)创建学习共同体,培养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
新课程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基于自身的思考与体验,又有基于小组合作的思维碰撞,在对各种阅读信息的收集、筛选与整合中,容易形成相应的阅读学习共同体。跨媒介学习共同体,针对文本的不同特点,可以就内容、结构、语言与表达方式等方面展开探讨。跨媒介学习共同体不同于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它不仅仅是分工与合作,更是相互推动促进阅读的深入。跨媒介学习共同体的每个成员都是阅读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活动中都承担着一定的阅读任务,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提问,相互监督,互为师生,从而形成融洽的学习氛围。语文教师要引导跨媒介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指导学生在网络、移动通信、影视作品、各种阅读器等的帮助下,充分获取海量的信息与资源,用以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或者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社交软件的运用,如微信、QQ、钉钉等,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无处不在,分享无处不有,通过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这样,不仅可以使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而且使课堂向课外不断延伸拓展,使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得以发挥。
三、跨媒介阅读的深远影响
跨媒介学习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一种新兴学习模式,在跨媒介学习中,学生利用各种媒介丰富了自己的学识,增强了学习的能动性。从学习的时间来说,课余零碎时间得以利用;从学习的空间来说,学生有了更多施展才华的自由平台。学生通过各种社交媒介进行学习,创新使用各種媒介,让媒介成为他们学习的载体,从而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时代在变革,学生的学习模式也应与时俱进地变革。作为中职语文教师,需要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加强自身的学习与修养,在跨媒介阅读方面给学生做出示范和榜样。跨媒介阅读学习只有不断适应推陈出新的媒介变化要求,才能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其阅读学习的热情。通过跨媒介阅读学习,营造各种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置身于乐学的中职课堂,这样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璐.“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及其对写作课堂教学的意义[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7):63-64.
[2]谢敦儒.影视文化作品对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17):81-82.
[3]褚树荣,毛刚飞.跨界之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4]姚莉萍.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视域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18(17):54-56.
编辑 郭小琴
[关 键 词] “互联网+”;网络媒介;阅读策略;具体措施;深远影响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9-0046-02
互联网正以改变一切的力量,推动人类第四次信息革命。移动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当前,人手一部手机,下起牙牙学语者,上至耄耋老者,都在享受着互联网的便捷。然而网络的丰富性和诱感性,使不少青少年学子沉迷于人机交流,而忽视了与家人、同学、老师的沟通;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忽略了面对面的人际交往,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作为中职教师应如何化解人机之间的矛盾,如何另辟蹊径让学生投入阅读?人们常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手机成为师生之间沟通的工具,成为学习的新载体,这就是跨媒介阅读。
一、跨媒介閱读与交流产生的背景
在信息时代,各种网络媒介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电脑、手机、平板等通信工具的普及,QQ、微信、钉钉等社交软件的推陈出新,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与生活。传统的纸质阅读被手机阅读取代。据调查,中国人均网络阅读,特别是手机阅读均在30分钟以上。聚焦中职课堂,“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势必被淘汰。如何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语文课内外学习中的作用?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媒介来增强语言影响力和感染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与交流能力?这些无疑是值得中职语文教师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跨媒介阅读满足了现代社会对人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要求,促进学生进行大量快捷的阅读。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媒介开发资源,促进学生阅读方式的多样化,提高他们对不同信息的处理和应用能力,特别是要巧妙利用手机创建网络学习平台,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参与特定的“学习共同体”,使跨媒介阅读的语文课堂焕发生机。为此,根据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要做好跨媒介阅读指导,包括信息的获取手段、呈现方式与表达方法等多方面的引导,同时注意各种媒介中文字表达的特点与规律,从而更好地促进信息的交流与分享。在网络信息时代,通过跨媒介阅读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现跨媒介阅读的各项功能,提升跨媒介阅读的有效性。
二、跨媒介阅读的具体措施
