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作文教学一直是令语文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笔者依据个人的教学实践,认为初中学生学习写作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严、期望值过高,学生实际水平有限,难以写出受到阅卷老师赞誉和青睐的文章,以致丧失写作的兴趣,因而害怕作文;二是学生年纪小、生活阅历浅、见识有限、缺乏生活素材,因而胸无成竹、眼高手低、无从下笔;三是由于缺乏生活的情感体验、缺乏写作的激情和乐趣,因而写出来的文章语言枯燥、干瘪无味、内容陈旧、毫无新意。
那么,如何使教师走出当前的作文教学误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写作感兴趣,他将以愉快的心情、积极的态度去学习,而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反之,就可能是被动地、勉强地学习。因此,要千方百计地唤起学生心中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写作兴趣,首先应培养学生读和说的兴趣。如果学生喜欢阅读,读的东西多了,就会不知不觉地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多层次地感知书面语言的魅力。学生喜欢说话,就会潜移默化地在说中锻炼、在说中体会、在说中提高。要告诉学生:写作并非高深莫测,“作文”和“说话”并非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它只是把想说的话润入必要的文彩以书面语言展现出来而已。为此,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地提倡学生阅读一定量的中外名作,并适时开展一些语文活动(如讲故事比赛、写成语比赛等),同时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勤于动笔,对课文中精彩的语句或片断进行仿写。
二、全身心地投入生活,注重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不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生活正是一切创作的根本和源泉。要想写出优秀的作文来,就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走进生活、深入生活,学会在生活中探索、在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中观察、在生活中积累,全身心地投入生活。要做到“勤”、“深”、“细”、“研”。“勤”就是要积极主动地观察生活,时时留意,认真体验,捕捉写作的素材,并把观察到的内容(特别是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写进自己的日记中;“细”就是要像摄影师一样,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典型细节,以小见大;“深”就是要深入观察,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事物的深层含义;“研”就是要对积累的素材,进行认真分析、反复筛选、去芜存菁、取其精华。这样,在写作时便会多了些真实材料,少了些胡编乱造;多了些真情实感的流露,少了些虚情假意的表达。我在作文指导课和讲评课中,始终强调学生必须全身心地投入生活,按“勤”、“深”、“细”、“研”的要求积累和提炼写作素材,不少学生已经能习惯地将教师的要求运用于写作准备的实践中,有的通过初中三年的习作训练,写作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
三、培养学生丰富的内心情感
“非情无以成文。”古往今来,大凡凝结作者创作苦心的文章,无一不表现出作者独具匠心的人生追求和富有哲理的审美情趣。很难想象一个对生活失去理想、失去信心、失去情感的人,会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作文教学有其自身的情感特点,教师讲评、指导学生习作,学生进行写作构思,都要以和谐情感为桥梁,激活思维,诱发切身体验,进而依据精选的文章素材,做到有感而发、情蕴笔端,使文章生动活泼,写人、记事都能极富感染力。因此,我们要运用作文教学艺术,想方设法拨动学生的情弦,始终保持一腔热血,并把对生活的种种感受融会到写作当中去。那么,什么是作文教学艺术呢?它是凝结通融教学机智在内的针对具体的作文教学情境对学生习作讲评、指导的运用。作文课上,教师要避免封闭性、机械性,摒弃刻板与程式化,顾及学生写作风格的个性特色。在课堂上,要努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鼓励学生自主交往和个性展示。要指导学生掌握初中习作文体裁的写作要素,不能引导学生死记硬背各种范文、例文,压抑学生的创作思维。所谓作文课的指导、讲评,要“导”在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上,“讲”在唤起学生热爱生活、提高写作能力的基本方法上,使作文教学的点评起到评出要点、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唤起他们的写作欲望,使他们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挖掘题材,培养他们内心丰富的情感和创新意识。如此坚持不懈,初中作文教学定将收获丰硕的成果。
那么,如何使教师走出当前的作文教学误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写作感兴趣,他将以愉快的心情、积极的态度去学习,而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反之,就可能是被动地、勉强地学习。因此,要千方百计地唤起学生心中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写作兴趣,首先应培养学生读和说的兴趣。如果学生喜欢阅读,读的东西多了,就会不知不觉地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多层次地感知书面语言的魅力。学生喜欢说话,就会潜移默化地在说中锻炼、在说中体会、在说中提高。要告诉学生:写作并非高深莫测,“作文”和“说话”并非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它只是把想说的话润入必要的文彩以书面语言展现出来而已。为此,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地提倡学生阅读一定量的中外名作,并适时开展一些语文活动(如讲故事比赛、写成语比赛等),同时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勤于动笔,对课文中精彩的语句或片断进行仿写。
二、全身心地投入生活,注重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不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生活正是一切创作的根本和源泉。要想写出优秀的作文来,就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走进生活、深入生活,学会在生活中探索、在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中观察、在生活中积累,全身心地投入生活。要做到“勤”、“深”、“细”、“研”。“勤”就是要积极主动地观察生活,时时留意,认真体验,捕捉写作的素材,并把观察到的内容(特别是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写进自己的日记中;“细”就是要像摄影师一样,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典型细节,以小见大;“深”就是要深入观察,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事物的深层含义;“研”就是要对积累的素材,进行认真分析、反复筛选、去芜存菁、取其精华。这样,在写作时便会多了些真实材料,少了些胡编乱造;多了些真情实感的流露,少了些虚情假意的表达。我在作文指导课和讲评课中,始终强调学生必须全身心地投入生活,按“勤”、“深”、“细”、“研”的要求积累和提炼写作素材,不少学生已经能习惯地将教师的要求运用于写作准备的实践中,有的通过初中三年的习作训练,写作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
三、培养学生丰富的内心情感
“非情无以成文。”古往今来,大凡凝结作者创作苦心的文章,无一不表现出作者独具匠心的人生追求和富有哲理的审美情趣。很难想象一个对生活失去理想、失去信心、失去情感的人,会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作文教学有其自身的情感特点,教师讲评、指导学生习作,学生进行写作构思,都要以和谐情感为桥梁,激活思维,诱发切身体验,进而依据精选的文章素材,做到有感而发、情蕴笔端,使文章生动活泼,写人、记事都能极富感染力。因此,我们要运用作文教学艺术,想方设法拨动学生的情弦,始终保持一腔热血,并把对生活的种种感受融会到写作当中去。那么,什么是作文教学艺术呢?它是凝结通融教学机智在内的针对具体的作文教学情境对学生习作讲评、指导的运用。作文课上,教师要避免封闭性、机械性,摒弃刻板与程式化,顾及学生写作风格的个性特色。在课堂上,要努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鼓励学生自主交往和个性展示。要指导学生掌握初中习作文体裁的写作要素,不能引导学生死记硬背各种范文、例文,压抑学生的创作思维。所谓作文课的指导、讲评,要“导”在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上,“讲”在唤起学生热爱生活、提高写作能力的基本方法上,使作文教学的点评起到评出要点、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唤起他们的写作欲望,使他们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挖掘题材,培养他们内心丰富的情感和创新意识。如此坚持不懈,初中作文教学定将收获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