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感知世界的大爱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i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上海世博会的召开,来自世界的各个国家都在争相展示自己国家的文化,尤其来自日本场馆“东方宝石”朱鹮故事的展出,使这种曾经与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凈土的物种,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舞剧《朱鹮》最初的灵感就来源于此。舞剧借朱鹮曲折的繁育之路,宣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在“但愿,守望的不是人类自己的园,而是共同的美好家园”的主题下,传达社会正能量。
  关键词:朱鹮;舞剧;舞蹈编导
  在以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领衔的主创团队下,以朱洁静为主演的演出阵容,不断地模拟和揣摩属于朱鹮的舞蹈动作,并且对动作有着自己更深的理解,秉承着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多次实地考察的元素积累,历经四年,研讨二十余次,舞剧《朱鹮》终得以精彩绽放。
  舞剧《朱鹮》全片共分为上篇和下篇,舞剧开篇,映入眼前的是一副古代劳作的画面,潺潺流水围绕着美丽的村庄,一片羽毛从天而降拉开了整部舞剧的序幕,演员们用身体谱写出了属于那个文明生机勃勃的画面。一颗颗麦芽的茁壮成长,一头头耕牛的辛勤劳作...一个青年与朱鹮的关系从陌生到适应,再从相互的眼神中感受出温暖,最后慢慢熟悉,翩翩起舞。优雅的舞姿不断地体现出人与动物之间和平相处的融洽氛围。朱鹮鸟儿享受着阳光的照耀,有的三五成群,自由不受拘束的嬉戏,有的环绕着池塘观看水中的倒影...最后的画面定格在青年睡着了,鸟儿离开的时候留下了一片羽毛,它们向着自己广阔的天空飞去。
  气氛忽然低沉,阴冷的灯光背景下,大幕拉开了下篇的开始,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变革,属于朱鹮生存的土地与资源在一天天的减少,没有谁会再为了从前的文明而驻足,朱鹮从身边的沧海桑田,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正当人们逐渐的变得冷漠,目光不再留恋美好的时候,一个记者站出来保护朱鹮的种群,帮助它们找到从前的家园,但是生存环境的恶劣以及水质、栖息地的污染,几乎没有地方是属于朱鹮的生存地,随后朱鹮种群一点点的减少,直至最后一只鸟儿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倒在人类的怀抱中。再次见到朱鹮,却是在博物馆的冰冷玻璃罩中,当老者与朱鹮标本缓缓对视时,时光仿佛回到千年以前,当人类再度与之共舞时,一切就像是泡沫一样,一触就破,它只是属于曾经的一个幻影。随着最后羽毛的飘落,年轻的学生缓缓拾起,舞剧随之结束。
  舞剧《朱鹮》是全国首部环境保护题材的舞剧,其主题旨在“为了曾经的失去,呼唤永久的珍惜”,朱鹮物种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牺牲的种群之一,更犹如警钟一般,警示着破坏环境对于人与动物之间的问题。拔地而起的高楼建筑和密集的建筑群是现代化的标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为了经济所破坏的生态环境,更需要引起每个人的重视,不能等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才追悔莫及。舞剧《朱鹮》作为一部属于东方的舞剧,每逢所到之地,万人空巷,好评如潮,让世界仔细聆听属于东方的特色,是展示大国文化的一种方式和形式。
  《朱鹮》作为东方中国舞的代表,运用大量中国舞蹈文化素材,吸收各元素的特点,结合属于中国国情的内涵,既不张扬,也不内敛,无论从舞蹈演员的形象塑造到服装道具的精简,尤其是色彩的运用对于舞蹈的影响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一部能够代表中国特色的舞剧,更是一部能够代表中国舞蹈编创的优秀作品。它的编创对于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的舞蹈文化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