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介推陈出新,各种学习平台层出不穷。中职语文课堂上,学生要结合自身的学习需要及专长选择适合自己的网络媒介,开展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一)巧借网络媒介,激发学习兴趣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电视机、投影仪、平板、阅读器、白板电脑等各种科技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令人应接不暇。语文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以适应各种多媒体的使用,在语文课堂上交替使用各种媒介,拓宽阅读渠道,拓展阅读视野。如在学习古诗词前,教师通过云班课布置学生收看《朗读者》《中华好诗词》《中国诗词大会》《开讲啦》等电视节目,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在了解各种媒介特点之后,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及自身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媒介手段来展示。譬如喜欢朗读的学生可以使用喜马拉雅、抖音等媒介,录制自己的学习视频并分享到学习共同体,供组内成员学习借鉴。笔者在指导赏析《雨霖铃》等古代诗词作品时,引导学生借助网络媒介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然后观看电视上相关的诗词节目,并通过学习平台发表自己对作品、对词人的了解与感悟;模拟邓丽君吟唱的《雨霖铃》MTV,学生尝试用欢快的、激昂的、哀婉的音乐来配乐朗诵,感悟作品凄凉哀婉的情感。借助网络媒介,学生学会了用吟唱、舞蹈、书画等多种方式来表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课堂展示中学生的作品精彩纷呈,各具特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
课堂教学中利用班级学习通模拟演播现场,通过抢答、作业展示等形式考查学生课前自习成果,师生通过平台进行评价;课后在学习通布置拓展线上学习任务,平台自动批阅评价。这样课前、课中、课后师生都可以利用网络媒介进行学习,完成各项学习操作,满足了学生的动手与探索欲望。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跨媒介网络资源,让学生学习起来兴致盎然,也减轻了教师强迫学生参与学习的负担,实现了“一举三得”的教学效果。
(二)媒介融合,提升教学效率
近年来,纸媒的阅读量急剧下降,网媒阅读逐年递增。影视文化以其直观可感的视觉享受成为大众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体,成为人们日常获取信息、消遣娱乐及接受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影响力与日俱增。通过对青少年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对青少年吸引力最强、位居首位的媒体就是智能手机。智能手机以其方便快捷受到了青少年的青睐。青少年通过智能手机安卓系统中的各种App,接触了网络上海量的信息。网络上的酷狗、酷我、暴风影音、爱奇艺、腾讯等影视平台,成为青少年学生欣赏影视媒体的主要渠道。影音视频等对青少年的影响极其深刻,它使跨媒介阅读与资源共享变得特别容易,而且操作简单。尤其在古典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中,学生阅读难度大,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影视媒介引导学生在视频鉴赏中完成阅读理解。如,教学曹禺的话剧《雷雨》的时候,笔者引入影视作品《满城尽带黄金甲》供学生观看,然后再阅读文本。课前教师在平台布置学习任务卡,引导学生通过对照剧情、人物关系表来赏析。在欣赏电影中,各小组学生交流合作,学生很快就理清了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再结合纸媒阅读,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戏剧作品的矛盾冲突、潜台词等要素。 此外,在学习散文作品时,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录制相关题材的MTV。在制作过程中,指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情感及艺术魅力,完成了各项学习目标。《家园落日》《月是故乡明》《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作品画面感强烈,笔者指导学生寻找类似的场景画面,自拍MTV。在一次次小组合作中揣摩场景、拍摄、加工润色,从而使学生体悟到各种不同生活经历、社会阶层人士的人生感受,学生在作品的熏陶下,获得对生命的真实感悟。作品发布到平台,学生体会到参与分享的快乐,使其学习与作品制作成为一场有意义的创意秀。
(三)创建学习共同体,培养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
新课程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基于自身的思考与体验,又有基于小组合作的思维碰撞,在对各种阅读信息的收集、筛选与整合中,容易形成相应的阅读学习共同体。跨媒介学习共同体,针对文本的不同特点,可以就内容、结构、语言与表达方式等方面展开探讨。跨媒介学习共同体不同于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它不仅仅是分工与合作,更是相互推动促进阅读的深入。跨媒介学习共同体的每个成员都是阅读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活动中都承担着一定的阅读任务,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提问,相互监督,互为师生,从而形成融洽的学习氛围。语文教师要引导跨媒介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指导学生在网络、移动通信、影视作品、各种阅读器等的帮助下,充分获取海量的信息与资源,用以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或者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社交软件的运用,如微信、QQ、钉钉等,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无处不在,分享无处不有,通过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这样,不仅可以使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而且使课堂向课外不断延伸拓展,使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得以发挥。
三、跨媒介阅读的深远影响
跨媒介学习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一种新兴学习模式,在跨媒介学习中,学生利用各种媒介丰富了自己的学识,增强了学习的能动性。从学习的时间来说,课余零碎时间得以利用;从学习的空间来说,学生有了更多施展才华的自由平台。学生通过各种社交媒介进行学习,创新使用各種媒介,让媒介成为他们学习的载体,从而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时代在变革,学生的学习模式也应与时俱进地变革。作为中职语文教师,需要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加强自身的学习与修养,在跨媒介阅读方面给学生做出示范和榜样。跨媒介阅读学习只有不断适应推陈出新的媒介变化要求,才能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其阅读学习的热情。通过跨媒介阅读学习,营造各种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置身于乐学的中职课堂,这样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璐.“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及其对写作课堂教学的意义[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7):63-64.
[2]谢敦儒.影视文化作品对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17):81-82.
[3]褚树荣,毛刚飞.跨界之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4]姚莉萍.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视域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18(17):54-56.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