  这部舞剧的编创手法是独特的,用羽毛作为整部舞剧的主导,做到首尾呼应,全篇用羽毛引导故事的开头,又用羽毛留下美好的回忆,最后用羽毛结尾,羽毛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仅是一片羽毛,他更多的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承载着人们对于美好回忆的向往和美好生活的追求,整部舞剧采用独特的时间空间转换,配合变化莫测的灯光体现从古至今的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变迁的发展,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这种以时间为轴的编创方法,对故事更加详细的描述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氛围上,古代的祥和安逸气氛和现当代的阴冷低沉产生了独特的对比,相比较之下的前篇,温柔的灯光照耀下,身着肉粉色的演员在柔美的灯光下,让人从它们的一点一滴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安详,生存环境的美好对于朱鹮种群生活的重要,下篇的灯光用了墨色,阴沉的气氛下,演员的服装也由肉粉色转变到藏青色,让人感觉到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朱鹮种群生存的压力空前的巨大。这无疑说明,这部舞剧在于灯光和服装选择中的细腻,灯光没有抢剧中演员的点滴,而是默默无闻的为演员塑造所需要的氛围,从而达到舞蹈美得最大化。
  从演员的角度来说,以朱洁静和王佳俊为主演的演员团队,不惜汗水的努力,日夜奋斗,在确定主题的1千多个日夜里,反复练习,为了将动作与自身融合,主创团队对于动作的精简提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举最简单的例子,最能代表朱鹮形象的左手在头的动作造型,用了最精简的方式,证明在这部剧中,这就是最纯粹的朱鹮,演员们不是用造型诠释朱鹮,而是意境下的神似。在我国,代表动物形象的动作比如杨丽萍的孔雀,是最能耳熟能详的,孔雀最能代表的形象是手指的造型搭配服装道具的运用,从而做到神似而不是形似。舞蹈编导中模拟动物可以说是比较难的模仿,经常会出现一种四不像的境界,这也是编导中行不通的。用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不能只局限于形式漂亮,更应该过多的带给人们思考。随着舞剧核心思想的传播,启示每个人用更加有效,更加真实的方法去关注,去保护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创作一部鸟类题材的舞剧很难,独创《朱鹮》是其中的一个难关,这是一种东方文化的美好传播,用最纯粹的舞蹈去讲述朱鹮。舞蹈不同于其他门类,从点、线、面的扩张,实现整部作品的呈现,在与深入人心的天鹅、孔雀的对比中,实现属于朱鹮的动作是很了不起的。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到全球化的普及,一部好的作品,能够充分的去彰显一个国家的文化文艺水平,《朱鹮》的文化内涵更是如此,弘扬富含底蕴的中国舞蹈文化,使其有区别于西方芭蕾与现代舞,毕竟这属于几千年文化的积累,并不是可以模仿的。舞剧《朱鹮》作为文化产品,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也为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起到了助推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斌. 为了曾经的失去,呼唤永久的珍惜——观舞剧《朱鹮》有感[J]. 大舞台, 2016(Z2).
  [2]梁戈逻.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观舞剧《朱鹮》有感[J]. 上海艺术评论, 2016(4):68-71.
  [3]乔燕冰.舞剧《朱鹮》:用曾经失去叩问如何珍惜[J].《中国艺术报》.2014.
  [4]袁禾.中国舞蹈美学[M].人民出版社,2011
  [5]隆荫培, 徐尔充. 舞蹈艺术概论[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9.
  作者简介:张亚男(1994.10—),性别:女,民族:汉,籍贯:甘肃临洮,职务:大学教师/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四川传媒学院,研究方向:舞蹈。
其他文献
摘要:翻译理论、翻译实践与翻译批评共同构成了翻译这门学科的基本构架。翻译批评同时影响着翻译理论的发展和翻译实践这一过程的实现,是研究翻译不能忽略的重要学科分支之一[4]。而翻译批评标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批评角度也各异。本文从语言、文化和认知三个维度来评析《岳阳楼记》的两个英译本,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译作,同时提升我们的翻译水平;另一方面也能为后续的典籍英译提供一定启示,让译文更为出色。 
期刊
摘要:名词“一路”在普通话中使用方式丰富多彩,本文以“一路”为对象,研究其语法化进程。首先分析了“一路”的语义特征,其次对“一路”的句法分布进行说明,最后通过研究对“一路”所具备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一路”;名词;副词;线性;连接;语法化  零、引言  我们所说的“一路”,最开始大多数情况下是作为名词出现的,如:  ○1 太平之时,岂更为男女各作道哉?不更作道,一路而行,安得异乎?(
期刊
摘要:美国19世纪最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在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拉帕西尼的女儿》讲述了一个科学悲剧。小说的主人公拉帕西尼是一名医生,也是一位科学家,但在追求科学主义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他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把女儿作为实验对象,改造自己的女儿,变成全世界最毒的毒药。故事折射出霍桑对美国19世纪科技工具理性对人的影响以及父权制和男权主义对女性的压迫,揭露了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人性的沦丧以及人与自我、
期刊
摘要:《儒林外史》作为描写儒林文人的代表作之一,其中描绘了相当多文人相聚的场景,本文主要探究书中文人聚会的要素,了解聚会功能的丰富性和重要性,最后分析书中产生如此之多文人聚会的深层因素。  关键词:《儒林外史》;文人聚会;特点;文学功能;深层因素  《儒林外史》中有多次文人的聚会活动,尽管这些聚会的规模大小、形成原因、目的和意义等各不相同,参会人员也良莠不齐,但每次聚会对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
期刊
摘要:《红楼梦》第七十四回所作柳絮词,是曹雪芹作为男性以女性的身份、口吻,描写女性情、志的产物,其中双重性别的处理,使得五篇词作虽在意象使用等方面与花间词有相似之处,但在风格上并不软媚香弱。除此之外,五首词对于咏物的处理和女子个人情志主题的使用,亦迎合了清词诗化的历史流变。  关键词:红楼梦;柳絮词;女性叙写;诗化词  叶嘉莹先生在《论词学中之困惑与花间词之女性叙写及其影响》一文中,解析了女性叙写
期刊
摘要:森田疗法又称为顺应自然的疗法,适用于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疑病症、抑郁性神经症和神经衰弱的治疗。其治疗目的不是消除病人的症状,而是引导病人维持在“有症状也无所谓”“有症状也能工作”的状态中,不介意症状的存在,即对自己的症状及情绪变化采取不理、不怕、不抵抗的态度。本文引入躯体化焦虑案例,探讨森田疗法在躯体化焦虑中的适用性。  关键词:躯体化障碍、焦虑、森田疗法  1躯体化焦虑概念  有些患者
期刊
摘要:尹宜公的《小河淌水》有着极富想象力的旋律和歌词,通过真挚的情感表现出了年轻女孩的活力和清纯,作品经久不衰。乐曲为羽调式,旋律缓慢悠扬,节奏从容自由、旋律起伏优美,极具云南民歌特色。在李谷一、龚琳娜、腾格尔的三个演唱版本中,由于风格设置的不同,旋律和律动上有着较大的区别。  关键词:小河淌水 旋律分析 演唱分析  一、作品及创作背景分析  《小河淌水》由尹宜公创作于1947年,作者根植于弥渡县
期刊
摘要:《穿越雨林之弧》(Through the Arch of the Rainforest)是著名的日裔美国女作家山下凯伦(Karen Tei Yamashita,1951—)的处女作。本文拟从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切入,分析《穿越雨林之弧》中玛塔考中景观遮蔽本体的现象,探寻小说人物主体性消散的主题,并揭露后现代社会中人类的精神困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景观支配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个体。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京派文学生存的现实空间即中国现代都市文化空间的一个缩影,在这个文化空间中包含了由报纸、杂志等媒介所创设起来的舆论空间、京派文人独特的“沙龙文化”所创设出的公共领域和京派文学的私人交往、师从关系所搭建起来的人际网络空间,这样的“三重空间”为京派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和条件。  关键词:京派文学 ;公共领域;三重空间  京派文学生存的现实空间即中国现代都市文化空间的一个缩影,在这个文化空
期刊
“咚……咚……嘚……嘚……”  我又听见了拐杖的声音,一回头看见身后一位老爷爷拄着拐杖,颤巍巍的在街道边缘一步步的移动着。注视良久,记忆里的爷爷和他的拐杖湿润了我的眼眸,一时间关于爷爷的记忆再次涌上心头。  爷爷是给乡下老人做拐杖的,因此家门口种了不少的小树,每当那些树长的差不多了,大小合适了,就会被爷爷砍下来做成拐杖。  每每砍下一棵树,爷爷会先把一些杂乱的树枝都砍掉,让这棵树变成一个光杆司令,
期刊